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茇古籍记载

荜茇

《海药本草》:味辛,温。又主老冷心痛,水泻,虚痢,呕逆,醋心,产后泄痢,与阿魏和合良。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治脏腑虚冷,肠鸣泄痢神效。


《日华子本草》:治霍乱冷气,心痛血气。


《本草纲目》:荜茇为头痛、鼻渊、牙痛要药,取其辛热,能入阳明经散浮热也。以牛乳煎。气热味辛,阳也,浮也,入手足阳明经。然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本草蒙筌》:味辛,气大温。无毒。消宿食下气,除胃冷温中。痃癖阴疝痛并驱,霍乱冷气疼立却,禁水泄虚痢,止呕逆醋心。得诃子、人参、桂心、干姜为丸,治脏腑虚冷、肠鸣、泄痢神效。仍杀腥秽,食味堪调。久服走泄真阳,令人肠虚下重。


《景岳全书》:味辛,大热,阳也,浮也。入手足阳明,亦入肝肾。善温中下气,除胃冷,辟阴寒,疗霍乱心腹疼痛,冷痰呕逆吞酸,及虚寒泻痢肠鸣。其味大辛,须同参、术、归地诸甘温补剂用之尤效。为末搐鼻,可解偏风头痛;揩齿可杀牙痛牙虫。又牛乳煎治唐太宗气痢方,详列《痢疾门》。


《本草备要》:一作拨,燥,除胃冷,散浮热。辛热,除胃冷,温中下气,消食祛痰。治水泻气痢,牛乳点服。虚冷肠鸣,亦入大肠经。冷痰恶心,呕吐酸水,痃癖阴疝。辛散阳明之浮热,治头痛,偏头痛者,口含温水,随左以末吹一字入鼻效。牙痛,寒痛宜干姜、荜茇、细辛;热痛宜石膏、牙硝;风痛宜皂角、僵蚕、蜂房、二乌;虫痛宜石灰、雄黄。鼻渊。多服泄真气,动脾肺之火,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