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心口疼是怎么回事

2020-07-14

突然心口疼可能是肌肉拉伤所致,与过度劳累和超负荷劳动有密切关联。同时也可能是患上了胸膜炎或者自发性气胸,而在患有肋软骨炎时,患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除此之外,也可能是心脏疾病或者肝脏、肺部疾病所致。

在平时不少人都遇到过心口突然疼痛的不适症状,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疼痛感都会自行消失。不过也有些人可能会频繁发作,并会因为疼痛难忍而无法正常生活工作,此时就需要及时找出可能的诱因并治疗。那么突然心口疼是怎么回事呢?
  1、肌肉拉伤
  突然心口疼可能是由于胸部肌肉拉伤所致,主要是与平时过度劳累和超负荷劳动有关。但此时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只要注意及时休息,避免从事较重体力活和参与剧烈运动即可得到有效改善。
  2、胸膜炎
  胸膜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心口疼,尤其是在深呼吸或者咳嗽用力时会大大加重。而且该病患者的疼痛具有转移和间歇性发作的特点,患者在确诊之后需要及时使用消炎止痛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3、气胸
  自发性气胸主要发病与青壮年人群当中,往往会在搬抬重物时突然有心口疼痛的不适感,且可伴随有明显的胸口发闷、咳嗽咳喘以及气短急促等多种反应,甚至可导致烦躁不安和突发性休克。患者可使用药物治疗,必要时可接受外科手术。
  4、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的主要症状就是心口疼痛,有时也会导致肩胛骨和背部区域疼痛,在深呼吸时往往会加重。此时一经诊断就要及时做抗感染治疗,若症状比较顽固,就可以做外科手术。
  5、心脏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有心肌炎、心肌梗塞以及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病灶,就会突然出现心口疼的反应。建议要及时做心脏彩超和CT等检查,以便能够及时确诊。
  6、其它疾病
  除了上述疾病之外,若患有肺部疾病和肝脏疾病,则也可能会导致心口疼。这些疾病主要涉及肺结核和肺脓肿,或者是乙肝、肝硬化和肝腹水等肝脏病灶,可导致疼痛迁移至心口部位。



突然心口疼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心绞痛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都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是心绞痛的高发人群,但是很多人因为对于医学常识了解不多,同时也心存侥幸,认为心绞痛不太严重就不用治疗,其实心绞痛这种疾病危害可大可小不容忽视,那么,心绞痛是怎么回事呢?

突然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患者会出现短暂性的缺血的症状,或者是缺氧的症状的,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患者再出现了心前区疼痛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卧床休息比较好。
  还有,患者一般出现了突然心绞痛,主要就是由于体力劳动过度,或者是自己的情绪异常的波动导致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要大喜大悲,而且需要注意不可以抽烟喝酒的。
  最后,在患者病情发作的时候,应该马上立刻卧床休息,而且患者还需要注意不可以吃一些刺激的食物了,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吃得太多了,要注意冬天的时候是需要保暖的,一定要按时吃药。
  心绞痛是怎么回事呢?
  造成心绞痛直接的发病原因就是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有的是因为高血压也会引起心绞痛的,严重贫血的病人也容易引起心绞痛,大多数的心绞痛是在劳累过度进行诱发的病情。
  心绞痛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或者是粗粮,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海鱼或者是大豆,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有利于改善冠心病的食物,比如:大蒜、洋葱、山楂黑木耳等食物。
  长期性的酗酒也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喝酒之后,会有乙醇进入血液中直接诱发患者的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的发作,饮食中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葱等,这些食物容易导致患者的心跳加速,诱发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护理

心绞痛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其中变异型心绞痛就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变异型心绞痛一般并不是在劳累后出现,而是在安静的时期发作,因为能引发心肌梗塞,所以要做好治疗和护理,那么,变异型心绞痛如何护理呢?

