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寒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胎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孕妇素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孕后胎失温养引起胎元不安的证候。常见于胎动不安、妊娠胎不长、堕胎、小产、半产、滑胎等疾病中。西医学先兆流产、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等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多由素体阳虚,寒从中生,阴寒内盛,胎失温养而成。脾虚阳气不足,肾虚命门火衰,阳虚阴盛,虚寒内生,以致宫寒胞冷。

临床表现

妊娠期间,小腹冷痛,绵绵不止,或腹形小于正常妊娠月份,伴形寒肢冷,腰部痠冷;手足不温,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常用中药

艾叶巴戟天、官桂、鹿角胶、干姜茱萸、炒杜仲、熟地、当归白术、炒川断、阿胶、炙甘草等。

常见病

1、胎动不安

其证或吞酸吐酸、或呕恶胀满、或喜热畏凉、或下寒泄泻、或脉多沉细、或绝无火证而胎不安者。乃因素体阳虚,寒从内生,孕后胎失温养所致。治宜温阳散寒安胎,方用理阴煎(《景岳全书》)。

2、妊娠胎不长

临床特征为妊娠数月,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其妊娠月份,胎儿大小远不及胎龄,并且常兼形寒肢冷,小腹及腰部冷痛,得热痛减,四末不温,或呕吐清涎,舌质淡,苔白而滑,脉象沉迟等症。此由下元不足、冲任虚寒,或过食生冷,戕伐阳气,阳衰阴盛,血寒宫冷,以致“独阴不长”。治宜温阳散寒,养血助胎,方选长胎白术散(《叶氏女科证治》)。

3、堕胎、小产、半产、滑胎

临床常先有胎动不安的表现,继而胎堕。若屡孕屡堕,越三次以上者,谓之滑胎。其临床特点往往是应期而堕。治宜温阳固本,方用补肾固冲丸(《中医学新编》)。

预防调护

1、病房宜温暖干燥,清洁舒适,保持足够阳光照射,衣着以保暖为主,尤其下腹勿受寒凉之侵,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淋雨受寒,衣裤鞋袜潮湿后应及时更换,以免寒湿内侵使胞宫受寒。

2、胎动不安、胎漏者宜卧床休息,严禁房事,按时服药,并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保持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3、胎萎不长者的饮食调养和营养补充十分重要,鼓励患者积极摄入营养丰富的各类食品,嘱其家属尽其所思而予之。定期进行产前有关检查,了解胎儿官内生长发育情况。

转归预后

本证常因阳虚内寒,影响气血运行,或兼挟停痰积饮,阻滞气机。若寒与气搏而上逆,则为胎寒气逆之证候,可致子悬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