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古籍记载

黄柏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


《药性赋》:味苦,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五:泻下焦隐伏之龙火,安上焦虚哕之蛔虫,脐下痛单制而能除,肾不足生用而能补,痿厥除湿药中不可缺。


《本草纲目》:古书言黄柏佐知母,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义。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为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说。傅小儿头疮。芩、连为草,柏为木,性本不同也。黄柏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下,蜜制则治中。


《本草蒙筌》:味苦、微辛,气寒。阴中之阳,降也。无毒。恶干漆,治三焦。二制则治上焦,单制则治中焦,不制则治下焦也。乃足少阴本药,又足太阳引经。加黄芪汤中,使足膝气力涌出,痿蹶即瘥;和苍术散内,即二妙散。俾下焦湿热散行,肿胀易退。佐泽泻利小便赤涩,配细辛擦舌颊红疮。一方同青黛研细,入冰片少许,擦之亦效。安虚哕蛔虫,泻隐伏龙火。解消渴,除骨蒸。补肾强阴,洗肝明目。肠风连下血者立效,热痢先见血者殊功。去脐腹内虚疼,逐膀胱中结热。女人带漏,亦可治之。谟按:《内经》云: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活人解毒汤,用黄柏、黄连、黄芩、栀子。盖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随其类而然也。上下内外,并可治之。积热门中,诚为要药。至今医家,气虚用四君子,血虚用四物,有痰用二陈,有热用解毒,故常宗述而不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