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如何熬

2020-07-14

中药如何熬:
  中药怎么熬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我们得知道,临床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疾病决定中药的煎煮熬法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对于这种解表剂,也就是这种外感的热病,比如感冒、发热、咳嗽,这一系列属于外感的。煎煮方面需要注意的一个核心的点就是煎煮的时间不能过长。在临床当中一般建议患者就煎煮五分钟就可以。一副药一般都是煎煮两次,把两次煎煮出来的药兑到一起,少量平服。这是对于解表剂的一个核心方面。
  但是反过来,如果这一类是一个慢性滋补调理的药,一般建议煎煮的时间要较长。对于有毒的药物,例如像附子,一般要求煎煮的时间可能要达到四个小时,甚至六个小时,一定要口尝之不麻,才可以食用。所以煎煮熬药要一定结合具体的病情,由专业的医师指导下使用,这样效果会更有针对性。



中药如何熬相关阅读


夏季养生

夏天,万物勃勃生机,枝繁叶茂的季节,可对于女人来说却常常是身体麻烦频出的时期。

1、保持好的心态——情志养生

夏季炎热,人容易烦躁、易怒,加重了对于暑热的难耐。中医认为,“百病皆由气生”,异常的情绪可以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脾胃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等证。俗话说,“心静身自凉”。心静了,人体的气机正常,就会发挥正常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以调整心态很重要。让心静下来的方法很多,主动法比如静读、养花、刺绣等,或者被动法如去做美容、SPA等都可以让心情放松。或者运动法如散步、游泳等。食疗法,具有清心疏肝解暑的食物有绿豆汤、薄荷茶、藿香茶、莲子心茶等。

2、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养生

“女人靠睡”。夏季睡眠不足是常态,睡眠不足会造成精力、体力下降,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记忆力下降,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胃肠功能紊乱。有人因为晚上睡不好,白天就会萎靡不振、困倦。我的方法是,睡前一小时关闭卧室门窗,开足空调,把室温降下来,上床时关闭空调。或者客厅开空调,卧室门开着,让冷气弥散进来。即是“间接空调”。当然,短暂的午休,也会弥补一些睡眠。另外,晚餐也要避免进食过多肥甘厚味,加重脾胃负担。睡前尽量避免从事让神经过度兴奋的事情,如看恐怖片、谈论生气的事、喝茶或咖啡等,保证睡前精神安定,有助于快速入睡。

3、谨防“空调病”——防御外邪

现代城市,空调已是室内必备设施,有人喜欢一直呆在有空调的房间里、车里,一旦外出身体有汗时立刻进入较冷的房间,毛孔立刻闭塞,就会“寒包火”,即“热伤风”。身体被电扇或空调直接对着吹会“受风”而发关节肌肉疼痛。直对面部吹会诱发“三叉神经痛”、“面瘫”等。我的体会是如果身上有汗,最好在走廊、过道等地方稍微过渡一下;如果长时间在空调房间里,尽量避免出风口直对人体,或随时带一件薄外衣遮挡一下。避免在开着的门窗下睡觉。

4、节制贪凉饮冷——预防内伤

夏季,各种冷饮、冰激凌、冰镇食品是极大的诱惑。但是,中国人的脾胃是“热食基因”,比较适应温热食品,长期大量贪食冷饮冰镇食品,会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加之,食品冷藏并不能消灭细菌,常常会引起胃肠炎。我的建议是,一次性要限量,不可一次吃过多;冷冻食品取出后先在室温下放一放,称之为“出出汗”,再吃。进餐时,冷、热食品交叉吃,就是吃点冷的,再吃点热的;再有,根据你的体质选择食品,如果你平时就是怕冷、手足发凉、便溏等虚寒体质,那就少吃,如果你是阳盛体质,怕热、喜冷,那多吃点也无妨。特别提醒月经期女性,尽量少吃寒凉食品,过度贪凉饮冷会造成痛经。

5、保持私处卫生——性别养生

夏季,女性很容易发生阴道、尿道、外阴感染,特别是在月经期。建议女性朋友,月经护垫要勤换,最好不要超过2个小时,不要长时间使用卫生护垫,内裤要勤换,最好不要用化纤材料的内裤。私处清洗用流动的清水,尽量不用各种洗剂、消毒液,以免破坏外阴或阴道的自身菌群平衡。多喝水,不憋尿,保持尿道清洁。

