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余粮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图片-故事

2019-08-21

禹余粮的功效与作用】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禹余粮的药名】

禹余粮

【禹余粮的别名】

太一余粮、白余粮、天师食、山中盈脂、石饴饼,禹粮石、余粮石、石中黄,禹粮土、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石中黄子、天师食、白禹粮。

【禹余粮的药性】

甘、涩,微寒。归胃、大肠经。

【禹余粮的应用】

1.久泻,久痢  本品甘涩性平,能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者,常与赤石脂相须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便血,崩漏  本品质重味涩,能收敛止血。治疗气虚失摄之大便出血,可配人参白术棕榈炭等药。治崩漏带下,常与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如治妇人漏下方(《千金方》)。

3.带下清稀  本品人下焦,能固涩止带。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常与海螺蝴、煅牡蛎白果等药同用。

【禹余粮的用法用量】

煎服,5~15g,先煎或入丸散。

【禹余粮的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禹余粮的故事

禹余粮,又称为太乙余粮或者太一余粮,是一味矿物质本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禹余粮,乃石中黄粉,生于池泽,其生于山谷者,为太一余粮。”现代科学认为,禹余粮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禹余粮,性平,味甘涩。《本草纲目》言禹余粮:“性湿。入脾、胃、大肠经。”禹余粮的功效为涩肠止血,可以用于治疗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等症。此外,禹余粮还可以服食。《本草纲目》引《抱朴子》语:“禹余粮丸日再服,三日后令人多气力,负担远行,身轻不极。”

“禹余粮”一名,是因传说此物为大禹所遗之粮而来。有关神话传说散见于很多古籍。晋张华的《博物志》载:“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又,《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河图括地象》:“八年水厄解,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大哀之,行矿山中,见物如豕人立,呼禹曰:‘尔禹来岁大旱,西山土中食,可以止民之饥也。’禹归,以问于太乙,曰:‘腥腥(猩猩)也,人面豕身知人名也。’禹乃大发民众所食之‘西山土中食’,即所谓太乙余粮,为禹余粮之精者,谓可以药用,亦可救饥。”

据说,盛产禹余粮的地方为浙江嵊州。嘉泰《会稽志》云:“了山在县东北一十二里,南有余粮岭,其地产禹余粮。宋代学者高似孙编撰记载:“禹治水止于此。山中产药,称禹余粮,盖余食所化”。宋王十朋《涂粮山》诗云:“禹迹始壶口,禹功终了溪,余粮散幽谷,归去锡元圭。”《本草述钩元》不但说明其产地,而且说明了其外形特点:“今惟会稽王屋泽路诸山有之,外裹若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似鸡子黄,而重重如叶子雌黄,轻敲便碎如粉。体草纲目》“太一余粮”条,既说明其产地又说明了它的神奇特性:“会稽有地名蓼,出余粮。土人掘之,以物请买,所请有数,依数必得,此犹有神,岂非太一乎?”至于禹余粮为什么又称“太一余粮,那是因为在神话中,太—是大禹的老师,故有此称谓。《证类本草》:“太者大也,一者道也,大道之师,即禹之理化。神君,禹之师也。师常服之,故有太一之名”如果对禹余粮和太一余粮细加区分的话,那么如者指产于河流溪谷海岛中的这种矿物药,而后者指产于山地的这种矿物药。《本草纲目》说:录》言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太一余粮生太山山谷。”

除了古代典籍记载的神话传说中讲述了禹余粮的来历,一些民间传说也讲述了禹余粮的来历。如在嵊州流传着两则关于禹余粮的传说。其一,当年大禹入剡治水,把妻子涂山女安置在今里坂一带的高山上,垒灶做饭,他自己率领治水队伍去蚂山脚下的清风岭凿山开溪。大禹治水很少回家,涂山女思夫心切。一日清晨,她蒸好馒头,亲自送饭到清风岭。到得岭边,见一只大猪在使劲撬山。涂山女觉得好奇,往猪屁股上一拍:

“畜生,撬什么土!”这一拍,猪受了惊,猛地一拱,岭霍然裂开,洪水奔腾直泻。那猪用力过猛,一冲冲到了山上。看着哗哗的流水,大猪兴奋不已,忘记了化回人身。涂山女寻不见丈夫,只看见大猪在山顶上手舞足蹈。她吆喝几声,想把猪驱走。谁知那大猪见了涂山女,摇身一变,原来是丈夫大禹。妻子吓了一跳,手中竹篮落地,馒头滚落山坡。馒头落地的山,后来就取名了山,这滚落的馒头,就变成了奇石禹余粮。

其二,大禹在剡治水成功之时,沿溪巡视。传说到了今八里洋东面的一个临江小山上,用馒头祭神,散发在山岭幽谷中。馒头入土后,化为禹余粮。今八里洋的农民在耕作时,常常会从地下挖到这种奇石,所以当地农家很多都藏有此物。

按《博物志》和《河图括地象》两则记载,一说,禹余粮是大禹丢弃于江中的没吃完的粮食。一说,禹余粮是大禹经猩猩和仙人太乙的提醒,在西山发现的一种可以食用的土。两则记载,情节虽不尽相同,但都讲到禹余粮与神话传说人物大禹有关,且都明言禹余粮可以作为药物使用。《河图括地象》还提到,禹余粮也可为救荒充饥之食物。而在嵊州乡下百姓,称禹余粮为“石馒头”,亦可资对照。以古籍中禹余粮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对照,可以发现民间传说也把这种奇特的石头和大禹、粮食联系起来。所以,禹余粮的本草传说,无论是古典神话还是民间传说都有内在的联系和统一性。再对照本草学理论,会发现禹余粮治疗包括女性崩漏带下等下焦不固之症,这和大禹治水神话的象征意义之间又有所联系。

相关方剂

赤石脂禹余粮汤

收敛固脱,涩肠止泻。

相关偏方验方

禹余粮丸

便血及痒痛。

赤石脂禹余粮汤

《普济方》引《直指》。固其下焦。 ①《医方考》。下之利不止者,下之虚其里,邪热...

禹余粮丸

热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