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震颤,症状名。又名颤症、颤振。震颤是指手足颤动,或头部摇晃不能自主的症状。震颤多因肝肾精血亏少,气阴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因风痰阻络等所致。导致震颤的常见疾病有颤病、脑萎、气厥等脑系疾病。临床若对以震颤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暂以震颤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

病因

1、虚风内动

年老体弱,肾精亏虚;或久病劳欲,耗损肾精;或精亏髓海不充,脑失髓养;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筋脉失荣,虚风内动,肢体震颤,头摇不能自已。

2、火炽动风

外感温热疫邪,或五志过极化火,或阴虚阳亢,热伤阴津,筋脉失于濡养,风阳窜动,引发震颤。

3、毒邪内扰

嗜酒无度,吸入煤气,接触水银等有毒物质;或久患肺病,肺气虚损,肺司呼吸不用,不能吐故纳新,浊邪成毒,上攻脑神;或肝病日久,毒物上犯清窍;或肾病失治,不能分清泌浊,尿毒上扰于脑,均可引发风动,导致震颤。

4、痰湿内停

恣食肥甘、暴饮暴食,损伤脾胃,痰湿内生,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失所荣,风痰内扰,发为震颤。

5、瘀血阻滞

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瘀阻经脉,脑络痹阻,脑神失去精血所养,大脑神机失调,导致震颤。

病机

震颤是因相反的两组肌群交替收缩所产生的一系列节律性、摆动性的不随意运动,表现为足颤动,或头部摇晃不能自主,其病位多在脑,为脑与肝肾等脏器功能受损所致。其病机可有虚、火、毒、痰、瘀五端。震颤的病变表现属于“风动”,与脑神、肝、肾、脾胃等脏器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

常用太冲、合谷、风池、外关、曲池、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人中、下关、承筋等穴位。

2、耳针疗法

常用神门、皮质下、肝、肾、内分泌、三焦、肘腕、指、膝等穴位。

其它疗法

1、积极治疗原发病,脑瘤患者宜手术治疗。

2、常用熄风中药及中成药

全蝎乌梢蛇、白附子僵蚕,杞菊地黄丸、天麻丸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3、西药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抗胆碱类药,如安坦、东莨菪碱、开马君等;多巴胺代替药,如左旋多巴、美多巴、信尼麦、溴隐亭等;以及心得安、安定等镇静剂药物配合使用。

常见证型

1、气血两虚证

证候:颤动日久,筋脉拘急,行步慌张,神呆懒言,肢体无力,头晕眼花,心悸而烦,气短自汗,大便不爽,面色无华,舌淡,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补血熄风。

常用方剂:定振丸。

加减:气短、疲乏,加人参

2、肝肾阴虚火旺证

证候: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急躁易怒,腰膝酸软,颤动日久,步态拖沓,行路不稳,失眠健忘,大便秘结,舌暗红,苔少,舌下络脉曲张,脉弦细。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熄风。

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

加减:常加女贞子何首乌菟丝子、栒杞;肝郁化火,加山栀、柴胡薄荷;潮热、骨蒸,加秦艽地骨皮、胡黄连;心烦不眠,加远志珍珠母酸枣仁;大便干结,加玄参火麻仁大黄

3.阴虚动风证

证候:肢体颤动,手足蠕动不安,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夜热盗汗,遗精阳矮,头晕目眩,心烦不寐,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熄风。常用方剂:天麻钩藤饮。

加减:筋脉挛急,加地龙、僵蚕;五心烦热,加黄柏、生地、麦冬、玄参;盗汗加五味子麻黄根、乌梅

4、风痰阻络证

证候:肢体颤动,筋脉拘挛,胸闷脘痞,头晕吐涎,面多油脂,舌红或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除痰,舒筋和络。

常用方剂:涤痰汤。

加减:筋脉拘挛,加白芍牛膝、地龙、桂枝;胸闷痰多,加天竺黄白附子

5、痰热内扰证

证候:久患肺病,或肝病,或肾病,神识昏蒙,烦躁不安,肢体震颤,咳嗽痰黄,咯痰不爽,喉间痰鸣,面红气粗,或高热抽搐,口有肝臭或尿臭,口渴唇焦,舌质红,苔黄膩,脉滑数。

治法:清热豁痰开窍。

常用方剂:清心涤痰汤,或菖蒲郁金汤,配服安宫牛黄丸。

加减:常去人参;痰多,加服猴枣散;便秘,加大黄、芒硝(冲服)。

6、气郁痰阻证

证候:平素情志不舒,受精神刺激后突发昏仆,肢体颤动,头摇不能自已,醒后觉咽喉间有物梗塞不畅,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薄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

常用方剂:半夏厚朴汤合越鞠丸

加减:胸闷、喜叹息,加郁金、柴胡;头晕、气短,加党参当归

7、肝经火旺证

证候:颈前瘿核肿大,按之震颤,急躁易怒,多言手颤,烦热多汗,消谷善饥,身体消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火。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

加减:可加牛蒡子、菊花黄药子夏枯草等。

8、髓亏证

证候:头摇肢颤,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或善忘,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弦无力或弦细而紧。

治法:补益精髓。

常用方剂:龟鹿二仙膏,河车大造丸。

加减:常加茱萸、何首乌、黄精、五味子、石菖蒲等。

9.瘀阻脑络证

证候:头痛如刺,痛处固定,肢体颤抖,头摇不止,或伴呕吐,健忘眩晕,少寐多梦,舌暗红有斑点,脉弦涩。

治法:化瘀通脑。

常用方剂:通窍活血汤。

加减:可加丹参、地龙、土鳖虫、全蝎等。

常见病

1、年龄较大,头部不自主细微摇动、口眼抽动、手足颤抖、体态不稳,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衰减,连续书写时字体越来越小,病程长者,常见于颤病。

2、老年人,头痛头晕、肢体麻痹、震颤时作、记忆力减退,或伴情志改变,脑血流图提示脑动脉硬化者,为脑络痹。

3、年老体弱,健忘进行性加重、智能减退、人格障碍、痴呆、肢体震颤,头部CT提示脑沟增宽者,为脑痿。

4、肢体震颤,头部疼痛部位固定不移、颅骨外压痛,或反复呕吐如喷、肢体偏瘫或麻木,头部CT发现颅内肿瘤者为脑瘤。

5、因情志不舒,或精神刺激,或突受惊恐而发,突然昏仆,而后出现震颤、呼吸深快,多为气厥,以女性为多见,其症状的发生易受暗示影响,各种检查均无异常。

6、肢体震颤,平举上肢时尤为明显,伴怕热多汗、多食易饥、心悸时作、急躁易怒、胀眼肿、颈部漫肿者,为瘿气,其血清T3、T4水平增高,TSH降低,甲状腺摄碘率增高,以年轻女性为多见。

7、久患肺病,面浮肢肿,唇甲青紫,肢体震颤如扑翼,伴神志改变者,为肺厥,血气分析提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外,久患肝病、肾病可发展为肝厥、肾厥,亦可出现扑翼震颤表现。

8、煤气中毒、铅中毒、锰中毒、水银中毒及电击伤、抗精神病药物等引起的震颤,根明确的病因病史可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