6、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生命在于运动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户外活动要大大减少,久居室内,久坐少动,很多女性朋友会发现,过完夏天长很多肉肉。我本人体重三十年不变,如何保持的呢?原则就是做一个“不懒的女人”,利用任何机会活动、运动。夏天,利用早晚的时间走路,如果怕晒,可在晚上晚饭后,走,要快走,走到身体出汗,心跳加快,时间一小时左右。下雨天、雾霾天可在室内,做做瑜伽、体操,现在网上有很多视频,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不太复杂的,坚持做下去。对于爱看电视的朋友,在广告时间做做“五指梳头”、“干洗脸””搓脚”等等,也能起到锻炼和保健的作用。最安静的运动是打坐,盘腿坐直、排除杂念,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7、自制养生食品——自我保健

这里,推荐几种我自制的养生食品

银耳百合大枣羹:

银耳(泡发去掉硬根撕成小块)20克,百合10克,大枣5枚(去核),加水用砂锅煎煮30分钟,出锅前加入冰糖。

作用:养阴补血润肺

适用于:经常口干咽干、皮肤干燥、贫血者

薏米茯苓冬瓜汤

薏米 30克,茯苓30克,冬瓜带皮60克,煎汤500ml。

作用:健脾利湿消肿

适用于:面色暗沉、手足肿胀、口中粘腻、便溏。

清咽茶

金银花6克、桔梗6克、乌梅3个、罗汉果6克,泡水代茶饮

作用:清热利咽

适用于:慢性咽炎

心与小肠的脚底按摩区

最后不给大家介绍穴位了,给大家说一下养心护心的脚底按摩方法。学过生物学的人应该都了解生物全息理论,说的是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我们生命的全部基因。其实,不仅细胞如此,我们身上每个部位也都包含了身体全部的信息,像耳朵、手、脚上都有身体全部的反射,在这里我给大家说一下脚底反射区。

我们身体所有的器官、腺体,均在脚底有相应的反射区,刺激相应的区域就相当于按摩、保健了相应的脏器。穴位相对比较小,不好辨认,但是脚底,基本上是个地方都是保健的要地,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因为脚离心脏最远,所以脚底的血液循环比较容易迟滞,一旦身体出现疾病的苗头,脚会最早表现出来。比如说阳虚的人先会脚冷;血液循环不顺畅的人,脚就会先肿起来。同样按摩脚底可以起到对健康远程遥控的作用,就像放风筝,人只要把底下的线控制好了,风筝就会飞的很高很好,人也就会健健康康,无疾病之忧。

想通过脚底按摩的方法达到养心护心的目的,重点按摩2个地方就可以了,一个是心区,在脚心上偏小指侧,再一个是小肠的反射区,在脚心下靠内侧。经常按摩这两个区域可以改善由于心功能失常出现的心悸、失眠、心绞痛、心脑血管病变等一切心脏疾病。具体的方法是:每天晚上泡完脚以后先把脚捏底和脚面包括脚指头整个捏5遍,然后再重点按摩心区的小肠区各10分钟。然后30分钟内喝200~500毫升温开水,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

腿脚部有疾病的人刚开始按摩脚底可能会感觉不敏感或者很麻木,但是随着时间延长感觉会越来越敏感,这就说明身体也越来越好。我有一个病人一直心率不齐,我给他食疗方他坚持不下来,穴位按摩找不准地还老忘。幸亏他有一个感情很好的老伴,天天给他泡脚后按摩我说的心脏和小肠的反射区,不仅把心律不齐、失眠、心悸治好了,他因糖尿病导致的下肢麻木也好多了,他告诉我说以前洗脚根本不会觉得水热不热,现在对温度的感觉就很敏感,心里高兴的不得了。

做脚底按摩时得注意,不要感到特别疼痛,力道要掌握好,按摩的时候以自己舒适为宜。我给一个朋友推荐脚底按摩的时候,他说他可不做。我很纳闷,他平时对养生保健很热衷,就问他是怎么了,他说曾经做过一次足疗,疼的他再也不想有下一次了。所以大家自我按摩的时候也是,千万别为了追求所谓的疗效而太虐待自己,否则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加重心里的紧张感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

