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肛门红的原因

2020-07-14

造成宝宝肛门部位发红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是因为肠胃功能出现异常而导致排便次数增多引起的,其次可能是平时使用的尿不湿质地过硬并且不透气,或者是没有及时更换尿不湿,让屁股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引起的,除此之外,如果平时的饮食习惯不好的话,也会出现肛门发红的情况的。

宝宝肛门发红的情况还是非常常见的,宝宝肛门发红之后,一定要检查清楚导致宝宝肛门发红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原因来进行相应的护理,这样才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但是很多妈妈都不知道造成宝宝肛门发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到底哪些原因会造成宝宝肛门红肿?
  一、肠胃功能异常导致排便次数增多
  宝宝频繁的大小便,也就是患有泌尿系感染,或者是肠胃炎等情况时,就容易造成肛门局部出现红肿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炎症感染;出现的臀炎症状。
  二、没有及时更换尿不湿
  如果已经尿湿的尿布没有及时更换,则排尿期间尿液的水分和尿液产生的氨会刺激皮肤并导致皮肤变红。粪便中的消化酶也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受伤后的皮肤容易受影响。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不仅臀部是红色的,而且它也可能同时膨胀,如果是严重的话,皮肤会感到针灸疼痛。
  三、饮食习惯
  虽然食物并不会直接引起孩子红屁股,而是食物的某些特性,会促进孩子排便,进而引起红屁股。如果孩子吃太多水果,尿液的酸度会更强,臀部的刺激会更大。有时未清洁的尿布很容易引起尿布疹,例如尿布上的洗涤剂,尿布上的漂白剂,这会刺激皮肤并引起炎症。
  平时还要注意加强宝宝的喂养,按照宝宝成长的月龄按时添加辅食,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宝宝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均衡,有利于宝宝的成长,增强宝宝的机体抵抗力,这样宝宝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也会增强,减少宝宝肛门发红现象的发生。



宝宝肛门红的原因相关阅读


肠胃炎能吃什么

肠胃炎,是很多人都会得的一种疾病。得了肠胃炎,会对病人的日常生活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会引起腹泻和呕吐。下面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肠胃炎能吃什么?肠胃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肠胃炎可以吃什么
  1、慢性肠胃炎
  慢性肠胃炎,还是要依靠日常生活当中的护理。平日里,要多食用一些高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食品,比如紫薯、鱼、茄子、鸡、瘦肉、西红柿、茄子和胡萝卜等。
  不能食用的食品,虽然没有急性肠胃炎要求的那么多,但是不要食用过辣、过酸等容易胃液分泌的食物,尽量少饮酒少抽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饮用雪碧、可乐等会出现气体碳酸的饮料。还有要定量定时的进食。
  另外,假如胃酸分泌过少,可以多饮用鸡汤、浓鱼汤等味道鲜美的食物,或可以适当的食用一点酸的食物,像酸奶、酸味果汁、山楂,以增加食欲、刺激胃酸分泌。

相反,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就要避免鱼汤、鸡汤和肉汤等。饮食要尽可能的烂、碎、软和细,还要多饮用豆浆、牛奶,多食用一些面条和馒头来中和胃酸。
  2、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一般需要患者多摄入一些低脂、清淡的食物,最好是软质类的食物和流食。因为,这类食物不仅可以降低胃肠的负担,还可以有助于身体消化道的吸收。
  在初期肠胃炎的时候,因为病人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可以多食用一些流质食物,建议喝稀饭,稀饭尽量烂一些。此外,为了补充食用清淡食物而丢失的营养,可以做五谷类的粥。蔬菜不要选取纤维过高的,尽量少吃肉。
  等病情好转后,就可以让病人食用一些易消化且营养含量高的半流质或流质类的食物了,例如细面条、咸饼干、大米粥、蒸蛋羹等等。注意不要饮用牛奶和食用过量的蔗糖,因为这些东西进入肠道后不仅会导致腹胀腹痛,还会引发发酵进而出现大量的气体以使病情加重。
  假设病人病情有所恢复,在饮食上还是要多加注意。平时,还是要以易消化、清淡的饭菜为主。不要饮酒、喝浓茶、吃辣椒和喝咖啡。

