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

2020-07-15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以导致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可伴昏迷)、低血糖昏迷等代谢性急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性眼病,(如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出血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这些病造成的失明率是一般人群的25倍,其中以视网膜病变为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糖尿病人的各种感染、糖尿病性皮肤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等。



糖尿病并发症相关阅读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查清,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发病年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最大的危害是其引发的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糖尿病危害主要表现为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而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中一部分是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若患者反复微血管梗塞,则会导致脑部功能下降,
所以我们要重视小血管的并发症。

糖尿病引起脑梗怎么办

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并发症较多,但总体来看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并发症是以缺血性为主。糖尿病引起脑梗塞,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同时要关注并发症的治疗,但是在控制血糖时不要将血糖降太低,否则不利于脑梗塞的恢复。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的血糖还没有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比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比如大于5.6。对于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做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吃东西,禁食8到1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空腹,八点左右来抽血,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在试验的前三天,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因为门诊上有些病人害怕血糖测得高了,故意做实验前不吃饭,这样做是不对的。实验要求是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在250到300毫升的水里,先空腹抽血,五分钟之内把糖水喝完,从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过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一次血。在等待的过程中,不需剧烈的运动,也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要去吃东西。还有部分人群害怕血糖高,反而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剧烈运动,这也是不对的。不需要绝对的卧床,但也不能剧烈的运动来影响测定结果。

糖尿病中医分几型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要看教科书,包括其它的内科书,分型可能分好多种,但是最常见的首先是虚症。以气阴两虚糖尿病病人虚证多见。它的初期有热,既有内热还有虚症,因而称之为气阴两虚。但是时间越长淤血的表现越明显,所以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一开始有内热,中医会用清火的办法再来降糖,像大剂量的黄连、黄连素等都可以降低血糖。阴虚时用白术山药麦冬天花粉等补阴、补气的药。黄芪治疗糖尿病,到了后期微循环障碍、淤血比较明显时就要用活血法。可以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甚至可以用虫类药,动物药,蝎子,水蛭等来活血。

如何确诊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要记住两个数就可以了,第一、空腹血糖7.0;第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但是满足标准并不意味着不是糖尿病,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临床上单纯的空腹检查会漏掉75%的糖尿病人,所以要结合餐后血糖共同检测。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任何水果都可以吃,理论上说是都可以吃,但是怎么吃可能是最有讲究的。比如临床在夏季的时候,有些病人会经常问西瓜能不能吃,但是我们肯定会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考虑,第一个是血糖的水平。如果血糖水平餐后控制在十以下,平时血糖的曲线一直很平稳,夏季实际上是可以吃一点水果。第二就是饮食的情况,糖尿病人讲究吃并不是说吃哪一种东西,可能是总热量的控制,比如说在夏季,我们会跟一个老病人介绍他可以去吃一片西瓜的时候,后面跟着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把主食减少一些,这样才能保持总热量的均衡,所以控制的不是哪一种食物,控制的是热量。所以我觉得考虑到他的血糖水平,考虑到它热量的控制,包括他的自觉性,实际上糖尿病很多水果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是量的问题,要听大夫的建议。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

糖尿病是中医的病名,中医观点认为糖尿病是古代消渴病一种。消渴指的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是体重越来越消瘦,这是糖尿病的表现。但是现在变了,很多患者能吃能喝,也不会出现消瘦的现象,因此,糖尿病治疗需因人而异。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病名,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分为三消,即三事儿,上消(肺部的事儿)、中消(胃部的事儿)、下消(肾的事儿)。传统医提出四大缘由:1.本身比别人差。2.内心脆弱。3.管不住自己嘴。4.勿过度透支身体。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要看教科书,包括其它的内科书,有很多种分型,最常见的是虚症,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糖尿病病人虚证非常多见,它的初期还有内热,时间长了淤血越来越明显,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后期的治疗难度很大。糖尿病症状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阴阳偏盛偏衰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阴阳辨证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分型;临床观察分为糖尿病前期(Ⅰ期)、糖尿病症状期(Ⅱ期)、合并症早期(Ⅲ期)、合并症中期(Ⅳ期)、合并症重危期(Ⅴ期)。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治疗糖尿病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如果采用西医疗法,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可以加上中医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即使是中医疗法,也不仅仅是中药,中医里面的针灸、足浴、推拿、按摩,都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还需要:1.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2.必须配合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3.注重调摄情志。4.适当的中药治疗。

