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哪些治疗选择

2020-07-15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是长在骨髓里边的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很多患者会选择逃避治疗。伴随疼痛厉害、骨折、瘫痪、大小便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旦确诊是多发性骨髓瘤,必须进行治疗。可通过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哪些治疗选择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这种病人也越来越多。
  导致病人的增多的原因主要有包括环境的因素、医疗诊断水平的增强和老百姓的体检意识增强以及体检的频度的提高,多发性骨髓也因此能够被尽早的发现和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表现千差万别,包括乏力、困倦、肾脏表现、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大家关注度更高白球比、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相关指标出现的异常数值,就要想到有没有球蛋白的问题。这个指标可以通过经常做体检得到一些详细的分析和体检结果。
  这些分析和结果对早期骨髓瘤的发现和后续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B淋巴细胞分泌的浆细胞的异常,属于浆细胞性疾病,往往表现是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常常会出现骨痛为主要表现,还有常会出现贫血、感染还有肾功能不全,它主要的病机是血里边的单克隆异常免疫球蛋白的出现。
  免疫球蛋白它有不同的类型,像常见的免疫球蛋白IgG、IgD、IgA这些类型。那么病人往往会出现由于异常的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会出现高粘滞血症,出现头晕、手脚的麻木、感染,更容易感染,甚至会出现血栓的情况。

骨髓瘤病因

骨髓瘤病因:
  我们说所有的血液病它的病因并不是很明确。比如说骨髓瘤,它可能是由于有遗传的因素,但它不是遗传性疾病,它可能某一些家族有遗传倾向,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疾病。
  还有像我们的环境因素、工作环境或者是生活的环境,可能有一些辐射、物理辐射,我们常指的是像X线、伽马射线,甚至是核辐射、核泄漏最可怕会造成你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基因的突变,出现恶性的肿瘤。
  那么还有一些生物因素,比如说长期反复的一些感染会损伤我们的骨髓,造成基因的突变。那么还有年龄,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么他更容易出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异常,从而会出现恶性血液病,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实体瘤。往往会跟这些原因有关系。

骨髓瘤能治愈吗

骨髓瘤能治愈吗:
  我们首先确定说骨髓瘤它不是一个能治愈的疾病。在目前治疗手段的不断的优化,一些新药的不断的出现,这个疾病它的总生存期在不断的延长,但是他始终是在治疗、缓解、复发的过程当中,反复的一个过程,不能够完全被治愈。
  可能以后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 新药的不断出现,那么它的治愈的希望还是有的。现在我们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很多新的方案,比如以万科为主的化疗方案,还有自体骨髓移植,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所以多发性骨髓瘤它又是一个老年人常见的一个疾病,并不是一个完全能治愈的疾病,但并不可怕。通过我们的这些优化的方案,有很大一部分病人,他的生存率甚至能达到七年、八年甚至是十年。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怎么办

多发性骨髓瘤出现肾损害,如果已经超过病人能够代偿的程度时,需要血液透析,它可以清除肌酐、尿素氮,同时也可以清除化疗中带来的高尿酸血症。有的病人随着化疗的进行,肾功能可以逐渐的好转;有的病人可以脱离透析;也有一部分病人早期的肾脏损害比较严重,可能没有办法逆转,需要长期的进行血液透析。总的来说,如果一边化疗一边透析,病人还是有一定的生存期。

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容易感染

由于骨髓瘤患者骨髓中有大量恶性浆细胞,产生大量无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并抑制了正常白细胞的产生,此时就会发生感染、贫血。感染发生后,会分泌一些感染因子,而这些感染的炎性因子恰是骨髓瘤的生长因子,会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使病情加重。

患了多发性骨髓瘤怎么治疗

目前,化疗是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主要为全程化疗,给患者用4到6个疗程化疗,控制住肿瘤使肿瘤负荷降低,病人很多指标就会不同程度改善,然后改用维持治疗,消灭体内残存肿瘤细胞,使患者复发率降低,从而使疾病得到改善。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大便频次很高怎么办

腹泻后首先判断是感染性腹泻还是药物引起的腹泻,病人吃东西不适会引起感染性腹泻,可以吃些黄连素一类的消炎药解决。靶向治疗药硼替佐米用完后其中有一个副作用是腹泻,而且频次很高,此时可以用些止泻药控制便秘。

多发性骨髓瘤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多脏器的损伤,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肾脏,所以当骨髓瘤患者出现肾脏轻微损伤或还未损伤时,一定要少食低嘌呤类食物。尤其是汤类,因为汤里营养原料较高,嘌呤物质含量多患者喝完后容易出现尿酸高、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骨髓瘤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可能未来,骨髓瘤也是潜在可治愈的疾病。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需要分期评估,如果是低危患者,大概能活7到10年;中危患者大概能活3到5年;高危患者大概在2年多左右。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话,必须积极进行治疗,一般的话都会进行化疗,那么,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不良反应有哪些呢?

