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前准备

2020-07-15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前准备:
  胆囊切除术是一个非常常规,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术。在很多的三甲医院,已经被列入移植手术的范畴。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手术前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病人在门诊完成一些术前检查。手术当日到达医院,即可完成手术。
  有些医院,可能病人上午做完手术,下午就可以出院,回家休息。有些医院可能需要病人留院观察一晚。但是,对于一些高龄的病人还需谨慎。因大部分高龄患者可能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基础疾病。对于青壮年的病人而言,实际上并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前准备相关阅读


胆囊息肉表现

胆囊息肉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在做健康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餐后发生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
  罕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脱落,坎顿于壶腹部有关。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尤其在伴有结石的情况下,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胆囊息肉手术要住院吗

胆囊息肉手术要住院吗:
  如果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小,术后1到3天可出院。目前有的三甲医院定为日间手术,做完手术当天可以回家。如果是开腹手术,一般一周左右出院。一般来说,胆囊息肉在术后需要有两周左右的休息时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恢复程度会有所延长或缩短。
  脑力劳动者或者是工作比较轻松的患者,在手术后两周可以开始工作。但是对于工作量较大,或者是体力劳动者来说,在手术后一般需要休息一个月左右,特别是年纪比较大,或者胆囊息肉比较严重的人群,休息时间可酌情增加。
  胆囊息肉患者手术后饮食要遵循医嘱,且术后一周内要卧床休息,注意少食多餐,不要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蟹黄等等。患者可以吃海鲜、喝新鲜的酸奶。在术后一周可以做一些轻微的运动,但还是要注意多休息。

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吗

医生对绝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建议观察,对于少数情况,还是会考虑进行治疗。第一,对于息肉位置特殊的患者,会更积极一些,要选择手术治疗。第二,对于息肉生长迅速,较大的患者,考虑继发癌变的可能性较高,会考虑要早期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在医学里面专业叫胆囊息肉样病变,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息肉。息肉是长在胆囊的黏膜,表面长出来一个肿物,所以息肉它只是一个形态上的描述。息肉分为多种,最多见的像胆固醇性息肉,就是像油脂类东西,胆固醇性息肉其实就是一些炎症引起的。还有腺瘤样息肉是良性肿瘤的腺瘤样息肉,还有像发展比较重的是恶性的息肉,所以这就是胆囊息肉的一个基本情况。

胆囊息肉病人的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病人平时需要注意的,第一个低脂饮食,低脂饮食是平时少吃油腻的东西,烧烤类的尽量少吃,比如说早晨一天三餐,早晨吃油腻的东西,那么到中午晚上尽量少吃;第二点,得了胆囊息肉应该时常要去监测,因为息肉的手术指征主要和它的大小有关系,所以要时常去医院里面去做彩超,观察息肉的变化,如果息肉大小超过一公分,或者说在短期内,比如说以三个月为界,它的生长速度超过0.1公分,那么认为它生长速度比较快,这两个指征都是它恶变的表现。所以需要早期的就医,让大夫去判别是否需要手术。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是什么:
  胆囊息肉临床上叫做胆囊息肉样变,因为胆囊息肉有不同的类型:
  第一,真性的息肉,就是胆囊壁、胆囊粘膜形成炎性的息肉;
  第二,是腺瘤样的息肉,从胆囊壁上突起一个实性的结构。如果是腺瘤或者是腺肌症、炎性息肉,如果慢慢增大有可能会发生恶变。所以,如果胆囊单发息肉逐渐增大,达到将近一公分左右,就需要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早期的胆囊结石是胆囊内的胆固醇成分呈过饱和状态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它贴附在胆囊壁上,有时可移动;附在胆囊壁上,不能移动。

胆囊息肉能自愈吗

胆囊息肉能自愈吗:胆囊息肉是相对比较常见的胆囊的良性的病变,根据它的性质不同分为胆固醇性的、肿瘤性的以及少见的胆囊腺肌瘤,胆囊息肉一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它也会逐渐长大,临床上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胆囊息肉能够自己消失的这情况,有患者会说以前有胆囊息肉,现在做B超又没有了,从临床的推测往往它可能原来本身就不是胆囊息肉,有可能是胆囊的胆固醇结晶的沉着,胆固醇结晶可能脱落了或者是溶解了,误以为是胆囊息肉自愈了,所以一般认为胆囊息肉不会自愈。

