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滑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下焦滑脱证,中医病证名。指伤寒太阳表证迭经误下,伤及中、下二焦,造成滑脱失禁的证候。临床症状为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质清稀,甚则如水,腹微痛,小便不利,口淡,神疲欲寐,畏寒肢凉,舌淡苔薄白,脉濡弱。常见于伤寒少阴病、泄泻等疾病中。

病因

多由泻泄、痢疾治不如法,或失于治疗,日久不愈,使脾肾受损,下焦不固;或表证误下,损伤脾肾之阳;或阳明病过用清下之法,病情由实转虚,使脾肾之气不足;或久病之后伤及肾阳;或年老体弱,肾气衰退。

临床表现

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质清稀,甚则如水,腹微痛,小便不利,口淡,神疲欲寐,畏寒肢凉,舌淡苔薄白,脉濡弱。

常用中药

赤石脂禹余粮等。

针灸疗法

1、灸法

取穴上脘、天枢(双)、足三里(双),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2次。若下利脱肛者加灸百会。

2、推拿

取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脾俞、肾俞、大肠俞、长强、肩井、曲池、合谷。患者先取仰卧位,先用一指推摩法,由中脘向下移至气海、关元,往复数次;再揉按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病者再取俯卧位,推按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揉长强;最后患者取坐位,拿肩井、曲池、合谷。每日1-2次。

常见病

1、伤寒少阴病

症见泄利不止,便下清稀,甚如水样,其气不臭,无腹痛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的感觉,口淡不渴,小便不利。治宜固涩止利,方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泄泻

症见久泻不止,下利清谷,脘腹胀闷不舒,或黎明前腹痛肠鸣即泻,纳减,稍进油腻则泄泻更甚,并有明显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妇人良方》)加黄芪党参白术附子、赤石脂等。

预防调护

1、本证下焦不固,滑脱不禁,下利频繁。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后拭干,再扑上滑石粉,保持肛门周围干燥。

2、久利脱肛者,大便后可用小麻油搽后,缓缓托入肛门内。若有红肿者,以淡盐开水放温后坐浴。若脱出部分肿甚不能还纳,疼痛剧烈者,宜请外科诊治。

3、久利脱肛者,还纳后,可经常作上提肛门的动作。

4、饮食不当,每每导致病情不愈或愈而复发。因此,病人的饮食以清炎、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妥。禁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物品。病愈后,饮食仍宜逐渐加量,渐次过渡到正常食物。

转归预后

本证通常会向损伤阴津或更伐阳气二个方面发展:若滑脱不禁,泻利无度,津液失脱,临床可迅速出现皮肤干燥或枯瘪,眼眶凹陷,咽干,唇焦舌燥,口渴少津或无津,甚或肢体拘急,神识昏蒙等津液亏损的兼证;此外,泻利滑脱程度较轻,但日久不止,则又可损伤胃阴,胃失和降,临床可更见呕吐频繁,呼吸喘促,舌红绛而干等胃气上逆的兼证。另一方面,脾肾阳虚,失所固摄,滑脱不禁,清阳下陷,则常可出现脱肛等脾气下陷的兼证。

下焦滑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乡间郎中

下焦滑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下焦滑脱证,中医病证名。指伤寒太阳表证迭经误下,伤及中、下二焦,造成滑脱失禁的证候。临床症状为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质清稀,甚则如水,腹微痛,小便不利,口淡,神疲欲寐,畏寒肢凉,舌淡苔薄白,脉濡弱。常见于伤寒少阴病、泄泻等疾病中。

病因

多由泻泄、痢疾治不如法,或失于治疗,日久不愈,使脾肾受损,下焦不固;或表证误下,损伤脾肾之阳;或阳明病过用清下之法,病情由实转虚,使脾肾之气不足;或久病之后伤及肾阳;或年老体弱,肾气衰退。

临床表现

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质清稀,甚则如水,腹微痛,小便不利,口淡,神疲欲寐,畏寒肢凉,舌淡苔薄白,脉濡弱。

常用中药

赤石脂禹余粮等。

针灸疗法

1、灸法

取穴上脘、天枢(双)、足三里(双),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2次。若下利脱肛者加灸百会。

