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蓄水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16

太阳蓄水证,中医病证名。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以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某些外感热病的表证阶段。西医学的泌尿道感染、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中可见本证。

病因

本证为临床常见的急重证候,多由外感病迁延较久,病传入里,影响膀胱气化失职发展而成。证属表里同病之候,在表,是外有表证,营卫失调;在里则为膀胱蓄水,气化不行。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等。

症情分析

太阳经证不解,故见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邪热内传其膀胱之腑,气化功能失职,邪与水结,水液停聚,故见小便不利,少腹满。水停而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故渴欲饮水。若水多则水停于胃,致胃失和降而见引入即吐。

常用中药

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

针灸疗法

1、针刺

有寒热表证者,取穴风池、少海、合谷等;小便不利者,取穴阴谷阳陵泉等,针用泻法,每日1-2次。

2、推拿

于少腹膀胱及箕门、三阴交处轻轻按揉,每次2-5分钟,每日1-3次。以上诸法,有解表祛邪,通利小便的作用。

常见病

本证常见于某些外感热病的表证阶段。可见于西医学中的泌尿道感染、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等疾病。

预防调护

1、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如冬瓜、萝卜、甘蔗、橘子,配合食用苜蓿、车前草、地肤草等,以健脾利湿。

2、病人小便不利,无明显水肿,可多喝开水、果汁水等清凉饮料,以通利小便。

3、忌食肥甘厚膩、辛辣香燥、不易消化的食品。

4、水肿或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病情严重者,禁用钠盐。

5、本证病情较重,应加强护理。如果病人小便不利,应准确记录体温变化、排尿次数、尿量和排尿时有无疼痛感觉,注意小便颜色。

6、病人应少活动,多休息,不能过度疲劳,必要时须卧床休息。卧床时间较长者,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7、病室宜环境安静,整洁、舒适、通风,但要注意避免风寒直接侵袭,以防再次感受外邪,使病情加重。

转归预后

本证为太阳腑证,邪热已有入里内传之趋势。一般用化气利水解表之法即可向愈,如果水不能利则发为水肿,热不得解则进一步内传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