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表现

2020-07-14

肾病表现:
  肾病的症状。那么我们说肾病,包括了很多,它是一个很宽泛的一个概念,比方说我们常见的,像隐匿性肾炎、慢性肾炎也是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也是肾病,糖尿病肾病也是肾病,还有很多很多的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继发性的肾脏病,都是肾病。
  那么肾病,它的原发病不一样,还有肾功能状态、肾功能正常、肾功能轻度受损、肾功能中度受损或肾功能重度受损的时候,它的症状是各不一样的,那么我们说什么样的状态下要考虑肾病?比方说我们出现了尿里面的泡沫增多、尿的颜色变深或者夜尿增多或者是出现双下肢的浮肿,当然也有人合并有腰酸、腰疼这些改变,这些的话可能跟肾脏病有关系。另外还有一些,比方说,随着这个肾功能的一个坏转的话,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症状。比方说,我们最常见的疲乏、无力和面色不好,可能合并了肾性贫血,那么可能合并了一些消化的症状,比方说,恶心吐,因为毒素太高了,刺激胃粘膜就会有些消化的症状。还有一些病人的毒素水平在体内蓄积的时候可以出现电解质的紊乱,出现磷高的时候可以皮肤瘙痒,出现高钾的时候可以有出现肢体这个手脚发麻。还有一些病人甚至可以出现浮肿、尿量比较少、胸闷、憋气,这些心衰的改变,就是说肾脏病,可以涉及到我们全身的多个系统。



肾病表现相关阅读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验案

某女,27岁,2012年4月4日初诊。

患者2011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未重视及治疗,水肿逐渐加重。2011年12月9日开始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强的松起始量50mg,目前强的松已减量至30 mg,环磷酰胺累积至7g,病情无明显好转,24小时尿蛋白定量:5-7g。2天前因发热再次出现双下肢水肿,血生化:ALB 20.9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6.13g。刻下症:双下肢指凹性水肿,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恶心,纳差,小便量少,舌暗苔薄黄,脉浮数。

中医辨证:脾肾亏虚,兼风邪袭表。治则:急则治标,疏风散邪清热解表,处方:银翘散加减,方药如下:金银花30g 连 翘12g 桔 梗10g 芦根15g薄 荷10g竹叶12g牛蒡子12g生石膏30g先煎

配合鲤鱼汤:

黄芪30g 砂 仁6g 冬瓜皮30g 赤小豆30g

2012年4月18日二诊:经上述治疗患者发热等症状消失,双下肢中度浮肿,有麻木感,无明显腰痛,舌暗苔白腻,脉沉细。治以济生肾气汤加减温肾活血利水,方药如下:生地黄12g山萸肉10g白术15g丹皮12g制附片6g泽泻20g茯苓20g车前子30g包煎生黄芪20g等。

经前方案加减半年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偶有乏力,双下肢轻度浮肿,纳食欠佳,舌质淡红,脉细弱。查血生化:ALB 38.6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3g。继以参芪地黄汤加减,方药如下:生黄芪30g党参15g生 地12g山萸肉10g 白术15g 丹皮12g 泽泻10g 茯苓30g金樱子20g 随访1年余,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3g以下,肾功能正常,自觉无明显不适。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

背景

评估在肾功能正在下降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使用免疫抑制治疗能否维持肾功能稳定。

方法

英国各地的 37 个肾脏科中开展了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经活检证实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18—75 岁),其血浆肌酐浓度低于 300 μmol/L,并且根据历时不少于 3 个月的至少三项测量结果,其在入组前 2 年内肾小球滤过率至少下降了 20%。 试验分为3组,通过随机数表对患者进行了随机分配 (1:1:1),让患者分别接受单纯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加为期 6 个月的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交替循环治疗,或支持治疗加为期 12 个月的环孢素治疗。 主要评价指标为肾功能相对于基线进一步下降 20%。 本研究已注册为国际标准随机对照试验(International Standar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注册号为 99959692。

结果

108 名患者进行了随机分配,其中 33 人接受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治疗,37 人接受环孢素治疗,38 人接受支持治疗。 45 名患者在研究结束前偏离了预定方案,其中大多数是因为小剂量调整所致。 如患者未达到主要终点,我们对其随访至主要终点或至少 3 年。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组肾功能进一步下降 20% 的风险显著低于支持治疗组(19/33 的患者 [58%] 达到终点 vs 31/37 [84%];环孢素组 (29/36 [81%]) 和单纯支持治疗组的风险之间无差异。 在所有三组中,严重不良事件均较为频繁,但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组高于单纯支持治疗组(56 例事件vs 24 例事件;p=0·048)。

