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体质怎么调理

2020-07-14

寒性体质怎么调理: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寒性体质的人平素饮食调理,宜多吃令身体温暖的食物。那么粮食类的面粉、高粱、糯米等。肉类的羊肉、狗肉、鸡肉、公鸡等。菜类的韭菜、芹菜、香菜、南瓜等。坚果类的核桃、松子、腰果、花生。
  水果类的龙眼、大枣、桑葚。熟萝卜、白菜、芹菜、青菜也要适当地吃一些,以免进补过度而上火。青菜可用热性的调料,比如生姜大蒜胡椒同炒,黄芪枸杞可以作为炖菜煲汤的配料。另外要适量运动,避免受风寒至邪。选择瑜伽、太极拳。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戒烟酒,抒情志,少烦忧。



寒性体质怎么调理相关阅读


拔火罐的好处

拔火罐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大多数人也都拔过火罐。它是用罐作为工具,点燃或抽气的方法产生负压,吸在人的身上,造成淤血的状态。拔火罐能把人体的湿气、寒气拔出来,让人的身体变得很舒适。这只是拔火罐的好处之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拔火罐的好处。

拔火罐的好处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火罐减肥的方法。
  拔火罐的功效
  1、可以平衡阴阳。阳旺盛就会热,阴旺盛就会寒。发热就是阳气旺盛的表现,然而寒战恶寒就是阴气盛实的症状,这时在大椎拔罐可以治疗发热的疾病,在关元是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钓鱼也能养生

垂钓是自然而然的健体活动。“要使身体好,常往湖边跑”,这是人们通过长期垂钓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句名言。钓鱼出发前整理钓具,制作钓饵,准备食物;清晨起床,身背钓具,或步行,或骑车,甚或跋山涉水。

垂钓过程中不断地抛竿投食,或蹲,或站,或坐,经常改变姿势,协调身体。这些锻炼是在钓鱼的兴趣诱惑下,自然而然的活动,这是其它体育运所不能比拟的。
  垂钓是发自内心找回快乐。若你初始垂钓幸得一条鱼,会令你兴奋的手舞足蹈,这种儿时的乐趣会在你脑海中经久不忘,每当提起总要津津乐道、眉飞色舞。
  垂钓是宁静致使人心旷神怡。钓鱼不仅需要环境安静,尤其需要心情平静。在青山绿水,薄雾朦朦之中,投竿于湖塘池沟,眼睛紧盯着浮漂的动静,此时你必会自然而然地排除杂念,精神高度集中,什么烦恼,什么不如意,统统忘之脑后,达到静心怡神,陶冶情操和磨练意志的功效。
  垂钓能沐浴阳光。日光的紫外线可使得心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活力。
  美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能健脑宜智。钓鱼是一种远离浑浊空气回归大自然的活动,垂钓之处水波荡漾、草木葱郁,散发出氧气、负离子、杀菌素,吸入这清新的空气,有益健康,增强记忆力。
  附带说一下,鱼的食用价值高。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鱼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是其他任何一种单一食物所不能代替的。食鱼,易消化吸收,其吸收率高达95%以上。世界上患心血管病最低的民族是爱斯基摩人,因为他们常年吃鱼。常吃鱼可防治糖尿病,保护心血管,使皮肤细嫩。可见鱼不仅是美味佳肴,它还是抗衰老、防治疾病和健美的佳品。所以在享受钓鱼之乐的同时,不妨也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吧!