其实脚底和脚趾有各脏腑的反射区、独特的穴位和丰富的神经、血管,即使不是只按摩心和小肠的反射区,只要多捏捏脚底,就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大家如果实在不想动手,可以买一个带有鹅软石的垫子,每天在垫子上踩一踩、走一走,也能起到保健身体的作用。

调心养心离不开心经和心包经

中医讲心主要有两大功能,即主血脉和主神志。如果心主血脉这个功能失调,那么会血液粘稠,血管堵塞,血液不能在全身正常地运行,什么“三高”、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都会找上门;而主神志这个功能失调,大家想想一个人神智不清了,不管身体外在是不是健康,物质有多富裕,都无法拥有高品质的生活。与心密切相关,保证心这个君主之官,能够正常发挥自己功能的有两条经络,一个是心经,一个是心包经。

它们是协同工作的,同时又各有侧重。先说说心包经,心包经是从心脏的外围开始的,经过腋下,然后沿着手臂内侧向下,一直到中指尖。找心包经时,先找到自己腋下的一根大筋,然后用手向上稍用力敲,这时会感觉小指和无名指发麻。

中医所说的心包就是心外面的一层薄膜,能够代心受过,即外邪侵犯时它首当其冲,心要端坐钓鱼台的,心本身为君主之官,本身不受病,“容邪则死”,心一旦得了病都是很严重的致命性的疾病,所以平时一些小灾小难的都是心包经来承受的。其实,不仅是小病小灾,很多大病也都是心包在勉力抵抗。

当下社会血脂异常的人很多,不仅仅是上了岁数的人。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小小年纪就会高血脂、高胆固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很多。而打通心包经可使血液流动加快,改善血脂异常。让心血管疾病找不到合适的土壤滋生,也就无从发病了。总之,保养好心包经,心这个皇帝的位置才会坐得稳。如果邪侵心包之后治疗不及时、不得当,伤及心脏,后果是很严重的。而经常揉心包经,把心包经照顾好了,气血旺盛,循行通畅了,就不会得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按摩心包经方法很简单,顺着心包经的路线从胸口一路向下,捏捏拍拍一直到手指尖,每天每侧手臂按摩10分钟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在捏揉的过程中,全身要放松,心情要平静,手上稍微用点力,动作慢一点,一下一下揉,捏揉的时候不必具体针对某一个穴位,沿着心包经的这条线走就可以,但如果揉到某一个地方的时候感觉跟其他地方明显不一样,有酸、痛、麻木之感,那就要加以重点关注,说明这个地方发生瘀堵了,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将可能危及心脏健康,每次按摩的时候一定要多揉一会儿,直到把它揉得不痛了,没有特别的感觉了,那就好了。

心包经在晚上7-9点经气最旺,我们可以在晚上8点进行按摩,但是不要在晚饭后立刻就做,进行任何保健方法时都要注意,一定不要饭后做。饭后气血都跑到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定不要在脾胃消化的时候跟他们抢气血,至少饭后一个小时再进行一些保健。

再说说心经,如图所示,心经起于腋窝下的极泉穴,沿手臂内侧一路向下,止于小指上的的少冲穴。关于经络的位置,大家要了解,阴经都在身体的内侧,如心经、心包经、肾经、肝经;阳经都在身体的外侧,如小肠经、三焦经、膀胱经、胆经。所以想要调节经络保健脏腑的时候,调五脏阴经就多拍打身体内侧,调理五腑阳经的话就多拍打身体的外侧。

疾病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外来的,归心包经管,一个是从心生的,这个就归心经管。比如您有情志过激方面的问题,要多揉心经;如果是心血管、冠心病方面的问题,就多揉心包经。简单地说,心经治疗的疾病有两点,一个是治疗心脏原发的疾病,如原发性心脏病,这种的大都是妈妈在怀孕期间受饮食、药物等不良的外界刺激导致的,所以在女性备孕和怀孕期间还是多注意的好。第二可以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像各种精神病、癔症、抑郁症、由情志原因导致的失眠、头痛等都可以通过打通心经来缓解和治疗。

情志不舒,心里经常有事的人,心经是非常容易堵塞的,大家可以通过拍打手肘和大臂内侧的方法来疏通经络,调理情志,拍的时候先从上到下按按心经经由的路线,看看有没有特别敏感的点,然后重点拍打敏感点。有的人,我教了他们方法以后,他们说自己没有敏感点。我再一按他们的手臂,他们却疼的大叫,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敏感点也不是找不对地,而是自己用的力道太小,发现不了敏感的点。

