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会带来哪些危害

2020-07-15

有研究显示睡眠不足的人,他的健康问题是更受堪忧的,甚至可能只比正常人少了几个小时,但是他整个的免疫力的系统是受到损伤的,所以睡眠障碍或者睡眠时间不充足,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记忆力,甚至会导致一些病症,比如说癌症等等。单从睡眠量的角度,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其他的,比如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严重会导致患者窒息或在人的睡眠过程当中对人的生命有影响等。有一个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需求理论,其中睡眠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存在。如果这个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可能无法满足其他需求。



睡眠障碍会带来哪些危害相关阅读


什么是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睡眠时间正常是八小时左右。一般睡眠障碍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睡眠障碍有不同的标准。所以,要先看自己是否符合正常标准。人在不同的时期对睡眠时间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我们的睡眠时间较正常标准突然增多或减少时,就应该警惕了。

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睡眠障碍

导致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非常多,比如焦虑、兴奋,强迫等情绪因素。如果一个人情绪过于高亢或者过于低沉,大脑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很容易造成睡眠障碍。还有认知等因素,如果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很难入睡,因此也会影响睡眠,导致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有哪些心理因素

儿童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四种:一是恐惧心理,孩子很容易惊醒导致睡眠障碍。二是孤僻的孩子会易出现睡眠障碍。三是好动,孩子往往处于兴奋的状态不肯入睡。四是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对大人管控控制的反叛,不想入睡导致出现睡眠问题。

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儿童心因性睡眠障碍

如果孩子是因为恐惧或者兴奋等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时,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睡眠氛围,陪伴孩子更好地入睡。如果孩子出现夜惊症或者呼吸暂停等不好的症状,并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睡眠状态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配合治疗。

心理上怎么预防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从心理层面上分成两个大的方向:1.外在原因:多参加一些社会的积极性群体活动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对于自己的心理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内部因素: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积极的心态,提高自己对睡眠的重视度,有意识的去维护好睡眠过程。

睡眠不好怎么办

睡眠不好怎么办:
  中医治疗失眠分为实症和虚症。实症多因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失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治疗应清心泻火,清肝泻火,清化痰热,和中导滞,佐以安神宁心,常用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保和丸等。
  虚证多因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引起心神失养所致,治当滋阴降火,补益心脾,佐以养心安神,常用六味地黄丸、黄连阿胶汤、归脾汤、酸枣仁汤等。失眠的调护: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不经常熬夜 ,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
  2、保持心情愉快和加强体育锻炼。

睡眠不好怎么调理

睡眠不好怎么调理:
  睡眠不好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高、早醒,是失眠的表现。睡眠不好的患者:
  第一,要请大夫进行调理,在难以治疗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安眠药;
  第二,日常生活中自我的防范非常重要,比如临睡前不要看特别激动、恐怖的小说、电影,临睡前可以做轻微的运动,比如散步、身体伸展、瑜伽这类身心放松活动,睡觉前可以用中药的药材泡脚,如艾叶,还可以听音乐都可以帮助睡眠;
  第三,日常生活中可以吃百合、桂圆肉、莲子心这类凉血安神、清心安神的药物,综合治疗都会有较好的效果。

睡眠障碍分哪些种类

睡眠障碍的分类从两个维度去分,第一个是从睡眠量的维度来看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睡眠突然过渡性增多。比如嗜睡或昏睡甚至有可能是由脑的一些病变,以及内分泌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突然性的睡眠量增多,或脑的病变引起的发作性睡眠,可能突然晕倒入睡,这样的病症。另一类就是睡眠量过少。表现为入睡非常难,睡眠过程当中多次醒来,醒来后又不能轻易入睡等。从另外一个大维度来分就是睡眠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异常性的行为。比如说梦话、梦游以及一些梦魇等状态。这些都统称它为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患者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

睡眠障碍患者心理治疗方法有:1.从形式上,有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也有一对多的团体心理辅导。比如很多相同的病因症状的人在一起,会做一个团体心理的建设活动。2.从具体的技术上,有适用于睡眠障碍的一些认知行为疗法,从个体认知上去解决症状。3.还会有一些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冥想训练等等,可以降低睡眠障碍的患者的焦虑。4.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可以采用箱庭疗法,意象对话,催眠疗法等。睡眠患者的心理治疗,一定是针对性去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削弱他出现的一个睡眠问题。

良好睡眠九不宜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所以人不能没有睡眠,而且每天缺少的睡眠还要补上,否则会受到惩罚,很像欠债一定要还一样。从睡眠仪的检查结果来看,正常人在睡眠时有时眼球不活动或者只有很慢的浮动,这段时间比较长;但有时眼球很快地来回活动,这段时间比较短,与眼球慢动或快动的同时,脑电图出现不同的变化。