  结果解读

对于患有特发性膜性肾病且肾脏排泄功能正在恶化的患者亚群,我们的证据最支持使用为期 6 个月的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治疗方法。 该患者亚群应避免使用环孢素。 但要注意泼尼松龙和苯丁酸氮芥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

晨起的尿里为什么那么多泡泡

尿液中泡泡增多,我们首先想的是糖尿病,但正常情况下,因为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会使尿液出现一些泡沫。所以,尿出现泡沫不一定就是有病。但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身体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后,尿液中成分发生改变时,晨起的尿里气泡就会增多。

在临床中,除糖尿病还有一部分疾病,尿中的泡沫会增多。如泌尿道中有产气菌存在时,尿液中也可产生气泡;肝肾疾病时,尿液中胆红素或蛋白质含量增多,在排尿时可产生较多气泡;膀胱疾病如膀胱炎、膀胱癌等,或其他泌尿系感染,使尿液的成分容易发生改变而产生气泡。

除疾病因素外,夫妻长期分居,停止性生活时间过长,经常性兴奋者,由于尿道球腺分泌的黏液增多,也会出现尿中多气泡。另外,尿急时,排尿压力加大,尿速增快,也可见气泡增多。总之,小便中气泡的原因有很多,但当小便中气泡特别多,气泡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为宜。

如果出现晨起尿液中多泡泡,可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一、尿中泡沫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可能为蛋白尿,这是由于尿中有蛋白质,而使尿中泡沫不易消失;

二、肝脏病患者的尿液,常冒出黄色泡沫,残留时间很长。

三、正常尿液澄清透明,如排出的尿呈混浊状,静止后均匀沉淀多为病理性征象。

四、尿呈脓样混浊,多伴有絮状物,称脓尿,是泌尿系统感染的征象;

五、正常新鲜尿液有特异的气味,静止一段时间后,尿分解而放出氨,故有氨臭味、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呈苹果样气味。此外,有些食物和药品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

如果发现晨起的尿里泡泡增多,大家首先不要慌张,尽快判断自己是属于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后者,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肾病患者如何控盐

人们往往因口味过重而过量添加食盐。每天的食盐摄入可采取总量控制的方法,使用量具,每餐按量加入菜肴;另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既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又有助于适应少盐食物。

盐对肾脏、心血管起作用的最主要是钠。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食用低钠盐减少钠的摄入。低钠盐与普通钠盐相比含钠低(氯化钠70%左右),富含钾(氯化钾30%左右),有助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钾排泄障碍,使用低钠盐后易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死亡。目前在临床上,特别是尿毒症血透患者,食用低钠盐致高钾血症的情况还不少。血透患者特别要注意避免食用低钠盐。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控制看得到的食盐,还要注意食品中的“隐性盐”和钠含量。食盐中含有钠,调剂品中也含有钠。酱油、腌制食品中均含有盐,如20毫升酱油中含盐3克,10克黄酱含盐1.5克;还有很多吃起来并不觉得咸的食物中,其实都含有不少钠,像常见的薯片、瓜子、香肠、午餐肉、烧鸡等熟食,冷冻食品、罐头食品及方便面等。此外,味精、番茄酱、甜面酱等,也是“含钠大户”。因此肾脏病患者要注意标签上的钠含量,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如果吃了,一定要注意减少饭菜中的盐摄入量。

控制盐的摄入对肾脏的保护、血压的控制、心脑血管的保护是明显的,但实际生活中要较好地做到也是不那么容易的。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指出:2002年中国人均每日摄入盐12克,2009~2012年人均每日盐和钠的摄入量较前下降,但还是大于推荐的每日最大摄盐量5克和最大钠摄入量2克。“美国成人饮食管理指南”建议普通成年个体摄入2.3克钠/天;然而,对于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或年龄大于50岁的个体,应限制在1.5克钠/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99~2010年美国成年个体实际钠盐摄入的调查结果为3.0~3.5克钠/天,大大超出了美国成人饮食指南钠盐摄入的范围。

我们国人盐(钠)摄入还是超标了!得了肾脏病,更要注意限制盐的摄入,但决不是一点盐也不吃;按标准限制盐,有利于减少蛋白尿,减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有利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盐与肾脏病,您了解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得了肾脏病,不能吃盐。这样的说法对吗?盐和肾脏病之间有何关系?肾病患者到底应该怎样吃盐?

