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论方》卷三。
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麻黄 连翘 芒消各半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一分 本方去芒消,名“贾同知通圣散”;去麻黄、芒消,加缩砂仁,名“崔宣武通圣散”;去芒消,加缩砂仁,名“刘庭瑞通圣散”(见原书同卷)。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通圣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又名“通圣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
1.《宣明论方》:解酒,退热毒,兼解利诸邪所伤。 2.《医方类聚》引《修月鲁般经》:消风退热,散部闭,开结滞,宣通气血。 3.《不居集》下集:疏风解热,利水泻火,扶脾燥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1.《宣明论方》:风热怫郁,筋脉拘倦,肢体焦萎,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寝汗,咬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液而成燥淋闭者;或因肠胃燥郁,水液不能宣行于外,反以停湿而泄;或燥湿往来,而时结时泄者;或表之,阳中正气与邪热相合,并入于里,阳极似阴而战,烦渴者;或虚气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真阴衰虚,心火邪热暴甚而僵仆,或卒中久不语,或一切暴喑而不语,语不出声,或喑风痫者,或洗头风,或破伤,或中风诸潮搐,并小儿诸疳积热,或惊风积热,伤寒疫疠而能辨者;或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或黑陷将死;或大人、小儿风热疮疥及久不愈者,或头生屑,遍身黑黧,紫白斑驳,或面鼻生紫赤风刺瘾疹,俗呼为肺风者,或成风宿,世传为大风疾者;或肠风痔漏,及伤寒未民汗,头项身体疼痛者,并两感诸症。兼治产后血液损虚,以致阴气衰残,阳气郁甚,为诸热症,腹满涩痛,烦渴喘闷,谵妄惊狂,或热极生风而热燥郁,舌强口噤,筋惕肉瞤,一切风热燥症,郁而恶物不下,腹满撮痛而昏者。兼消除大小疮及恶毒,兼治堕马打扑伤损疼痛,或因而热结,大小便涩滞不能,或腰腹急痛,腹满喘闷者。 2.《眼科全书》:时行暴热,风肿火眼,肿痛难开,或头面俱肿。
《证治准绳•疡医》: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
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春季结膜炎 《新医学》(1976,11:555):应用本方丸剂,每次9g,不足16岁者,每次6g;不足10岁者,每次3〜5g,服药2〜3个月,治疗春季结膜炎15例.其中,睑结膜型者7例,角膜缘型5例,混合型3例。结果:一般自觉症状于7〜14天后开始减轻,20天后基本消失,眼球部体征亦减轻,2个月后自觉症状和眼部体征 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