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肿瘤是怎么回事

2020-07-15

腰椎肿瘤是怎么回事:
  腰椎肿瘤临床上并不常见,从肿瘤上可以分为椎管内肿瘤和椎管外肿瘤。如何从临床上发现并鉴别,主要根据以下两点:
  第一,与腰间盘突出患者经过休息可减轻症状不同,椎管肿瘤的患者,休息后症状并不能减轻,而且夜间疼痛比较明显,常常以腰部剧烈疼痛首发;第二,临床上普通X线对腰椎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需要做腰椎CT、核磁甚至PET-CT等检查来明确。男性的前列腺癌容易转移到腰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二至三年如果出现剧烈腰疼,需要警惕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腰椎肿瘤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甲胎蛋白什么意思

甲胎蛋白什么意思:
  甲胎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也是经常检测的标志物。甲胎蛋白在胎儿期间高浓度存在,一般四到六个月的时候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出生到一岁以后,就达到一个正常的成人水平。甲胎蛋白的检测,在妇科主要监测胎儿有无畸形、有无脊柱裂,但更多的可能用于作为一个肿瘤的筛查,即在胎儿期表达甲胎蛋白,然后到成人以后本不应该表达,但是突然在肝脏又重新表达,这可能就是有肿瘤的发生。
  同时,在体检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肿瘤标志物稍微有一些高,这可能是肝硬化,或者是肝炎造成;一般肝硬化有甲胎蛋白增高,但是要比肝癌低;如果严重增高,有可能是肝癌的表现。同时要注意,甲胎蛋白一般在原发性肝癌会增高,而转移的肝癌不会增高,即肺癌、乳腺癌等转移造成的肝癌,甲胎蛋白并不增高,可以作为一种鉴别。甲胎蛋白增高以后,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及时就诊。

甲胎蛋白为什么偏高

甲胎蛋白为什么偏高:
  甲胎蛋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日常检测中也经常遇到。甲胎蛋白是胎儿肝脏表达的一种蛋白,在成年以后就不再表达;但是如果又突然重新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甲胎蛋白升高一般是原发性肝癌的表现,转移性肝癌一般不会升高。
  有些肝炎也可能造成低度的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会有甲胎蛋白升高,如果甲胎蛋白更高,就高度提示肝癌。如果发现该项目有点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测,或者是病理学的检查来确诊。肿瘤标志物总体来说,是一个辅助诊断项目,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CA125怎么解释

CA125怎么解释:
  CA125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它主要针对的是卵巢。这个项目应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连续检测,当不同时期内连续检测结果不断升高,提示癌症的发生;但是不建议用一次的检测结果作为肿瘤发生的诊断,因为在应用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月经周期、子宫肌瘤;
  此外,肝癌、肺癌等其他癌症也可能会有CA125升高。所以,一般CA125要和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进行癌症的检出,以及预后的判断。

脑转移瘤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手术

脑内的原发性肿瘤,通常以手术切除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脑转移瘤在选择手术治疗,它的治疗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了。首先要考虑的是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果肿瘤已到晚期,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或者肿瘤已经发生全身多处的转移,这时候进行手术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一般出现以下情况,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第一是原发部位的肿瘤已经切除,之后在颅内发现肿瘤,肿瘤可能不大,但肿瘤周围脑水肿明显。要考虑的是转移瘤,尤其是单发病的病灶可以进行手术。第二,颅内肿瘤已经查明,但是又不能确定是否属于转移瘤。从身体什么部位的肿瘤转移来的,一时可能查不清楚。应该先从常见的原发部位,比如肺、泌尿生殖系统以及乳房等这些部位进行做检查,已明确原发肿瘤的部位。但颅内的肿瘤应当先切除,不应当等原发肿瘤查清楚后再做手术,因为原发肿瘤可能还很小,一时难以查清。第三是颅内肿瘤和原发肿瘤先后或者同时查出,在这种情况原则上应当切除原发肿瘤。但是如果颅内肿瘤已经较大,短期可能会发生如内压增高,甚至有可能会形成脑疝的患者,应当先行切除颅内的转移瘤。

化疗后怎么缓解骨头疼

一般来说,化疗后很少引起骨头疼。骨头疼的原因主要有:病情进展造成骨转移,从而引起疼痛;化疗后白细胞降低造成药物性骨髓增生,从而引发疼痛。在治疗上,首先为病因治疗,排除引起疼痛的诱因;其次为止疼药的治疗。