最佳体质——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又叫做“平和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一般产生的原因是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平和质所占人群比例,约为32.75%,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平和质即一般健康人的体质状态。是指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总的来说,这类体质的人具有体形匀称、肌肉结实,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有光泽,头发润泽有弹性,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舌色淡红,舌苔薄白;性格随和开朗、乐观积极;不容易得病,若得病也能较快康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力均较强等特点。
  对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饮食应清淡,“谨和五味”,不宜有偏嗜,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常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坚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适度运动。

究竟是动好还是静好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大家可以想一下你身边的人,有的爱动,有的喜静,爱动的有健康的、长寿的,生命在于运动嘛,可也有身体不好的,甚至早夭的。爱静也是如此,有的健康,甚至很长寿,也有的虽然身体不好,病秧子,但没准还高寿呢。

那么,究竟是爱动好,还是爱静好呢,怎么样对身体对健康更有利呢?其实,仔细阅读古代中医经典,中医历来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因素的,而是强调动静结合,我总结中医关于动和静的结合的具体方式,精髓应该是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先说说动
  《吕氏春秋·尽数篇》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唐代中医养生大家、长寿之星就体会到运动能够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18世纪法国哲学家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充分强调了运动对保持人体健康、祛病延年所起的积极作用。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观点应该是一致的,就是正确的运动对健康肯定是有利的。
  外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运动方式有的有浓厚的中医特色,比如有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放风筝、钓鱼等等,还有被动的运动,如按跷,即不是锻炼者自己运动,而是借助他人之力,使自己的肌肉关节等发生运动,眼下比较流行的推拿按摩、足底按摩、韩式松骨、泰式按摩等均属于此类。
  现代人的运动更是丰富多彩,爬山、跑步、散步、各种球类、武术、YOGA、游泳、蹦迪、蹦极等等,各种新鲜的国外传来的娱乐和运动溶为一体的也是层出不穷,每人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兴趣、锻炼基础和其他条件来选择。
  运动固然好,但中医历来强调运动量要适度,特别是中老年人,过度的运动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仅起不到保健强身的作用,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孙思邈就曾经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出过“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强调了运动要适量,选择运动方式也要适合自己,不可看别人选择什么方式就一味模仿,甚至不服老,强行去选择年轻人的运动方式,其结果当然有可能事与愿违。
  《黄帝内经》也是这样强调的,无论是什么运动方式,只要量太大,过度了都不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其实,不见得就是《黄帝内经》上说的那么一对一的什么过度伤什么,但这个精神大家应该理解,就是什么运动或者休息的方式只要过度都不是好事。《黄帝内经》还这样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妄作劳”,就是不能劳作太过的意思,当然,广义的劳作又包括多方面,如心劳、身劳、房劳(性生活)等等。
  再说说静
  与外动相比,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内静。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家看看,精神内守,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于疾病的预防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人不容易得病,不容易得病当然就易于长寿。
  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对健康就起不到好的作用,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生活中、小说里面常写的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的范进中举而发癫狂等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
  外动内静,身动心静,做到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高境界。

养生的高境界——形神合一

形,即人之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其中主要是精与气这两个方面。神,即神情、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为一般来说,形体健壮的人,一般都精神饱满;而精神饱满健旺,反过来又能促进形体健康。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身体和精神都能够均衡统一的和谐。形神共养在具体运用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前者是指从保护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使心理和形体都能达到健康;后者是指通过形体锻炼、饮食调解、起居调摄等方面,使形体与精神协调发展。
  与西方现代的普遍认识不同的是,传统的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精神的调养。它要求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心境坦然,不追求名利,不妄发喜怒,也不要有贪欲和妄想,尽量能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绪波动,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一个小整体,不仅是指看得见的有形的脏腑血脉四肢五官等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这要求更高了呢,难度更大了,有形的躯体和无形的精神要看成一个整体,才称得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真正的整体。
  总之,中医追求健康的最高标准是形神合一,形是指生理,神是指心理和精神,健康就是要达到心理和生理共同的健康。对于养生来说,也不仅仅让身体不得病,而是要让心理也健康。一个健康的人,外在状态是阳光的、平和的,心理是非常健全的,在精神上非常愉快,情绪上没有太大的波动。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响的,中医养生不是强调只养形不养神,也不是只养神不养形,一定要形神共养。