着“眼”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控制血糖

DR防治的首要前提是有效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稳定在6%~7%范围能够有效延缓或减轻已经存在的DR的发展。而其他诸如高血压控制水平、血脂情况、是否吸烟等全身情况和生活习惯也已经被证明与DR的发展密切相关。

药物治疗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口服药物能够对已经存在的DR有独立的治疗。曾经被认可的可能对DR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羟苯磺酸钙也没有进入DR的防治指南。

激光治疗

视网膜光凝仍旧是公认的治疗或控制DR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破坏缺乏毛细血管灌注的视网膜组织,来达到改善视网膜总体缺血缺氧状态,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变视网膜血流分布,使有限的血氧供应更多地流向包括黄斑在内的后极部,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视网膜光凝包括全视网膜光凝和黄斑光凝两种方式,分别针对整个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两种情况,在很多情况下也会联合使用。1只眼全视网膜光凝通常分3~4次完成,每次间隔一周左右,遵循先周边后中央的顺序。但当患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需同时实施黄斑光凝时,应在治疗首次完成黄斑光凝,以避免周边视网膜病变被激光封闭后,视网膜血管渗出物向黄班迁移,加重视力损害。对于部分患者激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水肿、出血加重,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发展等病情恶化的表现。避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病例,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纤维增殖牵拉的患者应避免强行光凝,必要时应通过手术解除牵拉,为光凝创造条件。另外一种可能影响眼内光凝的的情况是由于严重的白内障或玻璃体混浊造成的屈光间质不清无法有效光凝,或光凝所需能量过多,促进眼内增殖,这种情况下同样应该考虑通过白内障、玻璃体手术为光凝创造条件。而分次光凝避免单次光凝过量同样能够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那些在正常治疗过程中出现黄斑水肿加重等较轻微反应的病例,应向患者解释不必过分担心,多数会在数月内自行恢复,光凝期间维持血糖、血压稳定,光凝前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也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手段。

手术治疗

DR玻璃体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玻璃体积血,解除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牵拉,恢复视网膜的生理解剖结构,为全视网膜光凝创造条件。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抗新生血管药物的辅助应用,DR玻璃体手术的风险较以往明显降低、成功率明显提高,适应证也较以往有所放宽:教科书上玻璃体出血3月以上实施手术的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突破。这一方面在于早期手术有望获得更好的预后视力,另一方面,由于相当数量的患者病史叙述不够明确,过多的等待可能延误病情。对于DR玻璃体手术中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的问题仍旧存在争议,联合手术的好处是一次完成减少手术次数,但由于糖尿病患者术后眼部经常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联合手术后经常可以看到瞳孔、虹膜后粘连,一次在白内障严重程度不影响玻璃体手术的情况下,选择分期手术,待眼底病变稳定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也需要慎重对待。对于已经存在DR、未经治疗的患者,应该明确的是无论白内障手术顺利与否都有可能加速DR发展。如果白内障严重程度不影响眼底检查和治疗,应该先处理眼底病变,再接受白内障手术。如果因为白内障严重无法处理眼底,也要叮嘱患者在白内障术后及时检查眼底、处理病变,由于DR严重程度并不总是与视力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会导致部分患者视力改善后,忽视DR的存在,直至视力严重下降、出现新生血管青光眼等严重病变才来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白内障手术医师来说,术中撕囊直径应尽量大,选择较大的人工晶体、术后充分活动瞳孔,都将为日后眼底病变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

孕妇吸烟易患糖尿病

研究人员说,如果确实证明吸烟会导致妊娠型糖尿病,吸烟的孕妇发展为妊娠型糖尿病症状的概率就会达47%。而在该研究中,暴露在吸烟环境中的孕妇可能达10%。吸烟也许是导致妊娠型糖尿病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家小编为您精选了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孕妇在孕期吸烟,就会增加患妊娠型糖尿病的危险。

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吸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不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流行病》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称,对吸烟与妊娠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协会的研究人员对4500名孕妇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正在吸烟的孕妇平均血糖值最高,而在怀孕期间和怀孕前从未吸烟或戒烟的妇女血糖值最低。

研究还发现,吸烟的孕妇发展为妊娠型糖尿病的概率最高(4.4%),从未吸烟的孕妇发展为妊娠型糖尿病的概率最低(1.8%)。而怀孕前及怀孕期间戒烟的妇女这一概率介于最高和最低之间,分别1.9%和2.5%。

研究人员说,如果确实证明吸烟会导致妊娠型糖尿病,吸烟的孕妇发展为妊娠型糖尿病症状的概率就会达47%。而在该研究中,暴露在吸烟环境中的孕妇可能达10%,吸烟也许是导致妊娠型糖尿病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

哪些人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病人短寿的原因之一。必须对糖尿病保持警惕。如果仍不放心,就找医生检查血糖浓度。要一生平安,不要终生遗憾。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哪些人应该警惕糖尿病呢?