什么是肿瘤康复

什么是肿瘤康复:
  肿瘤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指导和治疗,能够恢复患者因为肿瘤本身、抗肿瘤治疗造成的躯体残缺、生理功能异常、心理障碍。
  肿瘤康复能够通过综合的指导和治疗,使患者在躯体、心理、社会和职业等方面,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帮助肿瘤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使年轻的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工作能力,避免劳动力的丢失。而患者的家庭成员也能逐步从照护工作中解脱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肿瘤康复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
  肿瘤康复非常有必要。经过合理的治疗,大多数的早期癌症和部分中晚期癌症都可以得到治愈或者控制。
  许多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因此带瘤生存者逐渐增多,患者对生存质量的期望也在逐步的提高。但是癌症本身或者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身体功能异常以及躯体残疾,或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障碍等多种问题。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专业的康复指导与帮助。

肿瘤康复能解决什么问题

肿瘤康复能解决什么问题:
  肿瘤康复主要解决四个方面:
  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疼痛和体质衰弱。
  第一,生理功能障碍。比如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治疗后常见功能障碍,需要康复治疗帮助改善。
  第二,心理功能障碍。肿瘤患者多存在焦虑、易怒、抑郁等心理问题。要通过康复治疗,结合睡眠调理以及药物来帮助患者正视疾病,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第三,疼痛。超过半数的癌症患者会伴发疼痛,康复治疗会结合药物、运动、心理治疗等解决疼痛,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要好。
  第四,体质衰弱。肿瘤康复可以通过营养支持、胃肠功能康复,结合康复运动来应对。

甲胎蛋白是什么

甲胎蛋白是什么:
  甲胎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也是经常检测的标志物。甲胎蛋白在胎儿期高浓度存在,一般四到六个月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出生到一岁以后,就达到正常的成人水平。甲胎蛋白的检测,在妇科主要检测胎儿有无畸形、有无脊柱裂,但更多作为肿瘤的筛查。
  同时,在体检中有些患者可能肿瘤标志物会稍微高一些,这可能是肝硬化,或者是肝炎造成;肝硬化有甲胎蛋白增高,但是要比肝癌低;如果严重增高,就可能是肝癌的表现。在原发性肝癌中甲胎蛋白会增高,而转移的肝癌不会增高。

化疗如何保护血管

就目前而言,化疗基本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这样不会引起严重的静脉炎、疼痛的症状。若在治疗中,发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可采取局部的药物封闭、冷敷、激光照射等方法缓解。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什么

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新的名称是 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CNS embryonal tumor、NOS),在2016年分类中明确的被划归为 CNS胚胎性肿瘤、NOS。此处的NOS,是指未另行分类(not otherwise specified)。

归类

中枢神经系统(CNS)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urs)常见于婴幼儿。此类肿瘤中最常见的为 髓母细胞瘤。其它更罕见的、大的类型包括 胚胎性肿瘤伴有多层菊型团(embryonal tumour with multilayered rosettes,ETMR),不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urs) 和 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未另行分类(NOS),后者既往被称作CN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也是本文着重的对象。

CNS PNET是分化极差的、快速生长的神经上皮肿瘤(WHO Ⅳ级),肿瘤起源于原始神经轴的生发基质(germinal matrix),它们具有沿着多个细胞系分化的潜能。那些向单纯神经元方向分化的肿瘤被归类为CNS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s),而那些混合存在有神经元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的则被分类为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s)。有些PNET能依据特殊的组织来源而被分类,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 或 松果体母细胞瘤,剩余的PNET大部分起源于小脑半球或鞍上区域,后者则以前被称之为幕上PNET(SPNET)。

PNET占所有胚胎性CNS肿瘤的不到5%。大部分在儿童时代发病,其中80%在10岁以前确诊,在2岁内发病的占25%。12例成人的PNET的数据分析提示,这些肿瘤在分子层面上和儿童PNET并不相同。

临床表现

年长儿童的PNET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例如头痛、恶心、呕吐。而婴幼儿则表现为 嗜睡、易怒和厌食症、和/或增大的头围。其他症状包括 癫痫发作,或和肿瘤位置相关的局灶性神经缺损。患者同样也会表现为软脑膜转移,表现为颅神经体征、脑病(encephalopathy)或 脊髓症状。

