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检查是怎么回事

2020-07-14

乳腺钼靶检查叫做乳房的X线检查,用一种能量较低的X射线照乳房,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的乳腺癌,欧洲和美国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当然钼靶检查有它的适应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一般提倡年龄长一点,乳房要足够大才可以。



乳腺钼靶检查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激素使用可导致乳腺癌

激素治疗可以使人返老还童,主要对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但是美国研究指出,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能发生的乳腺增生,甚至引发乳腺癌。

许多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然而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指出,这部分女性应对治疗期间发生的乳腺增生特别警惕,因为这可能预示着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常人。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布成果称,他们对超过1.6万名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更年期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每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检查。结果发现,她们患乳腺增生的几率是常人的3倍,且治疗期间出现乳腺增生的妇女比未出现此症状的妇女罹患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高出48%。

研究人员推测说,激素替代疗法刺激乳腺组织细胞加速增长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但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研究人员指出,激素疗法仍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不过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服药时间,尤其是出现乳腺增生症状时,更需警惕乳腺癌风险。

激素替代疗法是通过补充激素治疗激素分泌失衡而导致的疾病,它有助于绝经女性身体保持正常激素水平。

骨密度预测乳腺癌风险

骨密度测量逐渐成为常规体检的一项,主要观察中老年人是否缺钙,是否有骨质疏松?但是这项常规的检查又有了新的含义!据最新科学统计:对于妇女来说骨密度高低还与她是否容易罹患乳腺癌相关!

通过测量一名妇女的骨密度,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判定该名妇女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该项研究认为,在当前的风险评估中纳入骨密度测试,也许可显著提高医生预测绝经后中老年妇女罹患乳腺癌风险的能力。

骨密度测试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并可帮助评估骨折风险。骨密度低一般与较高的骨折风险密切相关,而正常的骨密度也意味着较低的骨折风险。女人一生中,因为造成高骨密度的激素和其他因素,而导致罹患乳腺癌的更高风险是可能的。研究发现,在高骨密度和高乳腺癌风险间存在关联,因此骨密度测试被提议作为乳腺癌风险模型的附加内容。在美国公司的支持下,该研究首先调查了骨密度、传统乳腺癌评估工具的结果及同一组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为了调查这些关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及其同事对参与“妇女健康倡议”的近10000名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为63岁)进行了研究,在全美40个临床中心进行。研究人员评估了这些妇女的初始骨密度水平及盖尔(Gail)风险模型系数。盖尔风险模型是一个用来预估35岁及以上年龄妇女罹患侵入性乳腺癌后5年预后寿命的常用工具。随后,他们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平均约8年的跟踪调查,观察哪些妇女最后发展成乳腺癌。

研究发现,具有高盖尔系数的妇女与低盖尔系数的妇女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要高35%。研究还发现,总的髋部骨密度T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发展成乳腺癌的风险就增加25%。而上述两个值是相互独立的,那些两个评估分值都很高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要高得多。

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采用的风险评估工具中增加骨密度测试,可显著改进乳腺癌的风险预测。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研究中将调查是否将骨密度和盖尔系数与其他风险因子一起纳入,如乳腺密度,这将能进一步提高识别妇女罹患乳腺癌高风险的能力。

哪些因素导致的乳腺癌

你知道乳腺癌究竟是怎么患上的吗?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其实也是很多的,今天就给大家分析一下,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乳腺癌?乳腺癌幕后有六大“黑手”,早期如何发现乳腺癌?