睡前静心戒七情
  不同的情绪变化,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睡前恐惧、忧思、恼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绵绵,以致难以入睡。任何情绪变化都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要防止任何情绪的过度。平心静气,气血调达,则睡眠安稳。
  胃不和则卧不安
  “早饭宜早,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晚饭吃的太多,睡前仍感觉有饱胀感,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
  临睡前进食更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有碍健康。因此,晚餐只要吃七分饱就可以了,如果睡前感觉饿,可以喝一杯牛奶,活动一会再去睡觉。
  过多言谈难安眠
  中医认为“阳入阴则寐”,睡前需要静神,不可扰动阳气,阳入于阴人即安睡。人的任何活动都需要阳气的鼓动,睡前多言语扰阳气运行于外,不能内收,则不易入睡。
  睡觉前说话过多会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躺下之后,可能还会对睡前的谈话引起思索,可能彻夜不能入睡。
  眠睡闭口保元气
  闭口夜卧是保养元气的最好办法。清代养生家在《长生秘诀》中说:“夜卧常习闭口,最是固养元气。若开口,则走失元气,且邪恶从口而入,有生血绝诸症。凡夜卧开口,其牙齿为出入之气所触,后必病齿,但睡而张口者,牙齿无补早落,可以验之。”张口呼吸,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会刺激咽部。若睡眠环境比较干燥,张口呼吸会导致口腔及咽部干燥不润,对肺部的刺激也比较大,容易发生肺部疾病。
  鼻腔内的鼻毛,鼻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分泌粘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所以平时要做好鼻部的保健,保持鼻腔通畅。
  夜卧不覆首
  睡觉蒙头,几乎不能与被窝外的空气交换,随着呼吸,被窝里空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却越积越多,再加上被窝里还有其他污浊的气体,会影响呼吸的正常进行,对健康十分不利。身体缺氧,不论是大脑还是躯体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仰卧不可取
  古人云“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
  仰卧时不利于全身充分的放松,而且仰卧手宜搭胸,使人产生憋闷的感觉。比较提倡的是右侧卧位的睡眠姿势,既有利于放松身体,解除疲劳,也不会压迫心脏,还有利于胃内食物向肠内的输送。
  卧处不可当风
  《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人熟睡时,汗孔开泄,腠理疏松,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感受外邪,因此,睡时要保暖而避风。
  睡眠时开窗,有利于房间内的气体交换,对身体健有利。但在冬天窗户不宜开得太大。床铺应远离窗户,以不觉得有寒气直吹为度,要特别注意预防受凉感冒等。夏天天气炎热,吹电扇或开空调睡觉都是对身体不利的,这样很容易在睡着时着凉感冒。
  卧睡头不可对火炉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现在家里普遍用的是暖气取暖,睡觉时头不可朝向暖气。冬天天气干燥,暖气周围的空气更是燥热,整夜在热气的熏蒸下,会感到口鼻干燥,头晕目赤,而且还易引发感冒。要“首宜凉,脚宜暖”。睡觉时可以脚部朝向暖气或其它取暖设施,脚部温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安眠解劳效果会很好。
  睡前饮品需慎选
  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而且极易被人体吸收,使人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因此睡前6~8小时内要谨慎服用,尤其是经常失眠的人。另外,茶和咖啡还有利尿作用,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质量。
  酒被认为是可以帮助入睡,其通经活络,暖身御寒的作用,使很多人喜欢睡前小酌一下。然而,酒精虽然可以使人较快的入睡却很难使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所以酒后睡醒的人并不会感到身体轻松,精神振奋。

睡眠能“补”回来吗

有很多人习惯于熬夜,然后利用周末补觉,睡眠真的能补回来吗?美国一项最新研究为“夜猫子”敲响警钟:长期“透支”睡眠会引致“睡眠债”缠身,补眠难以帮你还清“债务”。

不良影响

睡眠不足会让人们难以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夜间时,生物钟发挥作用,如果不能按时入眠,影响更加明显。多项研究表明,如果24小时不眠不休,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会降至酒醉后水平。

整日熬夜如此,整周熬夜会有什么后果?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医师和同事们将研究目光投向长期睡眠缺失的人们。

测试显示,睡眠持续缺失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短期睡眠不足可以通过补眠恢复,但长期缺乏睡眠的影响难以消除。

睡眠测试

研究人员选取9名青年进入测试组作为测试对象,另选8名青年进入控制组作为参照。

测试对象按照研究人员设定的时间表作息,即33小时保持清醒,之后10小时睡觉,相当于每24小时休息5.6小时,如此循环持续3周;控制组人员作息时间正常。同时,测试对象还要定期完成相应测试,以便研究人员观察并记录他们的注意力情况和反应时间。

结果显示,如果测试在研究对象睡醒后2小时进行,则两组人表现情况相当。这意味着“补觉”的确有作用。但是,如果测试选在研究对象已经清醒33个小时后进行,受试者的表现就会变差,而且随着试验深入越来越差。

研究人员说,此时测试者已经“睡眠债”缠身,之前欠的觉都一股脑“找上门来”。

昼夜不同

研究人员说,如果平时睡眠不足、利用周末补觉,醒来后可能会觉得精神饱满,但下次再熬夜,表现就会开始退步。

研究人员认为,“睡眠债”的影响在夜间比白天明显是因为生理节律:日出而醒,符合规律,能够暂时掩盖“睡眠债”影响;但日落不息,违背规律,导致“债主上门”。

这一发现特别适用于作息不规律的人们,譬如卡车司机、医务和救护人员等。他们长时间睡眠不充足,身体和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发生事故和犯错几率可能会大大增加。研究人员建议公众关注长期睡眠缺失的潜在后果。

由于测试参与者不多,这一结果尚需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睡眠

睡眠是什么?

要说清楚失眠,首先要对健康的睡眠有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认识。睡眠,首先是一种生理活动,与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活动。婴儿出生后,不要别人训练,就会吃奶、睡觉。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的趋势是越来越少。所以,老年人出现睡眠时间变短变浅,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现象,不必紧张害怕。有人说,正常的睡眠是8个小时,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或者说不够恰当。每个人由于存在生理心理差别,对睡眠的时间需求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多在6~9小时内。只要自己和自己比,某一段时间的前后,睡眠时长没有明显差异就可以。而不要去和别人比较,更不必羡慕睡眠时间长的人。

睡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很平静,其实并不简单。睡眠启动后,人先是进入浅睡眠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深睡眠状态,肌肉也会变得越来越放松。然后再由深到浅,接下来进入另外一种睡眠状态,有梦的睡眠。这个时候不被叫醒,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做一刻钟左右的梦后,人会再次回到浅睡眠的状态。这样,睡眠由浅到深,由深再到浅,再做梦,就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一个晚上一般要进行4~5个这样的睡眠周期,也意味着一个人实际上一晚上至少有4~5个时段是在做梦的。只有在做梦的时段醒来,才会发觉自己在做梦,否则就会觉得“一夜无梦”。

睡眠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精力和体力,在睡眠中,人脑就像一台电脑的服务器那样,还在后台默默地处理很多信息,包括对记忆信息的加工、整合等等。有些人喜欢熬夜学习,其实,这是最不经济的策略。剥夺了睡眠时间,就等于打乱了大脑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机会,反而会降低记忆功能。另外,睡眠时还会发生一些内分泌方面的变化,包括生长激素的分泌。有些孩子在青春个子长得很高,其中睡眠的左右功不可没。此外,睡眠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

有些失眠是人为的

睡眠既然像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活动,一般来说,是不需要主观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如同人们吃饭一样,当人把食物咀嚼后吞咽下去,食物就进入了消化系统。没有谁去关注食物是进入胃了,还是进入小肠了,消化液分泌得够不够等问题,消化系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一系列的工作独立完成了。睡眠本身也具有类似的功能。我们脑内就有专门负责睡眠和觉醒的结构。