1、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感觉异常):

骨髓瘤疾病本身及某些药物治疗均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感觉异常,治疗前已有症状(麻木,脚或手有疼痛或灼烧感)和或伴有其它周围神经病变征兆的病人,使用药物治疗期间以上症状可能会加重。

必须监护病人有无神经病变的症状:如灼烧感、感觉过敏、感觉迟钝、感觉异常、不适感或神经痛。

新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或恶化的病人需立即求助您的主治医师,可能需要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给药计划。长期应用沙利度胺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通常是不可逆的,很难恢复。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在给药剂量减低或停药后,大部分病人的不适可以逐渐恢复或改善,中位恢复时间是110天。

2、恶心,呕吐

使用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您可以跟您的主治医师讨论是否需要使用止吐药物加以预防。另外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引用清淡、酸味的饮料,避免太甜、太油腻的食物等。尤其在接受大剂量化疗前2-3个小时应避免进食,以预防呕吐。另外也要注意水分以及电解质的平衡,避免脱水症状的发生。

3、腹泻

接受化疗时可能会发生腹泻等症状,卫生的饮食是预防的关键。同时在饮食上应避免摄取油脂高的和油炸等食物。另外也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控制饮食及少量多惨也是很好的方式。如果发生腹泻,您应该立即寻求您的医生的帮助。

4、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在接受万珂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一过性的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时可能诱发出血。通常在随后十天的休息期间(即在下一个疗程开始之前),血小板可以逐渐恢复。患者平时应预防出血,如抽血或注射后,需局部加压注射处5-10分钟以防出血,若仍无法止血应告知护士;勿用硬牙刷刷牙,应使用医师给予的漱口水漱口;平时尽量避免外伤发生;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血小板输注。

如何避免误诊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患者可因为骨痛、蛋白尿或贫血表现首诊于骨科、肾内科、呼吸科或血液科。基层医院误诊误治很多,几乎50-80%误诊。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形成机制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机制:一旦骨髓瘤细胞(MMC)浸润骨髓,MMC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使IL-6、TNFa、MIP-1a、OPN和DKK1等产生增多,使破骨细胞活化、分化和成熟加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减弱,引起骨髓瘤骨病发生。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PET-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形成机制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50%患者确诊骨髓瘤时已合并蛋白尿等肾损害,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由多种因素所致,轻链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损伤和轻链在肾小球的沉积引起的淀粉样变是主要原因,此外骨髓瘤细胞浸润、高血钙、高尿酸血症等也参与发病。免疫分型与肾损害关系密切,轻链型肾损害率最高。

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水化、化疗、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的形成机制

机制:引起MM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主要与骨髓瘤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IL-1、TNFa、TGF-β及IFN它们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及红系组细胞数量减少;

②部分MM病人肾功能不全而使EPO生成不足;

③骨髓瘤细胞本身也可通过影响正常的红细胞的生成引起贫血;

④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及Fas/Fas-L的相互作用诱导红系祖细胞的凋亡引起贫血;

⑤其它机制包括化疗的毒副作用、铁利用障碍(功能性缺铁)、叶酸缺乏、红细胞寿命的缩短及由M蛋白引起的血浆容量的增加(稀释性贫血)等。

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MM病人的平均Hb100g/L左右,约25%的病人低于85g/L。

如何避免误诊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腰腿痛、尿改变和发热被误诊为骨病、肾炎和呼吸系统感染,而延误病情。

 易误诊的一些临床表现:

一、骨髓瘤骨病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二、骨髓瘤肾病

患者可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诊于肾科或中医科,被误诊为肾炎等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使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展至尿毒症。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长期蛋白尿、血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及时作肾活检、骨髓穿刺或骨髓、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骨髓瘤相关检查。

三、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国际MM工作组(IMWG)在2003年按有无器官损害将MM重新定义为有症状、无症状MM。

一、症状性MM

1、血或尿中存在M-蛋白

(γ区或β区出现一窄底高峰)

2、骨髓中有克隆性浆细胞或浆细胞瘤

3、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骨损害)