孕激素

激素补充法治疗妇女绝经期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可增强妇女骨骼,改善心情,甚至可以预防心脏病。但是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妇女患乳腺癌与孕激素有关。换言之,孕激素有增加患乳腺癌危险之嫌。研究人员发现,同时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是仅服雌激素妇女的两倍。

另有科学家对绝经后的妇女研究的结果显示,服孕激素和雌激素5—10年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概率比未服激素的高出51%,而仅服雌激素的妇女乳腺癌发生率稍微有所下降。这就说明孕激素可以抑制子宫内膜中的雌激素受体,并激活乳腺受体,刺激其细胞无序生长,从而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甜食过多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20个国家的糖消耗量与乳腺癌发病率作了专门调查,结果表明,那些糖消耗量大的国家,如英国、荷兰、丹麦和加拿大等的乳腺癌发病率都很高,而糖消耗量小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南斯拉夫和日本等的乳腺癌发病率则很低。女性的乳房是一个能过度吸取胰岛素的器官。

长期摄入高糖食物使血中胰岛素含量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因而乳房组织得到的胰岛素就更多了。虽然胰岛素是乳房正常组织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但早期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也需要大量胰岛素,如果胰岛素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繁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胰岛素是一种致癌物。它与乳腺癌的关联性,同雌激素、催乳素与乳腺癌的关联性是完全相同的。

身材

据最新研究显示,身材丰满的女性患乳癌的机率与死亡率特别高。据刊登在《美国癌症期刊》的研究报告指出,超过三十岁的妇女如果身上的肥肉集中在腰围,将增加患乳癌的死亡率。

研究发现,有两大主要因素会加剧乳癌的危险性,一是腹部肥胖,二是三十岁以后体重增加。研究人员指出,过去许多研究都发现肥胖的女性为乳癌的高危险群,但这次的研究更进一步发现,女性身材丰满加剧了乳癌死亡率。

 胸罩

美国癌症专家对5000余名成年妇女的调查证实,白天戴胸罩超过12小时,与不戴胸罩者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险要高出20倍,而晚上也不摘下胸罩者,更要高出124倍。统计还证实,那些紧身的胸罩,危险性比宽松的胸罩还大,专家们对此解释说,胸罩特别是过紧的胸罩,往往可能影响乳腺部分淋巴液的正常流通,因而不利于及时清除有害物质,结果导致正常细胞的癌变。因此,专家们建议妇女要正确对待胸罩,最好选用宽松型的,晚上一定要摘下。

乳房过分坚挺

芬兰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拥有“坚挺乳房”的芬兰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乳房松弛者的三倍。如果前者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患癌症的风险进一步增大。这项研究结果还显示,女性随着年龄、体重和怀孕次数的增加,乳房脂肪组织就越多,乳房结构就越松弛。年轻女性一般来说乳房坚挺,随着年龄增长和荷尔蒙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多次人流

医学研究表明,人工流产不同自然分娩。前者是强行中断妊娠,后者是瓜熟蒂落。妇女妊娠以后,全身内分泌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激素水平的升高,乳腺也发生变化,到妊娠4周以后,乳腺的导管和腺泡逐渐发育,血管增多,这时乳房逐渐发胀、饱满、增大。

人工流产后,妊娠突然中断,激素水平骤然降低,刚刚发育的乳腺突然停止生长,细胞变小,腺泡消失,乳腺复原。但这种复原通常是不完全的,容易造成乳腺肿块和乳腺的疼痛诱发乳腺疾病。

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四个心理误区

乳腺癌是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城市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77.8%,也就是说,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在正规治疗后生存下来。然而,手术、放疗、化疗等,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恢复机体生理功能、调整心理状态,预防癌症复发,这才是乳腺癌患者的“终身事业”。

迷信网上流传的经验、民间神医神药

在一些乳腺癌患者朋友圈里疯狂转发着“再不看就迟了”的养生秘笈以及博眼球的秘方:黑豆泡醋、晨起神姜茶抗癌等等。打着中医的名号,夸大其词。

乳腺癌患者心理防线脆弱,难以辨别真假,抱着试试也无妨的心理,常常相信这些虚假信息,掏钱购物,甚至放弃正规系统的治疗。曾经有病友拿了一个从朋友圈转发的治疗癌症的偏方来咨询是否能治疗癌症:大红枣8粒,小红枣10粒,共18粒,铁树一叶,半枝莲一两,白花蛇舌草二两,用水煎2小时。据说已经治愈了肝癌、肠癌、子宫癌等,只要喝了此水4~6小时就有奇效。如果这一个方子就能攻克癌症,那各大医院可以关门了。