影像表现

CT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半球肿物,通常包括钙化和坏死区域,瘤内出血可以出现。MRI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夹杂有低信号区域,后者和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或钙化相关。T1高信号区域和出血相关,T2上的亮区则反应了囊性成分,瘤周水肿相对缺乏。

治疗

治疗包括激进的切除,继而对神经轴进行放疗。包括63例患者的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神经轴放疗的总剂量为35.2Gy,原始肿瘤区域的剂量是20Gy。那些完成放射治疗的患者,3年的无症状生存期是49%,而那些偏离既定放疗程序的患者,3年无症状生存期只有9%。

辅助化疗可以更进一步延长生存期,但是最适的化疗方案尚不得而知。针对PNET的化疗方案沿用髓母细胞瘤的方法,正在大的试验中进行研究。≤3岁的婴幼儿,接受颅脊放疗会有很高的风险产生严重的神经损害。采用延长的多药诱导化疗小型的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5年总的生存期在15~30%。大剂量化疗方案预后较好,一项包含43例CNS-PNET或 松果体母细胞瘤研究发现,五年的无症状生存率和总的生存率分别为39和49%。

髓母细胞瘤的化疗一般是在放疗的同时给以同步的 长春新碱(vincristine)化疗,继而给予8个周期的 顺铂、长春新碱 和 环磷酰胺 或 CCNU(环己亚硝脲)的三药联合化疗

预后

尽管给以积极的联合治疗方案,复发相当常见,且经常在术后早期。手术+放疗三年生存率在57~73%之间。

什么是PET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出色的影像诊断技术,是评价肿瘤药物治疗效果和建立新的治疗方法的独特技术。PET不同于CT、MRI等,是一种功能显像技术。PET通过复合电路, 能够在体外非创伤性测定注入体内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各种示踪迹,如18F标记的2-脱氧葡萄糖(18FDG)为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示踪剂,当18FDG被肿瘤细胞摄取后,不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在细胞内,通过PET的动态与静态显像,能定量地测量肿瘤组织对18FDG的摄取速率及摄取量。18FDG在肿瘤局部的异常浓集,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18FDG异常浓集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0%,特异性为93%,明显高于同组CT检查的比较结果。对某些缺少病理资料的患者,可根据PET的结果,若有18FDG异常,且靶/本比值 〉5,应积极按照癌症治疗。

肿瘤疗效判断是PET代谢显像最独特的优势,肿瘤局部18FDG摄取在有效化疗和放疗后会产生明显的改变,能及时反映临床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尽快修正或制定更有效而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王洪武等在国内外率先使用PET监测氩氦刀术后的肿瘤变化,取得了CT和MRI难以显示的效果。术前PE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生物靶区, 对决定氩氦刀的治疗范围有重要参考价值。PET已经广泛用于活体标准化疗药物的活性研究(如5-FU),以及新的分子靶向导药物,如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大量的肿瘤分子生物学科研成果通过PET技术能够方便而迅速地应用到临床。

PET主要用于单个肺结节的诊断和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结肠癌复发与瘢痕鉴别、恶性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食管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亦可用于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肿瘤的诊断、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判断等。

电化学疗法能治疗哪些肿瘤

什么是电化学治疗?

电化学治疗系将特制的铂极电针按照特定的规律,插布于肿瘤组织的中央及其周围,然后连接特制的肿瘤治疗仪通电,形成生物闭合电场,产生局部电生物化学反应,改变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环境,进而杀灭癌细胞。

研究证明,在电化学治疗的病变部位,正极释放出质子,H+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扩散,使pH值下降到1。处于酸性环境,使蛋白沉淀,产生酸性氯化血红蛋白,使组织变黑。负极组织中的阴离子迁向阳极,H+由正极迁向负极,(OH)集中,使组织碱性化,pH值升至14,组织中的H3O+ 迁向负极。在电场作用下,带有剩余电荷的大小分子在电场中转移,不带电的分子在闭电路中运动。这样,造成正极脱水,负极水肿,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使电化区组织内水、电介质、酸、碱以及酶系统发生巨大变化,造成肿瘤组织细胞失去正常的生存条件。在高H+酸性的正极区域内,肿瘤组织细胞失去活力,散乱在周围组织中的肿瘤岛受到破坏。在电化学治疗中,正极pH 8~10min即下降到2~1,负极区上升到12~14。

 电化学疗法能治疗哪些肿瘤?

