肉桂古籍记载

肉桂

《药性论》:君,味甘,辛。能去冷风疼痛。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关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药性赋》:味辛,热,有毒。浮也,阳中之阳也。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


《本草纲目》: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痫。


《景岳全书》:味辛甘,气大热,阳中之阳也。有小毒,必取其味甘者乃可用。桂性热,善于助阳,而尤入血分,四肢有寒疾者,非此不能达。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肉桂味重,故能温补命门,坚筋骨,通血脉,治心腹寒气,头疼咳嗽鼻臘,霍乱转筋,腰足脐腹疼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病。且桂为木中之王,故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腹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虽善堕胎动血,用须防此二证。若下焦虚寒,法当引火归元者,则此为要药,不可误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