二、无症状MM

1、M-蛋白≥30g/L

2、和/或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10%

3、无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骨损害)或无症状

MM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IMWG2003年)

1、血钙水平:血清钙>正常上限0.25mmol/L或>2.75mmol/L

2、肾功能不全:肌酐>173mmol/L

3、贫血:Hb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

血清游离轻链(FLC)具有以下优点: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普通M蛋白鉴定更敏感能更早的发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复发;

在疾病复发早期,骨髓活检可能只有5%的浆细胞,X线和MRI扫描无变化,而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是肿瘤复发的明确证据,提示该行化疗了;

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作为完全缓解的标准;而血清游离轻链较比免疫固定电泳更能反映缓解的深度,因此在2006年国际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已将游离轻链作为骨髓瘤严格完全缓解的标准之一。治疗后游离轻链阴性的骨髓瘤患者较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但游离轻链阳性)有更长的生存期;

血清游离轻链在IgD型、轻链型、无分泌型骨髓瘤和淀粉样变性的诊治中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且可作为判断这些患者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血清游离轻链数值及其中κ/λ比值异常可作为判断良恶性浆细胞病的重要标准。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单克隆游离轻链(FLC)检测是许多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重要的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现有的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鉴定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如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对游离轻链鉴定和定量上并不敏感。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法[1]是最近应用较多的一种对血液中的游离轻链自动化定量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联合应用常规M蛋白鉴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多种恶性浆细胞病的早期诊断率;在监测上,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其他指标能更早的对治疗及疾病的复发做出反应。在MGUS患者还可提供非常有意义的预后信息。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 FLC)最初是150年前从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发现的,被定义为本周蛋白,它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单克隆恶变浆细胞无节制的大量增生产生的匀质的κ或λ游离分子。它出现在许多恶性浆细胞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轻链沉积病等。通常定性、定量测定尿中FLC来判断疾病状态,由于尿液FLC的浓度很大程度的受肾小管重吸收能力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所以不是理想的选择。最近血清游离轻链定量的试剂盒已商品化,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2006年写入了多发性骨髓瘤及AL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本文将对正常人FLC的代谢情况,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清游离轻链代谢生理学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聚体,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它们决定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别对应于IgG、IgA、IgM、IgD轻链有κ、λ两型,每种免疫球蛋白或含κ轻链或含λ轻链。人类产κ型轻链的浆细胞大约为产λ型轻链的两倍。每种轻链的多肽链大约包含220个氨基酸,它们折叠后形成恒定区和可变区。游离轻链的产量大约比重链多40%,这是为了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合成适当的构象。未结合成四聚体形式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以游离的形式分泌。这些游离轻链可以单体(22C27 kDa)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共价或非共价结合成二聚体(44C55 kDa) 。在正常人中,浆细胞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有大量的FLC分子生成并分布于血管内和血管间隙。剩余的FLC通过肾小球的滤过清除,之后FLC被近端小管细胞吸收和分解。研究表明每天有大量的FLC被肾脏重吸收(10-30 g/天)。正常人每天可以向尿液中排泄1-10mg的游离轻链,与分泌型IgA及其它的免疫球蛋白一起存在。当发生恶性浆细胞病时,单克隆的浆细胞大量增生,产生大量匀质的单克隆游离κ或λ轻链分子由肾小球滤过。当滤过的FLC超过了近端小管的分解和重吸收能力后,即从尿中排泄或到达髓袢升支与Tamm-Horsfall蛋白以管型的方式沉淀下来,常造成骨髓瘤肾病。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珂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出血和血栓:

凝血/血栓:建议以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为基础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高粘滞血症: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MM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模型[3]

个人/骨髓瘤的危险因素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高粘血症

VTE的个人或家庭的历史,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30)

合并症: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受损,

慢性炎症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或慢性)

骨髓增值性疾病

近期手术(6个星期内):神经创伤、

骨科手术等

药物: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激素替代疗法

如果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考虑:

阿司匹林

如果2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目前考虑: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剂量,例如依诺肝素40毫克QD)

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阿霉素高剂量的类固醇(≥480毫克/每月)

联合化疗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性剂量,例如

依诺肝素40毫克QD)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应提示临床医生考虑出血的危险性是否足以排除药理血栓

活动性出血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严重的肝脏疾病(异常PT或称为静脉曲张)

严重肾脏疾病(肌酐清除率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哪些治疗选择-乡间郎中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哪些治疗选择