寒性体质怎么调理-乡间郎中

寒性体质怎么调理

2020-07-14

寒性体质怎么调理:
  寒性体质如何调理?寒性体质的人平素饮食调理,宜多吃令身体温暖的食物。那么粮食类的面粉、高粱、糯米等。肉类的羊肉、狗肉、鸡肉、公鸡等。菜类的韭菜、芹菜、香菜、南瓜等。坚果类的核桃、松子、腰果、花生。
  水果类的龙眼、大枣、桑葚。熟萝卜、白菜、芹菜、青菜也要适当地吃一些,以免进补过度而上火。青菜可用热性的调料,比如生姜大蒜胡椒同炒,黄芪枸杞可以作为炖菜煲汤的配料。另外要适量运动,避免受风寒至邪。选择瑜伽、太极拳。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戒烟酒,抒情志,少烦忧。



寒性体质怎么调理相关阅读


拔火罐的好处

拔火罐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大多数人也都拔过火罐。它是用罐作为工具,点燃或抽气的方法产生负压,吸在人的身上,造成淤血的状态。拔火罐能把人体的湿气、寒气拔出来,让人的身体变得很舒适。这只是拔火罐的好处之一,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拔火罐的好处。

拔火罐的好处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火罐减肥的方法。
  拔火罐的功效
  1、可以平衡阴阳。阳旺盛就会热,阴旺盛就会寒。发热就是阳气旺盛的表现,然而寒战恶寒就是阴气盛实的症状,这时在大椎拔罐可以治疗发热的疾病,在关元是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钓鱼也能养生

垂钓是自然而然的健体活动。“要使身体好,常往湖边跑”,这是人们通过长期垂钓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句名言。钓鱼出发前整理钓具,制作钓饵,准备食物;清晨起床,身背钓具,或步行,或骑车,甚或跋山涉水。

垂钓过程中不断地抛竿投食,或蹲,或站,或坐,经常改变姿势,协调身体。这些锻炼是在钓鱼的兴趣诱惑下,自然而然的活动,这是其它体育运所不能比拟的。
  垂钓是发自内心找回快乐。若你初始垂钓幸得一条鱼,会令你兴奋的手舞足蹈,这种儿时的乐趣会在你脑海中经久不忘,每当提起总要津津乐道、眉飞色舞。
  垂钓是宁静致使人心旷神怡。钓鱼不仅需要环境安静,尤其需要心情平静。在青山绿水,薄雾朦朦之中,投竿于湖塘池沟,眼睛紧盯着浮漂的动静,此时你必会自然而然地排除杂念,精神高度集中,什么烦恼,什么不如意,统统忘之脑后,达到静心怡神,陶冶情操和磨练意志的功效。
  垂钓能沐浴阳光。日光的紫外线可使得心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活力。
  美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能健脑宜智。钓鱼是一种远离浑浊空气回归大自然的活动,垂钓之处水波荡漾、草木葱郁,散发出氧气、负离子、杀菌素,吸入这清新的空气,有益健康,增强记忆力。
  附带说一下,鱼的食用价值高。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鱼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元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是其他任何一种单一食物所不能代替的。食鱼,易消化吸收,其吸收率高达95%以上。世界上患心血管病最低的民族是爱斯基摩人,因为他们常年吃鱼。常吃鱼可防治糖尿病,保护心血管,使皮肤细嫩。可见鱼不仅是美味佳肴,它还是抗衰老、防治疾病和健美的佳品。所以在享受钓鱼之乐的同时,不妨也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吧!

最佳体质——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又叫做“平和质”,是最稳定的、最健康的体质!一般产生的原因是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平和质所占人群比例,约为32.75%,也就是三分之一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平和质即一般健康人的体质状态。是指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总的来说,这类体质的人具有体形匀称、肌肉结实,精力充沛,面色红润有光泽,头发润泽有弹性,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舌色淡红,舌苔薄白;性格随和开朗、乐观积极;不容易得病,若得病也能较快康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力均较强等特点。
  对于平和质的人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胜衰,如果用药物补益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饮食应清淡,“谨和五味”,不宜有偏嗜,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这类食物常有:粳米、薏苡仁、豇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坚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适度运动。