但是,有些人会过分夸大睡眠的作用,会过分夸大失眠的危害,一旦失眠,则立刻非常警觉,在次日一定想法设法让自己补觉,或提前就寝,或强迫自己几点入睡。结果,这种主观的努力反而干扰了睡眠本身的节律,抑制睡眠本身调节功能的发挥,带着“目的”去睡觉,反而会让自己变得兴奋、警觉甚至焦虑。结果,与睡眠本身的放松状态背道而驰,失眠也就难以避免了。一旦连续失眠几个晚上,有的人会觉得这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会继续想办法 “努力地”睡觉,结果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晚上越想睡越兴奋,白天不该睡觉的时候却昏昏欲睡。睡眠就这样在主观的努力下转变为了失眠。失眠也因为不恰当的关注而得以维持。

实际上,如果连续熬夜,睡眠本身会积攒一些睡眠压力,到睡觉的时候,想不困都很难。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人本身会很快就会入睡的。就是那些对睡眠过分的期待和关注,导致了失眠。

有些失眠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还有些患者的失眠与上面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些人或许没有什么直接原因,睡眠就渐渐地不理想了,比如入睡慢,容易醒,特别是醒得较早。白天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心烦,话少,兴趣降低,食欲下降,精力不足等。这个时候,可能就有抑郁的发生了,失眠不过是抑郁的表现之一,是抑郁诸多症状中的一个。却是最容易被识别和发现的症状。

这个时候,如果仅仅处理失眠,则效果有限。需要在进行抗抑郁治疗的同时,进行失眠的治疗,标本兼治。抑郁缓解后,失眠也会慢慢地随之而好转。

很多中老年人由于合并躯体疾病,以及年龄的原因,出现抑郁的风险也在增加。往往最初就是以失眠作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此时,如果合并情绪方面的问题,则最好到精神或心理科就诊,以排除有无抑郁的存在。

当然,其他很多心理疾病也会伴发失眠。在就诊的时候,一定要把失眠以及伴随出现的精神心理症状告诉医生,以免贻误病情。

失眠了,怎么办?

尽管都是本能活动,但睡眠相比吃饭,似乎更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失眠了,该如何调节呢?这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只是偶尔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失眠,那么可以做一下腹式呼吸,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可以这样操作:仰卧在床上,先是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同时把腹部鼓起来,吸气的时间大概保持在六到七秒,直到不能再吸气为止,可以同时在心里默默地查六到七个数,1,2,3,~7,然后再慢慢地呼气,同时收缩腹部,也保持在六到七秒,直到不能再呼气气为止。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腹式呼吸。每次腹式呼吸能够持续12到15秒,每分钟呼吸次数在四到五次。而呼吸频率慢了,人的情绪也会逐渐地回复平静,身体也会放松下来,睡眠也就会慢慢地启动。

如果是睡眠态度不良造成的失眠,则要建立新的睡眠信念。睡眠固然重要,但不要过分夸大失眠的危害,减少对睡眠的干预,才能保证其发挥自身调节的功能。就像前面案例中说的张阿姨,采取的措施越多,等于对睡眠的期望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多,反而会抑制睡眠自身的调节功能。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不要在主观上和睡眠建立联系。比如喝牛奶,仅仅体验牛奶的香甜就是了;泡脚,就享受水温的舒适就是了;散步,就欣赏路边的风景就是了。睡眠承载的期望越小,容易发挥自身的功能。

如果失眠的同时,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其他的明显的变化,最好还是去找医生看看。排除一下是否为某些心理疾病的早期表现。

总之,睡眠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关注,需要管理,更宜顺其自然。让睡眠自身发挥好本来的功能。

深夜开车,当心“被”催眠

在城市的街道上行车,道路上会有十字路口、红绿灯、斑马线、自行车、行人甚至拥堵。由于存在这些视觉刺激,司机的注意高度集中,意识范围较广,要频繁地转动方向盘,不断地踩离合器。然而在空旷偏远的公路上,夜间行车的时候,人的视野会比较局限,除了车前灯照射到的地方,几乎都是黑暗的。因此,司机的注意范围会比较狭窄。而且,视野中的内容很可能比较单一,就是一条不断向前方延伸的道路。如果道路转弯较少,路边的标志不够醒目,路上需要避让的车辆也较少,那么司机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注意力驾车,因而眼睛、手、脚的活动均较少。注意的集中程度会不知不觉地降低,人的警觉性和兴奋性也会降低。在这样一个放松、弛缓的状态下,视野中呈现的又是单调、重复的画面,时间一长人很容易瞬间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听起来似乎神秘,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传统的催眠方法就是让一个人盯着看眼前左右摆动的钟表,钟表摇摆的幅度和速度几乎是稳定不变的,用不了不多久,人就会觉得眼睛疲劳,悄然进入了另外一种意识状态: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清晰度大大降低,意识范围狭窄,对外部刺激几乎不发生反应,或者仅对催眠师的指令发生反应,除非出现很强烈的刺激。就相当于把一个手机放在铁盒子里一样,外部的信息大多都被屏蔽掉了。

诱导进入催眠的方式比较多,通常取决于外部刺激和内在注意这两个因素。外部刺激大多具有重复、刻板的特点,比如左右摆动的钟表,平稳流淌的河水,车轮碾过铁轨的咔嗒声,或持续的机械振动的感觉等。如果存在这些外部刺激因素,一个人又恰好若予以凝视、谛听或感受,那么就可能会在专注的状态下被催眠。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核心的特点是意识范围极度狭窄,仅集中于某个点,而除此之外均为无意识状态。比如,出神就是一种常见的催眠状态。因此,催眠是不同于睡眠那种普遍的意识清晰度下降的状态。进入催眠状态后,人在心理上几乎失去防御能力。

司机深夜在高速公路上一旦进入了催眠状态,就会对视野中的场景“视而不见”,其后果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但一般较短暂,有的持续几秒钟,有的略长。最后或许被尖叫的喇叭声惊醒,或者自发清醒。虽然时间很短,但危险程度极高,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恰当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催眠不同于睡眠,但由于意识范围缩窄,意识清晰度降低,也是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另外,从睡眠生理的角度上看,人在午夜两点和白天的下午两点左右,都是睡眠节律的高峰期。即在这个时段,人最困倦,睡眠压力最大,最容易入睡。中医所提倡的睡“子午觉”,就是指在这两个时段要休息睡觉。而午夜2点行车,无疑风险是最高的。延安的这次交通事故无即是惨痛的教训。