肿瘤病人特别容易轻信这些网上流传的经验和民间神医神药,以为这些偏方真能治好自己的癌症。殊不知,这些网络上的小道消息,所谓过来人的经验处方、神药,不但不会救命,反而会耽误病情,延误治疗。

还有很多病人喜欢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比如某某手术后什么治疗都不做,也活得好好的;某某化疗后也复发转移了,所以自己就非常排斥化疗。实际上,在不同的人身上,癌症分期不同,免疫组化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就不一样,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小病小痛敏感地以为与肿瘤复发有关

临床上很多患者发现得了乳腺癌后,变得异常敏感。这些患者身体稍有不适,就以为是肿瘤复发了:腰痛,以为是乳癌骨转移了;头痛,以为是脑转移;伤风咳嗽了,以为是肺转移了……得了乳腺癌后就成了惊弓之鸟,草木皆兵,非常敏感。

对于肿瘤的治疗和康复首先要有轻松的心态。对于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每个季度均需要复诊一次。而实施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需要术后服药5年时间,这期间1~2个月要复诊,中医还会调整中药的治疗方案。在复诊过程中,如果医生发现有转移的迹象,必然会做相应的处理。

遗憾的是,在肿瘤病人出院后,失访率很高。不回医院复诊,身体出现毛病,就容易出现疑神疑鬼的心理。据统计,国内实施内分泌治疗的患者,2~3年之后,30%左右的病人不能坚持规律治疗。

 逃避正规治疗,不愿面对现实

临床上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病人,选择逃避正规治疗,不愿面对现实。曾有一个乳癌病人,手术后回来复诊,我问她:最近有吃药吗?她回答:吃了药后更不舒服,我没吃了。我耐心跟她解释,吃药是为了治疗癌症,减少复发几率!她竟然气愤地说:我现在没有哪里不舒服,我干吗要吃药?肿瘤在哪?如果我有肿瘤早死了,还活了这两三年。我让她做一下复查,她说不检查,检查出来万一哪儿有问题又要手术又要化疗,太痛苦,不如就这样,反正现在挺好。真有什么情况发生,我就放弃治疗了,不受这份“罪”。

这其实就是一种逃避的心理,不愿意接受现实,逃避治疗,自欺欺人。这种情况在肿瘤患者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医生能做的就是耐心细心地解释,并且联合患者的家属和朋友,或者是我们粉红丝带俱乐部的病友们,一起齐心协力,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继续接受正规的治疗。

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往

还有些病人患了乳腺癌之后,觉得自己的疾病会传染给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或者觉得别人会带着异样的目光看她,因此不肯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整天自怨自艾,活在懊恼、恐惧、不平之中,多疑又多虑,自卑又脆弱。

这些病人,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风浪,那么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风浪,去战胜这些困难呢?疾病其实不可怕,怕的是你自己不接受生病的自己,怕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拒绝给家人和朋友陪伴一起战胜疾病的机会。

其实大部分的乳腺癌只要经过正规治疗,愈后都是很好的。很多病人术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照样活得好好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并不会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乳腺癌:防治并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已跨入“高速公路”时代:人们想要了解的知识都可以轻松地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而垂手可得。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怎么去甄别呢?现代人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且对疾病的恐惧,自然会采用互联网这种便捷方式获取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但面对众多的乳腺癌信息,他们可能更加束手无策而苦恼倍增。网络咨询便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就诊方式。虽然咨询并不能代替面诊,但就诊前的咨询会为今后的就诊做好铺垫。

