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自己发烧没有

2020-07-14

怎么知道自己发烧没有:
  自己有没有发烧可以通过测量体温的办法知晓。如果体温表测量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即为发烧。低于37。3摄氏度体温是正常的。在没有体温计的情况下如果有发热会出现皮肤发热,颜面潮红,头晕、乏力等等症状。可以使用健康的人的手感受额头的温度。
  如果自己和健康人的额头的温度有明显区别,就能大致判定自己是否发烧。如果出现发烧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寻找发烧的原因。常见的发烧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如果发烧比较明显可以先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进行退烧。如果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口服感冒药如莲花清瘟颗粒,肠道感染出现腹部疼痛等可以热敷和使用解除痉挛的药物缓解疼痛,同时使用抗生素。



怎么知道自己发烧没有相关阅读


宝宝低烧怎么办

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入侵,所以宝宝时常会出现发烧的情况,那么,宝宝体温多少度算低烧?宝宝低烧怎么办?

一、宝宝多少度算低烧
  宝宝的正常体温和成年人的稍有差异,而且测量方法不同,体温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口测法,正常体温应该是在36.3到37.2度之间,如果是腋测法,正常的体温应该是在36到37度之间,如果是肛测法,正常的体温应该是在36.5到37.7度之间。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数值,就是发烧了。一般情况下采取腋测法,体温在37.3到38度之间算低烧。
  二、宝宝低烧怎么办
  宝宝低烧的时候,不要急于让宝宝服用退烧药,可以采取物理方法降温。
  1.冷敷
  宝宝低烧的时候,家长可以把毛巾放到冷水中浸湿,拧干后放在宝宝的额头上,可以5到10分钟换一次,反复进行就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宝宝的年龄比较大,也可以改成冷水袋或者冰袋冷敷额头方法降温。
  2.温水擦浴
  宝宝低烧的时候,家长可以准备好37度左右的温水,把毛巾打湿后,用这样的毛巾擦拭宝宝的身体,一般十分钟左右换一次毛巾,这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散热作用。
  3.退热贴
  现在许多有小宝宝的家庭,都备着退热贴,当宝宝发烧的时候为宝宝贴在额头退烧。因为退热贴中含有高分子水凝胶,它可以通过气化的作用带走热量,从而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一般一个退热帖可以持续使用八个小时,每天用有1到3个退热贴。
  4.补充液体
  宝宝发烧的时候要注意让他多喝水,必要的时候可以喝一些盐糖水,为身体补充水分。多喝水可以帮助宝宝发汗,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及时为宝宝补充液体,还可以避免宝宝因为发烧出现脱水症状。
  当宝宝出现低烧的时候,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帮助宝宝退烧,但是如果宝宝低烧的时间超过一周,最好去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让医生为宝宝对症治疗。

婴幼儿退烧药有哪些

小孩子的体质弱,免疫力相对要低一些,所以出现发烧症状的时候比较多,许多家长会在家庭小药箱中准备一些退烧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尼美舒利、柴胡注射液、复方氨基比林。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乙酰氨基酚
  这种药物是比较常用的儿童退烧药,用这种药物退烧见效快,作用强,而且还非常安全,很少出现不良反应,任何年龄段的儿童都可以服用这种药物退烧,所以这种药物可以作为家中常备退烧药。
  2.布洛芬
  这种药物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退烧药,不但能退烧,还有止痛的作用。孩子在发烧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头痛症状出现,所以此时服用布洛芬,可以有效的解除孩子的痛苦,家庭小药箱中也可以备有这种退烧药。这种药物对于肠胃的影响也比较小,所以小孩子也可以服用这种药物来退烧,不过不建议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服用这种药物退烧。
  3.尼美舒利
  这种药物对于炎症引起的发烧、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的临床数据反映它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所以小孩子出现发烧症状时,不建议服用这种药物,这种药物的应用人群在12岁以上。
  4.柴胡注射液
  有些小孩子发烧后吃药特别困难,这时候可以应用柴胡注射液为孩子进行肌肉注射退烧,这种药物的退烧作用比较平稳,而且这种药物是中药提取物,副作用比较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应用这种药物退烧。
  5.复方氨基比林
  这种药物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退烧药,可以采取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起效快,作用缓和持久,但是不建议孩子们应用这种退烧药,因为如果这种药的药量没有确定好,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虚脱的情况。
  孩子发烧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应用退烧药,应该先到医院检查诊断引起发烧的原因,再对症治疗比较好。而且孩子低烧时也不建议立即应用退烧药,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退烧。孩子高烧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退烧药,避免高烧影响到大脑。

