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热开窍,活络通乳(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乳汁不足和热性疾病)。
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井穴,五行中属金,本穴具有清热利咽、醒神通乳的作用,是临床治疗乳汁不通之常用穴,也能用于阳实郁闭神志病变之急救穴,临床以点刺出血或以泻法为常用。
《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小结。少者小也,泽者润也,心之热出火府于小肠,故名少泽。”当感到喉咙疼痛、吞咽困难的时候,或者在中风后不省人事的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用指甲稍微用力掐按此处穴位,可快速解除咽喉疼痛,使血气得以畅通,有助于昏迷的患者苏醒。
(1)少泽是通乳之要穴。本穴是历代通乳之效穴,亦是临床通乳之首选穴,正如《千金翼方》所言妇人无乳法初针两手小指外侧近爪甲深一分……若欲试之,先针一指即知之,神验不传。”《诸病源候论》载:“妇人手太阳、少阴之脉,下为月水,上为乳汁。”由此可见,本穴通乳之用由来已久,是长期临床实践之总结。用本穴通乳之用也有多方面的相关理论,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井穴,亦是手少阴相交接处。小肠分清泌浊,又因心主血脉,以上之理为乳汁的生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所以临床之作用特效。
(2)少泽可用于治疗五官科疾病。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小肠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广泛分布,到达目内外眦、鼻旁、耳中及喉旁,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故可用于头面五官科病症。临床常用于耳鸣、耳聋、鼻衄、目赤肿痛、目翳、咽喉肿痛等病。因本穴为井穴,尤适宜于点刺放血以泻热祛邪。
(3)少泽在其他方面的治疗作用。本穴为片穴,井穴有急救之功效,故可用于休克、昏迷等症的急救;又因小肠与心相表里,用之可调心神、通血脉,能治心痛、中风、癫痫等;也可用于小指疼痛、麻木等病,《针灸甲乙经》载曰:“振寒,小指不用……少泽主之。”用之可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喉痛 昏迷 热病 产后缺乳 神经性头痛
(1)乳房疾病:缺乳,乳痈。
(2)头面五官疾病:耳疾(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3)急救:中风,昏迷,休克,中暑。
(4)上肢病症:手指麻木,疼痛,肩臂外后侧疼痛。
属于小肠经脉的穴道,在人体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掌背向上、掌面向下,以另手轻握小指,弯曲大拇指,指尖所到达的小指指甲外侧下缘处即是该穴。
一只手的掌背向上、掌面向下;用另一只手轻握,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尖端垂直下压,轻轻掐按此处穴位,有强烈的刺痛感。每次掐按1〜3分钟。
治疗功用:清热利咽,通乳开窍。
神经性头痛丨配伍穴位:至阴穴、后溪穴、强间穴
疾病概述: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 张、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 “紧箍”感。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
按摩顺序与技法: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处,可采取拿捏的方式按摩2分钟; 再用一手的大拇指推压另一手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的后溪穴20次;接着按摩头部的强间穴2分钟;最后按摩少泽穴3分钟。
其他病症配伍穴位
乳痈丨配伍穴位:乳根穴、天溪穴、屋翳穴、少泽穴、瞳子穴
咽喉肿痛丨配伍穴位:合谷穴、少商穴、人迎穴、少泽穴
(1)少泽配臍中、合谷、肩井、太冲治疗乳痈。
(2)少泽配膻中、乳根治疗乳汁少。
(3)少泽配少商、合谷治疗咽喉肿痛。
(4)少泽配听宫、翳风治疗耳疾。
(5)少泽配水沟、内关、十二井穴放血,治疗热病昏迷。
(1)《针灸甲乙经》卷七: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瘈疯,口干,头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五:目生肤翳覆瞳子。
(3)《针灸大成》卷六: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疯,咳嗽,口中涎唾,颈项急不得回顾,目生肤翳覆瞳子,头痛。
(4)《针方六集》卷五:疟疾,妇人无乳及乳痈痛,乳汁不通,鼻衄不止。
(5)《百症赋》: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6)《医宗金鉴》:鼻衄不止,妇人乳肿。
(7)《杂病穴法歌》:心痛翻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
(8)《灵光赋》:心疼手颤针少海,少泽应除心下寒。
(9)《玉龙歌》:妇人吹乳痛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10)《玉龙赋》: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之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