所以大家稍微用点劲,疼痛点和手肘尤其多拍,情志不舒的人都会排出大大小小紫黑的包,拍出以后等到它吸收了再拍,你会发现起痧情况一次比一次轻,身体也就一次比一次好。

心经旺在午时,即中午11-13时,这个时候人的阳气达到最盛,心经的经气也最旺。在心经拍打、按揉或者刮痧都很好。每天操作的时间不用长,每侧3分钟,一天每侧捏上1-2遍就行了。按摩完大家会发现心里面会觉得很轻松、很清爽。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尤其是女士来说,经常按揉心经还能让上臂变瘦。按了心脏起勃器的人,在按摩心经的时候不要下手太重,轻轻的,感觉到舒服就行了。拍痧也是不要急于一次全拍出,每次拍一点,多拍几次,效果也是一样的。

稳情绪治胸痛找巨阙穴

该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大家找的时候可以这么找,在膻中穴下有一个心蔽骨,就是胸骨中线和上腹相交的地方,心蔽骨和肚脐正中间是中脘穴,中脘穴与心蔽骨的正中就是我们的巨阙穴。

在这里之所以在这里讲到巨阙,是因为此穴是心之募穴,关于墓穴简单介绍一下,募穴是脏腑之气聚集、汇合的穴位,也是由于脏腑之气通达体表的部位,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当脏腑受邪时多反映于都可以用募穴来治疗。

巨阙穴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就是可以治疗老年人饭后的反酸、打嗝等胃部不适。中医认为,胃主通降,以通为和、以降为顺。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饮食不注意,或情绪波动,非常容易引起胃气上逆,出现饭后反酸、打嗝的现象。巨阙穴由于是心之募穴,是心经气汇聚和元神气通行的地方,刺激巨阙穴,可以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对于治疗胃肠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每次点按10分钟就可以了。在前面我讲过内关穴也有这个效果,要是配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巨阙穴还可以治疗人中风后的情绪多变。家里有中风病人的都知道,人在中风以后不仅会出现偏瘫、嘴角歪斜、语言障碍的问题,他们的情绪也非常多变,特别容易大笑不止或者失声痛哭。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家人就要经常帮患者按揉巨阙穴,只要坚持下去,症状就会有好转。

按揉巨阙穴之所以能够控制中风者的情绪是因为,巨阙穴可以将来自胸腹部的湿热水汽全部输送到心经上。因此,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宽胸理气,治疗胸闷、情绪多变、过于激动等症。在这里多说一句,高血压者是中风的高危人群,家里要是有人有高血压,可一定得控制好情绪,平时也要多揉揉巨阙穴,避免心情的大起大落,否则特别容易出现中风。

我们知道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它们是皇帝和皇后的关系,是一家子。而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这个后来会讲到,在针灸上,巨阙和关元配合起来可以治疗一切心脏疾病,像心悸、胸闷、胸痛都可以按揉这两个穴道。特别是对胸痛,治疗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由于巨阙由于是心之气汇聚的地方,气非常的足,所以怀孕的人即使有心区的不适,最好也不要按压此处,针灸大夫也不会在这里下针,否则气会往上冲,孕妇容易晕倒,甚至堕胎。

?万物复苏防风邪,早睡早起养春心

中医认为,春季肝当令。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是心的母亲,在前面我说过,“虚则补其母”,把肝这个母亲养好了,到时候心悸、失眠、心慌等一切心的虚证或心脏疾病的症状都会得到好转。

在春天补肝、养心最主要的有两点,一个是防风,一个是要注意早睡早起。

“春捂秋冻”,春天一定要多捂一捂,千万不要减衣减得太快。特别是初春,冬寒未散,过早地穿上春装,在“美丽”的同时很容易“冻人”,而出现感冒。其实春捂不仅是为了防寒,还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处于温暖的状态,以便促进阳气的升发和外达。

春天是整个自然界阳气生发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向外透达,这个时候多穿点衣服捂一捂,便是顺应天时,促进阳气的生发。阳气升发够了,就可以满足一年的消耗,人也不容易生病。相反,如果春季穿得少,在料峭的春寒之中,身体毛孔势必紧闭,不但不利于阳气的外达,还会招来很多外邪,其中以风邪最多。