哺乳期发烧吃什么药

发烧,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出现发烧最直接、快速的治疗方式就是服用退烧药,但是对于哺乳期间的女性来说,就不能这么随心所欲了,以免影响到宝宝的健康,那么,哺乳期发烧吃什么药呢?

如果是低烧,最好不要吃药,应在家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逢热就退,因为一定限度的发热,体温低于38.5℃,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高烧期间可暂停母乳喂养1~2日,停止喂养期间,还要常把乳房乳汁吸出,以保持以后的继续母乳喂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生素或者中成药,来进行退烧,千万不可自行盲目服用退烧药,以免影响乳汁,影响宝宝。
  几乎所有存在于母亲血液里的药物,都可以进入母乳中,但母乳中的药物含量很少,能超过母体用药剂量的1%~2%,而被宝宝吸收的药量又仅仅是这1%~2%中的一小部分,所以,通常不至于对孩子造成明显危害。
  如果发热较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治疗,一般可以使用抗病毒口服液、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哺乳时,带口罩;用药前喂奶,用药后4-6小时内,暂停喂奶,避开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峰。
  除了药物之外,还可以选择食疗进行退热:
  糯米葱粥:糯米100克洗淘后,加水适量煮粥,将熟时,加入葱白数根煮至熟,空腹食用。
  梨枣鸡蛋汤:梨1个洗净切块,红枣生姜、冰糖适量,然后加水煮沸,最后再打个鸡蛋下去。早、晚各1次,服后休息。

你真的了解发烧吗

人们一旦发烧就认为就必须马上把体温降到正常,否则将会对人体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这是错误的医学观念。大众常被体温计这个骗子给误导了,口温、腋温、肛温、早晨、中午、晚上的体温,大人、小孩的体温皆不相同。

体温计不能辨别时辰,也不能辨别部位、经络、大人、小孩,更不能辨别发烧的原因,我们就开始瞎治疗,难道大家在发烧的时候没有遇到用了退烧药还退不下来的吗?难道大家都没注意到大家发烧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吗?

首先,不要让发烧39℃、40℃而慌了手脚,而从发烧、降低体温去治疗疾病,这是错误的,炎症引起的发烧不祛炎症而徒去降温管屁事呀。

其次,处理发烧,首先要了解发烧的原因,一般的发烧以感冒占大多数,汗出则愈,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出汗似的,为啥?因为发烧的时候我见大家都还在喝冷饮、吃冰棍,邪了门,自创的治感冒疗法吧。

祖国医学在治疗感冒时是需要辩证的,可不是统统上抗生素,而且要区分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人输了好几天抗生素感冒还不好的原因,并非抗生素都能把细菌都能给打趴下的,细菌也要在体内生儿育女,它生的孩子在体内随着环境的改变基因也在改变,就像我老爸和我能一样吗?也就是会产生耐药的,用已经耐药的抗生素去治疗能不输了好几天还不好吗?

