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哪种效果好

2020-07-15

降糖药哪种效果好:
  降糖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口服药物,另一类是注射药物。口服降糖药中,药效比较强的包括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比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这一类的药物。还有很多种口服降糖药物,产生中等或者轻度降血糖的作用。
  最强的注射类药物是胰岛素,因为身体中能够降血糖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包括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的类似物。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最好,是因为胰岛素的用量可以不断往上调。比如患者的血糖升高,可以把胰岛素加量,一直加到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所以胰岛素的降糖作用最强。



降糖药哪种效果好相关阅读


糖尿病的自我疗法

糖尿病人想要通过自我调养从而使得血糖能达到理想的水平,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相应体重;二、改善生活方式,忌烟酒、适量运动;三、听从专科医生、护士,包括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持之以恒。

糖尿病的生存时间

糖尿病本身是不会影响寿命长短的。糖尿病患者寿命减少,是因为自身血糖控制不达标,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血管、神经的并发症等。单纯的高血糖,死亡几率很小,然而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残疾或死亡。

糖尿病人可不可以吃蜂蜜

糖尿病人能否吃蜂蜜,与血糖的水平以及进食时搭配的食物有关系。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建议不要选用含葡萄糖和果糖比例都超过70%的蜂蜜来食用。但如果控制平稳,也是可以选择食用的,必要时,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如果家族里有得糖尿病的人,其后代出现糖尿病的患者概率比非糖尿病人家族高3到20倍,而糖尿病不是一对一的遗传疾病,父母是糖尿病患者,孩子是否会发病,这个与孩子出生后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后天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哪些人易得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根本原因不是十分清楚,但临床上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寻。比如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部分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高。第二,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第三,妊娠期糖尿病或有过巨大儿生产史的妇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也较高,这是女性特有的预警机制。第四,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现在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一方面可以引起月经的紊乱造成不孕,引起胰岛素抵抗,血糖的异常,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有一部分人群体力活动较少,缺少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消耗热量,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油脂摄量过多,合并有高血压或血脂异常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比较高。这部分人群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早,且会加重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长期服用一些药物,虽然药治疗一定疾病,但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率。

糖尿病患者能吃木糖醇吗

木糖醇与蔗糖相比含糖量较低,每克木糖醇的含糖量为2.4卡路里,比多数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少40%。它的新陈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主要用来满足糖尿病患者口腹感要求。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从安全的角度上,不建议孕妇和儿童使用。木糖醇不容易被胃消化酶消化吸收,它直接到肠道后只有20%吸收,会引起腹胀、腹泻。所以对于糖尿病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木糖醇,但不应过多,一天的量不能超过50克。

糖尿病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喜好和生活习惯来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无氧运动的运动强度较大,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一般选择有氧运动,例如抗阻运动。对于老年人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较轻的运动方式,例如平地走、平地骑自行车、体操。孕妇要注意孕早期不应做太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流产。糖尿病病情较轻,血糖控制较好、年龄小,没有并发症的人群可以选择强度大一些的运动方式,例如体育比赛、游泳。在运动方式中,病人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的运动时间不能少于150分钟。

妊娠糖尿病影响胎儿吗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显性糖尿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西方化,糖妈妈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它会使胎儿的死亡率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巨大儿发生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正常孕妇的发生率高六倍。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的影响大小最终取决于血糖控制的情况。如果血糖控制在范围之内,和正常孕妇没有太大差别。

糖尿病的自我调理

糖尿病人想要通过自我调养从而使得血糖能达到理想的水平,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相应体重;二、改善生活方式,忌烟酒、适量运动;三、听从专科医生、护士,包括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持之以恒。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任何水果都可以吃,理论上说是都可以吃,但是怎么吃可能是最有讲究的。比如临床在夏季的时候,有些病人会经常问西瓜能不能吃,但是我们肯定会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考虑,第一个是血糖的水平。如果血糖水平餐后控制在十以下,平时血糖的曲线一直很平稳,夏季实际上是可以吃一点水果。第二就是饮食的情况,糖尿病人讲究吃并不是说吃哪一种东西,可能是总热量的控制,比如说在夏季,我们会跟一个老病人介绍他可以去吃一片西瓜的时候,后面跟着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把主食减少一些,这样才能保持总热量的均衡,所以控制的不是哪一种食物,控制的是热量。所以我觉得考虑到他的血糖水平,考虑到它热量的控制,包括他的自觉性,实际上糖尿病很多水果是可以吃的,只不过是量的问题,要听大夫的建议。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保护肾功能

