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抽筋的原因

2020-07-14

全身抽筋的原因: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全身抽筋首先应该问神经内科的医生,除外比如帕金森这类的,因为帕金森会引起全身的抽搐;另外内科系统,神经的病变可能会引起全身的抽搐,这是全身抽筋的最主要的原因。
  到骨科这来看,抽筋很多是骨质疏松引起的,对经常抽筋的患者到骨科来看的,首先建议先做骨密度的检查,骨密度一般用双光X线的检查,它分为T值和Z值,如果T值在负一点五以下到负二点五之间,认为是骨质稀疏;如果负二点五以下,就考虑是骨质疏松。如果骨密度检查支持骨质疏松的诊断,一般骨科大夫认为还是骨质疏松造成的抽筋,抽筋经常在夜间会更重或者是做某一个动作的时候就抽筋了,这往往和骨质疏松有关系。对于它通过补充钙质、维生素d,再加一些更强的或者选择二磷酸盐类的药物或者选择降钙素类的药物一起使用,抽筋很快就会得到缓解。从此也验证了,抽筋确实是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全身抽筋的原因相关阅读


补骨脂骨碎补的区别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把补骨脂和骨碎补混淆,这两种药物都是比较贵的,对身体具有养护作用,可以治疗许多身体疾病,但在选择药物时,根据自己的身体症状,如果对此并不了解,可以请专业医生的给出建议,那么补骨脂和骨碎补的区别是什么?

1、药效的区别
  补骨脂的别名破故纸,性温,味和苦,具有温肾,补气和腹泻的作用,用于阳痿和遗精,尿频,腰膝酸痛,局部外用治疗白癜风和斑秃,是一种豆科类的植物果实。
  骨碎补别名猴姜,是水龙骨科植物的根茎。性温,苦味,具有补肾和强壮骨骼,缓解疼痛的作用,治疗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骨骼损伤等症。

2、叶柄的区别
  骨碎补的叶片相距约1-5厘米,叶柄长约6-20厘米,颜色为深色茎或棕色,顶部有浅的纵向凹槽,底部有鳞片。
  补骨脂的叶柄很短,长4.5-9厘米,宽约3-6厘米。顶点是尖锐的或钝的,基部是心形或圆形,叶子具有不规则和厚的锯齿,有黑色腺状斑点,叶片上有白色的绒毛。

两者一起服用,可能无法直接补充钙,但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补骨脂具有补肾益阳,固尿,温脾,止泻,平喘等功效。骨碎补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补肾和强化骨骼的作用,两者一起服用起到肾脏和强壮骨骼的作用。进入老年,人容易肾虚,骨碎补可以治疗肾虚,缓解肾虚引起的腰痛和四肢无力的症状。此外,它含有二氢黄酮糖苷,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建议服用这种种药物时,同时服用钙补充剂,以促进钙的吸收。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调整情绪,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你了解骨质疏松吗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 ( 包括青少年型 )3 种。所谓特发性骨质疏松就是原因尚不明确的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 5 ~ 10年内,绝大多数人属于此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 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可以看出,绝经后雌激素的急剧减少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主要影响踏入更年期的女性;而当她们进入 70 岁之后又因骨代谢改变会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发生的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也是人体组织器官衰老的一个表现。人体的骨密度峰值通常在 30 ~ 35 岁左右达到最高,随后进入平台期之后在缓慢下降。一般来说,女人骨质流失最快的时期是停经后 5 年间,脊椎密度平均每年减少约 5%,而超过 50% 年过 80 岁的女性都会有骨折的经历。男性骨质流失的速率则较为稳定,在达到平均巅峰骨骼质量后,依据不同部位,每年流失约 0.5% ~ 2%。

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人就是容易得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人群。这些因素分为先天因素(固有因素)和非先天因素(非固有因素)。危险因素常常就是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所在,了解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就可以抓住引起骨质疏松的“幕后黑手”,就能有针对性地治疗骨质疏松,真正做到既治标又治本。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人种 ( 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 )、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这些因素都是我们自己不能控制的。人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种、性别、亲属等,人也不能改变衰老的趋势。非固有因素: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 D 缺乏 ( 光照少或摄入少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癌药等)。

