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古籍记载

地榆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妇人乳至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治金创。


《名医别录》:味甘,酸,无毒。止脓血,诸瘘,恶疮,热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


《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药性赋》:味苦、甘、酸,性微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二:主下部积热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经。


《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本草蒙筌》:味苦、甘、酸,气微寒,气味俱薄。阴中阳也。无毒。恶麦门冬,宜人头发。虽理血病,惟治下焦。止妇人带下崩中,及月经不断;却小儿疳热泻痢,致积瘀时行。止痔瘘来红,禁肠风下血。散乳,愈金疮。因性沉寒,故诸血热者可用。倘若虚寒水泻冷痢,切宜忌之。


《景岳全书》:味苦微涩,性寒而降。既清且涩,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肠风血痢,及妇人崩漏下血,月经不止,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除恶肉,止疮毒疼痛。凡血热者当用,虚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贴金疮;捣汁可涂虎犬蛇虫伤毒,饮之亦可。


《本草备要》:涩,止血。苦酸微寒,性沉而涩。《本草》未尝言涩,然能收汗止血,皆酸敛之功也。入下焦,除血热,治吐衄崩中,血虚禁用。肠风、血鲜者为肠风,随感而见也,血瘀者为脏毒,积久而发也。粪前为近血,出肠胃,粪后为远血,出肺肝。血痢。苏颂曰:古方断下多用之。寇宗奭曰:虚寒泻痢及初起者忌用。梢皮行血。得发良,恶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