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痔疮的人适宜食用下列食物。
1.木耳:性平,味甘,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有治疗血痢、便血、痔疮的作用。《本草纲目》载:“木耳治痔。”《药性切用》认为,木耳能“润燥利肠”。清代食疗名医王孟英还说:“木耳补气耐饥,活血,治跌打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2.丝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适宜痔疮出血者食用。《本草纲目》中说:“煮食除热利肠,治大小便下血,痔漏……。”
3.蚌肉:性寒,味甘咸,具有清热、滋阴、解毒之功效,适宜湿热痔疮者煮食或煨汤服。《日华子本草》中记载,蚌肉“……除烦解热毒,……并痔瘘、血崩、带下”。
4.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效,既营养,又疗痔,久痔体虚、气虚脱肛者宜常食之。民间有用鳅鱼同米粉煮羹食用,治疗痔疮脱垂的方法,可起到“调中收痔”的效果。
5.鱼腿草: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滇南本草》中说它“治大肠热毒,疗痔疮”,《本草纲目》中也有“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的记载。由此可见,痔疮患者食之颇宜。
6.茄子:性凉,味甘,具有清热止痛、活血消肿之功效。《滇南本草》中记载:“茄子散血,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故患有痔疮者宜食之。
7.螺蛳: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利水之功效,治疗痔疮。《日用本草》中记载:“螺蛳解热毒,治酒酲,利水,消疮肿。”《本草纲目》亦云:“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活脱肛、痔漏。”《玉楸药解》中还说:“螺蛳清金利水,泄湿除热,治脱肛、痔瘘。”
8.蛤蜊:性寒,味咸。《本草求原》中说:“蛤蜊治五痔。”蛤蜊肉能润五脏,软坚散肿。痔疮患者宜用蛤蝴肉经常煮食。
9.石耳:性平,味甘,《粤志》中说:“石耳多食饫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它有养阴,清热、止血的功效,大便出血,痔漏脱肛之人宜食之。《医林纂要》中也有记载:“石耳治肠风痔瘘,行水解热毒。”每次可用石耳30~50克,猪瘦肉150克,加盐少许,隔水蒸熟,上午蒸1次,喝其汤;下午蒸1次,全吃尽。
10.阳桃:性寒,味酸甜,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适宜痔疮肿痛出血之人食用。《食物中药与便方》中曾介绍“痔肿出血:鲜阳桃,切碎捣烂,以凉开水冲服,1日2~3次,每次2~3个。”
11.韭菜:具有行气、散血之功效,韭菜里含粗纤维较多,而且比较坚韧,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能增加大便体积,促进大肠蠕动,防止大便秘结,故对痔疮便秘者有益。
另外,痔疮患者还宜食用蜂蜜、南瓜子、梨子、山药、红薯、藕、苋菜、芹菜、百合、燕窝、西洋参、荸荠、柿子、田螺、苹果、猕猴桃、银耳、胡萝卜、黄瓜、冬瓜、牛奶、豆浆等。
患有痔疮的人应该忌食以下食物。
1.雪里蕻:性温,味辛,民间视之为“发物”。《本草衍义》就说它“多食动风”。《本草纲目》也有告诫:“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发人痔疮。”
2.辣椒:性热,味辛,痔疮患者切忌多食久食。《药性考》中认为辣椒多食动火,并告诫:“久食发痔。”
3.白酒:凡患有痔疮疾患者,无论内痔外痔,切忌多饮烈性白酒。李时珍曾说:“烧酒,纯阳毒物,与火同性。”并说:“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
4.胡椒:性燥,味辛,李时珍认为它“辛走气,热助火,此物气味俱厚”。《本草备要》也认为“发疮痔”。《本草经疏》也强调:“痔漏诸证,切勿轻饵,慎之慎之。”《随息居饮食谱》还明确指出:“血证痔患皆忌之。”
5.生姜:其辛辣助火,故痔疮之人当忌食,《本草纲目》中还说:“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所以,患有痔疮者非但不宜多食久食生姜,更忌和白酒一同服食。
6.莼菜:《千金·女治》中指出:“莼菜,多食动痔病。”《本经逢原》也记载:“莼性味滑,常食发气,患痔漏皆不可食。”
7.野鸡肉:又称雉肉,也属发物,患有痔疮之人应当忌之。如唐代食医孟诜曾说:“雉肉在九月至十一月稍有补,他月则发五痔。”《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多食损人,发痔。”《饮食须知》还认为:“同菌草木耳食,发五痔,立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