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寒湿气重的人怎么调理

2020-07-15

湿气重的调理应该做到:一、饮食以清淡、辛温食物为主,少量饮酒,不可过于贪食;二、放松心情、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三、久居潮湿地带的人要多晒太阳,穿干爽、吸汗的衣服。要采取宜干不宜湿,宜静不宜动,宜暖不宜寒的原则。



体寒湿气重的人怎么调理相关阅读


汗蒸的坏处有哪些

汗蒸的坏处有哪些:
  汗蒸会导致大量的排汗、出汗,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脱水、甚至虚脱。而且汗蒸是用加温的方法来使人流汗的,高温会加快人的心率。如果您有心脏病,这样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由于促进了血液的循环,那么有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能会由于汗蒸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出现头晕、头疼这样的症状。
  还有就是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个热性疾病的患者,因为汗蒸是出汗去蒸,还有高温,在热性疾病的基础上,你又去用热性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能会加重本身热性疾病的病情。
  所以如果您要去汗蒸:
  第一,先判断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
  第二,不要时间太长。
  第三,要适当的补充水液。
  可能还不是单纯的补充一些白开水,而是要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您刚蒸完汗蒸,由于我们的毛孔是开放的也不要去受风受寒,这样很容易让风寒邪气直接入到我们身体里。

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身体湿气重会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并且不容易出汗。这将导致人们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体内湿气比较重时,我们需要更加注意保暖,避免长期呆在潮湿的地方,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服用药物来排除体内湿气,那么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1.舌头的变化
  身体湿气的表现首先在舌头上可以表达,这是判断身体是否有湿气的好方法。湿气重的人舌头两侧都有牙齿压迫痕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齿舌。然后看看舌苔的颜色,舌苔的正常颜色是浅红色和白色,如果身体很重,舌苔的颜色会非常白或黄,而且舌苔较厚。
  2.大便状况
  身体湿气重的人会大便不成形,而且大便非常粘。大便会粘在马桶上,要反复冲洗才能冲掉。此外,患者本身会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尿液非常混浊,往往精神萎靡,总觉得昏昏沉沉,睡眠不充足。

3.小腿疼痛
  身体湿气重的人小腿酸度会很高,这些人短期内体重显着增加,并且有浮肿症状,严重的人可能在下肢出现水肿。
  4.胃口不好
  生活经常胃口不好,不想吃,也不觉得饿。这也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5.心理差异
  湿气重的人通常会感到胸闷,如果长时间运动身体会特别疲倦,所以平时这部分人群是懒得动的。

6.面部油腻
  事实上,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烦恼,也就是说,他们的脸总是油腻的,或者头发刚洗完而就觉得油腻,其实这是因为体内湿气重的原因。
  7.皮肤发痒
  许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皮肤瘙痒,但没有被昆虫叮咬的痕迹,这也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有一些人发现内脏有下垂的情况,同时面色也不好,苍白,身体许多的机能都出现问题,若是到医院做检查,通常也不会查出任何问题,但是看中医发现是湿气重的原因,那么,下面大家一同来看看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1、多参加运动
  身体之所以出现湿气重的状况,原因可能是身体缺少运动导致的,会觉得身体越来越重,四肢没有力气,更不爱动。这种情况说明体内的湿气聚积的越来越多,长期如此,导致的湿气到达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想要缓解身体的这种情况,运动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
  运动能够缓解压力,让身体的器官运作起来,而且还能加速湿气排出。可以进行的运动有:跑步、游泳以及太极等等。经常运动,对于身体的气血循环十分有利,还可以增加水分的代谢。

2、中药调理
  当然若是体内的湿气太重,可以用一些药物来治疗。可以用一些川芎红花桃仁当归郁金丹参等,这些药物在改善人体血流量方面有效果,同时还能预防人体形成血栓,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有改善,能够有效地缓解病症。每日用热水泡脚,对于湿气的改善也有效果。
  3、热水泡脚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来泡脚半个小时,注意水温要在40℃左右,泡脚期间水温下降后,需要及时补充热水,坚持每日泡脚能有效去除人体的湿气。

4、饮食需清淡
  湿气重的人群,日常饮食方面尽量要清淡一些,肥肉、牛奶等不容易消化的食品,尽量不要吃,或者注意控制摄入的量,特别是在晚餐,不建议吃得过于丰富。吃饭要七分饱,而且主食与菜品也要安排好,不能一味地偏食自己喜欢的食物。

