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浊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尿浊,症状名。是指小便混浊,白如泔浆的症状。尿浊多因湿热下注、脾肾亏虚等所致。引起尿浊的常见疾病有丝虫病、肾痨、精浊、肾系癌瘤,小儿外感或内伤,胸腹部创伤或手术等亦可临床若对以尿浊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暂以尿浊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治及对症治疗。

病因

1、下焦湿热

外感湿热邪毒,下注膀胱,或病后湿热余邪未清,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精气失于约束,可见尿浊。饮食肥甘,脾失健运,酿湿生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分,而成尿浊。

2、脾虚气陷

饮食不节,或劳倦思虑太过,损伤脾气,脾虚中气下陷,谷气下流,亦可出现尿浊。

3、肾阴亏虚

房劳过度,或久病及肾,肾阴亏耗,虚火灼络,精气下泄,形成尿浊。

4、肾阳亏虚

劳欲过度,或年老、久病体弱,导致肾阳亏虚,固摄无权,则精微脂液下流,而形成尿浊。

其它疗法

1、常用去尿浊中药

沙苑蒺藜益智仁桑螵蛸芡实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2、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知柏地黄丸、二至丸、金匮肾气丸等,可辨证选用。

3、西药

如为丝虫病所致,可选用西药杀虫剂,如海群生、呋喃嘧酮、左旋咪唑等治疗。

常见证型

1、下焦湿热证

证候: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小便灼热疼痛,身热烦躁,口干不欲多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渗湿。

常用方剂:萆薢分清饮。

加减:少腹胀,尿涩不畅,加车前子泽泻黄柏、山栀、青皮;小便夹血,加小蓟藕节白茅根

2、脾虚气陷证

证候: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精神疲倦,少气懒言,语声低怯,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或有内脏下垂,面色无华,舌淡,脉弱。

治法: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加减: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木通茯苓、泽泻;尿浊夹血,加小蓟、藕节、阿胶、旱莲草;便溏不实,加扁豆、陈皮、淮山药

3、肾阴虚证

证候:小便混浊或有涩痛,心烦不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常用方剂:知柏地黄汤。

加减:小便不畅,加猪苓、泽泻、车前子、赤芍;心烦不眠,加女贞子合欢皮;盗汗,加乌梅、胡黄连五味子

4、肾阳虚证

证候:小便清长,时有尿浊,头晕无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肾固涩。

常用方剂:右归丸。

加减:小便不固,加桑螵蛸、五味子、龙骨;尿浊夹血者,加炮姜炭、侧柏叶

常见病

1、小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者,为“脓尿”,不属尿浊,多见于肾瘅、肾著、热淋等病。

2、大小便时,茎端流出白浊之物,而尿液并不混浊者,不属尿浊。

(1)中老年男性,有排尿不适,轻度尿频,排尿后或大便时有白色分泌物从尿道口溢出,直肠指诊触及前列腺肿硬者,多为精浊。

(2)有不洁性交史,茎端流出米泔样浊物,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并有尿频、尿痛等症者,可能为花柳毒淋。

3、尿浊经尿液检查证实为乳糜尿者,根据伴随症状等病情进行诊断思考,如

(1)伴阴囊、下肢肿大,皮肤粗厚似象皮,血涂片查获丝虫微丝蚴者,尿浊为丝虫病所致。

(2)若形体消瘦,或有肺痨病史者,应考虑尿浊为肾痨、脂膜痨所致。

(3)若于胸、腹部发现肿块,则应考虑尿浊为癌瘤所致。

(4)若胸、腹部创伤或手术后出现尿浊,应考虑与创伤、手术有关。

4、小儿于受寒、饮食不调而脾失健运等情况下,或成人在劳累等情况下,偶而可出现尿浊,尿液检查可发现大量磷酸盐,常难以发现明显的原因和病变,多不经治疗而自行消失,宜注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