许多内科疾病平时没有异常表现,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一些症状。病人中,最初没被确诊的,有很多人后来都诊断出是糖尿病。西方国家2%的人患有糖尿病,而患了此病但没诊断出来的,也不低于这个数字。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糖分,血糖浓度就会偏高,于是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有两种类型,且都能缩短人的生命。

Ⅰ型 糖尿病对胰岛素完全依赖,但较少见,只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贯穿病人一生。我医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Ⅱ型。这种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不是缺乏胰岛素,而是患者对体内产生的胰岛素产生抗性,使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这么多人患糖尿病却没被诊断出来(英国每隔10分钟就增加1例),原因是糖尿病早期没有症状,而患者对不适、疲劳已经麻木。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体重下降、疲劳、异常饥渴、排尿增多,也可能是长出顽固的疖子,出现不易彻底根除的感染。这些症状在Ⅰ型糖尿病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容易诊断出来。Ⅱ型糖尿病有时只表现为过度疲劳,而大多数人把这归结为岁数大了的缘故,这种想法不对。医生只需片刻功夫,检查病人尿液中的糖分含量,就可发现其是否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如果结果呈阳性,一般再进行血液化验就能确认诊断结果。

Ⅰ型糖尿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还要短期住院治疗,监测血糖含量是否正常。Ⅱ型糖尿病初期只需调节饮食结构即可,如果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就要吃药和注射胰岛素。不管是哪种糖尿病,都不能吃过多的糖、 脂肪和肉类。糖尿病的治疗相当重要,许多患者常死于与此相关的心脏疾病、中风和高血压。

饮食方面,少吃糖和油炸食品,多吃蒸煮食物、粗粮和蔬菜。不少人忽略了酒精的热量,每天晚上喝很多,这样,再长久的努力也是白费。(多喝酒就会少吃饭,或是接受过多的治疗,而且酒精刺激会导致血糖含量偏低。)

糖尿病病人平时要随身携带葡萄糖药片,以防出现晕厥等紧急情况。类似情况如果发生,一定要告诉医生,他们会检查血糖含量是否正常。如果注射胰岛素,即使感觉不适也不能贸然停止,否则会产生反作用。而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但最让人害怕的还是Ⅱ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蔓延速度。美国早就证实了这一点,这反映了新一代与老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缺乏锻炼,不爱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暴饮暴食是致命的错误,不要让自己掉进这个陷阱。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

◆ 近亲中有糖尿病患者 ◆ 习惯吃得很饱

◆ 偏食 ◆ 用餐时间很不规律

◆ 常常在外面吃饭 ◆ 喜欢肉类或油腻的食物

◆ 常喝含糖饮料 ◆ 每天喝大量酒

◆ 肥胖 ◆ 平常几乎不运动

◆ 常感精神压力大 ◆ 常熬夜

◆ 高血压 ◆ 高血脂

健康的生活方式抑制糖尿病发生

对一些人而言,糖尿病是早已潜伏在基因里的恶魔,尚未出生,得病的危机就已经伴随左右。但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只要保持饮食健康和锻炼适当,这种病也可能一辈子潜伏下去。

在美国,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近1/10患有糖尿病。患者无法适当调控体内的血糖水平,导致多种器官疾病和其他并发症。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达90%到95%。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于中年人,目前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相对Ⅰ型糖尿病,Ⅱ型症状没有那么来势汹汹,也不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不过依然会收到各种并发症的影响和威胁。过去6年间,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糖尿病在基因中藏身地,迄今已经发现了几个跟糖尿病有关的基因。最近,研究小组发现,带有一个TCF7L2基因变体的人比一般人罹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高45%,有两个的患病几率高出141%。但是,结果证明这种基因很难复制。