2、推拿

取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脾俞、肾俞、大肠俞、长强、肩井、曲池、合谷。患者先取仰卧位,先用一指推摩法,由中脘向下移至气海、关元,往复数次;再揉按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病者再取俯卧位,推按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揉长强;最后患者取坐位,拿肩井、曲池、合谷。每日1-2次。

常见病

1、伤寒少阴病

症见泄利不止,便下清稀,甚如水样,其气不臭,无腹痛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的感觉,口淡不渴,小便不利。治宜固涩止利,方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泄泻

症见久泻不止,下利清谷,脘腹胀闷不舒,或黎明前腹痛肠鸣即泻,纳减,稍进油腻则泄泻更甚,并有明显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妇人良方》)加黄芪党参白术附子、赤石脂等。

预防调护

1、本证下焦不固,滑脱不禁,下利频繁。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后拭干,再扑上滑石粉,保持肛门周围干燥。

2、久利脱肛者,大便后可用小麻油搽后,缓缓托入肛门内。若有红肿者,以淡盐开水放温后坐浴。若脱出部分肿甚不能还纳,疼痛剧烈者,宜请外科诊治。

3、久利脱肛者,还纳后,可经常作上提肛门的动作。

4、饮食不当,每每导致病情不愈或愈而复发。因此,病人的饮食以清炎、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妥。禁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物品。病愈后,饮食仍宜逐渐加量,渐次过渡到正常食物。

转归预后

本证通常会向损伤阴津或更伐阳气二个方面发展:若滑脱不禁,泻利无度,津液失脱,临床可迅速出现皮肤干燥或枯瘪,眼眶凹陷,咽干,唇焦舌燥,口渴少津或无津,甚或肢体拘急,神识昏蒙等津液亏损的兼证;此外,泻利滑脱程度较轻,但日久不止,则又可损伤胃阴,胃失和降,临床可更见呕吐频繁,呼吸喘促,舌红绛而干等胃气上逆的兼证。另一方面,脾肾阳虚,失所固摄,滑脱不禁,清阳下陷,则常可出现脱肛等脾气下陷的兼证。

下焦滑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乡间郎中

下焦滑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下焦滑脱证,中医病证名。指伤寒太阳表证迭经误下,伤及中、下二焦,造成滑脱失禁的证候。临床症状为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质清稀,甚则如水,腹微痛,小便不利,口淡,神疲欲寐,畏寒肢凉,舌淡苔薄白,脉濡弱。常见于伤寒少阴病、泄泻等疾病中。

病因

多由泻泄、痢疾治不如法,或失于治疗,日久不愈,使脾肾受损,下焦不固;或表证误下,损伤脾肾之阳;或阳明病过用清下之法,病情由实转虚,使脾肾之气不足;或久病之后伤及肾阳;或年老体弱,肾气衰退。

临床表现

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质清稀,甚则如水,腹微痛,小便不利,口淡,神疲欲寐,畏寒肢凉,舌淡苔薄白,脉濡弱。

常用中药

赤石脂禹余粮等。

针灸疗法

1、灸法

取穴上脘、天枢(双)、足三里(双),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2次。若下利脱肛者加灸百会。

2、推拿

取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脾俞、肾俞、大肠俞、长强、肩井、曲池、合谷。患者先取仰卧位,先用一指推摩法,由中脘向下移至气海、关元,往复数次;再揉按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病者再取俯卧位,推按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揉长强;最后患者取坐位,拿肩井、曲池、合谷。每日1-2次。

常见病

1、伤寒少阴病

症见泄利不止,便下清稀,甚如水样,其气不臭,无腹痛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的感觉,口淡不渴,小便不利。治宜固涩止利,方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泄泻

症见久泻不止,下利清谷,脘腹胀闷不舒,或黎明前腹痛肠鸣即泻,纳减,稍进油腻则泄泻更甚,并有明显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妇人良方》)加黄芪党参白术附子、赤石脂等。

预防调护

1、本证下焦不固,滑脱不禁,下利频繁。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后拭干,再扑上滑石粉,保持肛门周围干燥。