“吃乃人生大事”,吃是一门学问,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吃是很重要的事,吃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把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是有窍门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小窍门吧!希望糖尿病患者都能注意自己的饮食。

限制食盐量
  要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具体情况来控制食盐的量,食盐量不能过多,会引起浮肿;不能过少,会使身体缺碘。终末期肾病可出现高血压,表现为浮肿或尿量少,限制食盐量可防止并发症的进展,但是如果同时出现呕吐、腹泻时,就不要过分限制钠盐量,还要及时补充。
  少油饮食
  患者应减少外出就餐,外出就餐的菜肴烹调大多是炸炒涮卤等,会有大量的油和盐。患者应选用清淡饮食,自己做饭时可以选用植物油。在外出就餐时也要尽量按照平时吃饭的量和食物的搭配来选择饭菜。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很多患者会认为不吃肉、蛋类食品、不喝奶就是低蛋白饮食,这是不对的。素食中的植物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较少,长期食用可能会造成蛋白质营养不良,不利于肾功能恢复。可适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减少肾功能损伤。每日摄入的蛋白质量按0.6-0.8克/公斤标准体重给予,在饮食中,要提高优质蛋白的比例。
  多吃粗粮
  患者可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粗粮,特别是高纤维的蔬菜、豆类、全谷物等。要严格限制蔗糖、麦芽糖、葡萄糖等热量高的食物。可以选用木糖醇等不产生热量的甜味剂来改善口味。患者可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左右。
  定时定量饮食
  患者可少食多餐,两餐之间需隔4-5小时。例如: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或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需在三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加餐时的食物可在正餐中取出一部分来。
  限制高钙低磷食物
  糖尿病肾病电解质紊乱以低钙高磷为常见,所以要重视饮食中的高钙低磷食物,但是往往含钙高的食品含磷也很高,所以高钙低磷饮食强调低磷。例如:禁食动物的内脏和脑子、干果、虾皮、壮骨粉等。

糖尿病人输液时能否应用葡萄糖液体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使用葡萄糖,但勿过量摄入。

我们可以做一道算术题:成人一顿正常饮食,100 g 大米(按 75% 转化为糖)大概也是 75 g 葡萄糖左右,而一瓶 25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含糖量只有 12.5 g。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也不必过于顾忌葡萄糖注射液的使用,治疗需要使用的还是应该照常使用,只须关注葡萄糖的摄入量和血糖变化即可。

胰岛素该如何冲兑?

当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时,在不改变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和进食的前提下,临床上一般会采取加用胰岛素兑冲输液使用的葡萄糖。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 5:1 左右,常规用法是一瓶 500 ml 的 5% 葡萄糖注射液中兑入胰岛素 5 U。

但是,目前提倡个体化用药,所以最好先确定病人目前的血糖水平,不同血糖水平加的胰岛素不一样。

原则上是血糖高的病人滴糖水的时候胰岛素多放一点,血糖低的少放一点。

1. 空腹血糖在 13.9 mmol/L 以下的糖尿病病人是以糖:胰岛素为 3:1 的比例配,例如:5% GS 250 ml+ RI(普通胰岛素)4 单位,500 ml 配 8 单位胰岛素;

2. 如果血糖更高就要相应多放一点了,比例最高可达 2:1;

3. 如果血糖很高就用 NS + 胰岛素先把血糖降下来。 但是对从未应用过胰岛素患者来说(包括皮下、静脉),第一瓶葡萄糖(血糖> 13.9 mmol/L 可用盐水)内加用胰岛素应该保守。 一般 4 g 糖加 1 U 胰岛素,一小时测一次血糖,若血糖下降缓慢,可追加胰岛素;若下降迅速,可调低滴速。

哪些人要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达国家病人短寿的原因之一。必须对糖尿病保持警惕。如果仍不放心,就找医生检查血糖浓度。要一生平安,不要终生遗憾。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哪些人应该警惕糖尿病呢?