变异型心绞痛又叫做典型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近乎完全闭塞(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斑块)。心绞痛发作具有显著的时间规律性,多在后半夜至上午时段发作(静息状态下即可发生),但也可发生于其他时间。
  常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样疼痛,伴有呼吸困难及濒死感,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患者运动耐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清晨轻微劳力即可诱发,但午后即使剧烈的体力活动也不会诱发。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但是目前肯定的危险因素有大量吸烟和血脂代谢紊乱,酗酒、可卡因类毒品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易患因素。
  护理方法一:
  健康教育是可降低猝死率的方法之一,变异型心绞痛者需要戒烟,食用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诱发因素如用力屏气、饱餐、情绪紧张等,以减少发作次数与强度。
  护理方法二:
  保持松弛愉快的情绪,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鼓励其多给予心绞痛者情感支持,从而减轻恐惧心理,稳定情绪,配合护理者的护理促进康复。
  护理方法三:
  待心绞痛稳定时,协助做适量运动,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保持大便通,防止因大便时用力屏气,致腹内压和心内压急增,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护理方法四:
  饮食护理要注意因饱餐后人体代谢需氧量大大增加,使心脏负荷增加,同时血液大量涌向胃肠道,从而影响冠状动脉供血,可诱发心绞痛。因此宜少食多餐,不宜饱食,且戒烟、戒酒。
  护理方法五:
  保证心绞痛者的充足睡眠,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血氧饱和度。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常见的类型之一,这种心绞痛类型相较于稳定性心绞痛而言,危害更大一些,并且在发作的时候疼痛更加明显,持续的时间也更长,所以患上了不稳定性心绞痛往往更加的痛苦,那么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粘附引起的,造影证实1/3以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其缺血区的血管内有导致部分闭塞的血栓,由于造影时可能难于辨认血栓,报道的发生率可能偏低。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病机理

  (1)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多数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均有严重的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引起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
  (2)血小板聚集:冠状动脉狭窄和内膜损伤,出现血小板聚集,产生血管收缩物质血栓素A2,而由于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抗聚集物质如前列环素、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和内皮源弛缓因子等浓度则降低,引起冠状动脉引缩,管腔狭窄加重乃至闭塞以及动力性冠状动脉阻力增加。
  (3)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碎片的主要成发D-二聚物增加,形成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导致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
  (4)冠状动脉痉挛: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尸解研究均证实,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毒损血脉与心绞痛的排毒疗法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听说过,电视里经常讲的病种。西医是怎么认识这个病,已经很多专家讲过了,也讲透了,今天我就不讲,我只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讲冠心病与“毒”的关系。

一般来说,毒作为病邪,往往可以败坏形体,损伤脏腑的。比方说,疖子、脓肿是有热毒。哪么,毒跟冠心病有关系吗?

回答是肯定的,在十余年前,我在心血管监护病 房工作期间,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常常有低热,烦躁,便秘,舌质干红,脉数等表现,属于热象,但是结合西医的病理,有心肌的坏死,其坏死的原因与疮疡病是相似的,都是与身体里的反应有关,比较符合毒邪损伤经络败坏形体的表现。因此按热毒的治疗方法,加用传统中医药的解毒药物,及给毒邪排出体外的泻下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进一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毒的产生与瘀血的突然加重与正气的虚弱有关。根据此想法治疗了数十例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还算不错的疗效。

后来又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病人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中发现与毒有关的表现,包括理化检查的表现,将治疗心肌梗死的“祛毒排毒”方法用于以上两类冠心病的治疗,比传统疗法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此法成为我治疗冠心病的常备治法之一。从表现与疗效证明了毒与冠心病有关。

太深的科学道理不能讲多了,现在介绍一下中医认为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体内产生毒邪。如何预防毒从内生的问题,帮助大家掌握更多的预防冠心病的方法:

1、吸烟:查文献得知,烟草是属于热性的东西,吸食过多,可以伤阴,化热化毒,损伤血脉,败坏形体,因此戒烟应该成为预防冠心病的一个措施

2、饮酒:酒性温,大家都知道,少量饮有活血作用,大量饮也可化毒伤阴,比如饮酒厉害的人,手掌都较红,这是肝阴不足,阴虚有热的表现之一。

3、好静少动:因为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才能健康,缺乏活动的人,身体内经络中气血运行会相对缓慢,甚至气滞不畅,也可以化热化毒