如何去除体内湿气

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是体内有湿气。夏天,有的人不爱出汗,体内湿气会更重。建议大家平时煮点薏米红豆水喝,主要是祛湿,又能润肠通便、营养头发,润泽皮肤,消除色素斑,让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改善。

湿气的表现:

1、早晨起来刷牙的时候,是否有恶心的感觉。有很多患者到门诊看病时跟医生说他一刷牙的时候就恶心、呕吐,嗓子里边总是有黏腻不乾净的感觉,即便吐痰,也只是吐出一点,痰量不多。

2、看早晨起床后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如果有这种发酸、发沉的情况,我们可以多按按自己的承山穴位,有助祛湿。

3、看上厕所时候自己的大便是否黏滞。体内湿气重的,大便挂马桶上冲水可能冲不乾净,大便黏腻是最典型的湿证。

 去除湿气的方法:

1、用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2、少盐,帮助肾排水。

3、适当午睡。

4、戒烟戒酒。

5、早上吃上三片姜。

6、喝薏米红小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7、避开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8、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9、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中医是如何治疗邪气的

对于汗法,只要邪气存于肌表,尚未深入,便可应用汗法。汗法,包括灸、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等,“凡解表者皆汗法也。”首先要明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仅表证可用,诸如有里证者,若兼有表证之象者亦可应用。注重辛凉与辛温发汗之间的分辨,注重从地区、季节、体质、感受邪气、禀性、脉象等方面之不同,以鉴别辛凉与辛温的不同适应证。强调汗出之时要周身出遍,要渐渐汗出,且不宜过多,这是十分重要的原则。

对于吐法,凡风痰、宿食、酒积等在胸膈以上的大实大满证均可应用。如伤寒或杂病中的头痛,痰饮所造成的胸胁刺痛、失语、牙关紧闭、神志不清、眩晕恶心等,由于病邪在上,均可用吐法。吐法,不仅仅指涌吐而言,“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凡吐至昏眩,可饮用冰水可解,没有冰水,服用凉水亦可。此外,有一些不适应使用吐法的患者,均在禁用吐法之例。

对于下法,不仅局限于通泻大便,“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即将通达气血,祛除邪气,使之从下而行的多种治疗方法统归于下法。诸如胃肠部有各种结滞;伤寒大汗之后而因劳而复发,热气不尽者,杂病腹中胀满疼痛不止而内有实邪者;目黄、九疸、食劳及落马、堕井、打扑、闪肭、损伤等外伤引起者,均可选用下法。

此外,三十味常用攻下之药,诸如大戟、牵牛、芫花巴豆甘遂等峻烈攻下之品均在其列,而且对一些毒性药物的应用,提出应当慎重,既强调其治疗作用,又注意其弊端与副作用,可见其应用是十分娴熟的。

夏天养胃除湿的几种方法

一年之中,夏天是湿气最重的季节,是脾胃最容易受影响的季节,夏天之湿伤脾胃最多,那么湿伤脾胃有什么表现呢?

疰夏:本病少男少女多见,主要表现疲倦、乏力、腹胀、吃东西不香,有的还有不明原因低热,一出伏天马上就好。《丹溪心法》说“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倦者是。”《时病论·夏伤寸:暑大意》曰:“疰夏者,每逢春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疼,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按中医的说法是气虚伴有湿热伤脾的表现。

预防疰夏及夏季湿困脾胃,食不知味的简易方法:

健胃悦心茶:高良姜3克,丁香3克,茉莉花6克,鲜荷叶10克(或干荷叶3克),煎水1000毫升,代茶饮,特别适合于从热环境进入冷环境饮用。适合于女性饮用。随渴随饮。

健胃清心茶:高良姜3克,毕茇3克,莲子心3克,鲜荷叶10克(或干荷叶3克),煎水1000毫升,代茶饮,特别适合于从热环境进入冷环境饮用。适合于男性饮用。随渴随饮。