许多内科疾病平时没有异常表现,但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一些症状。病人中,最初没被确诊的,有很多人后来都诊断出是糖尿病。西方国家2%的人患有糖尿病,而患了此病但没诊断出来的,也不低于这个数字。人体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控制糖分,血糖浓度就会偏高,于是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有两种类型,且都能缩短人的生命。

Ⅰ型 糖尿病对胰岛素完全依赖,但较少见,只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贯穿病人一生。我医治的糖尿病患者大多属于Ⅱ型。这种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患者不是缺乏胰岛素,而是患者对体内产生的胰岛素产生抗性,使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这么多人患糖尿病却没被诊断出来(英国每隔10分钟就增加1例),原因是糖尿病早期没有症状,而患者对不适、疲劳已经麻木。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体重下降、疲劳、异常饥渴、排尿增多,也可能是长出顽固的疖子,出现不易彻底根除的感染。这些症状在Ⅰ型糖尿病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容易诊断出来。Ⅱ型糖尿病有时只表现为过度疲劳,而大多数人把这归结为岁数大了的缘故,这种想法不对。医生只需片刻功夫,检查病人尿液中的糖分含量,就可发现其是否有可能患有糖尿病。如果结果呈阳性,一般再进行血液化验就能确认诊断结果。

Ⅰ型糖尿病需终生注射胰岛素,还要短期住院治疗,监测血糖含量是否正常。Ⅱ型糖尿病初期只需调节饮食结构即可,如果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就要吃药和注射胰岛素。不管是哪种糖尿病,都不能吃过多的糖、 脂肪和肉类。糖尿病的治疗相当重要,许多患者常死于与此相关的心脏疾病、中风和高血压。

饮食方面,少吃糖和油炸食品,多吃蒸煮食物、粗粮和蔬菜。不少人忽略了酒精的热量,每天晚上喝很多,这样,再长久的努力也是白费。(多喝酒就会少吃饭,或是接受过多的治疗,而且酒精刺激会导致血糖含量偏低。)

糖尿病病人平时要随身携带葡萄糖药片,以防出现晕厥等紧急情况。类似情况如果发生,一定要告诉医生,他们会检查血糖含量是否正常。如果注射胰岛素,即使感觉不适也不能贸然停止,否则会产生反作用。而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但最让人害怕的还是Ⅱ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蔓延速度。美国早就证实了这一点,这反映了新一代与老一代人生活方式的不同———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缺乏锻炼,不爱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暴饮暴食是致命的错误,不要让自己掉进这个陷阱。

容易患糖尿病的人

◆ 近亲中有糖尿病患者 ◆ 习惯吃得很饱

◆ 偏食 ◆ 用餐时间很不规律

◆ 常常在外面吃饭 ◆ 喜欢肉类或油腻的食物

◆ 常喝含糖饮料 ◆ 每天喝大量酒

◆ 肥胖 ◆ 平常几乎不运动

◆ 常感精神压力大 ◆ 常熬夜

◆ 高血压 ◆ 高血脂

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

糖尿病是一组最常见的代谢性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发生高血糖、高血脂、血小板黏附及聚集性增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而导致一系列血管病变。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是除心脑血管、肾血管和视网膜血管病变之外的肢体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肢体缺血、缺氧,甚至坏疽、感染等病变,而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国外文献统计报道,并发率达22%~46%,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寿命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把糖尿病并发肢体动脉闭塞性病变称之为“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DAO)。随着糖尿病病史延长和患者年龄增加,DAO的发病率也增加。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发病5年、5~10年和10年以上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分别是22。6%、23%和66。7%。Oalkey等报道英国3 783例糖尿病患者,40岁以前未见肢体血管病变,但随着年龄增长,70岁以上有肢体血管病变者23%。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病史在5~10年以上,说明本病也是一种老年疾病,因而治疗困难,截肢率和死亡率比较高,对此人们正在加速认识和研究。