二、急性肠胃炎注意事项
  1、石榴、苹果、柿子中海油果酸和鞣酸成分,具有止泻收敛的功能,慢性肠胃炎病人可以食用。
  2、急性肠胃炎病人如果有脱水状况出现,可以饮用一些果汁、米粥和淡盐水,以补充维生素、水和盐。
  3、食物要以质软少渣、没有刺激性、易消化为主。
  4、如果肠鸣、排气过强,要避免食用易产气发酵类的食物和蔗糖,避免食用生冷、含油脂、纤维多、油炸类的食物。
  5、要加强运动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加强水源和饮食卫生的管理。
  6、急性肠胃炎患者不要喝酒,不食用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不要食用蜂蜜和分泌制品,牛奶和海鲜。

太田胃散的禁忌

太田胃散是采用独特工艺制作的粉末状药物,能够锁住其中的有效成分,生药的芳香和薄荷的清凉,给人清爽的服用感,4种抗酸剂有效应对胸闷、胃痛、胃部不适症状,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不良发应和禁忌,可靠又安全。

临床上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有很多,太田胃散就是其中一种,该药物属于粉剂,主要由桂皮、碳酸镁、沈殿碳酸钙、碳酸氢钠、丁香、茴香、陈皮等制作而成,对肠胃积滞、胃灼热,胃酸过多等症状,有显著疗效,那么,太田胃散的禁忌是什么呢?

太田胃散的禁忌

太田胃散是采用独特工艺制作的粉末状药物,能够锁住其中的有效成分,生药的芳香和薄荷的清凉,给人清爽的服用感。4种抗酸剂有效应对胸闷、胃痛、胃部不适症状,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不良发应和禁忌,可靠又安全。

在日本,太田胃散基本上是每个家庭必备的肠胃药,只要胃有点不舒服,吃得过多或饮酒过度,胃痛胃胀的时候,服用太田胃散,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胃胀、返流、烧心和下垂感。如果家里有人消化功能不太强大,或者经常积食,可以考虑买几盒加入家庭药箱。

太田胃散胃肠药,由太田信义最初发明,于1879年6月8日上市。制造商为株式会社,总部位于日本东京。该胃药主要以保护胃黏膜为主,所以该胃药主要适应人群是老年人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但其中又少了专门治疗萎缩的药物。一共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护胃黏膜,二是增加食欲。

每1.3克含有成份:桂皮92mg,茴香24mg,豆蔻20mg,丁香12mg,陈皮22mg,龙胆15mg,洋古15mg,碳酸氢钠625mg,沈殿碳酸钙133mg,碳酸镁26mg,硅酸铝273.4mg,生物淀粉酶40mg,薄荷脑。成人一次1.3克(一匙),一日三次食后或食间服用。

太田胃散主治酒食过量,肠胃积滞、胃灼热,胃酸过多,胃气,胃呆等疾病,成人一次1.3克(一匙),一日三次食后或食间服用。由于该药物有制氧成分,所以不能长期慢性服用,只适宜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服用。

头孢曲松副作用

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活性。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氟劳地枸橼酸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普鲁威登菌属和沙雷菌属的MIC90介于0。12~0。25mg/L之间。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该药的敏感性差。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亦有良好作用。同类药品还有头孢氨噻三嗪、头孢三嗪、氨噻三嗪、头孢菌素、头孢泰克松等。

副作用
  可有皮疹、瘙痒、发热、支气管痉挛和血清病等过敏反应(2。77%),头痛或头晕(0。27%),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结肠炎、黄疸、胀气、味觉障碍和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反应(3。45%)。实验室检查异常约19%,其中血液学检查异常占14%,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和白细胞减少。
  肝肾功能异常者为5%和1。4%。其他罕见副作用,头痛或眩晕,症状性头孢曲松钙盐之胆囊沉淀,肝脏转氨酶增高,少尿,血肌酐增加,生殖道霉菌病,发热,寒战,以及过敏性或过敏样反应。因滥用抗生素药物头孢曲松钠可导致儿童泌尿系统结石,近期又有专家研究发现更为严重的问题,头孢曲松钠可导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药典、教科书及药品说明均未提及这一严重并发症,医生普遍对其缺乏认识,会导致误诊和误治。