要避免夜间开车被催眠的风险,首先要保证精力充沛,睡眠充足。这样才可以保证大脑皮层高度持久的兴奋性。长时间开车,最好开车一两小时,最好能短暂地休息一下。另外,在深夜开车的时候,要调动多种感觉信息通道,尤其要让眼球“动”起来。前方、反光镜、后视镜都要不时地查看。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及时发现异常,还可以获取更多的刺激信息,提高意识的清晰程度。还有,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夜间能够避免或减少开车最好。

卧室哪些细节会影响睡眠

关于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压力、焦虑、身体疾病、慢性疼痛、饮食错误等。但1月29日,美国睡眠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的失眠、噩梦等问题,缘于他们的卧室不合格。新近出版的美国《健康》杂志也指出,要打造一个适合安睡的卧室,从灯光、墙壁、窗帘到床上用品,都有很多讲究。

床头放盏台灯

卧室里选灯,“助眠”是第一要务。理想的卧室至少要有两种灯:一种是普通照明,也就是大灯;另一种是局部照明,如梳妆台灯、阅读灯等。

卧室的普通照明,在选择时要注意光线不要过强或发白,因为这种光线容易使房间显得呆板而没有生气,最好选用暖色调的灯具,灯的造型不宜太大或太过夸张,否则会使卧室感觉不太温馨。普通照明最好装两个控制开关,一个在门口,一个在床边,方便使用。

局部照明,至少要在床头摆放一盏台灯。现代人常会因为压抑、紧张、烦躁而影响睡眠。如用一些浅蓝色或浅绿色的灯罩,让室内光线变得柔和,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紧张的身心得到一些缓解和放松,同时也会对睡眠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如果希望睡个好觉,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关掉卧室的顶灯,开一盏床头的小台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整个居室的亮度,使大脑逐渐接受一个稍暗的环境,进入睡眠的预备期,有助于减轻失眠。

挡住“光”,关掉“声”

在身体内,有一种叫做褪黑素的激素调节着我们的睡眠,而光线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就算你紧闭双眼,光线仍可从眼皮传进大脑。如果你的卧室在夜间仍有"光污染",就会导致失眠。同样,令人不适的声音也会导致失眠。”美国睡眠协会的调查显示,73%的人喜欢在完全黑暗的房间中入睡,72%的人希望卧室更安静一些。

关掉“光污染源”。卧室中,诸如插座、变压器上的微小亮光,在黑暗中都会被无限放大。睡前最好检查一下,关掉所有的插座,避免这种细小的“光污染”。有些人的卧室有小夜灯,方便起夜时使用,这种灯光同样会影响睡眠,最好放在客厅。有些电子钟有背光显示,也不适合放在卧室。

挡住月光。如果窗帘有明显的路灯光、月光透入,那就不合格。最好换上织物细密厚重的窗帘,并保证其和四周墙壁“严丝合缝”,“伸手不见五指”的效果最佳。

清除杂音。失眠的人,卧室里最好别放“滴答滴答”的机械钟,这种声音会让你更加难以入睡。但是卧室也不要过于安静,太安静的环境容易让人警觉、紧张,听点轻音乐或流水、虫鸣等大自然的声音会更好。

被子要大 但不能厚

被子、枕头、床垫和床上用品一样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被子是决定睡眠温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被窝温度在32—34摄氏度时人最容易入睡,好被子应该满足三个要素。

第一,厚度适中。被子太薄,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耗费人体热能,推迟入睡时间,或是造成睡眠不深。最好选择轻而蓬松的薄被,根据气候变化盖1—2层。千万别盖太厚重的被子,否则会增加做噩梦的几率。

第二,大一些。让身体完全伸展躺在床上,如果肩部、脚都能被严实地包起来,就说明大小合适。

第三,有垂坠感。好的被子比较贴身,就算常翻身,也能提供充分的保暖,蚕丝质地的被子就是不错的选择。

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枕头和床垫的舒适度会影响睡眠质量。好的枕头应该和你的习惯睡姿相符合。如果你习惯仰卧,那么,枕头高度应略高于一拳;如习惯侧卧,枕头高度在一拳半左右最好。床垫主要看硬度和弹性。与偏硬的木板床垫和偏软的海绵床垫相比,软硬适中的弹簧床垫更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睡眠。

另外,85%的人喜欢用“摸起来舒服”的床单和被罩,这会让他们更快入睡。因此,最好选择纯棉质地的床单、被罩。化纤材质易起静电,真丝材质触感冰凉,都容易影响睡眠。而将靠垫、毛绒玩具放在床上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增加过敏几率,导致流鼻涕、打喷嚏等。

20℃最佳睡眠温度

人的体温会根据生物钟自动调整,到了晚上,当人体进入安静状态,体温也会降低。“因此,最佳睡眠温度应该比白天的温度低2—3摄氏度。”该协会的调查也显示,79%的人喜欢凉快一点的卧室。

一般认为,20℃是最佳睡眠温度。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也会增多。维斯勒本认为,这个温度不是绝对的,对于更年期女性和有“踢被子”习惯的人来说,温度可以再稍微低一点,因为“更年期女性容易发生潮热现象,过高的温度容易让她们辗转反侧。”

米色温和助眠

卧室的整体色系也会对睡眠状况产生影响。美国推出的健康卧室自测专栏指出,卧室墙壁的色系、亮度,以及和天花板、地板的搭配都很关键。

窗户越大,墙色越浅。现在的新房,飘窗和落地窗成为主流。室内采光增加,墙壁的颜色也应该与之相配。如果窗户很大,墙壁的颜色最好浅一些,这样整屋的亮度会比较一致。如果三面墙颜色都很暗,窗户那面却很亮,整个卧室就会显得不协调。正对窗户的那面墙,最好用亚光的涂料或壁纸,且不要安装反光性强的镜子或摆放玻璃装饰品。

米色、蓝色最助眠。米色是所有颜色中最温和的,最适合在卧室用。蓝色能消除紧张情绪,成人和儿童卧室都能用。有失眠倾向的人,卧室最好别用色彩鲜艳和花纹复杂的壁纸,可选择暗纹样式的,但如果你闭上眼,眼前会浮现壁纸的图案,则说明它太“花哨”了。

屋顶要比墙壁浅。屋顶颜色深或是吸顶灯过大过复杂,容易产生压迫感。屋顶颜色的选择,最好和墙壁相配,但比墙壁浅一些。如果拿不定注意,选米白色肯定不会错。

睡眠障碍会带来哪些危害-乡间郎中

睡眠障碍会带来哪些危害

2020-07-15

有研究显示睡眠不足的人,他的健康问题是更受堪忧的,甚至可能只比正常人少了几个小时,但是他整个的免疫力的系统是受到损伤的,所以睡眠障碍或者睡眠时间不充足,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记忆力,甚至会导致一些病症,比如说癌症等等。单从睡眠量的角度,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其他的,比如睡眠呼吸暂停,如果严重会导致患者窒息或在人的睡眠过程当中对人的生命有影响等。有一个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需求理论,其中睡眠是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存在。如果这个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可能无法满足其他需求。