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起始于1953年。瑞典 Nodenstrom教授1983年发表著作,详细讨论了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工作,阐述了电化学治疗肺癌的机理,首先报道了20例肺癌,共26个肿瘤的临床治疗,结果经2~5年观察,其中12个肿瘤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从而开创了利用直流电化学治疗的新途径。

我国最早由中日友好医院辛育龄教授研制成功电化学治疗仪,自1987~1997年10年的统计,国内共治疗了体表及体腔恶性肿瘤22种,国内156家医院治疗的8240例中,恶性肿瘤7642例近期有效率76.1%,良性肿瘤598例中近期有效率94.1%。我国在电化学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居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电化学主要用于肺癌、肝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宫颈癌等的治疗,而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良性肿瘤病例效果更佳。体腔肿瘤的治疗需要B超、X线、CT、内窥镜等辅助设施。

体表肿瘤的电化学治疗亦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如皮肤癌、海绵状血管瘤,颜面及头部肿瘤、乳腺癌、腮腺癌、鼻咽癌、口腔癌、舌癌、体表淋巴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纤维肉瘤、骨肉瘤、子宫颈癌、阴茎癌等。

什么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响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等器械所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早在1929年Forssmann先提出将导管插入血管造影的设想,并在自己身上用导管从肘静脉成功的插入心房。1953年Seldinger发明了经皮穿刺股动脉,用导丝引导导管插入的血管造影技术。虽然近年来超声、CT和MRI的发展,使许多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内容和程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这些无创伤性检查只能作为筛选性方法,而介入治疗前的血管造影仍是明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的最可靠和最直观的方法。

血管内介入技术所需要的造影设备有:X线机、影像增强器、快速连续换片装置、高压注射器等。常用的介入治疗器具包括:穿刺针、导引导丝、导管鞘和导管等;治疗前要了解这些器具的性能及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需相互匹配。否则,插管不易成功,甚至导致并发症。

血管造影的适应证:1)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2)软组织或器官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3)某些肿瘤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管的关系;(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5)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治疗。禁忌症: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4)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6)妊娠三个月以上者。

患者造影术前准备:(1)造影术前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2)做碘过敏试验;(3)穿刺部位备皮;(4)术前4小时禁食水;(5)术前30分钟给患者肌注安定10mg(必要时)。

常用穿刺部位:(1)股动、静脉,适用于一次性大剂量药物注入和栓塞;(2)锁骨下动、静脉,主要适用于动脉化疗药盒置入术,同时也可用于同侧椎动脉、冠状动脉、左心室、及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介入诊断及治疗。(3)腋及肱动、静脉,它不是常规入路,仅在各种原因导致不能经股动脉穿刺或要保留数日进行连续灌注者;(4)颈动、静脉头颈部介入有时用。也可在术中进行动脉穿刺,保留导管在皮下埋入灌注泵,将泵与导管连接,从泵口连续灌入抗癌药物。

预防腹腔肿瘤养生方有哪些

桑黄,它是寄生于桑树树干上的一种药用真菌。公元七世纪,《药性论》就已经开始记载桑黄。桑黄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云南、四川。目前在国内临床使用的价格和灵芝的价格差不多。

桑黄主要适用于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用得较多的还是肿瘤患者。慢性疾病有腹泻症状的患者、肠道肿瘤患者以及做化疗的患者可以采用桑黄调节消化道。

月经不调可以用桑黄活血,妇科炎症可用桑黄排毒,妇科肿瘤(卵巢癌、宫颈癌)用桑黄功效也较好。

在临床上应用桑黄治疗腹腔肿瘤较多,效果也较好。如:肝癌、胰腺癌、肠癌、卵巢癌。

桑黄和其它药用真菌配合用于治疗胃癌、胰腺癌等。桑黄和其它中药配合,即在中药复方里加上桑黄来治疗肿瘤。

专家还给大家推荐一个预防腹腔肿瘤养生方,对防治腹腔肿瘤、预防腹腔肿瘤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有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服用桑黄。具体用法用量请遵医嘱,切忌私自用药。此外,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用香附和桑黄配在一起煎药服用,可治疗大便便血。