我们都知道:防病胜于治病。防病也就是指治未病。“未病”一词来源中医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论》。所谓“未病”即健康,是指没有疾病的健康状态。而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阴阳平和”,即属于“未病”的范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其范围也有所扩充。其含义大致有三: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已病早治。早在1500多年前,唐代药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他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一论述却与现代预防医学不谋而合。我们再来看看西医是如何治“未病”的?西医肿瘤的一二三级预防内容:一级预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环境保护和职业防护;控制感染。二级预防:癌症的筛检;警惕癌症的早期“危险信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三级预防:制订和完善癌症诊断、治疗和随访方案;综合治疗;开展癌症病人的社区康复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晚期病人施行止痛和临终关怀。通向治疗“未病”是为医的最高境界,这不仅需要医生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所以,我认为当前乳腺癌应该是防与治并重时代。

一 中国乳腺癌发病特点:

中国乳腺癌发病率除呈上升趋势外还有发病有年龄早,病期相对偏晚的特点。中国抗癌协会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乳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在发病年龄上,与西方国家有明显差别。我国乳腺癌从30岁以后就开始增加,发病年龄高峰在40~49岁,比西方女性早10~15年。美国学者研究表明,亚裔移居美国10年后,乳腺癌发生风险增加80%,有观点认为西方的生活方式增加了乳腺癌发生的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走进城市,而城市女性受到更多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城乡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还会进一步上升。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的限制,我国乳腺癌病人就诊时的病期相对偏晚,术前偏晚的Ⅲ、Ⅳ期病人的比例约为30%,而同期美国约为15%。病期越晚,治疗越困难疗效也越差。因此,我国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意义深刻,任重道远。

二 年轻女性能否患乳腺癌?男性是否也会患乳腺癌?

中国乳腺癌发病年龄高峰在40~49岁,比欧美国家女性早10~15年,且其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呈上升趋势,这与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饮食方式的变迁有关,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乳腺癌年轻化。但女性从30岁以后尤其是未婚、未育者,其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开始增加。男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病例中的1%,发病年龄在50~60岁,与睾丸功能减退或发良不全、外源性雌激素的应用及肝功能减退有关。

 三 乳腺癌如何防?防的重点应该是乳腺癌的病因入手。

1 哪些因素与乳腺癌有关:乳腺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与女性激素有关 女性一生的生理活动均离不开女性激素,它是促进女性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可分二大类: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主要为雌二醇。在肝脏中灭活,转化为雌三醇和雌醇。已证实雌醇与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明显关系。孕激素由卵巢黄体细胞分泌,以孕酮(黄体酮)为主,在肝脏中灭活成孕二醇。孕酮可刺激肿瘤的生长,但亦可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因而被认为既有致癌又有抑癌的作用。女性月经周期的形成主要是依靠雌激素水平来决定。雌激素水平在月经来潮之前达到高峰,月经来潮之后开始下降,如此反复,因此,乳腺组织在这种雌激素的刺激下断的增生、复旧。雌激素水平不稳定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增高都会导致乳腺实质发生增生和复旧不良,这样就导致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的发生。相反孕激素在妊娠、哺乳时增加而雌激素水平会随之下降,所以孕激素出现时抑制雌激素的水平而达到保护乳腺的作用。不难看出,乳腺癌始动激素是雌激素,雌素水平和存在时间长均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病增高。

② 饮食与肥胖影响组织内脂溶解性雌激素的浓度,尤其是在绝经期后的妇女。摄取脂肪与乳腺癌发病率有明显正相关。

③ 放射线照射以及乳汁因子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关。

④直系家属中有绝经前乳腺癌病人,其姐妹及女儿发生乳腺癌的机会较正常人群高3~8倍,有良性乳腺肿瘤史者发病会亦较正常人群高。

2 乳腺癌10大高危因素:了解以上病因,我们就不难理解以下乳腺癌10大高危因素:

①月经初潮早(12岁前来月经),停经较晚(55岁以后绝经);

②未育、未孕,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5岁;

③虽生育,但不哺乳,或哺乳时间短;