2020-07-15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是长在骨髓里边的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很多患者会选择逃避治疗。伴随疼痛厉害、骨折、瘫痪、大小便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旦确诊是多发性骨髓瘤,必须进行治疗。可通过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等。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哪些治疗选择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症状: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这种病人也越来越多。
  导致病人的增多的原因主要有包括环境的因素、医疗诊断水平的增强和老百姓的体检意识增强以及体检的频度的提高,多发性骨髓也因此能够被尽早的发现和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表现千差万别,包括乏力、困倦、肾脏表现、骨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大家关注度更高白球比、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相关指标出现的异常数值,就要想到有没有球蛋白的问题。这个指标可以通过经常做体检得到一些详细的分析和体检结果。
  这些分析和结果对早期骨髓瘤的发现和后续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B淋巴细胞分泌的浆细胞的异常,属于浆细胞性疾病,往往表现是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常常会出现骨痛为主要表现,还有常会出现贫血、感染还有肾功能不全,它主要的病机是血里边的单克隆异常免疫球蛋白的出现。
  免疫球蛋白它有不同的类型,像常见的免疫球蛋白IgG、IgD、IgA这些类型。那么病人往往会出现由于异常的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会出现高粘滞血症,出现头晕、手脚的麻木、感染,更容易感染,甚至会出现血栓的情况。

骨髓瘤病因

骨髓瘤病因:
  我们说所有的血液病它的病因并不是很明确。比如说骨髓瘤,它可能是由于有遗传的因素,但它不是遗传性疾病,它可能某一些家族有遗传倾向,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疾病。
  还有像我们的环境因素、工作环境或者是生活的环境,可能有一些辐射、物理辐射,我们常指的是像X线、伽马射线,甚至是核辐射、核泄漏最可怕会造成你骨髓造血功能的异常,基因的突变,出现恶性的肿瘤。
  那么还有一些生物因素,比如说长期反复的一些感染会损伤我们的骨髓,造成基因的突变。那么还有年龄,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么他更容易出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异常,从而会出现恶性血液病,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实体瘤。往往会跟这些原因有关系。

骨髓瘤能治愈吗

骨髓瘤能治愈吗:
  我们首先确定说骨髓瘤它不是一个能治愈的疾病。在目前治疗手段的不断的优化,一些新药的不断的出现,这个疾病它的总生存期在不断的延长,但是他始终是在治疗、缓解、复发的过程当中,反复的一个过程,不能够完全被治愈。
  可能以后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 新药的不断出现,那么它的治愈的希望还是有的。现在我们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很多新的方案,比如以万科为主的化疗方案,还有自体骨髓移植,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所以多发性骨髓瘤它又是一个老年人常见的一个疾病,并不是一个完全能治愈的疾病,但并不可怕。通过我们的这些优化的方案,有很大一部分病人,他的生存率甚至能达到七年、八年甚至是十年。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怎么办

多发性骨髓瘤出现肾损害,如果已经超过病人能够代偿的程度时,需要血液透析,它可以清除肌酐、尿素氮,同时也可以清除化疗中带来的高尿酸血症。有的病人随着化疗的进行,肾功能可以逐渐的好转;有的病人可以脱离透析;也有一部分病人早期的肾脏损害比较严重,可能没有办法逆转,需要长期的进行血液透析。总的来说,如果一边化疗一边透析,病人还是有一定的生存期。

为什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容易感染

由于骨髓瘤患者骨髓中有大量恶性浆细胞,产生大量无免疫功能的免疫球蛋白,并抑制了正常白细胞的产生,此时就会发生感染、贫血。感染发生后,会分泌一些感染因子,而这些感染的炎性因子恰是骨髓瘤的生长因子,会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使病情加重。

患了多发性骨髓瘤怎么治疗

目前,化疗是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化疗主要为全程化疗,给患者用4到6个疗程化疗,控制住肿瘤使肿瘤负荷降低,病人很多指标就会不同程度改善,然后改用维持治疗,消灭体内残存肿瘤细胞,使患者复发率降低,从而使疾病得到改善。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大便频次很高怎么办

腹泻后首先判断是感染性腹泻还是药物引起的腹泻,病人吃东西不适会引起感染性腹泻,可以吃些黄连素一类的消炎药解决。靶向治疗药硼替佐米用完后其中有一个副作用是腹泻,而且频次很高,此时可以用些止泻药控制便秘。

多发性骨髓瘤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多脏器的损伤,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是肾脏,所以当骨髓瘤患者出现肾脏轻微损伤或还未损伤时,一定要少食低嘌呤类食物。尤其是汤类,因为汤里营养原料较高,嘌呤物质含量多患者喝完后容易出现尿酸高、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骨髓瘤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可能未来,骨髓瘤也是潜在可治愈的疾病。骨髓瘤患者能活多久,需要分期评估,如果是低危患者,大概能活7到10年;中危患者大概能活3到5年;高危患者大概在2年多左右。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不良反应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话,必须积极进行治疗,一般的话都会进行化疗,那么,多发性骨髓瘤化疗不良反应有哪些呢?