腰椎肿瘤是怎么回事-乡间郎中

腰椎肿瘤是怎么回事

2020-07-15

腰椎肿瘤是怎么回事:
  腰椎肿瘤临床上并不常见,从肿瘤上可以分为椎管内肿瘤和椎管外肿瘤。如何从临床上发现并鉴别,主要根据以下两点:
  第一,与腰间盘突出患者经过休息可减轻症状不同,椎管肿瘤的患者,休息后症状并不能减轻,而且夜间疼痛比较明显,常常以腰部剧烈疼痛首发;第二,临床上普通X线对腰椎肿瘤的诊断意义不大,需要做腰椎CT、核磁甚至PET-CT等检查来明确。男性的前列腺癌容易转移到腰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二至三年如果出现剧烈腰疼,需要警惕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腰椎肿瘤是怎么回事相关阅读


甲胎蛋白什么意思

甲胎蛋白什么意思:
  甲胎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也是经常检测的标志物。甲胎蛋白在胎儿期间高浓度存在,一般四到六个月的时候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出生到一岁以后,就达到一个正常的成人水平。甲胎蛋白的检测,在妇科主要监测胎儿有无畸形、有无脊柱裂,但更多的可能用于作为一个肿瘤的筛查,即在胎儿期表达甲胎蛋白,然后到成人以后本不应该表达,但是突然在肝脏又重新表达,这可能就是有肿瘤的发生。
  同时,在体检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肿瘤标志物稍微有一些高,这可能是肝硬化,或者是肝炎造成;一般肝硬化有甲胎蛋白增高,但是要比肝癌低;如果严重增高,有可能是肝癌的表现。同时要注意,甲胎蛋白一般在原发性肝癌会增高,而转移的肝癌不会增高,即肺癌、乳腺癌等转移造成的肝癌,甲胎蛋白并不增高,可以作为一种鉴别。甲胎蛋白增高以后,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咨询,及时就诊。

甲胎蛋白为什么偏高

甲胎蛋白为什么偏高:
  甲胎蛋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在日常检测中也经常遇到。甲胎蛋白是胎儿肝脏表达的一种蛋白,在成年以后就不再表达;但是如果又突然重新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甲胎蛋白升高一般是原发性肝癌的表现,转移性肝癌一般不会升高。
  有些肝炎也可能造成低度的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会有甲胎蛋白升高,如果甲胎蛋白更高,就高度提示肝癌。如果发现该项目有点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测,或者是病理学的检查来确诊。肿瘤标志物总体来说,是一个辅助诊断项目,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CA125怎么解释

CA125怎么解释:
  CA125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它主要针对的是卵巢。这个项目应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连续检测,当不同时期内连续检测结果不断升高,提示癌症的发生;但是不建议用一次的检测结果作为肿瘤发生的诊断,因为在应用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比如月经周期、子宫肌瘤;
  此外,肝癌、肺癌等其他癌症也可能会有CA125升高。所以,一般CA125要和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进行癌症的检出,以及预后的判断。

脑转移瘤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手术

脑内的原发性肿瘤,通常以手术切除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脑转移瘤在选择手术治疗,它的治疗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了。首先要考虑的是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果肿瘤已到晚期,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或者肿瘤已经发生全身多处的转移,这时候进行手术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一般出现以下情况,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第一是原发部位的肿瘤已经切除,之后在颅内发现肿瘤,肿瘤可能不大,但肿瘤周围脑水肿明显。要考虑的是转移瘤,尤其是单发病的病灶可以进行手术。第二,颅内肿瘤已经查明,但是又不能确定是否属于转移瘤。从身体什么部位的肿瘤转移来的,一时可能查不清楚。应该先从常见的原发部位,比如肺、泌尿生殖系统以及乳房等这些部位进行做检查,已明确原发肿瘤的部位。但颅内的肿瘤应当先切除,不应当等原发肿瘤查清楚后再做手术,因为原发肿瘤可能还很小,一时难以查清。第三是颅内肿瘤和原发肿瘤先后或者同时查出,在这种情况原则上应当切除原发肿瘤。但是如果颅内肿瘤已经较大,短期可能会发生如内压增高,甚至有可能会形成脑疝的患者,应当先行切除颅内的转移瘤。

化疗后怎么缓解骨头疼

一般来说,化疗后很少引起骨头疼。骨头疼的原因主要有:病情进展造成骨转移,从而引起疼痛;化疗后白细胞降低造成药物性骨髓增生,从而引发疼痛。在治疗上,首先为病因治疗,排除引起疼痛的诱因;其次为止疼药的治疗。