除湿粥:莲子肉15克,生苡米30克,木瓜15克(去外粗皮)、西瓜皮15克,粳米100克,慢火炖粥,可每周食用三、五餐。

体寒湿气重的人怎么调理-乡间郎中

体寒湿气重的人怎么调理

2020-07-15

湿气重的调理应该做到:一、饮食以清淡、辛温食物为主,少量饮酒,不可过于贪食;二、放松心情、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三、久居潮湿地带的人要多晒太阳,穿干爽、吸汗的衣服。要采取宜干不宜湿,宜静不宜动,宜暖不宜寒的原则。



体寒湿气重的人怎么调理相关阅读


汗蒸的坏处有哪些

汗蒸的坏处有哪些:
  汗蒸会导致大量的排汗、出汗,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脱水、甚至虚脱。而且汗蒸是用加温的方法来使人流汗的,高温会加快人的心率。如果您有心脏病,这样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由于促进了血液的循环,那么有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能会由于汗蒸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出现头晕、头疼这样的症状。
  还有就是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个热性疾病的患者,因为汗蒸是出汗去蒸,还有高温,在热性疾病的基础上,你又去用热性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能会加重本身热性疾病的病情。
  所以如果您要去汗蒸:
  第一,先判断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
  第二,不要时间太长。
  第三,要适当的补充水液。
  可能还不是单纯的补充一些白开水,而是要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您刚蒸完汗蒸,由于我们的毛孔是开放的也不要去受风受寒,这样很容易让风寒邪气直接入到我们身体里。

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身体湿气重会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并且不容易出汗。这将导致人们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体内湿气比较重时,我们需要更加注意保暖,避免长期呆在潮湿的地方,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服用药物来排除体内湿气,那么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1.舌头的变化
  身体湿气的表现首先在舌头上可以表达,这是判断身体是否有湿气的好方法。湿气重的人舌头两侧都有牙齿压迫痕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齿舌。然后看看舌苔的颜色,舌苔的正常颜色是浅红色和白色,如果身体很重,舌苔的颜色会非常白或黄,而且舌苔较厚。
  2.大便状况
  身体湿气重的人会大便不成形,而且大便非常粘。大便会粘在马桶上,要反复冲洗才能冲掉。此外,患者本身会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尿液非常混浊,往往精神萎靡,总觉得昏昏沉沉,睡眠不充足。

3.小腿疼痛
  身体湿气重的人小腿酸度会很高,这些人短期内体重显着增加,并且有浮肿症状,严重的人可能在下肢出现水肿。
  4.胃口不好
  生活经常胃口不好,不想吃,也不觉得饿。这也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5.心理差异
  湿气重的人通常会感到胸闷,如果长时间运动身体会特别疲倦,所以平时这部分人群是懒得动的。

6.面部油腻
  事实上,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烦恼,也就是说,他们的脸总是油腻的,或者头发刚洗完而就觉得油腻,其实这是因为体内湿气重的原因。
  7.皮肤发痒
  许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觉到皮肤瘙痒,但没有被昆虫叮咬的痕迹,这也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有一些人发现内脏有下垂的情况,同时面色也不好,苍白,身体许多的机能都出现问题,若是到医院做检查,通常也不会查出任何问题,但是看中医发现是湿气重的原因,那么,下面大家一同来看看怎么去除体内湿气?

1、多参加运动
  身体之所以出现湿气重的状况,原因可能是身体缺少运动导致的,会觉得身体越来越重,四肢没有力气,更不爱动。这种情况说明体内的湿气聚积的越来越多,长期如此,导致的湿气到达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想要缓解身体的这种情况,运动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
  运动能够缓解压力,让身体的器官运作起来,而且还能加速湿气排出。可以进行的运动有:跑步、游泳以及太极等等。经常运动,对于身体的气血循环十分有利,还可以增加水分的代谢。

2、中药调理
  当然若是体内的湿气太重,可以用一些药物来治疗。可以用一些川芎红花桃仁当归郁金丹参等,这些药物在改善人体血流量方面有效果,同时还能预防人体形成血栓,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有改善,能够有效地缓解病症。每日用热水泡脚,对于湿气的改善也有效果。
  3、热水泡脚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来泡脚半个小时,注意水温要在40℃左右,泡脚期间水温下降后,需要及时补充热水,坚持每日泡脚能有效去除人体的湿气。

4、饮食需清淡
  湿气重的人群,日常饮食方面尽量要清淡一些,肥肉、牛奶等不容易消化的食品,尽量不要吃,或者注意控制摄入的量,特别是在晚餐,不建议吃得过于丰富。吃饭要七分饱,而且主食与菜品也要安排好,不能一味地偏食自己喜欢的食物。