中医学把糖尿病称为“消渴”。古代医书关于“消渴”的记载和论述极为丰富,早在《素问·气厥论》中就有“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的记载。《圣济总录》指出:“能食而渴者必发脑疽、背痈。”古代医家早已经认识到糖尿病易并发“痈疽”,《千金方》有“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需思虑有大痈,何者?消渴之人必于大骨节间发生痈疽而卒。所以戒亡在大痈也”的记载。发生在肢体末端的痈疽,则归属于“脱疽”范畴。《神医秘传》记载的“本症发生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痒而后痛,甲现黑色,久则溃破,节节脱落 ……”《外科正宗》中日“未疮先渴,喜冷无度,昏睡舌干,小便频数……已成为疮形枯瘪,肉黑皮焦,痛如九割,毒传足趾者。”说明古代医家已认识到糖尿病可以并发肢体坏疽,对其症状和预后的描述与现代医学已很相似。

病因

1、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和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经多方面综合研究,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不少病人有阳性家族史,遗传因素不论I型或Ⅱ型均较肯定。据近代孪生儿研究,I型中共显性为50%,其余为环境因素;Ⅱ型中共显性更高达90%以上。从人类染色体研究中已知I型病者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白细胞配伍定型(HLA)等位点上出现频率增减,提示遗传属易感性倾向而非疾病本身。且随人种与民族而异。而Ⅱ型糖尿病则属于多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HLA无关,提示Ⅱ型糖尿病具有不同的遗传基因。

(2)环境因素。

目前认为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是引起I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主要可能通过分子模拟过程所致。如某抗原的化学和构型与J3细胞酷似,则该抗原产生的抗体也将针对β细胞发动免疫攻击。抗原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病毒以外的。大约50%~70%的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的胰岛病理切片可见被命名为“胰岛炎”的淋巴细胞浸润、单核细胞浸润,胰岛炎可导致胰岛细胞选择性的破坏,β细胞自身抗原释放,启动自身免疫导致β细胞消亡。

在Ⅱ型糖尿病发病病因中,以肥胖、饮食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药物因素等为主要诱发因素。肥胖者脂肪细胞肥大,分布在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与其他组织的胰岛素受体单位面积所含数目减少,使胰岛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机会减少,而且亲和力降低,或存在胰岛素受体缺陷,或产生抗胰岛素抗体和抗胰岛素受体抗体等,均导致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影响胰岛素的生物效应,从而引起高血糖、发生糖尿病。饮食因素也与糖尿病发病关系密切。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可使β细胞功能减退,也与胰岛素抵抗的进展有一定的关系。神经精神因素也是促发糖尿病的原因之一,若长时间的紧张、焦虑,使交感神经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可使血糖升高而发病。其他如感染、应激、缺少体力活动、多次妊娠等均可能是诱发因素,所以糖尿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导致精液质量下降

众所周知,糖尿病可以导致许多系统的并发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糖尿病也可以导致精液质量下降,进而导致男性不育症。

2012年美国《男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强调在糖尿病患者中,男性生育力下降的发生率是51%。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原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是16%,继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发病率是19.1%,远远高于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中,年龄、吸烟、肥胖是导致不育的主要原因。在患有糖尿且生育力完好和不育的男性中分别有33.6%和45.6%的人吸烟;患有糖尿病的不育症患者中,大概有一半患者是超重。

糖尿病导致不育的机制是复杂的,具体讲,1型糖尿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精子发生紊乱和生殖细胞死亡。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肥胖和相关并发症导致精液参数异常及血清睾酮下降。

我们要重视糖尿病对于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积极正确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思路。

相关方剂

四对降糖药合方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