究竟是动好还是静好

生命在于运动?还是生命在于静止?大家可以想一下你身边的人,有的爱动,有的喜静,爱动的有健康的、长寿的,生命在于运动嘛,可也有身体不好的,甚至早夭的。爱静也是如此,有的健康,甚至很长寿,也有的虽然身体不好,病秧子,但没准还高寿呢。

那么,究竟是爱动好,还是爱静好呢,怎么样对身体对健康更有利呢?其实,仔细阅读古代中医经典,中医历来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因素的,而是强调动静结合,我总结中医关于动和静的结合的具体方式,精髓应该是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先说说动
  《吕氏春秋·尽数篇》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唐代中医养生大家、长寿之星就体会到运动能够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眼明轻健,不复疲乏”。18世纪法国哲学家说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充分强调了运动对保持人体健康、祛病延年所起的积极作用。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观点应该是一致的,就是正确的运动对健康肯定是有利的。
  外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运动方式有的有浓厚的中医特色,比如有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放风筝、钓鱼等等,还有被动的运动,如按跷,即不是锻炼者自己运动,而是借助他人之力,使自己的肌肉关节等发生运动,眼下比较流行的推拿按摩、足底按摩、韩式松骨、泰式按摩等均属于此类。
  现代人的运动更是丰富多彩,爬山、跑步、散步、各种球类、武术、YOGA、游泳、蹦迪、蹦极等等,各种新鲜的国外传来的娱乐和运动溶为一体的也是层出不穷,每人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兴趣、锻炼基础和其他条件来选择。
  运动固然好,但中医历来强调运动量要适度,特别是中老年人,过度的运动或者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仅起不到保健强身的作用,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孙思邈就曾经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出过“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强调了运动要适量,选择运动方式也要适合自己,不可看别人选择什么方式就一味模仿,甚至不服老,强行去选择年轻人的运动方式,其结果当然有可能事与愿违。
  《黄帝内经》也是这样强调的,无论是什么运动方式,只要量太大,过度了都不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其实,不见得就是《黄帝内经》上说的那么一对一的什么过度伤什么,但这个精神大家应该理解,就是什么运动或者休息的方式只要过度都不是好事。《黄帝内经》还这样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不妄作劳”,就是不能劳作太过的意思,当然,广义的劳作又包括多方面,如心劳、身劳、房劳(性生活)等等。
  再说说静
  与外动相比,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内静。中医养生历来强调心态的淡泊平静,《黄帝内经》就明确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家看看,精神内守,心安理得,悠闲自在,对于疾病的预防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人不容易得病,不容易得病当然就易于长寿。
  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对健康就起不到好的作用,还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生活中、小说里面常写的急火攻心、忧郁而死、相思成疾、大喜过望的范进中举而发癫狂等等都是情绪不佳带来的恶果。
  外动内静,身动心静,做到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高境界。

养生的高境界——形神合一

形,即人之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其中主要是精与气这两个方面。神,即神情、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二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因为一般来说,形体健壮的人,一般都精神饱满;而精神饱满健旺,反过来又能促进形体健康。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身体和精神都能够均衡统一的和谐。形神共养在具体运用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前者是指从保护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使心理和形体都能达到健康;后者是指通过形体锻炼、饮食调解、起居调摄等方面,使形体与精神协调发展。
  与西方现代的普遍认识不同的是,传统的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精神的调养。它要求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心境坦然,不追求名利,不妄发喜怒,也不要有贪欲和妄想,尽量能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绪波动,以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一个小整体,不仅是指看得见的有形的脏腑血脉四肢五官等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这要求更高了呢,难度更大了,有形的躯体和无形的精神要看成一个整体,才称得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真正的整体。
  总之,中医追求健康的最高标准是形神合一,形是指生理,神是指心理和精神,健康就是要达到心理和生理共同的健康。对于养生来说,也不仅仅让身体不得病,而是要让心理也健康。一个健康的人,外在状态是阳光的、平和的,心理是非常健全的,在精神上非常愉快,情绪上没有太大的波动。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响的,中医养生不是强调只养形不养神,也不是只养神不养形,一定要形神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