虽然是个有点偶然的发现,但新的研究已经确定了这种变异基因对糖尿病的作用。1999年,美国27个中心的研究人员启动了一项临床试验,看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对那些有可能患上Ⅱ型糖尿病人有帮助,降低他们得病的几率。总共有3234位年龄在25岁以上(包含25岁)的成年人参与了实验。参与实验的所有志愿者都体重超标,糖耐量有所下降。患病几率很高的志愿者占到了一半。3年之后,研究小组发现,相比维持过去生活方式的志愿者而言,饮食卡路里较低、每天步行30分钟、每周坚持5天的志愿者的患病率下降了58%。

基因公司的研究一公布,这27个中心组织的实验小组就决定重新分析有关TCF7L2变异基因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有两个基因变体的控制组比一般人患病的几率高80%。(研究的样本数量和样本之间的差异程度能够解释两个结论之间的出入。)改变了生活方式的一组志愿者中,虽然也有带有两个基因变体的,但是他们的身体状况与正常人无异。

送给准糖友的吃饭建议

糖尿病前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阶段,它是指患者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的一种状态。多项调查表明,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俗称“准糖友”)数量庞大、知晓率不高,控制情况差。尽管糖前期很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但大部分准糖友可通过改变饮食方法逆转病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给大家介绍了逆转糖尿病前期的6条饮食建议。

1.控制每日主食的摄入量。这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办法。苏本利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准糖友往往因超重或肥胖,胰岛素作用效率降低,加上吃过多精米、细面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易使血糖升高,继而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开始会表现为下次餐前低血糖,促使人更快摄入更多主食,久而久之,如果超出了自体胰岛细胞的代偿能力,则发展成糖尿病。他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根据个人需求和运动量,将主食摄入量控制在每天300~400克之间,女性应更少。肥胖者主食甚至需要控制在150~300克之间。

2.主食宜增加粗杂粮的比例。相较于精米精面,粗粮谷物属于分子结构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其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均较低,被身体完全吸收需要较长过程。所以,准糖友应减少食物中精米精面的比例,多吃谷物类食物(玉米、小米、大麦、燕麦、荞麦等)、杂豆类食物(黄豆、红豆、豌豆等),以及块茎类食物(红薯、马铃薯等)。

3.食物多样化、按顺序进食。控制血糖水平,吃饭顺序和种类有讲究。为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降低升糖速度,准糖友食物种类要丰富,可多吃些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魔芋、燕麦等食物。在吃饭顺序上,应先吃蔬菜,同时可进食鱼禽蛋等低脂、高蛋白质食物,最后再吃主食。苏本利解释,胃的饱腹时间约为15分钟,进食蔬菜肉类后,饱腹感增加,升糖高的主食自然就吃得少了。此外,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导致肥胖,更易患糖尿病。

4.三餐间隙适量加餐。加餐能帮助控糖。如果长时间不进食,下一餐就容易吃得过饱,导致血糖波动大,也容易将食物囤积到体内,引发胰岛素抵抗。建议在食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三餐间隙适量加餐,比如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可分别吃相当于半个苹果量的水果。

5.晨起后1小时吃早饭。早饭对于准糖友非常重要。早晨刚醒时,人体血糖水平通常较高,很多人不想吃早饭,甚至直接忽略这一餐。对此,苏本利表示,早饭能够供给人体全天的营养能量,和生理激素代谢过程紧密相关,不可或缺。研究表明,2型糖友如果不吃早餐,其午餐、晚餐的血糖水平分别会高于吃早餐后相同时间点的37%和27%。通常晨起1小时内血糖水平会逐渐平稳,准糖友们若刚起床不想马上吃早饭,可以先稍微活动一下,等血糖平稳后,再吃早饭。

6.避免进食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满足口感、没有热量,看起来似乎有利于控糖,但大量摄入会加快糖尿病前期的进展。苏本利说,一些人工甜味剂可能会扰乱人体的肠道菌群,抑制细菌代谢过程,破坏肠道细菌平衡。2017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大量摄入人工甜味剂会破坏人体对葡萄糖的反应,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因此,准糖友应减少或避免食用含糖饮料等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食品。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并发症-乡间郎中

糖尿病并发症

2020-07-15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以导致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可伴昏迷)、低血糖昏迷等代谢性急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性眼病,(如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出血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这些病造成的失明率是一般人群的25倍,其中以视网膜病变为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糖尿病人的各种感染、糖尿病性皮肤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等。



