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膝关节的发病原因

2020-07-14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症状主要就是局限于关节处,这种疾病对于患者来说,一般是不会引起功能残废的,有极少数的患者会因为压迫患者的神经根,从而导致肢体神经根痛以及传导感觉异常等现象,但还有少数的患者是终身都不会有症状的。

退行性膝关节,这种病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很难避免的,就像皮肤长皱纹和人变老一样,就算采取再多的措施去预防,都不可能阻止它出现,一般的措施都是都是延缓这种病的出现。那么,退行性膝关节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退行性膝关节的发病主要与职业有直接的原因,职业一般是指那些要反复使用某些关节的职业。例如:铸造工,他们的肘、肩关节就容易出现这种病,矿工,它们的脊柱和膝关节容易出现这种病。除了这两个职业,还有装卸工、驾驶员、修理工、芭蕾舞演员等。
  其次就是患者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这种原因不是很普遍,主要的就是如果一个人家族中关节退行性变的人占有很大比例,那么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得这个病的概率就会很大。
  另外体重过于肥胖,或者是经常有不良的姿势,都是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本来正常的人关节就容易磨损,如果体重还比正常人重,只会让这种疾病提前到来。小孩要从小教育做的端正,目的就包括了防止这种病过早地出现。
  退行性膝关节炎这种疾病的患者还会有一些体征出现,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患者的膝关节会有肿大的现象,并且在触摸的时候还会有疼痛的感觉,偶尔活动的时候还会有一些响声,严重的话患者的关节就会畸形并且伴有功能性障碍。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一些相关的原因,之后还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上以上的这些症状,那么患者就应该及时的去医院检查确诊,之后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又加重的可能。



退行性膝关节的发病原因相关阅读


跑步膝盖疼还能跑步吗

跑步是最简单且最常见的一种锻炼身体方法,而且不受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基本上随时都可以跑步,所以十分受大家的欢迎,但是有些人在跑完步发现双腿的膝盖有些疼痛,这时就不知道还要不要继续坚持跑步。那么跑步膝盖疼还能跑步吗?

一、跑步膝盖疼最好不要再跑
  如果在跑步之后出现膝盖疼痛的不适感,就一定要停下休息,或者减缓跑步的速度,千万不能再继续跑步,否则可能会导致疼痛感进一步加重,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是跑姿错误或者鞋子不舒服引起,但如果是膝盖因为受伤而疼痛,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治疗。

二、跑步膝盖疼怎么缓解
  1、适当冰敷:在跑步结束后有膝盖疼痛的症状,可以对使用冰块或者冷毛巾膝盖部位做适当冷敷,这与可以促使膝盖血管收缩,降低血液循环速度,从而就能帮助缓解疼痛感,但是要注意冰敷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可能会产生不适反应。
  2、按摩膝盖:此时可以对膝盖周围的肌肉做适当轻柔的按摩,尤其是可针对于压痛点,用从轻到重的力气按揉,以出现酸胀不适感为准,这样可减轻疼痛感,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加强关节营养:膝关节疼痛主要是由于软骨磨损所致,所以需要注意加强营养物质的补充,尤其是要多摄入氨糖和软骨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这样可以修复受损的软骨。
  4、服药治疗:如果膝关节疼痛比较严重,患者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必要时可口服一些解痉止痛类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片、布洛芬片等,但是要注意不能长期性或者大量服药,否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膝盖疼怎么快速缓解

膝盖疼痛虽然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很多人久站或者长时间地跑步,特别容易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那么膝盖疼怎么快速缓解呢,不同的缓解方法其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让酸痛的膝盖休息一下
  休息一下。这样你的膝盖才有时间愈合。您只需要休息1或2天,就可以减轻轻微的膝盖疼痛。
  2、如果有需要,请使用拐杖
  如果感觉站立不稳当,四处走动时,请用一些工具来帮助保持稳定。选择一根坚固、结实,带橡胶尖、容易控制的手杖。保持45度角,以确保它处于合适的高度。使用拐杖可以防止你摔倒而对膝盖造成再次伤害。

3、减轻体重
  额外的体重会增加膝盖的劳损程度,并增加关节炎的疼痛程度和受伤风险。哪怕只减轻几斤,也能大大为改善膝盖状况。例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你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减掉当前体重的5%。
  4、针灸按摩
  注意日常保护的同时,进行适当的针灸按摩,对于缓解膝盖疼痛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5、冷敷
  膝盖疼痛可以用冰袋进行冷敷,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膝盖的疼痛。
  6、穿戴护膝
  天冷或阴雨天气时,用护膝、护套或背带支撑疼痛、虚弱的膝盖。一个简单的、适合你的护套也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疼痛。

7、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强化支持膝关节的肌肉,但应尽量避免对膝盖有严重伤害的运动,如在跑步机及在健身器材上做腿部扩展运动。走路、骑自行车等对关节损伤小,又能起到锻炼效果的运动,更适合于患者。可以做坐下起立动作,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椅子即可。在椅子上坐直然后缓慢起身,起身时尽量保持身体挺直,然后再缓慢坐下。每天重复这个动作10分钟就可以了。

