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烦躁,症状名。是指心中烦热不安,手足躁扰不宁的表现。烦躁之名始见于《内经》。烦与躁实属两证,烦是患者自觉心中烦闷不舒,情绪不安,为自觉症状。历代医籍记载的烦满、心烦、虚烦、微烦、暴烦等均属烦的范畴;躁是指患者表现出动作行为躁扰不宁或言语多而缺乏头绪,为客观表现,躁扰、躁动、躁狂等皆属躁的范畴。临床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烦躁。西医学的更年期综合征、广泛性焦虑、神经衰弱以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精神障碍中可出现烦躁症状。

病因

引起烦躁的原因,不外虚实两方面。属实者,多由邪热、痰火、瘀血为患;属虚者,多为阴虚火旺。然而不论属虚属实,又多与心经有火相关。心藏神,神明被心火所扰,则烦躁不宁。如表现为烦躁不宁,伴有发热面赤,痰黄粘稠,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膩,脉滑数者,为痰火内扰所致;如表现为虚烦不寐,躁扰不宁,伴有心悸怔忡,健忘多梦,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所致。

病机

1、阳明腑实

多因燥热充斥内外,或热与燥屎相搏结腑气不通所致。以高热,口渴,汗出,脉洪,或大便秘结脘腹硬满疼痛拒按,舌苔老黄或起芒刺脉沉实有力为辨证要点。

2、热入营血

多因气分病邪不解邪热乘虚内陷心营,故有热窜血络(发疹,发痰),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肝风内动(手足抽动)热盛伤阴(口干咽燥)等表现。以烦躁不宁斑疹透发,失血,伤阴,舌色深绛为辨证要点。

3、少阳郁热

证属半表半里,烦躁兼有胸胁满闷,小便不利惊惕不安,肢体困重,不能转侧。而热郁于内所致。

4、表寒郁热

多因外有风寒闭遏内有阳热不伸,故既有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浮紧的表寒证,又有烦躁、苔白兼黄等郁热内扰之象。

5、痰火内扰

多因痰留日久,郁而化热,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外感时邪,化热化火灼津炼液,聚生痰浊,痰火互结,扰及神明。辨证要点为心中烦热躁扰不宁,痰黄黏稠,气急喘满,身热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6、瘀血冲心

多因热邪羁留,深人血络,血受热灼,流行不畅,瘀阻心窍;或血瘀日久,郁而化热,热壅血瘀,上扰心神。故兼见面色晦黯,口唇色青,腹部结块,硬满疼痛,皮肤青紫,或有瘀斑,舌质紫黯等症。

7、阴虚火旺

多因久病伤阴,或七情内伤,或年老体衰,肾阴不足,水亏火浮,上扰心神所致。以潮热骨蒸,颧红唇赤,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症状为辨要点。

8、心血不足

多因忧思气结而伤牌,脾失健运,气血乏源,或终日操劳,耗伤心脾,气血两虚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则烦躁。以面色无华,心烦不寐,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等心血不足症状为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1、表寒郁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烦躁,头身疼痛,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紧。

2、少阳郁热证

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口苦,咽于,目眩,烦躁多言,惊惕不安,周身困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3、阳明腑实证

壮热烦躁,汗出口渴,腹硬满疼痛,呼吸气粗,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热结旁流,甚则神昏谵语,喜凉恶热,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

4、气分热盛证

壮热不退,烦躁不宁,汗出,胸膈灼热,唇焦咽燥,口渴欲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洪大。

5、热入营血证

身热夜甚,烦躁不寐,甚或发狂,斑疹透露,吐血衄血,或尿血便血,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6、痰火内扰证

身热面赤,胸闷气急,烦躁不寐,痰黄粘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7、瘀血内结证

心烦躁扰不宁,面唇青紫,眼窝黯黑,皮肤青紫或有瘀斑,心胸刺痛,或少腹硬满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易解,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或结代。

8、心血不足证

心烦不寐,易惊易醒,多思普虑,心悸胆怯,头晕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9、阴虚火旺证

虚烦不寐,躁扰不宁,心悸怔忡,健忘多梦,腰膝痠软,额红唇赤,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针灸疗法

主穴神门、内关、灵道。阳明实热者加冲阳、解溪;热入营血者加内关、劳宫;表寒郁热者加列缺、曲池;少阳郁热者加阳池、外关;痰火内扰者加丰隆、太冲;瘀血冲心者加血海、膈俞;阴虚火旺者加太溪、少府;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脾俞。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神门直刺0.3-0.5寸,行提插捻转补法;内关直刺0.5-1寸,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灵道直刺0.3-0.5寸,行提插捻转泻法。诸穴合用安神除烦去躁。配穴根据虚补实泻的原则,采用提插捻转补泻的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常见证型

1、表寒郁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

常用方剂: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中药: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

2、少阳郁热证

治法:和解少阳。

常用方剂:小柴胡汤加减。

常用中药: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3、阳明腑实证

治法:泻下热结。

常用方剂: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中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4、气分热盛证

治法:甘寒滋润,清热生津。

常用方剂:白虎汤加减。

常用中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5、热入营血证

治法: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常用方剂:清营汤

常用中药:生地、水牛角玄参麦冬丹参黄连连翘金银花、竹叶心。

6、痰火内扰证

治法:清热化痰。

常用方剂:黄连温胆汤

常用中药:黄连、半夏、竹茹陈皮茯苓、枳实、胆南星、炙甘草。

7、瘀血内结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

常用中药: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川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8、心血不足证

治法:养心安神,缓急舒肝。

常用方剂:甘麦大枣汤

9、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常用方剂:大补阴丸。

常见病

1、神经衰弱

多为阴虚火旺证。多由素体虚弱,肾阴不足,或久病体虚,损及肾阴,或房事过度,阴精亏耗,致肾水不能济心火,虚火妄动,心神不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大补阴丸。

2、癔病、精神分类症

多为心血不足证。属于脏燥的范畴。多见于妇女。心主血而主神志,肝藏血而又主疏泄,心血不足,肝血虚少,心不能主神志,肝不能主疏泄,致营虚气结。治宜养心安神,缓急舒肝。方用甘麦大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