早在2600年前,《黄帝内经》就有“咸入肾”、“咸者,脉弦也”的论断,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盐摄入不当,对肾脏、心血管会有影响。唐代孙思邈也讲过,水肿病要“断盐”、“限额盐”。

现代医学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动物实验、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了盐和肾脏病的关系,食盐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钠。盐摄入与慢性肾脏疾病进展有关。高盐会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多,促进肾脏损伤加重;低盐可减少尿蛋白排泄。盐摄入量还会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洛汀新等药的降尿蛋白效果。最近一项系统评价研究证实:只要减少饮食中盐的摄入就能经济有效地减轻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高血压,减少20%~50%的蛋白尿。英国2003年到2011年,钠的摄入减少15%,血压下降,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率则下降了近40%。

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功能的下降,钠盐经过肾脏排泄减少,另外患者口腔咸味的敏感度下降,钠盐摄入的感觉需求增加,二者共同作用下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机体内钠盐超负荷,直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增加,同时由于机体细胞外液容量超负荷,导致血压升高,临床出现蛋白尿或加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就大大增加了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因此,高盐摄入会导致透析患者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控制盐摄入,可以起到防治慢性肾脏病的作用。

一些患者甚至健康人有个误区,认为盐越少吃越好,肾脏病患者不能吃盐。其实,如果长期过度限盐,会导致血清钠含量过低,引起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心律加速、眩晕等现象。肾病患者并不需要一点盐也不吃。有轻度高血压及肾功能欠佳者,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4克即可;尿毒症患者出现明显水肿或血压升高时,盐的限制要更加严格;当患者出现低血压、血钠低,盐的摄入量就要适当增加。合理控制盐摄入,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别擅自做主。

肾病患者如何控盐

人们往往因口味过重而过量添加食盐。每天的食盐摄入可采取总量控制的方法,使用量具,每餐按量加入菜肴;另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既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又有助于适应少盐食物。

盐对肾脏、心血管起作用的最主要是钠。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食用低钠盐减少钠的摄入。低钠盐与普通钠盐相比含钠低(氯化钠70%左右),富含钾(氯化钾30%左右),有助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钾排泄障碍,使用低钠盐后易致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死亡。目前在临床上,特别是尿毒症血透患者,食用低钠盐致高钾血症的情况还不少。血透患者特别要注意避免食用低钠盐。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控制看得到的食盐,还要注意食品中的“隐性盐”和钠含量。食盐中含有钠,调剂品中也含有钠。酱油、腌制食品中均含有盐,如20毫升酱油中含盐3克,10克黄酱含盐1.5克;还有很多吃起来并不觉得咸的食物中,其实都含有不少钠,像常见的薯片、瓜子、香肠、午餐肉、烧鸡等熟食,冷冻食品、罐头食品及方便面等。此外,味精、番茄酱、甜面酱等,也是“含钠大户”。因此肾脏病患者要注意标签上的钠含量,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如果吃了,一定要注意减少饭菜中的盐摄入量。

控制盐的摄入对肾脏的保护、血压的控制、心脑血管的保护是明显的,但实际生活中要较好地做到也是不那么容易的。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指出:2002年中国人均每日摄入盐12克,2009~2012年人均每日盐和钠的摄入量较前下降,但还是大于推荐的每日最大摄盐量5克和最大钠摄入量2克。“美国成人饮食管理指南”建议普通成年个体摄入2.3克钠/天;然而,对于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或年龄大于50岁的个体,应限制在1.5克钠/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99~2010年美国成年个体实际钠盐摄入的调查结果为3.0~3.5克钠/天,大大超出了美国成人饮食指南钠盐摄入的范围。

我们国人盐(钠)摄入还是超标了!得了肾脏病,更要注意限制盐的摄入,但决不是一点盐也不吃;按标准限制盐,有利于减少蛋白尿,减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有利于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关偏方验方

肾病缓解汤

小儿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