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乏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疲乏,症状名。是指自觉精神疲倦、困乏无力的症状。疲乏多因气血阴阳亏虚或湿邪内阻所致。常见于神劳、血劳、瘿劳等劳病类疾病,以及肌(肉)痿、肝热病、肝著、心衰、伤暑、湿阻、疰夏、肥胖病等疾病中。临床若对以疲乏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暂以疲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病因

1、气血阴精亏虚

禀赋薄弱,气血阴精不足;失血、溶血耗竭血液;食纳不足或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年老体弱,病后脏腑虚弱,气血阴精亏损以及暑伤气阴,均可导致心神、筋骨肌肉失于濡养而见疲乏。

2、脾肾阳虚

禀赋不足,或病久、手术等损及脾肾,脾肾阳气虚衰,运化失常,清阳不升,心神、肌肉失于温煦,故见神疲乏力。

3、痰湿内阻

(1)长期阴雨,空气湿度增高,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暑季贪凉饮冷,湿邪或暑湿之邪侵入人体肌表肺卫;或因饮食不节,恣食生冷肥甘酒醴,脾失健运,津液不得运化转输,内生痰湿,清阳不升,阻滞心神、肌肉而致疲乏。

(2)湿热疫毒之邪侵犯人体,中焦受邪,困阻脾胃,升降失常,运化迟钝,累及肝胆,疏泄失司,气机壅滞,湿热日益胶结不得宣泄,阻于皮肤肌肉而见疲乏。

4、毒物损伤

接触毒物、感受邪毒、服食药毒等损伤元气,累及脏腑,影响精血化生,气血亏虚,而见疲乏。

病机

引起疲乏的发病机理,主要有气血阴精不足,或脾肾阳虚,或湿邪内阻。脾喜燥恶湿,主运化,主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筋,为“罢极之本”;肾主骨,为“作强之官”;“心主神明”,故疲乏主要与脾、肝、肾、心疾病有关。

针灸疗法

针刺取穴商丘、足三里、脾俞、胃俞等。

其它疗法

1、常用中药

人参黄芪当归紫河车阿胶等,适用于劳病类疾病之疲乏;藿香兰、薏苡仁、茯苓苍术等,适用于湿邪内阻之疲乏。

2、常用中成药

归脾丸、洋参丸、古汉养生精、生血宝、河车大造丸等,可用于气血亏虚之疲乏;藿香正气丸,用于湿邪内阻之疲乏。

3、西药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种,可酌情选用铁剂、维生素C、维生素B、叶酸、甲状腺素片以及输血治疗等。

常见证型

1、心脾气虚证

证候:神疲乏力,心悸,头晕,健忘,食少,腹胀,便溏,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心脾。

常用方剂:归脾汤。

加减:腹胀、便溏,加厚朴山药砂仁、薏苡仁。

2、气血两虚证

证候:疲乏,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舌淡,苔少,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常用方剂:八珍汤。

加减:可酌加黄芪、紫河车、阿胶;兼出血,加棕榈炭蒲黄炭等。

3、肝肾阴虚证

证候:疲乏,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常用方剂:大补阴丸合一贯煎。

4、脾肾阳虚证

证候:疲乏无力,畏寒肢冷,嗜睡懒言,眼睑颜面浮肿,阴毛稀疏,耳鸣眩晕,关节酸痛,男子阳痿滑精,妇女闭经,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常用方剂: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

加减:常去丹皮,加巴戟天锁阳、鹿角胶;肢体浮肿明显,加车前子牛膝

5、暑伤气阴证

证候:体倦疲乏,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虚数。

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常用方剂:清暑益气汤。

6、暑湿内蕴证

证候:神疲倦怠,肢体困重,关节酸痛,口渴,心烦面垢,汗出不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暑利湿。