糖尿病并发症相关阅读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查清,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发病年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最大的危害是其引发的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糖尿病危害主要表现为血管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而糖尿病脑血管并发症中一部分是微血管并发症及大血管并发症,若患者反复微血管梗塞,则会导致脑部功能下降,
所以我们要重视小血管的并发症。

糖尿病引起脑梗怎么办

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并发症较多,但总体来看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并发症是以缺血性为主。糖尿病引起脑梗塞,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同时要关注并发症的治疗,但是在控制血糖时不要将血糖降太低,否则不利于脑梗塞的恢复。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的血糖还没有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比如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但又高于正常的参考范围,比如大于5.6。对于这部分人群,要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做试验时,要注意首先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吃东西,禁食8到10个小时。第二天早上空腹,八点左右来抽血,前一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在试验的前三天,每天的主食量不能小于三两。因为门诊上有些病人害怕血糖测得高了,故意做实验前不吃饭,这样做是不对的。实验要求是75克的无水葡萄糖,溶在250到300毫升的水里,先空腹抽血,五分钟之内把糖水喝完,从喝的第一口开始计时,过一小时抽一次,餐后两小时再抽一次血。在等待的过程中,不需剧烈的运动,也不能抽烟、喝酒,更不要去吃东西。还有部分人群害怕血糖高,反而在做实验过程中,经常在医院里跑来跑去,剧烈运动,这也是不对的。不需要绝对的卧床,但也不能剧烈的运动来影响测定结果。

糖尿病中医分几型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要看教科书,包括其它的内科书,分型可能分好多种,但是最常见的首先是虚症。以气阴两虚糖尿病病人虚证多见。它的初期有热,既有内热还有虚症,因而称之为气阴两虚。但是时间越长淤血的表现越明显,所以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一开始有内热,中医会用清火的办法再来降糖,像大剂量的黄连、黄连素等都可以降低血糖。阴虚时用白术山药麦冬天花粉等补阴、补气的药。黄芪治疗糖尿病,到了后期微循环障碍、淤血比较明显时就要用活血法。可以用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甚至可以用虫类药,动物药,蝎子,水蛭等来活血。

如何确诊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只要记住两个数就可以了,第一、空腹血糖7.0;第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但是满足标准并不意味着不是糖尿病,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诊断,临床上单纯的空腹检查会漏掉75%的糖尿病人,所以要结合餐后血糖共同检测。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任何水果都可以吃,理论上说是都可以吃,但是怎么吃可能是最有讲究的。比如临床在夏季的时候,有些病人会经常问西瓜能不能吃,但是我们肯定会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考虑,第一个是血糖的水平。如果血糖水平餐后控制在十以下,平时血糖的曲线一直很平稳,夏季实际上是可以吃一点水果。第二就是饮食的情况,糖尿病人讲究吃并不是说吃哪一种东西,可能是总热量的控制,比如说在夏季,我们会跟一个老病人介绍他可以去吃一片西瓜的时候,后面跟着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把主食减少一些,这样才能保持总热量的均衡,所以控制的不是哪一种食物,控制的是热量。所以我觉得考虑到他的血糖水平,考虑到它热量的控制,包括他的自觉性,实际上糖尿病很多水果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是量的问题,要听大夫的建议。

糖尿病中医叫什么

糖尿病是中医的病名,中医观点认为糖尿病是古代消渴病一种。消渴指的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是体重越来越消瘦,这是糖尿病的表现。但是现在变了,很多患者能吃能喝,也不会出现消瘦的现象,因此,糖尿病治疗需因人而异。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病名,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分为三消,即三事儿,上消(肺部的事儿)、中消(胃部的事儿)、下消(肾的事儿)。传统医提出四大缘由:1.本身比别人差。2.内心脆弱。3.管不住自己嘴。4.勿过度透支身体。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要看教科书,包括其它的内科书,有很多种分型,最常见的是虚症,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糖尿病病人虚证非常多见,它的初期还有内热,时间长了淤血越来越明显,所以糖尿病的治疗,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后期的治疗难度很大。糖尿病症状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阴阳偏盛偏衰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阴阳辨证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分型;临床观察分为糖尿病前期(Ⅰ期)、糖尿病症状期(Ⅱ期)、合并症早期(Ⅲ期)、合并症中期(Ⅳ期)、合并症重危期(Ⅴ期)。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治疗糖尿病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如果采用西医疗法,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可以加上中医治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即使是中医疗法,也不仅仅是中药,中医里面的针灸、足浴、推拿、按摩,都可以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还需要:1.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2.必须配合运动。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3.注重调摄情志。4.适当的中药治疗。