睡眠障碍会带来哪些危害相关阅读


什么是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睡眠时间正常是八小时左右。一般睡眠障碍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睡眠障碍有不同的标准。所以,要先看自己是否符合正常标准。人在不同的时期对睡眠时间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当我们的睡眠时间较正常标准突然增多或减少时,就应该警惕了。

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睡眠障碍

导致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非常多,比如焦虑、兴奋,强迫等情绪因素。如果一个人情绪过于高亢或者过于低沉,大脑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很容易造成睡眠障碍。还有认知等因素,如果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很难入睡,因此也会影响睡眠,导致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有哪些心理因素

儿童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四种:一是恐惧心理,孩子很容易惊醒导致睡眠障碍。二是孤僻的孩子会易出现睡眠障碍。三是好动,孩子往往处于兴奋的状态不肯入睡。四是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对大人管控控制的反叛,不想入睡导致出现睡眠问题。

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儿童心因性睡眠障碍

如果孩子是因为恐惧或者兴奋等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时,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睡眠氛围,陪伴孩子更好地入睡。如果孩子出现夜惊症或者呼吸暂停等不好的症状,并且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睡眠状态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配合治疗。

心理上怎么预防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从心理层面上分成两个大的方向:1.外在原因:多参加一些社会的积极性群体活动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对于自己的心理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内部因素: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积极的心态,提高自己对睡眠的重视度,有意识的去维护好睡眠过程。

睡眠不好怎么办

睡眠不好怎么办:
  中医治疗失眠分为实症和虚症。实症多因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失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治疗应清心泻火,清肝泻火,清化痰热,和中导滞,佐以安神宁心,常用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保和丸等。
  虚证多因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引起心神失养所致,治当滋阴降火,补益心脾,佐以养心安神,常用六味地黄丸、黄连阿胶汤、归脾汤、酸枣仁汤等。失眠的调护: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不经常熬夜 ,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
  2、保持心情愉快和加强体育锻炼。

睡眠不好怎么调理

睡眠不好怎么调理:
  睡眠不好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高、早醒,是失眠的表现。睡眠不好的患者:
  第一,要请大夫进行调理,在难以治疗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安眠药;
  第二,日常生活中自我的防范非常重要,比如临睡前不要看特别激动、恐怖的小说、电影,临睡前可以做轻微的运动,比如散步、身体伸展、瑜伽这类身心放松活动,睡觉前可以用中药的药材泡脚,如艾叶,还可以听音乐都可以帮助睡眠;
  第三,日常生活中可以吃百合、桂圆肉、莲子心这类凉血安神、清心安神的药物,综合治疗都会有较好的效果。

睡眠障碍分哪些种类

睡眠障碍的分类从两个维度去分,第一个是从睡眠量的维度来看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睡眠突然过渡性增多。比如嗜睡或昏睡甚至有可能是由脑的一些病变,以及内分泌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突然性的睡眠量增多,或脑的病变引起的发作性睡眠,可能突然晕倒入睡,这样的病症。另一类就是睡眠量过少。表现为入睡非常难,睡眠过程当中多次醒来,醒来后又不能轻易入睡等。从另外一个大维度来分就是睡眠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异常性的行为。比如说梦话、梦游以及一些梦魇等状态。这些都统称它为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患者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

睡眠障碍患者心理治疗方法有:1.从形式上,有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也有一对多的团体心理辅导。比如很多相同的病因症状的人在一起,会做一个团体心理的建设活动。2.从具体的技术上,有适用于睡眠障碍的一些认知行为疗法,从个体认知上去解决症状。3.还会有一些行为疗法、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冥想训练等等,可以降低睡眠障碍的患者的焦虑。4.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可以采用箱庭疗法,意象对话,催眠疗法等。睡眠患者的心理治疗,一定是针对性去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削弱他出现的一个睡眠问题。

良好睡眠九不宜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所以人不能没有睡眠,而且每天缺少的睡眠还要补上,否则会受到惩罚,很像欠债一定要还一样。从睡眠仪的检查结果来看,正常人在睡眠时有时眼球不活动或者只有很慢的浮动,这段时间比较长;但有时眼球很快地来回活动,这段时间比较短,与眼球慢动或快动的同时,脑电图出现不同的变化。