4、多荤少素:总的来说,素食以蔬菜为主,性质多属凉性,而肉食,特别是牛羊肉多为热性,少量食用,有渐暖气血,助气血运行,补益精气的作用,过用也可以化热成毒。

5、毒从外感:抵抗力低的人,容易遭致病毒感,细菌感染,这些感染也可转化成毒邪,损伤血脉,引起或加速冠心病的进展。

由此,我们建议,预防冠心病要从预防毒从内生与毒从外感入手,戒烟、限酒、适度活动、多素少荤、增强抵抗力是预防的一般性措施。除此之外,有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也可以使用。不过需要得到医生的指导,清热解毒的药物药性多数较强,偏寒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日常生活中用的象金银花、金莲花菊花连翘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中医临床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思路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属于“胸痹”、“心痛”等病的范畴。近年来,现代医学防治冠心病研究发展迅速,基本可概括为3个方面:(1)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缺血心肌血供;(2)降低心肌耗氧量;(3)增强心肌细胞本身耐缺血缺氧的能力。尽管现代医学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在迅速改善血供、缓解心绞痛发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对如何控制心脏病事件(猝死、心肌梗塞)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仍缺乏真正有效的对策。临床和实验研究皆证明,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粘聚、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等作用。尤其是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较为深入,证明其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除改善心肌血供外,还可调节心肌缺血相关基因,如一氧化氮合酶(NOS)、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参与缺血心肌细胞的自身调节等,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思路方法方面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间题。

1. 观察方法相对滞后,限制了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的发展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普及应用,冠心病的诊断有了迅速发展。中医临床由于自身设备条件的限制,虽已有个别单位将核素心肌扫描、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观察中药疗效的报道,但大多数仍然沿用20年前的标准,即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对硝酸甘油类药物的反应。随着人口的老化及并发病增多,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逐渐复杂,非典型心绞痛逐渐增多。普通心电图的可靠性仅在40%左右,硝酸甘油类药物对食管痉挛、狭窄心包炎等引起的疼痛亦有一定的作用,以此观察中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不要说诊断的可靠性,即使肯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也会有诸多因素影响临床疗效的观察结果。如心电图,多数病人在心绞痛不发作时,显现正常心电图表现,心绞痛发作时才出现异常变化。而心绞痛发作与否和发作的轻重,与患者的生活环境、习惯、精神状态、活动强度等密切相关。如何排除患者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电图、临床症状的影响,是极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有报道采用次极量级心电图运动试验、24小时心电图监测累计的心肌缺血程度观察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观察结果的可信性。但次极量级心电图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可靠性也只在70%左右,24小时心电图监测对劳累性心绞痛缺乏敏感性。

目前,国内每年皆有一些新的治疗冠心病中药应用于临床,除极少数药物外,大多不能踏进国际市场的大门,其原因除药学研究不能达到有效药物成分清楚及药代、药动过程明确的要求外,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没有充分采用国际统一疗效标准以证明中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对于疗效的可靠性评价,显然用较少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客观病理学、形态学证据最具说服力。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纹痛疗效的观察,由于受国内经济条件及传统认识观念的限制,其影像形态学的观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此外,临床研究最强调随机双盲,以排除人为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由于中药自身性味、色泽等的差异,临床双盲研究有一定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尽可能采用随机双盲对比方法,按照国际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在疗效可靠性、安全性和长期生存质量等方面与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西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及以前应用的中成药进行比较观察,才有可能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逐渐提高其研究水平。

2. 辨证辨病结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水平

寻求证和病在疾病某一阶段的相互联系与差异是证病结合的关键所在。在中医辨识疾病某阶段临床症状所属性质(寒、热、阴阳)的过程中,尽可能赋予量化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现代医学量化检测指标和症状轻重的相关规律;在中医辨病过程中,吸取西医学疾病包括病理、生理改变的认识,运用中医传统理论,把握冠心病心绞痛某阶段具有的特殊症状的病机特性、证的归属及其病理生理改变和中医病机、证的联系。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应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冠心病心绞痛研究的结合点。