1、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感觉异常):

骨髓瘤疾病本身及某些药物治疗均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感觉异常,治疗前已有症状(麻木,脚或手有疼痛或灼烧感)和或伴有其它周围神经病变征兆的病人,使用药物治疗期间以上症状可能会加重。

必须监护病人有无神经病变的症状:如灼烧感、感觉过敏、感觉迟钝、感觉异常、不适感或神经痛。

新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或恶化的病人需立即求助您的主治医师,可能需要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给药计划。长期应用沙利度胺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通常是不可逆的,很难恢复。万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在给药剂量减低或停药后,大部分病人的不适可以逐渐恢复或改善,中位恢复时间是110天。

2、恶心,呕吐

使用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您可以跟您的主治医师讨论是否需要使用止吐药物加以预防。另外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引用清淡、酸味的饮料,避免太甜、太油腻的食物等。尤其在接受大剂量化疗前2-3个小时应避免进食,以预防呕吐。另外也要注意水分以及电解质的平衡,避免脱水症状的发生。

3、腹泻

接受化疗时可能会发生腹泻等症状,卫生的饮食是预防的关键。同时在饮食上应避免摄取油脂高的和油炸等食物。另外也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控制饮食及少量多惨也是很好的方式。如果发生腹泻,您应该立即寻求您的医生的帮助。

4、血小板减少症

患者在接受万珂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一过性的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时可能诱发出血。通常在随后十天的休息期间(即在下一个疗程开始之前),血小板可以逐渐恢复。患者平时应预防出血,如抽血或注射后,需局部加压注射处5-10分钟以防出血,若仍无法止血应告知护士;勿用硬牙刷刷牙,应使用医师给予的漱口水漱口;平时尽量避免外伤发生;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血小板输注。

如何避免误诊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患者可因为骨痛、蛋白尿或贫血表现首诊于骨科、肾内科、呼吸科或血液科。基层医院误诊误治很多,几乎50-80%误诊。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形成机制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机制:一旦骨髓瘤细胞(MMC)浸润骨髓,MMC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使IL-6、TNFa、MIP-1a、OPN和DKK1等产生增多,使破骨细胞活化、分化和成熟加强,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减弱,引起骨髓瘤骨病发生。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PET-CT或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形成机制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50%患者确诊骨髓瘤时已合并蛋白尿等肾损害,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骨髓瘤肾病由多种因素所致,轻链蛋白尿对肾小管的损伤和轻链在肾小球的沉积引起的淀粉样变是主要原因,此外骨髓瘤细胞浸润、高血钙、高尿酸血症等也参与发病。免疫分型与肾损害关系密切,轻链型肾损害率最高。

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水化、化疗、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的形成机制

机制:引起MM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主要与骨髓瘤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如:IL-1、TNFa、TGF-β及IFN它们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及红系组细胞数量减少;

②部分MM病人肾功能不全而使EPO生成不足;

③骨髓瘤细胞本身也可通过影响正常的红细胞的生成引起贫血;

④可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及Fas/Fas-L的相互作用诱导红系祖细胞的凋亡引起贫血;

⑤其它机制包括化疗的毒副作用、铁利用障碍(功能性缺铁)、叶酸缺乏、红细胞寿命的缩短及由M蛋白引起的血浆容量的增加(稀释性贫血)等。

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MM病人的平均Hb100g/L左右,约25%的病人低于85g/L。

如何避免误诊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腰腿痛、尿改变和发热被误诊为骨病、肾炎和呼吸系统感染,而延误病情。

 易误诊的一些临床表现:

一、骨髓瘤骨病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二、骨髓瘤肾病

患者可因血尿或蛋白尿就诊于肾科或中医科,被误诊为肾炎等而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使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发展至尿毒症。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长期蛋白尿、血尿不能明确诊断者,应及时作肾活检、骨髓穿刺或骨髓、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骨髓瘤相关检查。

三、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国际MM工作组(IMWG)在2003年按有无器官损害将MM重新定义为有症状、无症状MM。

一、症状性MM

1、血或尿中存在M-蛋白

(γ区或β区出现一窄底高峰)