睡前静心戒七情
  不同的情绪变化,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睡前恐惧、忧思、恼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绵绵,以致难以入睡。任何情绪变化都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要防止任何情绪的过度。平心静气,气血调达,则睡眠安稳。
  胃不和则卧不安
  “早饭宜早,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晚饭吃的太多,睡前仍感觉有饱胀感,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
  临睡前进食更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有碍健康。因此,晚餐只要吃七分饱就可以了,如果睡前感觉饿,可以喝一杯牛奶,活动一会再去睡觉。
  过多言谈难安眠
  中医认为“阳入阴则寐”,睡前需要静神,不可扰动阳气,阳入于阴人即安睡。人的任何活动都需要阳气的鼓动,睡前多言语扰阳气运行于外,不能内收,则不易入睡。
  睡觉前说话过多会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躺下之后,可能还会对睡前的谈话引起思索,可能彻夜不能入睡。
  眠睡闭口保元气
  闭口夜卧是保养元气的最好办法。清代养生家在《长生秘诀》中说:“夜卧常习闭口,最是固养元气。若开口,则走失元气,且邪恶从口而入,有生血绝诸症。凡夜卧开口,其牙齿为出入之气所触,后必病齿,但睡而张口者,牙齿无补早落,可以验之。”张口呼吸,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会刺激咽部。若睡眠环境比较干燥,张口呼吸会导致口腔及咽部干燥不润,对肺部的刺激也比较大,容易发生肺部疾病。
  鼻腔内的鼻毛,鼻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分泌粘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所以平时要做好鼻部的保健,保持鼻腔通畅。
  夜卧不覆首
  睡觉蒙头,几乎不能与被窝外的空气交换,随着呼吸,被窝里空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却越积越多,再加上被窝里还有其他污浊的气体,会影响呼吸的正常进行,对健康十分不利。身体缺氧,不论是大脑还是躯体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仰卧不可取
  古人云“睡不厌蹴,觉不厌舒“。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
  仰卧时不利于全身充分的放松,而且仰卧手宜搭胸,使人产生憋闷的感觉。比较提倡的是右侧卧位的睡眠姿势,既有利于放松身体,解除疲劳,也不会压迫心脏,还有利于胃内食物向肠内的输送。
  卧处不可当风
  《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人熟睡时,汗孔开泄,腠理疏松,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感受外邪,因此,睡时要保暖而避风。
  睡眠时开窗,有利于房间内的气体交换,对身体健有利。但在冬天窗户不宜开得太大。床铺应远离窗户,以不觉得有寒气直吹为度,要特别注意预防受凉感冒等。夏天天气炎热,吹电扇或开空调睡觉都是对身体不利的,这样很容易在睡着时着凉感冒。
  卧睡头不可对火炉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现在家里普遍用的是暖气取暖,睡觉时头不可朝向暖气。冬天天气干燥,暖气周围的空气更是燥热,整夜在热气的熏蒸下,会感到口鼻干燥,头晕目赤,而且还易引发感冒。要“首宜凉,脚宜暖”。睡觉时可以脚部朝向暖气或其它取暖设施,脚部温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安眠解劳效果会很好。
  睡前饮品需慎选
  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而且极易被人体吸收,使人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因此睡前6~8小时内要谨慎服用,尤其是经常失眠的人。另外,茶和咖啡还有利尿作用,频繁起夜,会影响睡眠质量。
  酒被认为是可以帮助入睡,其通经活络,暖身御寒的作用,使很多人喜欢睡前小酌一下。然而,酒精虽然可以使人较快的入睡却很难使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所以酒后睡醒的人并不会感到身体轻松,精神振奋。

睡眠能“补”回来吗

有很多人习惯于熬夜,然后利用周末补觉,睡眠真的能补回来吗?美国一项最新研究为“夜猫子”敲响警钟:长期“透支”睡眠会引致“睡眠债”缠身,补眠难以帮你还清“债务”。

不良影响

睡眠不足会让人们难以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夜间时,生物钟发挥作用,如果不能按时入眠,影响更加明显。多项研究表明,如果24小时不眠不休,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会降至酒醉后水平。

整日熬夜如此,整周熬夜会有什么后果?

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布里格姆妇科医院医师和同事们将研究目光投向长期睡眠缺失的人们。

测试显示,睡眠持续缺失会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短期睡眠不足可以通过补眠恢复,但长期缺乏睡眠的影响难以消除。

睡眠测试

研究人员选取9名青年进入测试组作为测试对象,另选8名青年进入控制组作为参照。

测试对象按照研究人员设定的时间表作息,即33小时保持清醒,之后10小时睡觉,相当于每24小时休息5.6小时,如此循环持续3周;控制组人员作息时间正常。同时,测试对象还要定期完成相应测试,以便研究人员观察并记录他们的注意力情况和反应时间。

结果显示,如果测试在研究对象睡醒后2小时进行,则两组人表现情况相当。这意味着“补觉”的确有作用。但是,如果测试选在研究对象已经清醒33个小时后进行,受试者的表现就会变差,而且随着试验深入越来越差。

研究人员说,此时测试者已经“睡眠债”缠身,之前欠的觉都一股脑“找上门来”。

昼夜不同

研究人员说,如果平时睡眠不足、利用周末补觉,醒来后可能会觉得精神饱满,但下次再熬夜,表现就会开始退步。

研究人员认为,“睡眠债”的影响在夜间比白天明显是因为生理节律:日出而醒,符合规律,能够暂时掩盖“睡眠债”影响;但日落不息,违背规律,导致“债主上门”。

这一发现特别适用于作息不规律的人们,譬如卡车司机、医务和救护人员等。他们长时间睡眠不充足,身体和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发生事故和犯错几率可能会大大增加。研究人员建议公众关注长期睡眠缺失的潜在后果。

由于测试参与者不多,这一结果尚需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睡眠

睡眠是什么?

要说清楚失眠,首先要对健康的睡眠有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认识。睡眠,首先是一种生理活动,与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活动。婴儿出生后,不要别人训练,就会吃奶、睡觉。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人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的趋势是越来越少。所以,老年人出现睡眠时间变短变浅,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现象,不必紧张害怕。有人说,正常的睡眠是8个小时,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或者说不够恰当。每个人由于存在生理心理差别,对睡眠的时间需求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多在6~9小时内。只要自己和自己比,某一段时间的前后,睡眠时长没有明显差异就可以。而不要去和别人比较,更不必羡慕睡眠时间长的人。

睡眠,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很平静,其实并不简单。睡眠启动后,人先是进入浅睡眠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进入深睡眠状态,肌肉也会变得越来越放松。然后再由深到浅,接下来进入另外一种睡眠状态,有梦的睡眠。这个时候不被叫醒,是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做一刻钟左右的梦后,人会再次回到浅睡眠的状态。这样,睡眠由浅到深,由深再到浅,再做梦,就构成了一个睡眠周期。一个晚上一般要进行4~5个这样的睡眠周期,也意味着一个人实际上一晚上至少有4~5个时段是在做梦的。只有在做梦的时段醒来,才会发觉自己在做梦,否则就会觉得“一夜无梦”。

睡眠的意义不仅在于恢复精力和体力,在睡眠中,人脑就像一台电脑的服务器那样,还在后台默默地处理很多信息,包括对记忆信息的加工、整合等等。有些人喜欢熬夜学习,其实,这是最不经济的策略。剥夺了睡眠时间,就等于打乱了大脑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机会,反而会降低记忆功能。另外,睡眠时还会发生一些内分泌方面的变化,包括生长激素的分泌。有些孩子在青春个子长得很高,其中睡眠的左右功不可没。此外,睡眠还有很多功能,比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

有些失眠是人为的

睡眠既然像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活动,一般来说,是不需要主观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就如同人们吃饭一样,当人把食物咀嚼后吞咽下去,食物就进入了消化系统。没有谁去关注食物是进入胃了,还是进入小肠了,消化液分泌得够不够等问题,消化系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一系列的工作独立完成了。睡眠本身也具有类似的功能。我们脑内就有专门负责睡眠和觉醒的结构。

