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阳浮证的症状-是什么意思-怎么调理-吃什么

2019-09-09

阴虚阳浮证,中医病证名。指阴液亏虚,阴不制阳,阳气上浮,以颜面烘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肌热,手足温,头晕目眩,虚烦少寐等为常见症状的证候。常见于自汗盗汗,心悸,郁证,遗精等疾病中。

病因

多因素体阴虚,年老体衰,情志失调,纵欲过度等所致。

病机

久病,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素体阴虚,年老体衰,阴精亏虚,阴不制阳,虚火内生;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耗伤营血,脏阴不足,阴亏则虚阳上浮;房欲太过,遗泄频繁,伤及肾阴,阴虚于下,阳浮于上。

临床表现

颜面烘热,汗出而热,手足温,肌热,两颧潮红,形瘦盗汗,头晕目眩,烦躁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

症情分析

阴液不足,机体失却滋润和濡养,则见形体消瘦,头晕目眩。阴虚不能制阳,阳亢而虚热内生,故见颜面烘热,汗出而热,手足温,肌热,两颧潮红。虚火内生,阴津不能潜藏而外泄作汗,故见盗汗。虚阳上浮,心神被扰,故见烦躁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

常用中药

鸡子黄,五味子,龟板,鳖甲牡蛎

常见病

1、自汗盗汗

表现为夜寐盗汗,或自汗,颜面烘热,两颧色红,潮热口干,头晕目眩,虚烦少寐,汗出血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因久病,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阴精亏虚,阴不制阳,虚火内生,阴津不能潜藏而外泄作汗所致。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2、心悸

表现为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盗汗潮红,肌热,舌质红,少苔甚至无苔,脉细数。多为久病,或房欲太过,遗泄频繁,伤及肾阴,或肾水素亏,阴虚于下,阳浮于上,扰乱心神,而发本病。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合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

3、郁证

表现为心悸眩晕,急躁易怒,心烦少寐,肌热,手足温,腰酸遗精,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数。多为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耗伤营血,脏阴不足,阴亏则虚阳上浮,心神被扰所致。治宜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方用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编》)。

4、遗精

表现为寐少多梦,应梦遗精,头晕目眩,神疲体倦,肌热,心中烦热,心悸怔忡,善恐健忘,口干欲饮,小溲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因肾阴虚者,情志失调,劳神太过,意淫于外,心阳独亢,君火动越于上,肝肾相火应于下,以致精室被扰,阴精失位,神不守舍,淫梦泄精。治宜滋阴泻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医方考》)。

转归预后

阴虚阳浮证伤阴加重可发展为阳脱证,临床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畏寒蜷卧,四肢厥冷,精神恍惚,呼吸微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润,脉微欲绝,多为各种疾病的严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