④家族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

⑤妇女停经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

⑥中年以后,尤其是绝经后体重持续上升;

⑦有乳腺增生病史;

⑧精神抑郁、性格内向、工作压力大;

⑨嗜食肉类、煎蛋、黄油、奶酪、动物脂肪等高脂饮食,每天饮酒3次(大于15克)以上;

⑩儿童时期曾接受过放射线治疗。

简言之,造成乳腺癌发病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女性生殖因素、激素水平、环境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等。主要包括不生育、不哺乳、不规范的激素替代疗法、高脂高蛋白低纤维化的饮食、锻炼少、肥胖、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等等。预防之重点亦显而易见。

3 乳腺癌的预防:根据乳房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调控的特点,乳腺癌的预防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①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有正常的性生活。

从以上乳腺癌病因中我们知道内分泌的失调可导致女性激素水平失衡。而精神因素能导致内分泌的失调,长期内分泌失调会对乳腺产生不良影响。如雌激素、黄体酮水平和腺体结构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情绪不稳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现孕酮减少,使雌激素相对增高。性反应周期与生育、哺乳一样,是对乳腺是一种保护。正常、和谐、均衡、有规律的性生活,不仅可给自己带来身心的乐趣和娱悦,而且,有助于减少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的发生。因此,提醒女性朋友要重视过好性生活。尽量避免离婚、孀居和独身,保持有规律的性活动。平时应该心胸开阔,精神愉快,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抑郁和发怒,使内分泌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持开朗性格,不要生闷气及过于急躁。情绪调节是第一位的。

②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药物。

有的妇女为了皮肤美容,或使乳房增大坚挺等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或面霜,久之可诱发乳腺增生。禁止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

③妊娠、哺乳对乳腺功能是一种生理调节。

从未怀胎生子和不给孩子喂奶的女性因为得不到孕激素的保护,乳腺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适时婚育、哺乳,对乳腺是有利的;相反,30岁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则易罹患乳腺增生。提倡适时结婚(不超过28岁),生育不宜过晚(不超过30岁);最好在35岁前把结婚生子这件人生大事完成。产后如无特殊情况,一定要自己哺乳;产后坚持哺乳,不能少于一年。

④20岁以上女性应该坚持做好乳腺的自查,做到月月查,自查时间要定于月经干净后的7到10天。因为此时乳房生理性胀满消退,痛疼消失,乳房柔软容易扪出肿块,去医院检查也最好在这个时间。在乳腺胀痛时应该配带无钢圈的胸罩。

⑤目前我国家将女性体检由二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了,每年要求做一次乳腺专科检查(乳腺钼靶与乳腺彩超,乳腺钼靶主要适合中老年女性,对40岁以下的女性不适用,因为这些女性乳腺较致密其成像缺乏对比性,病变不清。)

 四 乳腺癌的诊断:

1 作为患方,通过女性每月一次的乳腺自我检查、自觉参加女性的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及乳腺专科检查,同时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范围乳腺普查,才有可能发现。建议20岁以上女性应该坚持乳房自我检查,应该每月一次,时间在月经干净后的7~10天。最好是在浴室洗浴的时候。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对镜观察。双手叉腰对镜而立,观察乳房外形是否对称,表面有无突出,乳房皮肤是否光滑;乳头是否对称,是否朝前方略为向上翘起(正常发育良好的乳房其乳头方向为朝前方略为向上翘起)。如果乳头方向偏离或有凹陷等都属于异常情况,应找外科医生检查。

第二步:自己触摸乳房。用一只手触摸对侧乳房而另一只手叉腰站立。触摸方法有二种:一种为四个手指伸平平压在乳房表面,感觉手指下方乳房是否平整,有无局部突起或者乳房实质内是否有颗粒状结节。另一种方法是食指与中指相距1-2cm平放于乳房表面,交替按压,感觉两手指间乳腺实质内有无结节。触摸乳房应遵循从外上、外下、内下、内上、最后为乳头的顺序。