2、骨髓中有克隆性浆细胞或浆细胞瘤

3、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骨损害)

二、无症状MM

1、M-蛋白≥30g/L

2、和/或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10%

3、无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终末器官损害,包括骨损害)或无症状

MM相关的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IMWG2003年)

1、血钙水平:血清钙>正常上限0.25mmol/L或>2.75mmol/L

2、肾功能不全:肌酐>173mmol/L

3、贫血:Hb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

血清游离轻链(FLC)具有以下优点: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普通M蛋白鉴定更敏感能更早的发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复发;

在疾病复发早期,骨髓活检可能只有5%的浆细胞,X线和MRI扫描无变化,而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是肿瘤复发的明确证据,提示该行化疗了;

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作为完全缓解的标准;而血清游离轻链较比免疫固定电泳更能反映缓解的深度,因此在2006年国际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已将游离轻链作为骨髓瘤严格完全缓解的标准之一。治疗后游离轻链阴性的骨髓瘤患者较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但游离轻链阳性)有更长的生存期;

血清游离轻链在IgD型、轻链型、无分泌型骨髓瘤和淀粉样变性的诊治中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且可作为判断这些患者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血清游离轻链数值及其中κ/λ比值异常可作为判断良恶性浆细胞病的重要标准。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单克隆游离轻链(FLC)检测是许多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重要的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现有的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鉴定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如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对游离轻链鉴定和定量上并不敏感。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法[1]是最近应用较多的一种对血液中的游离轻链自动化定量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联合应用常规M蛋白鉴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多种恶性浆细胞病的早期诊断率;在监测上,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其他指标能更早的对治疗及疾病的复发做出反应。在MGUS患者还可提供非常有意义的预后信息。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 FLC)最初是150年前从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发现的,被定义为本周蛋白,它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单克隆恶变浆细胞无节制的大量增生产生的匀质的κ或λ游离分子。它出现在许多恶性浆细胞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轻链沉积病等。通常定性、定量测定尿中FLC来判断疾病状态,由于尿液FLC的浓度很大程度的受肾小管重吸收能力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所以不是理想的选择。最近血清游离轻链定量的试剂盒已商品化,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2006年写入了多发性骨髓瘤及AL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本文将对正常人FLC的代谢情况,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清游离轻链代谢生理学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聚体,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它们决定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别对应于IgG、IgA、IgM、IgD轻链有κ、λ两型,每种免疫球蛋白或含κ轻链或含λ轻链。人类产κ型轻链的浆细胞大约为产λ型轻链的两倍。每种轻链的多肽链大约包含220个氨基酸,它们折叠后形成恒定区和可变区。游离轻链的产量大约比重链多40%,这是为了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合成适当的构象。未结合成四聚体形式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以游离的形式分泌。这些游离轻链可以单体(22C27 kDa)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共价或非共价结合成二聚体(44C55 kDa) 。在正常人中,浆细胞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有大量的FLC分子生成并分布于血管内和血管间隙。剩余的FLC通过肾小球的滤过清除,之后FLC被近端小管细胞吸收和分解。研究表明每天有大量的FLC被肾脏重吸收(10-30 g/天)。正常人每天可以向尿液中排泄1-10mg的游离轻链,与分泌型IgA及其它的免疫球蛋白一起存在。当发生恶性浆细胞病时,单克隆的浆细胞大量增生,产生大量匀质的单克隆游离κ或λ轻链分子由肾小球滤过。当滤过的FLC超过了近端小管的分解和重吸收能力后,即从尿中排泄或到达髓袢升支与Tamm-Horsfall蛋白以管型的方式沉淀下来,常造成骨髓瘤肾病。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珂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出血和血栓:

凝血/血栓:建议以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为基础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高粘滞血症: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MM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模型[3]

个人/骨髓瘤的危险因素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高粘血症

VTE的个人或家庭的历史,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30)

合并症: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受损,

慢性炎症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或慢性)

骨髓增值性疾病

近期手术(6个星期内):神经创伤、

骨科手术等

药物: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激素替代疗法

如果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考虑:

阿司匹林

如果2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目前考虑: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剂量,例如依诺肝素40毫克QD)

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阿霉素高剂量的类固醇(≥480毫克/每月)

联合化疗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性剂量,例如

依诺肝素40毫克QD)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应提示临床医生考虑出血的危险性是否足以排除药理血栓

活动性出血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严重的肝脏疾病(异常PT或称为静脉曲张)

严重肾脏疾病(肌酐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