形象地说,瘦弱的老太太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对于我们是否患上骨质疏松有重要帮助。这个测试是让受试者回答 10 个问题。如果受试者有下列 10 条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就表明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由医生做出明确诊断。

腰不疼并非没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极易骨折,骨折甚至可能在剧烈咳嗽或坐公共汽车颠簸的情况下发生。

骨质疏松的产生,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常常来得悄无声息,直到频繁发生骨折后方知患病,而此时死亡率高达50%。所以说,当出现疲乏无力,不明原因的腰背部疼痛或全身骨痛、驼背、脊椎侧弯、骨折、关节变形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可能。

如今,电视上宣传补钙产品时说到“腰不酸了,腿不疼了”,其实骨质疏松的症状并非完全如此。也并非腰不疼就能排除骨质疏松。当血钙较低时可能会引起腰酸背痛腿抽筋,而骨质疏松患者并不一定血钙低。早期骨质疏松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感,只有当骨钙丢失量较多时,患者才会陆续出现腰酸、腿痛、睡觉时小腿肚抽筋,出虚汗或全身骨骼疼痛等症状。然而,骨质疏松已不是早期了,患者往往因此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和补钙时机。

骨质疏松一旦发生,后果往往十分严重。例如驼背、身高缩短和胸廓畸形。若是发生在腰部,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毁坏性病变,15%-20%的病人在病后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50%以上的存活者终生致残。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还能再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的危害这么大,医生、病人、家属费了这么大的力气,终于有些改善了,怎么?还会再骨折?

是的,发生再骨折的概率还不小呢!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高度重视,做好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风险的评估。

其实,骨质疏松性骨折术中及术后仍然存在发生骨折风险,甚至更高,因此骨折风险评估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骨密度是经典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因素,其代表 70% 的骨强度,骨密度每下降 1 个标准差,被检测的骨骼区域骨折风险增加 1。5~3。0 倍。骨小梁结构和骨转换对骨强度也有重要意义。此外,高龄、女性等因素与再骨折风险相关。肌少症在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肌力和平衡能力评定有助于评估跌倒风险。 当然,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有助于降低再骨折风险。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怎么办呢?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既可以发生于原有骨折部位,也可以发生于其他部位。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尤其应该重视局部和全身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原位再骨折则常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有关,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选择保守治疗、增加或更换内固定、植骨甚至关节置换手术。

除了上面所说的积极治疗外,预防跌倒外伤也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钙是人体相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人体各个部位,从骨骼到肌肉、血液,从细胞膜到细胞质、细胞核,都有钙的存在。可以说,有钙的正常存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在骨科临床,许多疾病都与钙的缺乏有关,譬如:幼儿的佝偻病、青少年的生长痛,老年骨质疏松症等,合理补钙是身体骨骼健康十分重要的话题。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非常重视钙的补充,而往往忽略了镁的摄取。其实,钙和镁之间必须达到平衡才能确保两种矿物质都能得到合理利用。通常来讲,钙与镁的比例应该是2∶1。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摄入800毫克的钙,那么还应该摄入400毫克的镁。

镁的摄入量偏少,会造成慢性镁缺乏,导致肌肉颤搐、抽筋、眩晕等,镁与钙质相辅相成,有效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巩固骨骼和牙齿。现代社会,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吃肉多而蔬菜少,这些都是导致缺镁的重要原因。要想补镁,应该多使用紫菜,紫菜含镁量最高,被喻为“镁元素的宝库”。

其它多摄入的食品包括:谷类如小米、玉米、荞麦面、高粱面,燕麦,通心粉,烤马铃薯;豆类如黄豆、黑豆、蚕豆、豌豆、豇豆、豆腐;蔬菜如冬菜、苋菜、辣椒、蘑菇;水果如杨桃、桂圆、核桃仁;其他如虾米、花生、芝麻,海产品等。另外,多喝水能起到促进镁吸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