但是,有些人会过分夸大睡眠的作用,会过分夸大失眠的危害,一旦失眠,则立刻非常警觉,在次日一定想法设法让自己补觉,或提前就寝,或强迫自己几点入睡。结果,这种主观的努力反而干扰了睡眠本身的节律,抑制睡眠本身调节功能的发挥,带着“目的”去睡觉,反而会让自己变得兴奋、警觉甚至焦虑。结果,与睡眠本身的放松状态背道而驰,失眠也就难以避免了。一旦连续失眠几个晚上,有的人会觉得这是很严重的健康问题,会继续想办法 “努力地”睡觉,结果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晚上越想睡越兴奋,白天不该睡觉的时候却昏昏欲睡。睡眠就这样在主观的努力下转变为了失眠。失眠也因为不恰当的关注而得以维持。

实际上,如果连续熬夜,睡眠本身会积攒一些睡眠压力,到睡觉的时候,想不困都很难。如果没有人为的干预,人本身会很快就会入睡的。就是那些对睡眠过分的期待和关注,导致了失眠。

有些失眠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还有些患者的失眠与上面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些人或许没有什么直接原因,睡眠就渐渐地不理想了,比如入睡慢,容易醒,特别是醒得较早。白天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心烦,话少,兴趣降低,食欲下降,精力不足等。这个时候,可能就有抑郁的发生了,失眠不过是抑郁的表现之一,是抑郁诸多症状中的一个。却是最容易被识别和发现的症状。

这个时候,如果仅仅处理失眠,则效果有限。需要在进行抗抑郁治疗的同时,进行失眠的治疗,标本兼治。抑郁缓解后,失眠也会慢慢地随之而好转。

很多中老年人由于合并躯体疾病,以及年龄的原因,出现抑郁的风险也在增加。往往最初就是以失眠作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此时,如果合并情绪方面的问题,则最好到精神或心理科就诊,以排除有无抑郁的存在。

当然,其他很多心理疾病也会伴发失眠。在就诊的时候,一定要把失眠以及伴随出现的精神心理症状告诉医生,以免贻误病情。

失眠了,怎么办?

尽管都是本能活动,但睡眠相比吃饭,似乎更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失眠了,该如何调节呢?这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只是偶尔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失眠,那么可以做一下腹式呼吸,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可以这样操作:仰卧在床上,先是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同时把腹部鼓起来,吸气的时间大概保持在六到七秒,直到不能再吸气为止,可以同时在心里默默地查六到七个数,1,2,3,~7,然后再慢慢地呼气,同时收缩腹部,也保持在六到七秒,直到不能再呼气气为止。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腹式呼吸。每次腹式呼吸能够持续12到15秒,每分钟呼吸次数在四到五次。而呼吸频率慢了,人的情绪也会逐渐地回复平静,身体也会放松下来,睡眠也就会慢慢地启动。

如果是睡眠态度不良造成的失眠,则要建立新的睡眠信念。睡眠固然重要,但不要过分夸大失眠的危害,减少对睡眠的干预,才能保证其发挥自身调节的功能。就像前面案例中说的张阿姨,采取的措施越多,等于对睡眠的期望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多,反而会抑制睡眠自身的调节功能。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不要在主观上和睡眠建立联系。比如喝牛奶,仅仅体验牛奶的香甜就是了;泡脚,就享受水温的舒适就是了;散步,就欣赏路边的风景就是了。睡眠承载的期望越小,容易发挥自身的功能。

如果失眠的同时,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其他的明显的变化,最好还是去找医生看看。排除一下是否为某些心理疾病的早期表现。

总之,睡眠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关注,需要管理,更宜顺其自然。让睡眠自身发挥好本来的功能。

深夜开车,当心“被”催眠

在城市的街道上行车,道路上会有十字路口、红绿灯、斑马线、自行车、行人甚至拥堵。由于存在这些视觉刺激,司机的注意高度集中,意识范围较广,要频繁地转动方向盘,不断地踩离合器。然而在空旷偏远的公路上,夜间行车的时候,人的视野会比较局限,除了车前灯照射到的地方,几乎都是黑暗的。因此,司机的注意范围会比较狭窄。而且,视野中的内容很可能比较单一,就是一条不断向前方延伸的道路。如果道路转弯较少,路边的标志不够醒目,路上需要避让的车辆也较少,那么司机就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注意力驾车,因而眼睛、手、脚的活动均较少。注意的集中程度会不知不觉地降低,人的警觉性和兴奋性也会降低。在这样一个放松、弛缓的状态下,视野中呈现的又是单调、重复的画面,时间一长人很容易瞬间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听起来似乎神秘,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传统的催眠方法就是让一个人盯着看眼前左右摆动的钟表,钟表摇摆的幅度和速度几乎是稳定不变的,用不了不多久,人就会觉得眼睛疲劳,悄然进入了另外一种意识状态: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意识清晰度大大降低,意识范围狭窄,对外部刺激几乎不发生反应,或者仅对催眠师的指令发生反应,除非出现很强烈的刺激。就相当于把一个手机放在铁盒子里一样,外部的信息大多都被屏蔽掉了。

诱导进入催眠的方式比较多,通常取决于外部刺激和内在注意这两个因素。外部刺激大多具有重复、刻板的特点,比如左右摆动的钟表,平稳流淌的河水,车轮碾过铁轨的咔嗒声,或持续的机械振动的感觉等。如果存在这些外部刺激因素,一个人又恰好若予以凝视、谛听或感受,那么就可能会在专注的状态下被催眠。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核心的特点是意识范围极度狭窄,仅集中于某个点,而除此之外均为无意识状态。比如,出神就是一种常见的催眠状态。因此,催眠是不同于睡眠那种普遍的意识清晰度下降的状态。进入催眠状态后,人在心理上几乎失去防御能力。

司机深夜在高速公路上一旦进入了催眠状态,就会对视野中的场景“视而不见”,其后果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但一般较短暂,有的持续几秒钟,有的略长。最后或许被尖叫的喇叭声惊醒,或者自发清醒。虽然时间很短,但危险程度极高,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恰当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催眠不同于睡眠,但由于意识范围缩窄,意识清晰度降低,也是容易进入睡眠状态的。另外,从睡眠生理的角度上看,人在午夜两点和白天的下午两点左右,都是睡眠节律的高峰期。即在这个时段,人最困倦,睡眠压力最大,最容易入睡。中医所提倡的睡“子午觉”,就是指在这两个时段要休息睡觉。而午夜2点行车,无疑风险是最高的。延安的这次交通事故无即是惨痛的教训。