2、久利脱肛者,大便后可用小麻油搽后,缓缓托入肛门内。若有红肿者,以淡盐开水放温后坐浴。若脱出部分肿甚不能还纳,疼痛剧烈者,宜请外科诊治。

3、久利脱肛者,还纳后,可经常作上提肛门的动作。

4、饮食不当,每每导致病情不愈或愈而复发。因此,病人的饮食以清炎、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妥。禁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物品。病愈后,饮食仍宜逐渐加量,渐次过渡到正常食物。

转归预后

本证通常会向损伤阴津或更伐阳气二个方面发展:若滑脱不禁,泻利无度,津液失脱,临床可迅速出现皮肤干燥或枯瘪,眼眶凹陷,咽干,唇焦舌燥,口渴少津或无津,甚或肢体拘急,神识昏蒙等津液亏损的兼证;此外,泻利滑脱程度较轻,但日久不止,则又可损伤胃阴,胃失和降,临床可更见呕吐频繁,呼吸喘促,舌红绛而干等胃气上逆的兼证。另一方面,脾肾阳虚,失所固摄,滑脱不禁,清阳下陷,则常可出现脱肛等脾气下陷的兼证。

下焦滑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乡间郎中

下焦滑脱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下焦滑脱证,中医病证名。指伤寒太阳表证迭经误下,伤及中、下二焦,造成滑脱失禁的证候。临床症状为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质清稀,甚则如水,腹微痛,小便不利,口淡,神疲欲寐,畏寒肢凉,舌淡苔薄白,脉濡弱。常见于伤寒少阴病、泄泻等疾病中。

病因

多由泻泄、痢疾治不如法,或失于治疗,日久不愈,使脾肾受损,下焦不固;或表证误下,损伤脾肾之阳;或阳明病过用清下之法,病情由实转虚,使脾肾之气不足;或久病之后伤及肾阳;或年老体弱,肾气衰退。

临床表现

泄利不止,滑脱不禁,便质清稀,甚则如水,腹微痛,小便不利,口淡,神疲欲寐,畏寒肢凉,舌淡苔薄白,脉濡弱。

常用中药

赤石脂禹余粮等。

针灸疗法

1、灸法

取穴上脘、天枢(双)、足三里(双),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2次。若下利脱肛者加灸百会。

2、推拿

取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脾俞、肾俞、大肠俞、长强、肩井、曲池、合谷。患者先取仰卧位,先用一指推摩法,由中脘向下移至气海、关元,往复数次;再揉按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病者再取俯卧位,推按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揉长强;最后患者取坐位,拿肩井、曲池、合谷。每日1-2次。

常见病

1、伤寒少阴病

症见泄利不止,便下清稀,甚如水样,其气不臭,无腹痛里急后重及肛门灼热的感觉,口淡不渴,小便不利。治宜固涩止利,方用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泄泻

症见久泻不止,下利清谷,脘腹胀闷不舒,或黎明前腹痛肠鸣即泻,纳减,稍进油腻则泄泻更甚,并有明显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用四神丸(《妇人良方》)加黄芪党参白术附子、赤石脂等。

预防调护

1、本证下焦不固,滑脱不禁,下利频繁。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后拭干,再扑上滑石粉,保持肛门周围干燥。

2、久利脱肛者,大便后可用小麻油搽后,缓缓托入肛门内。若有红肿者,以淡盐开水放温后坐浴。若脱出部分肿甚不能还纳,疼痛剧烈者,宜请外科诊治。

3、久利脱肛者,还纳后,可经常作上提肛门的动作。

4、饮食不当,每每导致病情不愈或愈而复发。因此,病人的饮食以清炎、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妥。禁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物品。病愈后,饮食仍宜逐渐加量,渐次过渡到正常食物。

转归预后

本证通常会向损伤阴津或更伐阳气二个方面发展:若滑脱不禁,泻利无度,津液失脱,临床可迅速出现皮肤干燥或枯瘪,眼眶凹陷,咽干,唇焦舌燥,口渴少津或无津,甚或肢体拘急,神识昏蒙等津液亏损的兼证;此外,泻利滑脱程度较轻,但日久不止,则又可损伤胃阴,胃失和降,临床可更见呕吐频繁,呼吸喘促,舌红绛而干等胃气上逆的兼证。另一方面,脾肾阳虚,失所固摄,滑脱不禁,清阳下陷,则常可出现脱肛等脾气下陷的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