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热量计算

2020-07-15

糖尿病热量计算:
  糖尿病患者每日的总热量是根据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身高、体重、活动量、年龄等因素计算得出。患者可以到营养门诊咨询专业的营养师,自身的每日总热量是多少。
  根据食物交换份的原理和规律,一份水果一般提供9000卡的热量,如果此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比较平稳的状态,食用一份水果以后,为保证摄入热量不超标,一般是要与主食替换,要适当的减少一份主食,大约半两,也就是25克的粮食,这种摄入方式可以保证患者每日总热量的稳定。



糖尿病热量计算相关阅读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查清,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发病年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最大的危害是其引发的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什么是糖尿病心血管病

糖尿病心血管病包括糖尿病心肌病变、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高血压以及冠状动脉心脏病变。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2-3倍,无论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以及患病率等方面糖尿病性心脏病均较非糖尿病冠心病更为复杂。

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的常见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并伴有体重减轻的症状,但是从临床上来看,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会表现为乏力、消瘦、皮肤瘙痒、胸闷、心慌、反复感染以及视力出现问题等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人每年都会做体检。这些体检大部分都是测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很少关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包括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每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每升,或临床上有糖尿病的症状,随机血糖大于11.1毫摩尔每升。由此可以看出,诊断糖尿病除了空腹血糖之外,还有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的测定。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如果只测空腹血糖很可能会造成50%的糖尿病患者和70%的糖耐量患者漏诊。有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升高往往要比空腹血糖早3到5年,所以在重视空腹血糖筛查时,还要注重餐后血糖的测定。尤其对于一些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肥胖、体力活动较少、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期糖尿病的人群,不要光测空腹血糖,还要测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木糖醇

木糖醇和蔗糖相比含糖量比较低,每克木糖醇的含糖量在2.4卡路里的热量,比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它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它对血糖的影响不大。它只是一个甜味剂,主要用来满足糖尿病患者想吃甜食,又不敢吃过多的甜食,满足口腹感要求。甜味剂实际上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从安全的角度上,不建议孕妇和儿童用。另外木糖醇不容易被胃消化酶所消化吸收,它直接到肠道,到肠道后只有20%吸收。所以它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对于糖尿病病患者,木糖醇可以适量吃,但不要过多,一天的量不能超过50克。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糖尿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等,量要少,每天吃一个,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此时血糖较低,吃一点含糖的水果,血糖不容易出现明显的升高,如果餐后立即吃水果,血糖很容易升高。
  有些水果最好不吃,如西瓜,葡萄等,吃西瓜等于喝糖水,糖很快被吸收,使血糖升高。糖尿病人是否能吃水果,能吃哪些水果,能吃多少,要通过血糖监测决定。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以导致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可伴昏迷)、低血糖昏迷等代谢性急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性眼病,(如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出血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这些病造成的失明率是一般人群的25倍,其中以视网膜病变为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糖尿病人的各种感染、糖尿病性皮肤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等等。

糖尿病会传染吗

目前,并没有研究数据来证明糖尿病是可以传染的。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摄入食物的热量明显增加,但运动量却相对的在减少,同时,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样的生活方式,促使了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

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怎么办

出现低血糖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心慌、出冷汗,严重的病人肢体会出现抖动。首先需要测血糖,明确是否是真的低血糖,可以先喝液体饮料或吃含糖食物,迅速补充低血糖的症状。一般半小时会缓解。出冷汗、心悸的症状可能在血糖恢复一个小时后才会有明显的缓解。

如何区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或测血脂或测尿断定,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血糖、C肽。一般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较轻,需要长期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偏大。所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判断是由医院根据检查结果判定的。

着“眼”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控制血糖

DR防治的首要前提是有效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稳定在6%~7%范围能够有效延缓或减轻已经存在的DR的发展。而其他诸如高血压控制水平、血脂情况、是否吸烟等全身情况和生活习惯也已经被证明与DR的发展密切相关。

药物治疗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口服药物能够对已经存在的DR有独立的治疗。曾经被认可的可能对DR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羟苯磺酸钙也没有进入DR的防治指南。