着“眼”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控制血糖

DR防治的首要前提是有效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稳定在6%~7%范围能够有效延缓或减轻已经存在的DR的发展。而其他诸如高血压控制水平、血脂情况、是否吸烟等全身情况和生活习惯也已经被证明与DR的发展密切相关。

药物治疗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口服药物能够对已经存在的DR有独立的治疗。曾经被认可的可能对DR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羟苯磺酸钙也没有进入DR的防治指南。

激光治疗

视网膜光凝仍旧是公认的治疗或控制DR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破坏缺乏毛细血管灌注的视网膜组织,来达到改善视网膜总体缺血缺氧状态,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变视网膜血流分布,使有限的血氧供应更多地流向包括黄斑在内的后极部,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视网膜光凝包括全视网膜光凝和黄斑光凝两种方式,分别针对整个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两种情况,在很多情况下也会联合使用。1只眼全视网膜光凝通常分3~4次完成,每次间隔一周左右,遵循先周边后中央的顺序。但当患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需同时实施黄斑光凝时,应在治疗首次完成黄斑光凝,以避免周边视网膜病变被激光封闭后,视网膜血管渗出物向黄班迁移,加重视力损害。对于部分患者激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水肿、出血加重,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发展等病情恶化的表现。避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病例,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纤维增殖牵拉的患者应避免强行光凝,必要时应通过手术解除牵拉,为光凝创造条件。另外一种可能影响眼内光凝的的情况是由于严重的白内障或玻璃体混浊造成的屈光间质不清无法有效光凝,或光凝所需能量过多,促进眼内增殖,这种情况下同样应该考虑通过白内障、玻璃体手术为光凝创造条件。而分次光凝避免单次光凝过量同样能够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那些在正常治疗过程中出现黄斑水肿加重等较轻微反应的病例,应向患者解释不必过分担心,多数会在数月内自行恢复,光凝期间维持血糖、血压稳定,光凝前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也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手段。

手术治疗

DR玻璃体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玻璃体积血,解除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牵拉,恢复视网膜的生理解剖结构,为全视网膜光凝创造条件。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抗新生血管药物的辅助应用,DR玻璃体手术的风险较以往明显降低、成功率明显提高,适应证也较以往有所放宽:教科书上玻璃体出血3月以上实施手术的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突破。这一方面在于早期手术有望获得更好的预后视力,另一方面,由于相当数量的患者病史叙述不够明确,过多的等待可能延误病情。对于DR玻璃体手术中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的问题仍旧存在争议,联合手术的好处是一次完成减少手术次数,但由于糖尿病患者术后眼部经常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联合手术后经常可以看到瞳孔、虹膜后粘连,一次在白内障严重程度不影响玻璃体手术的情况下,选择分期手术,待眼底病变稳定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也需要慎重对待。对于已经存在DR、未经治疗的患者,应该明确的是无论白内障手术顺利与否都有可能加速DR发展。如果白内障严重程度不影响眼底检查和治疗,应该先处理眼底病变,再接受白内障手术。如果因为白内障严重无法处理眼底,也要叮嘱患者在白内障术后及时检查眼底、处理病变,由于DR严重程度并不总是与视力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会导致部分患者视力改善后,忽视DR的存在,直至视力严重下降、出现新生血管青光眼等严重病变才来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白内障手术医师来说,术中撕囊直径应尽量大,选择较大的人工晶体、术后充分活动瞳孔,都将为日后眼底病变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

孕妇吸烟易患糖尿病

研究人员说,如果确实证明吸烟会导致妊娠型糖尿病,吸烟的孕妇发展为妊娠型糖尿病症状的概率就会达47%。而在该研究中,暴露在吸烟环境中的孕妇可能达10%。吸烟也许是导致妊娠型糖尿病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同时健康也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家小编为您精选了一些保健养生知识、健康小窍门,助您更好、更科学地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孕妇在孕期吸烟,就会增加患妊娠型糖尿病的危险。

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吸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不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流行病》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称,对吸烟与妊娠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协会的研究人员对4500名孕妇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正在吸烟的孕妇平均血糖值最高,而在怀孕期间和怀孕前从未吸烟或戒烟的妇女血糖值最低。