有多个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有多个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如果患者患有多发的胆囊息肉,以胆固醇性的息肉比较多见。但是也要警惕混合性的息肉。通常患者在B超或者ct发现有多发的胆囊息肉,大多数是胆固醇性的息肉,胆固醇性的息肉是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胆固醇结晶,胆固醇性的息肉一般较为常见。
  而混合性的是指既有腺瘤性的真性息肉又有胆固醇性的假性息肉,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多发性息肉一定是胆固醇性息肉,如果忽略腺瘤性息肉存在的可能,会对治疗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如果发现有多个胆囊息肉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针对具体的检查结果具体分析。

胆囊息肉会复发吗

胆囊息肉会复发吗:
  如果是用药物进行治疗后,很小的息肉消失,患者痊愈,但在停药以后过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息肉的复发。因为药物会帮助胆汁的代谢,使得很小的胆固醇结晶慢慢消退,如果停药,患者自身的胆汁代谢可能又会恢复到原先状态,所以很可能会出现息肉复发。
  如果是做了手术以后,也就是做了保胆取石手术,这种息肉取出来以后,术后的复发率也是非常高,如果不进行一些药物的配合来进行干预,是非常容易复发的,所以一定要在术后要进行定期的随访,患者要做定期的复查。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后护理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后护理:
  对于大多数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一般情况下采取的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现在非常普及,而且创伤很小。病人实际上在麻醉恢复以后,就可以自由的下地活动、进食,术后并没有特别需要护理的事项。
  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感觉做完手术以后,会伤了一定的元气,可能需要注意休息几天。胆囊切除手术之后,三个月是饮食节控的时段,尽量以低脂饮食为主,比如奶制品应该以脱脂、低脂为宜,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而在国外很多病人,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上班。所以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后无需特别护理。

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如果不超过5mm,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并按时复查。如果息肉较大,且患者年龄超过50岁,息肉的位置靠近肝脏或胆囊出口,患者应采取手术的方式治疗。胆囊息肉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喜欢喝酒、喜欢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所引起的。因此,想要预防胆囊息肉,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控制。

胆囊息肉由于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因此它往往是在体检时才被检查出来。虽然它不会导致人体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但息肉存在人体中,总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患了胆囊息肉之后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那么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一、胆囊息肉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小于5mm,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并3-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即可,不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如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并有增大的趋势,或者息肉的位置靠近肝脏或胆囊出口,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年龄在50岁以上,这些情况下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出现胆囊息肉的原因
  1、饮食不规律
  饮食、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患胆囊息肉的风险较高,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群,更容易患胆囊息肉。如果不吃早餐,人体内的胆汁无法被有效利用,只能滞留在胆囊中,久而久之,对胆囊会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引起胆囊息肉。

2、喜欢喝酒
  酒精的代谢需要通过人体的肝脏,因此,酒精对肝功能有很大的损伤。酒精会造成人体的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在分泌时处于十分紊乱的状态,从而刺激到胆囊,最终形成胆囊息肉。酒精还会导致原有的胆囊息肉增大、并增加胆囊息肉癌变的风险。
  3、喜欢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患胆囊息肉的风险也比较大。有些人特别喜欢吃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高胆固醇食物,体内的胆固醇一旦增高,很容易在胆囊中形成胆固醇结石。在生活中应以植物油为主,它可以降低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防止胆石的形成。

胆息肉是什么病

胆囊息肉也是常见的胆道疾病疾病之一,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因素比较复杂,与我们的饮食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因为我们对于胆息肉的了解不多,所以想要预防也没有办法正确的进行,因此对于胆息肉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那么胆息肉是什么病呢?