第三步:同时应触摸腋窝。方法是四指伸平用指腹向腋窝滑动。交换触摸对侧。

触摸乳房的不正确的手法有:抓、捏、搓、揉等。这种不正确方法往往将正常乳腺组织当成肿物,靠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另外触摸乳房应有手感,手感从何而来呢?建议女性朋去医院找外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触摸乳房,感受正常乳房实质的感觉,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是异常感觉。一旦在触摸乳房时发现异常感觉应及时去看外科医生,提早发现乳房肿物。

2 对于临床医生来讲,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应用适当的一种或几种检查手段,作出正确的判断,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根本保证。由于乳腺位于体表,所以触诊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确的检查方法可以更多地发现早期乳癌。不少学者认为体格检查仍是乳腺癌诊断中最好的至少也是与其他方法相等重要的检查方法。而且,只有通过体格检查,才有可能发现可疑病例和选择适当的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因此,可以说体格检查是发现早期乳癌的首要环节。除了应掌握常规的体检方法之外,应强调以下3点:

①了解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认真查询病史,发现和重视乳腺癌易患人群;

②注意选择在月经周期中的最佳时相进行乳腺检查,一般认为,在月经来潮以后的第7~10天为最佳时间,因此时内分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平静状态,乳腺如有病变或异常,此时最易发现;

③仔细观察乳腺的细微异常征象,必要时可采用一些能够加强体征的方法进行检查,如早期乳癌引起的皮肤粘连,由于十分轻微而常常被忽略,此时需在良好的光照下,用手轻轻抬起整个乳房,增加乳腺皮肤的张力,在病灶的上方即可见到轻微的皮肤皱缩、牵拉引起的微小凹陷。

在临床体检发现可疑之后,如何选择进一步的检查手段呢?一般来讲,首选X线摄影检查,因为在目前常用的各种检查方法中,此法占有明显优势。椐报道,乳腺癌X线摄影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可达91%~95%,许多临床触摸不到的病变常被检出。在对乳腺X线诊断中,应注重小的钙化点及局部阴影的出现。有学者指出,在乳腺定期连续摄片复查过程中,如局部出现新的致密影,则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一个高度正确的X线征象。在诊断乳腺小癌肿时,间接征象仅起次要作用。对丰满乳房,临床体检发现可疑时可使用超声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在临床体检及影像检查结果均为可疑,但又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时,可进行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即针吸)检查。有报道针吸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约为80%左右。当然,在高度疑为癌肿时,可行切取或切除活检,直接予以病理诊断。由于乳腺癌各种早期诊断方法各具所长,但又无一完善无缺,所以,目前仍提倡联合诊断方法,即将各种检查方法适当组合。一般认为,临床体检+X线摄片+针吸为最佳联合诊断方法,其病理诊断符合率可达92%~99%。因此,可以说,联合诊断的优势是确切的,应予以大力提倡并推广。

在乳腺普查中应以腺癌高危人群为重点监测对象,对其建立监测档案,设立专门机构,对这些高危人群实施定期的、有计划的追踪。

五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预后

1 目前国内多采用以下病理分型。

①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乳头Paget病)。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②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③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④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⑤其它罕见癌。

2乳腺癌临床分期、与临床分期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各期5年生存率。

临床分期的确定是以临床表现作为主要依据,如癌瘤的蔓延范围,其沿淋巴道、血道扩散情况及详细的病史、体检和一系列其它检查等。那么如何确定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呢?现将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归纳如下:

第Ⅰ期:小肿瘤(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乳腺癌通用方

清热解毒,消结散瘀。适用于乳腺癌。

乳腺癌通用方

坚破滞。适用于乳腺癌初起。

消乳腺肿块方

乳腺增生。

乳腺癌通用方

软坚破滞。适用于乳腺癌初起。

乳腺癌通用方

该方为抗癌良药,对乳腺癌等疗效较佳。部分药物有毒,用量切勿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