研究还发现,吸烟的孕妇发展为妊娠型糖尿病的概率最高(4.4%),从未吸烟的孕妇发展为妊娠型糖尿病的概率最低(1.8%)。而怀孕前及怀孕期间戒烟的妇女这一概率介于最高和最低之间,分别1.9%和2.5%。

研究人员说,如果确实证明吸烟会导致妊娠型糖尿病,吸烟的孕妇发展为妊娠型糖尿病症状的概率就会达47%。而在该研究中,暴露在吸烟环境中的孕妇可能达10%,吸烟也许是导致妊娠型糖尿病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

哪些人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病人短寿的原因之一。必须对糖尿病保持警惕。如果仍不放心,就找医生检查血糖浓度。要一生平安,不要终生遗憾。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哪些人应该警惕糖尿病呢?

许多内科疾病平时没有异常表现,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一些症状。病人中,最初没被确诊的,有很多人后来都诊断出是糖尿病。西方国家2%的人患有糖尿病,而患了此病但没诊断出来的,也不低于这个数字。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糖分,血糖浓度就会偏高,于是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有两种类型,且都能缩短人的生命。

Ⅰ型 糖尿病对胰岛素完全依赖,但较少见,只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贯穿病人一生。我医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Ⅱ型。这种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不是缺乏胰岛素,而是患者对体内产生的胰岛素产生抗性,使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这么多人患糖尿病却没被诊断出来(英国每隔10分钟就增加1例),原因是糖尿病早期没有症状,而患者对不适、疲劳已经麻木。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体重下降、疲劳、异常饥渴、排尿增多,也可能是长出顽固的疖子,出现不易彻底根除的感染。这些症状在Ⅰ型糖尿病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容易诊断出来。Ⅱ型糖尿病有时只表现为过度疲劳,而大多数人把这归结为岁数大了的缘故,这种想法不对。医生只需片刻功夫,检查病人尿液中的糖分含量,就可发现其是否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如果结果呈阳性,一般再进行血液化验就能确认诊断结果。

Ⅰ型糖尿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还要短期住院治疗,监测血糖含量是否正常。Ⅱ型糖尿病初期只需调节饮食结构即可,如果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就要吃药和注射胰岛素。不管是哪种糖尿病,都不能吃过多的糖、 脂肪和肉类。糖尿病的治疗相当重要,许多患者常死于与此相关的心脏疾病、中风和高血压。

饮食方面,少吃糖和油炸食品,多吃蒸煮食物、粗粮和蔬菜。不少人忽略了酒精的热量,每天晚上喝很多,这样,再长久的努力也是白费。(多喝酒就会少吃饭,或是接受过多的治疗,而且酒精刺激会导致血糖含量偏低。)

糖尿病病人平时要随身携带葡萄糖药片,以防出现晕厥等紧急情况。类似情况如果发生,一定要告诉医生,他们会检查血糖含量是否正常。如果注射胰岛素,即使感觉不适也不能贸然停止,否则会产生反作用。而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但最让人害怕的还是Ⅱ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蔓延速度。美国早就证实了这一点,这反映了新一代与老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缺乏锻炼,不爱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暴饮暴食是致命的错误,不要让自己掉进这个陷阱。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

◆ 近亲中有糖尿病患者 ◆ 习惯吃得很饱

◆ 偏食 ◆ 用餐时间很不规律

◆ 常常在外面吃饭 ◆ 喜欢肉类或油腻的食物

◆ 常喝含糖饮料 ◆ 每天喝大量酒

◆ 肥胖 ◆ 平常几乎不运动

◆ 常感精神压力大 ◆ 常熬夜

◆ 高血压 ◆ 高血脂

健康的生活方式抑制糖尿病发生

对一些人而言,糖尿病是早已潜伏在基因里的恶魔,尚未出生,得病的危机就已经伴随左右。但是,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只要保持饮食健康和锻炼适当,这种病也可能一辈子潜伏下去。

在美国,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近1/10患有糖尿病。患者无法适当调控体内的血糖水平,导致多种器官疾病和其他并发症。其中,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达90%到95%。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于中年人,目前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相对Ⅰ型糖尿病,Ⅱ型症状没有那么来势汹汹,也不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不过依然会收到各种并发症的影响和威胁。过去6年间,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糖尿病在基因中藏身地,迄今已经发现了几个跟糖尿病有关的基因。最近,研究小组发现,带有一个TCF7L2基因变体的人比一般人罹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高45%,有两个的患病几率高出141%。但是,结果证明这种基因很难复制。