什么是肿瘤康复

什么是肿瘤康复:
  肿瘤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指导和治疗,能够恢复患者因为肿瘤本身、抗肿瘤治疗造成的躯体残缺、生理功能异常、心理障碍。
  肿瘤康复能够通过综合的指导和治疗,使患者在躯体、心理、社会和职业等方面,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帮助肿瘤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使年轻的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工作能力,避免劳动力的丢失。而患者的家庭成员也能逐步从照护工作中解脱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肿瘤康复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

肿瘤康复的必要性:
  肿瘤康复非常有必要。经过合理的治疗,大多数的早期癌症和部分中晚期癌症都可以得到治愈或者控制。
  许多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因此带瘤生存者逐渐增多,患者对生存质量的期望也在逐步的提高。但是癌症本身或者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身体功能异常以及躯体残疾,或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障碍等多种问题。肿瘤患者及其家庭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不同程度地需要专业的康复指导与帮助。

肿瘤康复能解决什么问题

肿瘤康复能解决什么问题:
  肿瘤康复主要解决四个方面:
  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疼痛和体质衰弱。
  第一,生理功能障碍。比如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治疗后常见功能障碍,需要康复治疗帮助改善。
  第二,心理功能障碍。肿瘤患者多存在焦虑、易怒、抑郁等心理问题。要通过康复治疗,结合睡眠调理以及药物来帮助患者正视疾病,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第三,疼痛。超过半数的癌症患者会伴发疼痛,康复治疗会结合药物、运动、心理治疗等解决疼痛,效果比单纯药物治疗要好。
  第四,体质衰弱。肿瘤康复可以通过营养支持、胃肠功能康复,结合康复运动来应对。

甲胎蛋白是什么

甲胎蛋白是什么:
  甲胎蛋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也是经常检测的标志物。甲胎蛋白在胎儿期高浓度存在,一般四到六个月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出生到一岁以后,就达到正常的成人水平。甲胎蛋白的检测,在妇科主要检测胎儿有无畸形、有无脊柱裂,但更多作为肿瘤的筛查。
  同时,在体检中有些患者可能肿瘤标志物会稍微高一些,这可能是肝硬化,或者是肝炎造成;肝硬化有甲胎蛋白增高,但是要比肝癌低;如果严重增高,就可能是肝癌的表现。在原发性肝癌中甲胎蛋白会增高,而转移的肝癌不会增高。

化疗如何保护血管

就目前而言,化疗基本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这样不会引起严重的静脉炎、疼痛的症状。若在治疗中,发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可采取局部的药物封闭、冷敷、激光照射等方法缓解。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什么

原发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新的名称是 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CNS embryonal tumor、NOS),在2016年分类中明确的被划归为 CNS胚胎性肿瘤、NOS。此处的NOS,是指未另行分类(not otherwise specified)。

归类

中枢神经系统(CNS)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urs)常见于婴幼儿。此类肿瘤中最常见的为 髓母细胞瘤。其它更罕见的、大的类型包括 胚胎性肿瘤伴有多层菊型团(embryonal tumour with multilayered rosettes,ETMR),不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urs) 和 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未另行分类(NOS),后者既往被称作CN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也是本文着重的对象。

CNS PNET是分化极差的、快速生长的神经上皮肿瘤(WHO Ⅳ级),肿瘤起源于原始神经轴的生发基质(germinal matrix),它们具有沿着多个细胞系分化的潜能。那些向单纯神经元方向分化的肿瘤被归类为CNS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s),而那些混合存在有神经元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的则被分类为 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s)。有些PNET能依据特殊的组织来源而被分类,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 或 松果体母细胞瘤,剩余的PNET大部分起源于小脑半球或鞍上区域,后者则以前被称之为幕上PNET(SPNET)。

PNET占所有胚胎性CNS肿瘤的不到5%。大部分在儿童时代发病,其中80%在10岁以前确诊,在2岁内发病的占25%。12例成人的PNET的数据分析提示,这些肿瘤在分子层面上和儿童PNET并不相同。

临床表现

年长儿童的PNET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例如头痛、恶心、呕吐。而婴幼儿则表现为 嗜睡、易怒和厌食症、和/或增大的头围。其他症状包括 癫痫发作,或和肿瘤位置相关的局灶性神经缺损。患者同样也会表现为软脑膜转移,表现为颅神经体征、脑病(encephalopathy)或 脊髓症状。