激光治疗

视网膜光凝仍旧是公认的治疗或控制DR的最有效手段,通过破坏缺乏毛细血管灌注的视网膜组织,来达到改善视网膜总体缺血缺氧状态,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变视网膜血流分布,使有限的血氧供应更多地流向包括黄斑在内的后极部,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视网膜光凝包括全视网膜光凝和黄斑光凝两种方式,分别针对整个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两种情况,在很多情况下也会联合使用。1只眼全视网膜光凝通常分3~4次完成,每次间隔一周左右,遵循先周边后中央的顺序。但当患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需同时实施黄斑光凝时,应在治疗首次完成黄斑光凝,以避免周边视网膜病变被激光封闭后,视网膜血管渗出物向黄班迁移,加重视力损害。对于部分患者激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水肿、出血加重,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发展等病情恶化的表现。避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病例,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纤维增殖牵拉的患者应避免强行光凝,必要时应通过手术解除牵拉,为光凝创造条件。另外一种可能影响眼内光凝的的情况是由于严重的白内障或玻璃体混浊造成的屈光间质不清无法有效光凝,或光凝所需能量过多,促进眼内增殖,这种情况下同样应该考虑通过白内障、玻璃体手术为光凝创造条件。而分次光凝避免单次光凝过量同样能够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对于那些在正常治疗过程中出现黄斑水肿加重等较轻微反应的病例,应向患者解释不必过分担心,多数会在数月内自行恢复,光凝期间维持血糖、血压稳定,光凝前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也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手段。

手术治疗

DR玻璃体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玻璃体积血,解除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牵拉,恢复视网膜的生理解剖结构,为全视网膜光凝创造条件。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设备的改进以及抗新生血管药物的辅助应用,DR玻璃体手术的风险较以往明显降低、成功率明显提高,适应证也较以往有所放宽:教科书上玻璃体出血3月以上实施手术的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突破。这一方面在于早期手术有望获得更好的预后视力,另一方面,由于相当数量的患者病史叙述不够明确,过多的等待可能延误病情。对于DR玻璃体手术中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的问题仍旧存在争议,联合手术的好处是一次完成减少手术次数,但由于糖尿病患者术后眼部经常存在慢性炎症反应,联合手术后经常可以看到瞳孔、虹膜后粘连,一次在白内障严重程度不影响玻璃体手术的情况下,选择分期手术,待眼底病变稳定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手术也需要慎重对待。对于已经存在DR、未经治疗的患者,应该明确的是无论白内障手术顺利与否都有可能加速DR发展。如果白内障严重程度不影响眼底检查和治疗,应该先处理眼底病变,再接受白内障手术。如果因为白内障严重无法处理眼底,也要叮嘱患者在白内障术后及时检查眼底、处理病变,由于DR严重程度并不总是与视力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会导致部分患者视力改善后,忽视DR的存在,直至视力严重下降、出现新生血管青光眼等严重病变才来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对于白内障手术医师来说,术中撕囊直径应尽量大,选择较大的人工晶体、术后充分活动瞳孔,都将为日后眼底病变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

糖尿病从何而来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有关,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内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同时,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此外,病毒感染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诱因。

而2型糖尿病的发生则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剧增的主要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值得关注的是,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轻,大多小于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则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0%,然而我国糖尿病知晓率只有约40%。因此,在我国实现糖尿病的早诊、早治还需加大患者科普宣教。如果你有下述症状,则有患糖尿病的可能,应尽快请医生为你进行测试:

ü 过度饥饿

ü 频尿(夜间起床上厕所3次或以上)

ü 原因不明的体重骤降

ü 疲劳(尤其在用餐后)

ü 感觉烦躁

ü 伤口无法愈合或愈合缓慢

ü 经常受感染或感染症状迟迟不愈

ü 腿抽筋(常见于未经诊断的糖尿病恶化,大多数发生在夜间)

ü 视力模糊或产生任何变化

糖尿病人输液时能否应用葡萄糖液体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但勿过量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 g 大米(按 75% 转化为糖)大概也是 75 g 葡萄糖左右,而一瓶 25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 12.5 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该如何冲兑?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 5: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 5 U。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加的胰岛素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1. 空腹血糖在 13.9 mmol/L 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糖:胰岛素为 3:1 的比例配,例如:5% GS 250 ml+ RI(普通胰岛素)4 单位,500 ml 配 8 单位胰岛素;