虽然是个有点偶然的发现,但新的研究已经确定了这种变异基因对糖尿病的作用。1999年,美国27个中心的研究人员启动了一项临床试验,看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对那些有可能患上Ⅱ型糖尿病人有帮助,降低他们得病的几率。总共有3234位年龄在25岁以上(包含25岁)的成年人参与了实验。参与实验的所有志愿者都体重超标,糖耐量有所下降。患病几率很高的志愿者占到了一半。3年之后,研究小组发现,相比维持过去生活方式的志愿者而言,饮食卡路里较低、每天步行30分钟、每周坚持5天的志愿者的患病率下降了58%。

基因公司的研究一公布,这27个中心组织的实验小组就决定重新分析有关TCF7L2变异基因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有两个基因变体的控制组比一般人患病的几率高80%。(研究的样本数量和样本之间的差异程度能够解释两个结论之间的出入。)改变了生活方式的一组志愿者中,虽然也有带有两个基因变体的,但是他们的身体状况与正常人无异。

送给准糖友的吃饭建议

糖尿病前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点阶段,它是指患者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的一种状态。多项调查表明,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俗称“准糖友”)数量庞大、知晓率不高,控制情况差。尽管糖前期很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但大部分准糖友可通过改变饮食方法逆转病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给大家介绍了逆转糖尿病前期的6条饮食建议。

1.控制每日主食的摄入量。这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有效办法。苏本利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准糖友往往因超重或肥胖,胰岛素作用效率降低,加上吃过多精米、细面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易使血糖升高,继而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开始会表现为下次餐前低血糖,促使人更快摄入更多主食,久而久之,如果超出了自体胰岛细胞的代偿能力,则发展成糖尿病。他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根据个人需求和运动量,将主食摄入量控制在每天300~400克之间,女性应更少。肥胖者主食甚至需要控制在150~300克之间。

2.主食宜增加粗杂粮的比例。相较于精米精面,粗粮谷物属于分子结构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其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均较低,被身体完全吸收需要较长过程。所以,准糖友应减少食物中精米精面的比例,多吃谷物类食物(玉米、小米、大麦、燕麦、荞麦等)、杂豆类食物(黄豆、红豆、豌豆等),以及块茎类食物(红薯、马铃薯等)。

3.食物多样化、按顺序进食。控制血糖水平,吃饭顺序和种类有讲究。为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降低升糖速度,准糖友食物种类要丰富,可多吃些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魔芋、燕麦等食物。在吃饭顺序上,应先吃蔬菜,同时可进食鱼禽蛋等低脂、高蛋白质食物,最后再吃主食。苏本利解释,胃的饱腹时间约为15分钟,进食蔬菜肉类后,饱腹感增加,升糖高的主食自然就吃得少了。此外,进食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导致肥胖,更易患糖尿病。

4.三餐间隙适量加餐。加餐能帮助控糖。如果长时间不进食,下一餐就容易吃得过饱,导致血糖波动大,也容易将食物囤积到体内,引发胰岛素抵抗。建议在食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三餐间隙适量加餐,比如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可分别吃相当于半个苹果量的水果。

5.晨起后1小时吃早饭。早饭对于准糖友非常重要。早晨刚醒时,人体血糖水平通常较高,很多人不想吃早饭,甚至直接忽略这一餐。对此,苏本利表示,早饭能够供给人体全天的营养能量,和生理激素代谢过程紧密相关,不可或缺。研究表明,2型糖友如果不吃早餐,其午餐、晚餐的血糖水平分别会高于吃早餐后相同时间点的37%和27%。通常晨起1小时内血糖水平会逐渐平稳,准糖友们若刚起床不想马上吃早饭,可以先稍微活动一下,等血糖平稳后,再吃早饭。

6.避免进食人工甜味剂。人工甜味剂满足口感、没有热量,看起来似乎有利于控糖,但大量摄入会加快糖尿病前期的进展。苏本利说,一些人工甜味剂可能会扰乱人体的肠道菌群,抑制细菌代谢过程,破坏肠道细菌平衡。2017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大量摄入人工甜味剂会破坏人体对葡萄糖的反应,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因此,准糖友应减少或避免食用含糖饮料等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食品。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