胆囊息肉是一组具有从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息肉的病变的统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在临床和影像学研究中,很难阐明其性质。它称为“膀胱粘膜鼓胀病变”。
  胆囊息肉在病理学中具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并且良性息肉更常见。 良性胆囊息肉还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子宫腺肌病和异位息肉。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 相反,非侵入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胆囊腺肌瘤不会癌变。
  胆囊息肉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及胆固醇代谢有关。 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诱发因素。
  总是在说,越来越多的人都得了胆囊息肉,但是胆囊息肉的症状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下面来了解下。
  1、胆囊息肉本病最早没有任何症状,这是一个比较难找到的本病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去医院体检,但3毫米以下的胆囊息肉仍然不能通过检查透露。
  2、从临床来看,绝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会在右上腹出现轻度不适。胆囊长出息肉,出现结石和胆绞痛。胆囊息肉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伴有结石时,癌症的发生风险也较大。

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

多发性胆囊息肉是胆囊息肉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因此针对于这种疾病治疗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很多病人没有这方面的医学常识,即便是知道自己患上了这种疾病,还是不了解该怎样进行治疗处理才好,那么到底患上了多发性胆囊息肉怎么治呢?

步骤/方法:
  1、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们,要治疗多发性胆囊息肉这个病首先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引起的,多发性胆囊息肉是由没有规律饮食、不爱吃早餐的人群,是引起胆囊息肉形成的原因,平时经常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也容易得胆囊息肉。
  2、药物治疗,医院的医生会开针对多发性胆囊息的中药,治疗首先能抑制息肉组织继续生长;第二,行气破除瘀血、散癥软坚,对息肉细胞组织形成包围杀除的作用,使息肉经收涩而逐渐缩小,直到全部消失;第三,益气养阴扶正、调理气机,修复胆囊内壁深层组织的细胞,增强抗病能力,抑制息肉复发,彻底治好的。
  3、还有就是有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治疗的周期时间短,手术治疗的方法是直接切除病症,结合药物对病人进行巩固治疗,这种治疗的方法治疗周期短,病人在治疗后注意自己的饮食卫生,是可以直接治疗康复的。
  饮食上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
  2.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多发性胆囊息肉的饮食中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胆管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疾病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胆管息肉也是一种发病因素比较复杂的疾病,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因素目前来说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因为胆汁分泌过过导致的,还有一种就是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吃早餐是导致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而第三种因素就是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胆囊息肉的原因之一。
  患上了疾病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到具体的病因,而胆管息肉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出现现在的发病了几率很高,主要还是因为现代的人们生活习惯的问题,比如说饮食不规律就是导致胆管息肉常见的因素,那么到底胆管息肉是怎么形成的呢?

胆管息肉在医学上称为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凸起的一种病变的总称,他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种,这种性质在临床上是比较难区分的,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又有良性的和恶性的息肉两种,但是一般良性的比较多,当然也不排除恶性的息肉,恶性的息肉就是由于胆囊癌的前期。
  1、胆汁分泌过多
  如果胆汁分泌过多,胆囊就会被这些多余的胆汁腐蚀和损坏,从而导致胆囊发炎,时间一长胆囊壁不能够自己愈合,就病变为胆囊息肉。
  2、饮食不规律
  尤其是那些不吃早餐朋友,胆囊分泌出来的胆汁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就导致了胆汁在胆囊当中滞留的时间太长,长期的刺激之下,就容易形成胆囊息肉,或者是自己身体当中原有的胆囊息肉增大或者是增多。
  3、环境因素
  现实社会中,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经常会让人的情绪有比较大的波动,也比较容易被激怒,或者是出现情绪抑郁的情况,这部分人群特别容易患上胆囊息肉,还有那些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的人。
  总而言之,胆囊长有息肉,应该去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如果发现是胆管息肉直径大于十毫米,并且年龄也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并且也伴随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那么应该采取适宜的手术治疗,对于胆管息肉直径小于十毫米,并且无临床症状,也无病变现象,应该要定时进行超声检查,如有发现异常那么应及时预防和治疗。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胆囊息肉摘除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隆起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在临床上简化归为三大类,对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给予区别对待。有助于病人及非专科医生进行判断。