中医、西医尽管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方法,但是中医和西医的认识也有相一致之处。西医学疾病在同一疾病的某一阶段,疾病多有相同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亦大多相似,这种一致性反映在中医临床的认识上,亦应有自己的规律。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期,病理变化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栓形成等,中医认为属“不通则痛”,其不通之因多为气滞、寒凝、血瘀、痰阻等。进而辨之,劳累性心绞痛,因其病因“劳”而发,依据中医动则耗气的认识,认为病机为气虚血瘀,多可采用益气活血方法治疗;变异性心绞痛或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要诱因引发的不稳定性心纹痛,疼痛多发生在凌晨4-5时,中医认为多属阳虚寒凝,宜用温阳宣通、活血化瘀法治疗等。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过程中,皆显示有一定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理论认识,扶正时注重脏腑的特点和脏腑之间的联系,祛邪时注意邪气的性质,不断总结验证,会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证病有机结合,进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评价,既注意病理生理变化,又注重机体的整体状态,可望得出较为切合临床实际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血瘀证和冠心病心绞痛轻重的关系研究方面,国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血瘀证轻重和冠心病心绞痛类型、轻重有一定关系。如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纹痛血瘀症状为重,这也符合现代对证的微观研究的结论。我们比较研究了血瘀轻重和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冠状动脉病变轻重的关系,证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血瘀证的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尽管因个体差异,使内在的生理病理变化反映在临床症状上会有许多不同,但相同病理变化表现在临床上的症状总有一定的规律,这为证病结合提供了基础。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治法在冠心病领域的研究,不仅研究了血瘀证轻重变化和冠心病心绞痛轻重及不同类型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将血瘀证状态下的微观变化(如血流变学的改变、血小板功能的改变)作为血瘀证轻重变化的客观标准和冠心病心绞痛的轻重类型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评价活血化瘀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值得冠心病心绞痛中气虚证、痰阻证等其他证的研究借鉴。

3. 发挥自身优势,寻找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的突破口

中医方药因其成分复杂,往往一味中药即含有几十种或上百种成分,对某一病理生理改变的单一靶向作用,多不如西医化学合成的药物。就扩张冠状动脉、迅速缓解心绞痛的作用而言,目前还很难有一种中药能与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药物硝酸甘油、消心痛相比。无论是价格、还是起效时间和作用强度,单一靶向作用的西医化学药物比中药有一定优势。如何在西药有力的参照面前,发挥自身的优势,证实这种优势,不仅是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所面对的间题,也是整个中医临床所面对的问题。

由于单一靶器官作用不如西医化学药物,中医往往把自己的优势归结为整体功能调节。对于许多功能性疾病、精神疾病,中医整体调节有一定的优势,但对某一病理生理改变基本清楚的疾病,盲目自夸其整体调节的作用,反而会让自身处于替代或辅助的地位。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目的在于迅速缓解疼痛、减少或控制心绞痛发作、预防心脏病事件发生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中医整体调节,无论是调节阴阳平衡,还是气血运行,最终仍要落实到具体作用环节和治病效果上,没有生理病理改变的好转,单纯临床症状改善,不能视为中医的优势。因此,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不能空洞地强调整体调节,还要研究药物的具体治疗效果。70年代以来有关冠心病心纹痛中医药治疗研究证明,中药有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粘聚、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这些药理作用综合反映到整体上的效果如何?这不仅需要实验研究去证实,更重要是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双盲随机对比观察去客观评价。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西医化学合成药物相比,一般认为有如下优势:(1)毒副作用相对较少,适合于长期应用;(2)一个药物可作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多个病理环节;(3)改善患者伴随的症状如气短、乏力,精神抑郁,性功能减退等较为明显;(4)一些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有效成分已显示出了有希望的应用前景,如葛根素、丹参酮、水蛙素,蚓激酶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为观察中药疗效提供了科学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心肌细胞自身抗缺血缺氧损伤能力的思路方法,值得中医研究借鉴,病证结合,在病的基础上,建立客观规范的中医证(包括临床症状和微观病理变化)的标准,运用中医传统理论去认识现代医学先进科学方法观察到的病理生理现象,反复验证总结,以形成中医自身的较为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理,开发有效的中药复方、有效部位及单体药物,相信会给人类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带来美好的前景。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偏方验方

丹参心绞痛茶

活血化瘀、宁心安神。适用于心动过速的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