膝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

膝关节疼痛是特别难受的一个症状,很多人的膝关节都因为在平时不注重保护出现了一些疾病。当膝关节患上疾病出现疼痛的时候,令很多人都无法忍受,它不光有着刻骨铭心的疼痛,还会影响到平时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膝关节疼痛是怎么回事?想知道答案的朋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膝关节疼痛的原因
  如果在平时进行了一些不适当的运动,而且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注重运动的姿势和设备的保护,那么很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的情况。还有一些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膝关节出现疼痛,骨关节炎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都会让患者出现膝关节疼痛的情况,患上这些疾病的患者在平时膝关节都会有疼痛的症状,出现疼痛的情况后很多的患者都难以忍受,感觉特别的痛苦。

2、膝关节疼痛治疗方法
  在平时如果是因为不适当的运动或者运动过量等情况,造成的膝关节疼痛,那么患者一定要立即停止运动,并且要使用冷毛巾或者是冰袋来敷在膝关节疼痛的部位,之后还可以使用膏药来缓解膝关节疼痛的症状。
  如果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疼痛,那么患者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要尽快的到专业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倘若是由疾病所导致的膝关节疼痛,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3、吃什么对膝关节好
  想要依靠饮食来预防膝关节出现疼痛的情况,那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钙物质的补充,如果身体内缺少钙物质的话,人体内的骨头就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所以在平时可以喝一些骨头汤,也可以吃一些虾皮,海鱼等食物,而且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经常吃。

60岁以上如何保护膝关节

写下这个题目主要是应读者的邀请,其实,保护我们的膝关节需要在每一个年龄段都要注意,只是在年轻时膝关节还处于相对质量好的阶段,既不出现疼痛,也不出现功能障碍,想爬山就爬山,想爬楼就爬楼,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活动次数的积累,就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膝关节的问题,并且,从临床观察来看,膝关节退变导致的疼痛发作越来越年轻化,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正因为如此,早期发现膝关节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保护和锻炼措施,留住自己膝关节的功能至关重要,并非是60岁以后才去注意。所以在早期,当上下楼梯膝盖出现疼痛就要高度重视了。一般是首先出现在下楼梯时出现疼痛,走平路不痛,通常出现在刚开始疼痛的1-2年内,有的会有长时间登山运动史,有的有受凉病史。随后逐渐发展为上楼梯时出现疼痛,当然有的由于表现的不是很明显,可以没有出现过下楼时的疼痛就直接出现上楼时的疼痛。这种情况多数经过休息、保暖和局部的理疗、外用膏药等逐渐改善。有的甚至不经过任何处理,也会慢慢好转。

那么回到开始的话题,60岁以上如何保护膝关节?其实其它年龄组也是这样来保护的,那就是要注意保暖和强化膝关节股四头肌锻炼,还有就是膝关节要省着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登山、爬楼梯等活动,推荐的运动是游泳和骑车,当然,下面的三招锻炼法是对保护膝关节非常有效的方法,并且炼起来既不枯燥,也无损伤。

踮脚跟锻炼:站立位,双足并拢,将双侧脚后跟同时抬起离开地面,坚持15秒后放下,连续重复做15~20次算一组,每天做5组以上,同时还可以使腰背肌得到锻炼。

直腿抬高锻炼: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上勾脚趾),缓量背伸慢抬起整个下肢约15厘米,保持5秒钟,再保持同样姿势,缓慢直腿放下。连续做15次,算一组,每天可做5组以上。

靠墙深蹲锻炼:站立位,两脚与肩同宽并离开墙面10厘米,背靠墙,双上肢前伸,缓慢下蹲至45度,每次坚持10秒,每组30次,每天3组。锻炼可任选一组,也可同时锻炼,长期坚持效果好。

最新“膝盖使用说明书”,不看就亏了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它仅仅靠一个狭小的接触面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

研究表明,平躺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零,站起来和平地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楼梯时是3~4倍,跑步是4倍,蹲和跪是8倍。

举例来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上一级楼梯,膝盖就要承受240公斤的重量,蹲跪时则要承受480公斤的重量。因此,我们的膝关节常常不堪重负,出现各种毛病或疼痛。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2亿人患有骨关节炎,几乎每10人中就有一个。陈卫衡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骨关节炎主要分为膝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但临床经验表明,膝关节炎占大多数。目前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一半人有此困扰,60岁后患病率达60%,到了70岁,几乎每个老年人都会患上此病。

陈卫衡指出,近年来我国骨关节疾病增多,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比如不断增加的体重对膝关节造成巨大负担,不恰当的健身和运动方式加重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等。虽然关节疾病并不致命,但患者会因长期疼痛而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致残,因此不可忽视。

《生命时报》综合国内外研究,并采访权威骨关节专家,为你从饮食、运动、起居、按摩四个方面总结了一部“膝盖使用说明书”,全方位养护你的膝盖。

饮食篇

控制饭量

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要想保护好膝关节,就要维持正常体重,避免因肥胖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因此,日常生活中建议低油、低脂、低热量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并控制好主食的摄入量。