在风吹大地、万物复苏的春天,大自然中的邪气以风邪为主。风给我们带来一片盎然生机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深深浅浅、大大小小多种疾病。特别是初春,人的毛孔已经打开,但阳气还没有充分到达体表,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还很弱,一不注意,风邪就会乘虚而入。

风邪由浅入深,最开始会进入人的肌肤之间,影响毛孔的开合,这个时候发病,人主要表现为伤风感冒,症状以高烧、怕风、自汗、肌肉关节疼痛等为主,用点药就会好。要是自己不当回事,把感冒拖上一拖,风邪就会继续深人。随着天气渐渐变热,风邪与热邪交织,表现在体表会出现各种疮、痘、疹、癣等皮肤病,这也就是为什么春夏得湿疹、皮肤癣的人特别多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在初春没捂好,身上受了风邪的缘故。其实,到了这一步,用一些物理疗法或者汤药也还是可以把风邪给除去的。但是要是到了这一步还是没有截住,风邪会在人体继续侵人,与人体的湿气勾结在一起,形成令人头疼的“风湿病”。这个时候再治就比较难了,所以春季一定要防风,多捂一段时间,伤风感冒了也要及时医治,莫让风邪继续侵入。

防风邪,尤其要注意不要让风吹到后脑勺。有句话叫做“神仙都怕脑后风”,头为诸阳之会,“巅顶之上,唯风可到”,头就是人的颠顶,它相当于山的顶峰,这个地方很多邪气自己是来不了的,风邪却容易通过后脑勺钻进来。风邪来了以后,还会拉帮结伙把别的邪气像寒气、湿气、热气也一起带过来,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而且去除不及时,特别容易造成顽固性头痛。

我有个在国企当老板的老病人,今年总是头痛,每次头疼起来都说自己简直想撞墙。来我这里之后,我用针灸、放血的方法很快就帮他把头痛止住了,可没几天他就又头痛了,只能再来我这里。我先给他止了痛,然后问他是不是经常风会吹到头,受了风了。果然,他们单位刚搬了新的办公室,因为房子是新装修的,味道特别大,必须开窗透气,所以,整个办公楼都天天开着窗户,而他办公的地方正好后脑勺对着窗子。找到问题所在后,我让他暂时挪一下方向,别把头对着窗户,后来他的头痛就再也没有犯过。

大家一定要避免风吹头部,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把窗户关好。“针眼大的缝,斗大的风”,哪怕只有一个小缝,缝里面吹进丝风,都能吹出顽固头痛、肩周炎和颈椎病等疾病。

春季肝当令,养肝护肝一定要注意早睡。春夜的睡眠的确珍贵,《黄帝内经》说,春季要“夜卧早起”。“夜卧”并不是熬夜,在古代“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的时候,太阳落山后过一小会儿睡觉就可以称为“夜卧”了。就现在而言,春天晚上十点钟睡觉,就是夜卧了。“人卧则血归肝”,就算没有睡意也要早点去睡,哪怕没有睡着,只是躺着,肝也会得到充足的血液滋养。如果等到晚上11点气血流注胆经、肝经的时候还没有睡觉,就会造成肝胆失养,血无所归,各种肝胆疾病和心的虚证都会找上门。

其实早睡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那么为什么还要早起呢?俗话说“辰时不起误一天”,辰时是早上七点到九点。此时天地之间的阳气已经很旺盛了,人在这个时候起来,身体的阳气才能得到很好的舒展,人就会精神百倍,容光焕发,且有阳气护体,人也不容易感冒。如果早上起得太晚,阳气就得不到有效生发,一天都会没精神。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熬夜以后,白天睡到中午至下午,身体还是不舒服的原因。所以大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最理想的状态是晚上十点睡,早上七点就起床。

肝在志为怒,性喜条达,恶抑郁,故在春天要尽可能排遣沉闷、抑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遇事戒怒。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调心养心,知足常乐,多换位思考,欲望少一点,快乐就多一点。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应多外出到大自然中,登高赏花、踏青问柳,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光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舒展一下疲乏的筋骨,融入天地之间,才会不辜负大自然慷慨的恩馈。

相关偏方验方

中药浸溃方

足跟骨刺。

中药湿敷方

外伤血肿瘀滞型。

中药外敷方

骨结核。

中药湿敷方

各型蛇咬伤。

中药熏洗法

骨与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