第一类: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1/2,迄今未发现有癌变的报导,所以医生又称它为假性息肉。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mm以内,以多发为主,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息肉病人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胆囊功能良好,故可以每3-6月定期B超复查,观察大小变化。如果有明显症状时才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功能良好且胆囊没有急慢性炎症的可以首选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内镜保胆息肉摘除活检术),如果胆囊功能差,或伴有急慢性炎症者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二类: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总人数中的2/5,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因此,这类病变应该手术切除胆囊或行预防性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三类: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10%。目前对于混杂在胆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胆囊癌主要靠B超来侦别。必要时加作CT。B超特征为:大于10mm(88%);单发(82%);多位于胆囊颈部(70%);约有50%伴有胆囊结石;病变回声强度以中低回声为主。一旦怀疑此类病变时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

以上三类病变各有特点并有相应的治疗方案,医生和病人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加以区别。

胆囊息肉与胆囊癌:据国内健康查体统计,正常人群中有5%的PLG检出。也就是说在各个单位组织的例行身体检查中有5%的人能够查出胆囊息肉,临床统计资料又表明胆囊息肉病人中82%都属于非肿瘤性病变。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到只有10%左右的息肉可以肯定转为癌。另有约40%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如:胆囊腺瘤、腺肌瘤、腺肌增样增生,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10%左右,腺肌增生症也有潜在癌变危险。但国内在1620例有病理证实的有胆囊息肉病例中有9%的是胆囊息肉状癌,而迄今胆囊癌的手术疗效较好的也局限于早期,胆囊癌总的手术疗效极差,它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所以胆囊癌在目前医学界仍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唯一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切除胆囊。这就要求医生对如些众多的胆囊息肉病人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即可以早期发现胆囊癌,又可以避免大量的不必要的胆囊切除。总之,医生认为:胆囊息肉病变仍是一种癌前疾病,应定期B超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的变化。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胆囊息肉的治疗:对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治疗:①单发息肉;②大于10mm的广基或基底部宽大者;③病变有增大者;④合并有胆囊结石者;⑤年龄在50岁以上者。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切除胆囊,包括开腹切除及腹腔镜切除;二是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胆囊内镜检查、活检及治疗(又称之为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病人可根据上述文章及当地医生的建议做出相应的决定。

胆囊息肉的复发:胆囊息肉摘除后部分仍然有可能复发,并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防止其复发。但是,我们已将息肉标本进行了病理诊断,如果病理诊断符合上述第一类情况,一般就不会有癌变的可能。如果病理报告属于第二、三类时,我们一般在当时就切除胆囊了。这样就达到既早期发现胆囊癌又避免了大量无谓的胆囊切除。

综上所述:胆囊息肉多半是良性病变,但它又可以癌变,而胆囊癌的手术疗效极差。因些,当前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处理为:息肉直径在10mm以下者建议B超严密监测,如果直径超过10mm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以绝后患。如此,有很多胆囊就被这样牺牲了。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用腹腔镜观察胆囊的外观,用胆道镜观察胆囊腔内情况,并取出息肉标本进行快速活检来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根据胆囊息肉性质来决定胆囊的去与留。这样就能客观地评判胆囊的去留,既可早期发现胆囊癌又避免了无谓的胆囊切除。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清胆利湿汤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

龙胆地龙起痿汤

清湿热,畅宗筋。

利胆丸

舒肝理气,清热利胆。

龙胆泻肝汤

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

清胆汤

理气开郁,利胆止痛,通里下热。

相关偏方验方

胆蜜盐水方

红眼病。

胆蚕附星散

小儿原发性癫痫。

龙胆汤

脐风撮口壮热。

龙胆泻肝汤

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等属于肝经实火者,以及肝经湿热、肝火旺盛之证。

胆制僵蚕散

小儿高热惊厥的预防和治疗。

相关食疗

猪胆汁蜜饮

对痰热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尤为适宜。

公鸡胆汁荞麦

清热解毒,消痔。适宜痔疮患者食用。

舒肝利胆汤

利胆解热。适用于急性胆囊炎。症见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重,并向右肩背蔓延,伴口苦咽...

地胆草猪肉汤

解毒润燥,清热利湿。适用于膀胱炎。

胆汁绿豆赤豆末

养肝补虚。适宜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用。

相关茶方

消炎利胆茶

利尿排石。

龙胆车前子茶

化痰利尿,清热燥湿。

野菊花胆茶

清泻肝火、清热利湿。

菊槐龙胆茶

健胃降压。

龙胆草茶

散热燥湿,生津除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