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古籍记载

地骨皮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名医别录》:大寒。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骨,强阴,利大小肠。


《药性赋》:味苦,平,性寒,无毒。升也,阴也。其用有二: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主传尸有汗之骨蒸。


《本草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景岳全书》:南者苦味轻,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药惟南者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肝肾三焦胆经。退阴虚血热,骨蒸有汗,止吐血衄血,解消渴,疗肺肾胞中阴虚伏火。煎汤漱口止齿血。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分者,最宜此物。凉而不峻,可理虚劳。气轻而辛,故亦清肺。假热者勿用。


《本草备要》:泻热凉血,补正气。甘淡而寒。降肺中伏火,泻肝肾虚热,能凉血而补正气。故内治五内邪热,热淫于内,治以甘寒。地骨一斤,生地五斤,酒煮服,治带下。吐血尿血,捣鲜汁服。咳嗽消渴,清肺。外治肌热虚汗,上除头风痛,能除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中平胸胁痛,清肝。下利大小肠。疗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李东垣曰:地为阴,骨为里,皮为表。地骨皮泻肾火,牡丹皮泻包络火,总治热在外,无汗而骨蒸;知母泻肾火,治热在内有汗而骨蒸。四物汤加二皮,治妇人骨蒸。朱二允曰: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时珍曰: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足,而邪火自退。世人多用苦寒,以芩连降上焦,知柏降下焦,致伤元气,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累有殊功。肠滑者忌枸杞子,中寒者忌地骨皮。掘鲜者同鲜小蓟煎浓汁,浸下疳甚效。


《本草崇原》:气味苦,寒。主去骨热、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