英国《每日邮报》盘点出减肥功效最好的9种天然食物,它们是苹果、红辣椒海藻、绿茶、鸡蛋、柠檬、水、大蒜肉桂,可以适量多吃。

多吃含钙多的食物

补钙可以有效地保护膝关节,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带、虾、鱼等海产品,同时多晒太阳以促进钙吸收。

运动篇

运动量力而行

很多膝关节损伤是因运动不当造成的。比如,平时很少运动的人突然参与剧烈运动,这对膝关节的损伤非常大。

平时运动少,腿部肌肉力量弱,膝关节本身就很脆弱,再加之运动对其造成猛烈的冲击,容易导致关节受损。因此,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游泳、脚踏车保护膝盖

美国运动医学专家建议,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进行,和室内脚踏车、游泳、高抬腿等运动的多元组合,是保护膝盖最好的运动方式,它们对膝盖的损伤最小。

而登山、跳绳、爬楼梯、下蹲、跑步,尤其是下山和下楼梯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最大,肥胖者应减少这些令膝关节受压的运动,可以改为游泳、骑单车来减肥,同时注意训练大腿力量,以分担膝关节的压力。

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如果感到不适,应量力而为,立即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

每天抬腿能护膝

平时可以多做抬腿的动作,来增强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和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的力量,从而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减缓关节的磨损。

抬腿训练简单易操作,当你端坐在一个椅子上,一条腿自然着地,另一条腿缓缓抬起,与身体形成90度直角,在空中持续1分钟,然后自然着地,换另一条腿抬起,上班时也可以尝试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锻炼股四头肌,保持膝关节弹性,促进新陈代谢,有效保护膝关节。

缓解膝痛的6个动作

经常膝盖疼的人可以每天做一组练习,能有效缓解不适。

1、爬楼梯

左脚踩一级楼梯,手扶栏杆保持平衡。然后左腿着力,右脚离地,保持2秒钟。之后换腿,反复10次。

2、起立坐下

选择一把没扶手的硬椅子,坐直身体,双臂自然下垂,保持身体平衡。之后,控制身体,缓慢起身站直。反复10次。注意:起立坐下时,双脚原地不动。

3、坐姿屈腿

席地而坐,双腿并拢伸直。双手撑于身后,然后慢慢弯曲右膝,脚踝挪向臀部,大腿肌肉感觉拉伸。保持5秒钟,脚部滑回原处,绷直右腿。双腿各做10次。

4、仰卧摆膝

仰卧在地板上。双膝弯曲,双脚着地,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慢慢地将双膝向右侧旋转,双膝始终并拢,直至大腿及腰部肌肉产生拉伸感,保持5秒,然后回位。之后换另一侧,每侧动作反复10次。

5、俯卧抬腿

俯卧于地板上。双手托起下巴,双眼看着地板,双腿及后背绷直,然后慢慢将右腿向上抬高10厘米,保持20秒钟,然后慢慢放下。双腿各做10次。

6、侧卧举腿

右侧卧,右手撑头,左手撑地。双腿绷直,慢慢尽量抬高左腿,保持20秒钟。然后慢慢放下。两腿各做10次。

起居篇

减少蹲和跪

从临床观察来看,膝关节疾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一生中下蹲的次数更多,而蹲和跪对膝关节的损伤都比较大。

因此,要少做长期蹲跪的动作,别蹲着做家务或跪着擦地板,喜欢打太极拳的老人,也不要勉强蹲得太低,站着打高位太极就好。在站起和坐下时,注意先让膝关节轻微适当的反复弯曲几下,然后站起或坐下,有利于保护膝关节。

备一副护膝

关节受凉、受冻会诱发关节炎症,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戴一个保暖型护膝,是老人保护膝关节的一个简便有效的措施。

需要提醒的是,可以帮助腿部用力的运动护膝,最好只在运动时佩戴,平时不要戴,以免膝关节对它产生依赖,变得越来越脆弱。

鞋底别太薄

运动时最好穿舒适、有弹力的运动鞋,以减少膝关节压力。日常生活中,鞋跟以2~3厘米为宜,鞋底不宜太薄,否则会给膝盖带来不利影响。

推拿篇

记住三个“护膝穴”

用科学的方法给膝关节进行推拿按摩,也是保养膝盖的好方法。

按摩腿部穴位以膝关节外侧的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

内侧的血海(下肢绷紧,膝关节上侧肌肉最高处,内为血海)

后侧的委中(膝盖后侧腘窝正中)为主

每个穴位按1分钟,三个穴位轮流按3遍,以微微酸胀为宜。

点揉痛点

如膝关节周围有压痛点,可用拇指、食指在压痛点按揉,如膝关节内外侧、髌骨下及膝后腘窝等。每个痛点均由轻至重,再从重至轻揉约1分钟,可促进痛点炎症吸收,松解粘连。

捏股四头肌

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股四头肌(即大腿前面丰厚的肌肉)约3分钟,以微微酸胀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