影像表现

CT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半球肿物,通常包括钙化和坏死区域,瘤内出血可以出现。MRI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夹杂有低信号区域,后者和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或钙化相关。T1高信号区域和出血相关,T2上的亮区则反应了囊性成分,瘤周水肿相对缺乏。

治疗

治疗包括激进的切除,继而对神经轴进行放疗。包括63例患者的两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神经轴放疗的总剂量为35.2Gy,原始肿瘤区域的剂量是20Gy。那些完成放射治疗的患者,3年的无症状生存期是49%,而那些偏离既定放疗程序的患者,3年无症状生存期只有9%。

辅助化疗可以更进一步延长生存期,但是最适的化疗方案尚不得而知。针对PNET的化疗方案沿用髓母细胞瘤的方法,正在大的试验中进行研究。≤3岁的婴幼儿,接受颅脊放疗会有很高的风险产生严重的神经损害。采用延长的多药诱导化疗小型的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5年总的生存期在15~30%。大剂量化疗方案预后较好,一项包含43例CNS-PNET或 松果体母细胞瘤研究发现,五年的无症状生存率和总的生存率分别为39和49%。

髓母细胞瘤的化疗一般是在放疗的同时给以同步的 长春新碱(vincristine)化疗,继而给予8个周期的 顺铂、长春新碱 和 环磷酰胺 或 CCNU(环己亚硝脲)的三药联合化疗

预后

尽管给以积极的联合治疗方案,复发相当常见,且经常在术后早期。手术+放疗三年生存率在57~73%之间。

什么是PET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出色的影像诊断技术,是评价肿瘤药物治疗效果和建立新的治疗方法的独特技术。PET不同于CT、MRI等,是一种功能显像技术。PET通过复合电路, 能够在体外非创伤性测定注入体内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各种示踪迹,如18F标记的2-脱氧葡萄糖(18FDG)为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示踪剂,当18FDG被肿瘤细胞摄取后,不参与葡萄糖的进一步代谢而滞留在细胞内,通过PET的动态与静态显像,能定量地测量肿瘤组织对18FDG的摄取速率及摄取量。18FDG在肿瘤局部的异常浓集,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18FDG异常浓集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0%,特异性为93%,明显高于同组CT检查的比较结果。对某些缺少病理资料的患者,可根据PET的结果,若有18FDG异常,且靶/本比值 〉5,应积极按照癌症治疗。

肿瘤疗效判断是PET代谢显像最独特的优势,肿瘤局部18FDG摄取在有效化疗和放疗后会产生明显的改变,能及时反映临床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尽快修正或制定更有效而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王洪武等在国内外率先使用PET监测氩氦刀术后的肿瘤变化,取得了CT和MRI难以显示的效果。术前PE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生物靶区, 对决定氩氦刀的治疗范围有重要参考价值。PET已经广泛用于活体标准化疗药物的活性研究(如5-FU),以及新的分子靶向导药物,如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药物。大量的肿瘤分子生物学科研成果通过PET技术能够方便而迅速地应用到临床。

PET主要用于单个肺结节的诊断和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结肠癌复发与瘢痕鉴别、恶性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食管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亦可用于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肿瘤的诊断、肿瘤治疗后的疗效判断等。

电化学疗法能治疗哪些肿瘤

什么是电化学治疗?

电化学治疗系将特制的铂极电针按照特定的规律,插布于肿瘤组织的中央及其周围,然后连接特制的肿瘤治疗仪通电,形成生物闭合电场,产生局部电生物化学反应,改变癌细胞的增殖和生存环境,进而杀灭癌细胞。

研究证明,在电化学治疗的病变部位,正极释放出质子,H+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扩散,使pH值下降到1。处于酸性环境,使蛋白沉淀,产生酸性氯化血红蛋白,使组织变黑。负极组织中的阴离子迁向阳极,H+由正极迁向负极,(OH)集中,使组织碱性化,pH值升至14,组织中的H3O+ 迁向负极。在电场作用下,带有剩余电荷的大小分子在电场中转移,不带电的分子在闭电路中运动。这样,造成正极脱水,负极水肿,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使电化区组织内水、电介质、酸、碱以及酶系统发生巨大变化,造成肿瘤组织细胞失去正常的生存条件。在高H+酸性的正极区域内,肿瘤组织细胞失去活力,散乱在周围组织中的肿瘤岛受到破坏。在电化学治疗中,正极pH 8~10min即下降到2~1,负极区上升到12~14。

 电化学疗法能治疗哪些肿瘤?

