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阳归肾汤

来源

《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组成

蒲黄9克(包煎) 大生地9克 败龟版 9克 川石斛9克 大麦冬9克 黑玄参9克 炒黄柏3克 肉桂粉6克(冲)川黄连9克 生甘草3克

用法

每日一剂,药物用水浸泡后,文火煎两次,共取汁400毫升,分两次服。

功用

养阴清火,补肾归阳。

主治

口腔溃疡,舌疮,狐惑,白塞病,牙痛等。凡属于心营肾阴不足,虚阳无制,浮越于上,表现为上实下虚者,皆为其适应范围。以口舌糜烂碎痛,口干而不欲饮,面部升火,而下肢怕冷,心烦,少寐,脉细少力,或用它法无效者为应用标准。若系肺胃实火所致口舌糜痛,则不适用。

加减

如气虚者,可加太子参、潞党参等;血虚者,可加当归白芍等;肝阳旺者,可加龙齿珍珠母之类;挟有湿热者,可加苍术薏苡仁、芦根、茅根之类。

方论

方用生蒲黄、川黄连泻心火,麦门冬、生甘草助之,生地黄、败龟版、黑玄参、川石斛、川黄柏补肾真阴而生血,肉桂藉咸寒滋肾之力,归入肾宅,而安肾阳,以此真阳归原,龙潜大海。本方组织严密,配伍精当,是根据反佐疗法和泻南补北的理论而组成。

验案

俞某,男,51岁。患口腔扁平苔癣已10多年。近17个月来,左颊黏膜扁平苔癣形成溃疡,约1.5厘米x1厘米,疼痛。曾用养阴清热、清热解毒、清肺胃养肝肾和泻火之剂内服外搽,疗效皆不满意。脉细,苔薄。《黄帝内经》云:“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师其意,用反佐以取之,方从“导阳归肾汤”加减。生蒲黄15克(包),川黄连2克,炒黄柏5克,肉桂粉1克(冲),生地黄15克,黑玄参15克,怀牛膝10克,枸杞子10克,南沙参15克,生甘草2克,鲜芦根30克(去节)。5剂服完后,溃疡面显著缩小,疼痛亦减轻。脉象左部略弦。予原方加大白芍15 克,又服5剂,疼痛消失,溃疡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