如何去除体内湿气

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是体内有湿气。夏天,有的人不爱出汗,体内湿气会更重。建议大家平时煮点薏米红豆水喝,主要是祛湿,又能润肠通便、营养头发,润泽皮肤,消除色素斑,让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改善。

湿气的表现:

1、早晨起来刷牙的时候,是否有恶心的感觉。有很多患者到门诊看病时跟医生说他一刷牙的时候就恶心、呕吐,嗓子里边总是有黏腻不乾净的感觉,即便吐痰,也只是吐出一点,痰量不多。

2、看早晨起床后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如果有这种发酸、发沉的情况,我们可以多按按自己的承山穴位,有助祛湿。

3、看上厕所时候自己的大便是否黏滞。体内湿气重的,大便挂马桶上冲水可能冲不乾净,大便黏腻是最典型的湿证。

 去除湿气的方法:

1、用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2、少盐,帮助肾排水。

3、适当午睡。

4、戒烟戒酒。

5、早上吃上三片姜。

6、喝薏米红小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7、避开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8、运动排汗平衡荷尔蒙祛湿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9、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中医是如何治疗邪气的

对于汗法,只要邪气存于肌表,尚未深入,便可应用汗法。汗法,包括灸、蒸、熏、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等,“凡解表者皆汗法也。”首先要明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仅表证可用,诸如有里证者,若兼有表证之象者亦可应用。注重辛凉与辛温发汗之间的分辨,注重从地区、季节、体质、感受邪气、禀性、脉象等方面之不同,以鉴别辛凉与辛温的不同适应证。强调汗出之时要周身出遍,要渐渐汗出,且不宜过多,这是十分重要的原则。

对于吐法,凡风痰、宿食、酒积等在胸膈以上的大实大满证均可应用。如伤寒或杂病中的头痛,痰饮所造成的胸胁刺痛、失语、牙关紧闭、神志不清、眩晕恶心等,由于病邪在上,均可用吐法。吐法,不仅仅指涌吐而言,“引涎漉涎,嚏气追泪,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凡吐至昏眩,可饮用冰水可解,没有冰水,服用凉水亦可。此外,有一些不适应使用吐法的患者,均在禁用吐法之例。

对于下法,不仅局限于通泻大便,“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即将通达气血,祛除邪气,使之从下而行的多种治疗方法统归于下法。诸如胃肠部有各种结滞;伤寒大汗之后而因劳而复发,热气不尽者,杂病腹中胀满疼痛不止而内有实邪者;目黄、九疸、食劳及落马、堕井、打扑、闪肭、损伤等外伤引起者,均可选用下法。

此外,三十味常用攻下之药,诸如大戟、牵牛、芫花巴豆甘遂等峻烈攻下之品均在其列,而且对一些毒性药物的应用,提出应当慎重,既强调其治疗作用,又注意其弊端与副作用,可见其应用是十分娴熟的。

夏天养胃除湿的几种方法

一年之中,夏天是湿气最重的季节,是脾胃最容易受影响的季节,夏天之湿伤脾胃最多,那么湿伤脾胃有什么表现呢?

疰夏:本病少男少女多见,主要表现疲倦、乏力、腹胀、吃东西不香,有的还有不明原因低热,一出伏天马上就好。《丹溪心法》说“疰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倦者是。”《时病论·夏伤寸:暑大意》曰:“疰夏者,每逢春之交,日长暴暖,忽然眩晕,头疼,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按中医的说法是气虚伴有湿热伤脾的表现。

预防疰夏及夏季湿困脾胃,食不知味的简易方法:

健胃悦心茶:高良姜3克,丁香3克,茉莉花6克,鲜荷叶10克(或干荷叶3克),煎水1000毫升,代茶饮,特别适合于从热环境进入冷环境饮用。适合于女性饮用。随渴随饮。

健胃清心茶:高良姜3克,毕茇3克,莲子心3克,鲜荷叶10克(或干荷叶3克),煎水1000毫升,代茶饮,特别适合于从热环境进入冷环境饮用。适合于男性饮用。随渴随饮。

除湿粥:莲子肉15克,生苡米30克,木瓜15克(去外粗皮)、西瓜皮15克,粳米100克,慢火炖粥,可每周食用三、五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