2. 如果血糖更高就要相应多放一点了,比例最高可达 2:1;

3. 如果血糖很高就用 NS + 胰岛素先把血糖降下来。 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患者来说(包括皮下、静脉),第一瓶葡萄糖(血糖> 13.9 mmol/L 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 一般 4 g 糖加 1 U 胰岛素,一小时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可调低滴速。

哪些人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逐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提起糖尿病人们首先会想到糖,于是出现“谈糖色变”,其实糖尿病与糖的摄入并不相关,但是肯定与我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为我们的糖尿病发病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年增加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整饮食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呢?平时每一餐您都吃些什么呢?怎么吃才算科学营养呢?吃能吃出糖尿病吗?

哪些人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呢?

医学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分娩过4公斤以上胎儿的妇女和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

遗传因素我们都知道,也就是您的爷爷或者奶奶患有糖尿病的话,您就有可能成为糖尿病病人。那么,导致糖尿病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呢?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多、吸烟、喝酒、心理压力、情绪波动,都是造成糖尿病的环境因素。

或许许多家庭都这样安排饮食:平时没有特意地注意荤素搭配,菜谱没有特意去想。星期六、星期日孩子爱吃排骨、牛肉什么的,有时间做就给他做点。吃什么算好呢?平时当然是少吃粮食多吃肉,鸡鸭鱼肉一样也不能少,可这样吃正确吗?

现在,大家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生活好了,肉吃多了,油吃多了,高蛋白、高脂肪摄入多了,这样,热量就摄入多了,营养随之便过剩了,加之运动又少了,所以,我们的糖尿病发病就多了。我们应该明白,并不是粮食造成了糖尿病,而是过多地摄入了油、蛋白质、脂肪造成了营养的过剩导致了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5%葡萄糖静滴吗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案例:一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作为治疗药物的稀释液(输液溶媒)时,同时加入4U胰岛素。

患者问医生:「此时为什么要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胰岛素?」,回答是为了兑冲葡萄糖。

那么请问这种用药方法对吗?

为什么不选择葡萄糖以外的输液作为溶媒呢?

如果正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此时还需要继续服药吗?

为什么非要用葡萄糖注射液?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首先了解,临床治疗时是如何选用药物溶媒的。

一般我们会从药物溶解后的稳定性和患者疾病禁忌来考虑。有些药的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就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譬如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控制钠盐的摄入。

而有些治疗药由于只适宜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医师一般就会选用糖类输液作为溶媒。

譬如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是治疗需要。譬如胰岛素、葡萄糖及氯化钾组成合剂(GIK)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称作极化液。可纠正细胞内缺钾,并提供能量,减少缺血心肌中游离的脂肪酸,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糖尿病人能否应用葡萄糖注射液?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只是不能过量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 g 大米(按 75% 转化为糖)大概也是75 g葡萄糖左右,而一瓶 250 ml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 12.5 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如何冲兑葡萄糖?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 5: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 5 U。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加的胰岛素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1. 空腹血糖在13.9mmol/L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糖:胰岛素为3:1的比例配,例如:5% GS 250ml+ RI(普通胰岛素)4 单位,500 ml 配 8 单位胰岛素;

2. 如果血糖更高就要相应多用一点了,比例最高可达 2:1;

3. 如果血糖很高就用 NS +胰岛素先把血糖降下来。

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患者来说(包括皮下、静脉),第一瓶葡萄糖(血糖> 13.9 mmol/L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一般 4 g 糖加 1 U胰岛素,一小时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可调低滴速。

胰岛素与其他药物的关系

至于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不提倡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

由于胰岛素为多肽结构,易受理化因素影响,与许多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且输液瓶材质可能会对胰岛素造成吸附作用,进入人体的胰岛素实际用量会减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葡萄糖的过多摄入,可以选择果糖、木糖醇等非葡萄糖输液作为溶媒。但是,因这类输液存在价格较贵,且与很多药物都有配伍禁忌,不是药品说明书常规推荐溶媒,因此临床目前较少使用。且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的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而果糖代谢的产物为乳酸,过量使用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并不适用于肠外营养中的能量供应。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