常见方剂:新加香薷饮。

加减:暑热偏盛,加黄连黄芩青蒿、鲜荷叶、鲜芦根;湿困卫表,加藿香、佩

兰;小便短赤,加六一散

7、湿困脾胃证

证候: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粘淡无味,便溏,或伴形寒,舌苔白膩,脉濡滑。

治法:宽中利湿。

常见方剂:藿香正气散。

加减:腹胀便滽,加苍术、薏苡仁;有恶寒发热,加荆芥防风;兼嗳腐吞酸,加山楂神曲鸡内金

8、脾虚湿困证

证候:神疲乏力,四肢困重,食少,腹胀,便溏,或有微肿,舌淡胖,苔白润或膩,脉濡缓。治法:健脾化湿。

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

加减:腹胀、便溏明显,加葛根、藿香、木香;面浮、肢肿,加黄芪、车前子。

9、肝胆湿热证

证候:倦怠乏力,身目发黄,右胁肋胀痛,或胁下有痞块,脘腹胀满,纳呆呕恶,厌油腻,尿黄,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常用方剂:甘露消毒丹。

加减:黄疸指数高、口渴、便秘,去薄荷射干、贝母,加大黄、山栀;湿重于,转氨酶升高,去黄芩、连翘、射干、贝母,加茯苓、泽泻猪苓;胁痛甚,加延胡索川楝子

常见病

1、根据病史

(1)气劳(白细胞及粒细胞减少症)、髓劳之疲乏常有接触X线、化学物品,使用有害药,或感受邪毒等病史,宜作血液及骨髓象检查。

(2)因失血、溶血或摄食失常而见疲乏者,多见于血劳,血常规检查可助确诊。

(3)瘿劳之疲乏常有瘿病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史,或脑部癌瘤病史。

(4)疲乏发生在暑季,有高温作业、烈日曝晒,或贪凉饮冷者,多为伤暑;暑季出现长期疲乏、低热、纳差等表现,无明显高温作业史者,多为疰夏;长夏以头身困重、酸楚纳呆脘痞等为主要表现者,多为湿阻。

(5)肝热病之疲乏在发病前有与肝热病患者接触史,或近半年内接受过输血、注射史,或食用被湿热疫毒污染的饮食物史。

(6)心衰之疲乏常具有心瘅、胸痹、心痹、肺心病等心系疾病史。

(7)有寄生虫病史,或检查发现寄生虫卵多,而出现疲乏症状者,常见于蝈虫病、鞭虫病、黄胖病等。

2、根据伴随症状与实验室检查

(1)伴头晕、心悸、易于感冒,或发热、易发生疖肿溃烂等温毒流注病候,白细胞减少,骨髓象示粒细胞系统明显减少,或呈成熟障碍现象者,常为气劳。

(2)并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淡白或娄黄、唇淡、指甲苍白,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数减少,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多,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改变,多为血劳。若全血细胞减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骨髓象显示血细胞增生低下,多为髓劳。

(3)伴嗜睡、畏冷、浮肿等症者,常为瘿劳、溢饮等病。前者并有痴呆、毛发脱落、脉迟。

,基础代谢率降低,甲状腺功能降低等表现;后者实验室检查可无特殊异常。

(4)并见腹胀纳差、恶心厌油,右肋疼痛,或身目发黄、尿黄,肝肿大、肝区压痛或叩击痛、肝功能异常、肝炎病原学检查阳性,起病较急、病程短者,多为肝热病;若起病缓、病长者,多为肝著。

(5)伴心悸、喘息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浮肿少尿等,多为心衰。结合X线、心电图、心脏B超等可协助诊断。

(6)伴见身热、口渴、汗出,起病急,发生在炎热暑季,体温可正常或低热,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多为伤暑。

(7)伴形体发胖超乎常人者,为肥胖病。

(8)检查见肌肉萎缩,并有眼睑下垂等症者,多为肌痿。

3、神劳、虚眩、厌食、脾痿、脾水、肾衰、黑疸、侠瘿瘅等病,也都常见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