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起始于1953年。瑞典 Nodenstrom教授1983年发表著作,详细讨论了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工作,阐述了电化学治疗肺癌的机理,首先报道了20例肺癌,共26个肿瘤的临床治疗,结果经2~5年观察,其中12个肿瘤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从而开创了利用直流电化学治疗的新途径。

我国最早由中日友好医院辛育龄教授研制成功电化学治疗仪,自1987~1997年10年的统计,国内共治疗了体表及体腔恶性肿瘤22种,国内156家医院治疗的8240例中,恶性肿瘤7642例近期有效率76.1%,良性肿瘤598例中近期有效率94.1%。我国在电化学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居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电化学主要用于肺癌、肝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宫颈癌等的治疗,而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良性肿瘤病例效果更佳。体腔肿瘤的治疗需要B超、X线、CT、内窥镜等辅助设施。

体表肿瘤的电化学治疗亦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如皮肤癌、海绵状血管瘤,颜面及头部肿瘤、乳腺癌、腮腺癌、鼻咽癌、口腔癌、舌癌、体表淋巴腺癌、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纤维肉瘤、骨肉瘤、子宫颈癌、阴茎癌等。

什么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血管内介入技术是在医学影响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等器械所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早在1929年Forssmann先提出将导管插入血管造影的设想,并在自己身上用导管从肘静脉成功的插入心房。1953年Seldinger发明了经皮穿刺股动脉,用导丝引导导管插入的血管造影技术。虽然近年来超声、CT和MRI的发展,使许多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内容和程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这些无创伤性检查只能作为筛选性方法,而介入治疗前的血管造影仍是明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的最可靠和最直观的方法。

血管内介入技术所需要的造影设备有:X线机、影像增强器、快速连续换片装置、高压注射器等。常用的介入治疗器具包括:穿刺针、导引导丝、导管鞘和导管等;治疗前要了解这些器具的性能及不同情况下的选择,需相互匹配。否则,插管不易成功,甚至导致并发症。

血管造影的适应证:1)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2)软组织或器官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3)某些肿瘤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管的关系;(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5)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治疗。禁忌症: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4)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6)妊娠三个月以上者。

患者造影术前准备:(1)造影术前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2)做碘过敏试验;(3)穿刺部位备皮;(4)术前4小时禁食水;(5)术前30分钟给患者肌注安定10mg(必要时)。

常用穿刺部位:(1)股动、静脉,适用于一次性大剂量药物注入和栓塞;(2)锁骨下动、静脉,主要适用于动脉化疗药盒置入术,同时也可用于同侧椎动脉、冠状动脉、左心室、及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介入诊断及治疗。(3)腋及肱动、静脉,它不是常规入路,仅在各种原因导致不能经股动脉穿刺或要保留数日进行连续灌注者;(4)颈动、静脉头颈部介入有时用。也可在术中进行动脉穿刺,保留导管在皮下埋入灌注泵,将泵与导管连接,从泵口连续灌入抗癌药物。

预防腹腔肿瘤养生方有哪些

桑黄,它是寄生于桑树树干上的一种药用真菌。公元七世纪,《药性论》就已经开始记载桑黄。桑黄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云南、四川。目前在国内临床使用的价格和灵芝的价格差不多。

桑黄主要适用于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用得较多的还是肿瘤患者。慢性疾病有腹泻症状的患者、肠道肿瘤患者以及做化疗的患者可以采用桑黄调节消化道。

月经不调可以用桑黄活血,妇科炎症可用桑黄排毒,妇科肿瘤(卵巢癌、宫颈癌)用桑黄功效也较好。

在临床上应用桑黄治疗腹腔肿瘤较多,效果也较好。如:肝癌、胰腺癌、肠癌、卵巢癌。

桑黄和其它药用真菌配合用于治疗胃癌、胰腺癌等。桑黄和其它中药配合,即在中药复方里加上桑黄来治疗肿瘤。

专家还给大家推荐一个预防腹腔肿瘤养生方,对防治腹腔肿瘤、预防腹腔肿瘤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有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服用桑黄。具体用法用量请遵医嘱,切忌私自用药。此外,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用香附和桑黄配在一起煎药服用,可治疗大便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