餐后发作性腹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肠系膜上动脉有10余条分支供应小肠,而回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分别供应同名肠管;其主支供应范围自十二指肠远端至横结肠远端。肠系膜上动脉呈扇形展开,至终末动脉前各分支间有3~5级动脉弓互相连通,在各弓之间还有侧支沟通。在三主支中肠系膜上动脉的管腔最大。

肠系膜下动脉为三主支中最小者,其分支供应横结肠远端、降结肠、乙状结肠和近段直肠,并有分支经Riolan动脉弧(由横结肠系膜形成)及边缘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连接,另有分支与髂内动脉中、下直肠动脉连接(体循环)。
  除上述2支供应肠道外,其他腹腔脏器如胃、肝、脾、胰十二指肠等则由腹腔动脉供血,并经胰、十二指肠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连通。此主支分支众多,供血丰富,各支问如网络样吻合沟通,故极少发生缺血梗死。
  主动脉的内脏分流不多,大约接受心搏出量的30%。小肠每单位组织的血流量大约是胃的5倍和结肠的2倍。一般认为黏膜的血流量占肠道总血流量的70%。
  动脉氧分压和在肠系膜的血流量、血管阻力与血管压力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对于内脏器官的供应状况。肠系膜血流量直接与肠系膜血管的压力成正比,与肠系膜血管的阻力成反比。胃和肠的氧摄取量是恒定的,尽管血流量变化的范围相当广泛以防止低氧造成的损伤,但肠道的黏膜代谢功能最为活跃,因此对低氧就最敏感。在饭后期间,小肠的血流量增加30%~130%,有利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血液重新分配。
  由于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之间有较多的侧支连接,所以当某一主支,如肠系膜上下动脉,发生慢性闭塞时,因其他主支的侧支动脉能代偿供血,因此很少出现症状。即使突然闭塞(如栓子),侧支动脉也有可能在短时期内供给相当血量,肠组织不致坏死。当闭塞解除,侧支供血也随之停止。一般肠管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大,当肠系膜上动脉的腔径减少80%或供血量减少75%时,12h内肠壁可无外观改变。只有当腹主动脉2~3支大分支受累闭塞或严重狭窄、肠系膜动脉主干严重狭窄,伴有侧支循环代偿不足时,血流显着减少,肠壁慢性供血不全,出现肠缺血症状。

餐后发作性腹痛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缺血性肠绞痛(ischemicintestinalcolic)亦称慢性肠系膜缺血,是指反复发作的餐后剧烈阵发性上腹部绞痛或脐周围疼痛。典型的临床表现:餐后发作性上腹痛,因常不敢多食而致体重下降,甚至腹胀、腹泻等。下面介绍餐后发作性腹痛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与下列疾病区别:
  1、胃溃疡
  上腹痛多在餐后0、5~1h出现,经1~2h逐渐自行缓解,但发作有周期性,易发生在初春及秋末季,服用抗酸药及黏膜保护剂疼痛可缓解,胃镜检查可确定。
  2、慢性胰腺炎
  有进食后腹痛、体重减轻、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与本病相似。根据腹部B型超声检查、CT、MRCP、ERCP及腹部平片检查可鉴别。
  3、膈下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
  多见于青年女性,男女之比1∶3。表现为与饮食无关的间歇性上腹钝痛,伴恶心、呕吐或腹泻。体重减轻,消瘦和营养不良。体格检查可在腹部闻及较响亮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发病机制大多因膈下弓状韧带或腹腔神经节压迫腹腔动脉的起始部而导致缺血。血管造影可证实受压或狭窄、远端扩张,而无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
  4、还应与胃肠道肿瘤、克罗恩病、局限性肠炎、假膜性肠炎、出血性肠炎、胰腺癌、胆道疾患、肾绞痛等鉴别。
  克罗恩病有些类型可能就是缺血性肠病的慢性型,特别是可找见增生闭塞性血管病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