要避免夜间开车被催眠的风险,首先要保证精力充沛,睡眠充足。这样才可以保证大脑皮层高度持久的兴奋性。长时间开车,最好开车一两小时,最好能短暂地休息一下。另外,在深夜开车的时候,要调动多种感觉信息通道,尤其要让眼球“动”起来。前方、反光镜、后视镜都要不时地查看。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及时发现异常,还可以获取更多的刺激信息,提高意识的清晰程度。还有,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夜间能够避免或减少开车最好。

卧室哪些细节会影响睡眠

关于失眠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压力、焦虑、身体疾病、慢性疼痛、饮食错误等。但1月29日,美国睡眠协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的失眠、噩梦等问题,缘于他们的卧室不合格。新近出版的美国《健康》杂志也指出,要打造一个适合安睡的卧室,从灯光、墙壁、窗帘到床上用品,都有很多讲究。

床头放盏台灯

卧室里选灯,“助眠”是第一要务。理想的卧室至少要有两种灯:一种是普通照明,也就是大灯;另一种是局部照明,如梳妆台灯、阅读灯等。

卧室的普通照明,在选择时要注意光线不要过强或发白,因为这种光线容易使房间显得呆板而没有生气,最好选用暖色调的灯具,灯的造型不宜太大或太过夸张,否则会使卧室感觉不太温馨。普通照明最好装两个控制开关,一个在门口,一个在床边,方便使用。

局部照明,至少要在床头摆放一盏台灯。现代人常会因为压抑、紧张、烦躁而影响睡眠。如用一些浅蓝色或浅绿色的灯罩,让室内光线变得柔和,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紧张的身心得到一些缓解和放松,同时也会对睡眠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如果希望睡个好觉,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关掉卧室的顶灯,开一盏床头的小台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整个居室的亮度,使大脑逐渐接受一个稍暗的环境,进入睡眠的预备期,有助于减轻失眠。

挡住“光”,关掉“声”

在身体内,有一种叫做褪黑素的激素调节着我们的睡眠,而光线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就算你紧闭双眼,光线仍可从眼皮传进大脑。如果你的卧室在夜间仍有"光污染",就会导致失眠。同样,令人不适的声音也会导致失眠。”美国睡眠协会的调查显示,73%的人喜欢在完全黑暗的房间中入睡,72%的人希望卧室更安静一些。

关掉“光污染源”。卧室中,诸如插座、变压器上的微小亮光,在黑暗中都会被无限放大。睡前最好检查一下,关掉所有的插座,避免这种细小的“光污染”。有些人的卧室有小夜灯,方便起夜时使用,这种灯光同样会影响睡眠,最好放在客厅。有些电子钟有背光显示,也不适合放在卧室。

挡住月光。如果窗帘有明显的路灯光、月光透入,那就不合格。最好换上织物细密厚重的窗帘,并保证其和四周墙壁“严丝合缝”,“伸手不见五指”的效果最佳。

清除杂音。失眠的人,卧室里最好别放“滴答滴答”的机械钟,这种声音会让你更加难以入睡。但是卧室也不要过于安静,太安静的环境容易让人警觉、紧张,听点轻音乐或流水、虫鸣等大自然的声音会更好。

被子要大 但不能厚

被子、枕头、床垫和床上用品一样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关键。被子是决定睡眠温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被窝温度在32—34摄氏度时人最容易入睡,好被子应该满足三个要素。

第一,厚度适中。被子太薄,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耗费人体热能,推迟入睡时间,或是造成睡眠不深。最好选择轻而蓬松的薄被,根据气候变化盖1—2层。千万别盖太厚重的被子,否则会增加做噩梦的几率。

第二,大一些。让身体完全伸展躺在床上,如果肩部、脚都能被严实地包起来,就说明大小合适。

第三,有垂坠感。好的被子比较贴身,就算常翻身,也能提供充分的保暖,蚕丝质地的被子就是不错的选择。

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枕头和床垫的舒适度会影响睡眠质量。好的枕头应该和你的习惯睡姿相符合。如果你习惯仰卧,那么,枕头高度应略高于一拳;如习惯侧卧,枕头高度在一拳半左右最好。床垫主要看硬度和弹性。与偏硬的木板床垫和偏软的海绵床垫相比,软硬适中的弹簧床垫更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睡眠。

另外,85%的人喜欢用“摸起来舒服”的床单和被罩,这会让他们更快入睡。因此,最好选择纯棉质地的床单、被罩。化纤材质易起静电,真丝材质触感冰凉,都容易影响睡眠。而将靠垫、毛绒玩具放在床上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增加过敏几率,导致流鼻涕、打喷嚏等。

20℃最佳睡眠温度

人的体温会根据生物钟自动调整,到了晚上,当人体进入安静状态,体温也会降低。“因此,最佳睡眠温度应该比白天的温度低2—3摄氏度。”该协会的调查也显示,79%的人喜欢凉快一点的卧室。

一般认为,20℃是最佳睡眠温度。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也会增多。维斯勒本认为,这个温度不是绝对的,对于更年期女性和有“踢被子”习惯的人来说,温度可以再稍微低一点,因为“更年期女性容易发生潮热现象,过高的温度容易让她们辗转反侧。”

米色温和助眠

卧室的整体色系也会对睡眠状况产生影响。美国推出的健康卧室自测专栏指出,卧室墙壁的色系、亮度,以及和天花板、地板的搭配都很关键。

窗户越大,墙色越浅。现在的新房,飘窗和落地窗成为主流。室内采光增加,墙壁的颜色也应该与之相配。如果窗户很大,墙壁的颜色最好浅一些,这样整屋的亮度会比较一致。如果三面墙颜色都很暗,窗户那面却很亮,整个卧室就会显得不协调。正对窗户的那面墙,最好用亚光的涂料或壁纸,且不要安装反光性强的镜子或摆放玻璃装饰品。

米色、蓝色最助眠。米色是所有颜色中最温和的,最适合在卧室用。蓝色能消除紧张情绪,成人和儿童卧室都能用。有失眠倾向的人,卧室最好别用色彩鲜艳和花纹复杂的壁纸,可选择暗纹样式的,但如果你闭上眼,眼前会浮现壁纸的图案,则说明它太“花哨”了。

屋顶要比墙壁浅。屋顶颜色深或是吸顶灯过大过复杂,容易产生压迫感。屋顶颜色的选择,最好和墙壁相配,但比墙壁浅一些。如果拿不定注意,选米白色肯定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