这里举一些小偏方和饮食注意的方法,对发烧不口渴的病患,可服用热稀饭加姜与糖,或热牛奶后,可在肺经、膀胱经用纯正樟脑油等擦拭后,用大被子盖住闷热,以促使皮肤毛孔张开排汗,待汗出至额头后,用热湿毛巾将汗擦干,发烧即退而痊愈,并不需要送到医院,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解决感冒发烧的问题的。注意千万不要大汗了,不要再着凉,不要再吃冷饮了。

儿科医生: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

带《儿科学》的时候,我时常给学生们说一句话,那就是“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

小孩子虽然是个小人,可是他们却与成人不同。儿童时期,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他们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是不同于成人的,除了个体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年龄差异不同以外,对疾病造成的损害恢复能力也不同于成人。尤其是孩子的各项器官发育不够成熟,所以在用药方面很是谨慎。

所以,当了很久的儿科医生,我们很可能会时常抱着药物手册,必要时查阅一下。因为儿童药物使用基本上都是按照小孩的公斤体重计算用药的,有特殊重危病人,我们甚至要按照小孩子的体表面积用药。

然而我在上门诊的时候,经常见到这种现象,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发烧,尤其是对一些上学的孩子,家长不用儿童专用药,想当然的用大人的药给孩子吃。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在国外,据说不少医院儿科是针对18岁以下儿童的,而在我们国家,14岁以上的孩子就可能被划分到成人科室就医去了,这是不太合理的。

儿童抗病能力弱,发病较急,病情变化莫测,故一旦发病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药,及时随诊。但中国儿科医生缺少20万,社区服务不到位,我的儿童就医难现象药物对儿童机体影响较大,故用药时需慎之又慎。家长们更要储备一些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举几个例子。比如发烧的儿童,在一时难以确诊病因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给予解热药。一般来说,超过38.5度,如果物理降温无效果的情况下,可以临时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芬以防高热惊厥;需要提醒家长的是,许多抗感冒药里含有上诉退热药成分,所以一定多读几遍说明书,防止重复用药。我还见到有些家长给孩子用阿司匹林退热的,这是很可怕的,阿司匹林副作用很大,滥用可以引起消化道的出血,所以在医院除非一些特殊病人,普通的感冒发烧坚决不要给孩子用这个药。

再举个例子,对于腹泻的孩子,一定要化验大便,判断腹泻的性质最重要,然后选择小孩专用消炎药,一般来说我们常用阿莫西林或头孢类以及多粘菌素E或磷霉素。不用氟派酸,因为动物实验有报道对软骨发育有影响。庆大霉素和丁氨卡那霉素有耳毒性和肾毒性,所以临床上这些药在儿科已经渐渐淘汰使用了。可是,在门诊就诊的患儿当中,有家长自行给孩子用这些药。

再比如新生儿,应严格控制药量,剂量稍大即可引起毒副反应。如青霉素过量可导致死亡;磺胺类药物量过大,可致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儿童体质异常者,常会对某种药物过敏。即使是以前曾使用过的药物,如青霉素亦应先做皮试,确认无过敏现象时,方按常规用药。

儿童对很多药物的吸收特别快,这是因为体质对药物的吸收以及对药物敏感性强的缘故。所以6个月以下儿童一般禁用毒麻类药品,如吗啡以及用于止咳的含有麻黄素的止咳剂。即使是外用药也应注意,阿托品滴眼液可引起婴儿兴奋甚至惊厥;氯霉素眼药水可导致再生障碍性白血病;新霉素油膏治疗烫伤时,可导致婴儿耳聋;高热时使用酒精擦皮肤退热时,亦可引起昏迷、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的酒精中毒反应;有报道称,用较大剂量或多次使用六神丸外敷疮毒,会因药物吸收过快过多导致儿童呼吸障碍等蟾酥中毒反应。

所以,儿童用药,慎之又慎。应严格按医生嘱咐用药,绝对不能自行乱用药。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在不少发达国家,成为父母前的家长会到专门的家长学校学习《儿科学》知识,储备知识,防患于未然,然而,中国没有这样的学校。希望每一个有孩子的家长要利用业余时间少网购,少玩手机,少吃喝攀比,多读书,多学习,成为自己孩子的“儿科家庭医生”。

相关治疗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