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

2020-07-15

湿气重有如下症状:一、易感困倦;二、有头重、眼重、腹胀感;三、会出现黏滞状态,如口中黏腻、耳屎黏滞;四、呈现不清爽状态,如头油、皮肤黏腻、面部长痘、痤疮等;五、出现代谢问题,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相关阅读


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不建议每天都用艾叶泡脚,每周不超过3次最好。因为频繁用艾叶泡脚,会将人体的虚火下引,这样会导致头面部的供血不足,同时还容易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所以建议泡脚时喝生姜水驱寒。

泡脚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不但可以暖身健体,还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释放一天的紧张和压力,所以经常泡脚对人体有不少好处。一般我们在泡脚的时候,都会加入各种中草药,这样泡脚的功效会发挥到极致。而艾叶泡脚是非常常见的,那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一、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艾叶泡脚不可以每天泡,每周做多2-3次,否则长时间用艾叶泡脚,不但会加重虚火寒气的情况,还会使患者身体供血不足,出现气血虚的症状,同时还会有头晕、情绪易怒等不良表现。所以艾叶泡脚必须遵守事项,对于寒湿气过重的患者,每周用艾叶泡脚一次即可,同时也要喝一杯生姜水去寒。
  二、艾叶泡脚的好处
  1.驱寒祛湿
  用艾叶泡脚有驱寒效果,适当的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气。而搭配艾叶的话,能够通经络、调阴阳,让气血更加健康,寒气也就自动消除了。
  2.清热降火
  艾叶泡脚还可以降虚火清毒素,特别适用于有黑眼圈情况的肾虚患者,每周用艾叶泡脚可以起到滋阴补肾、降内火的作用。而黑眼圈一般都是体内虚火过旺所致,艾叶泡脚就有很好的去虚火功效。
  3.抗菌杀菌
  常用艾叶泡脚可以有效杀死脚上的真菌,还能预防脚气的发生。特别是夏季经常穿球鞋的人群,因鞋子不透气很容易出汗出现脚气或者湿疹。这时候就建议每周用艾叶泡脚,泡过之后双脚会非常清爽,也要保持脚部的干燥。
  4.治脚抽筋
  当体质较虚弱的时候,在夏季因出汗过多,就很容易因电解质失衡,进而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这时候用艾叶泡脚,不但可以活血理气,还能帮助患者体内寒气散出,有很好的预防腿抽筋的作用。

体内湿气重如何去除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制、环境潮湿是湿气的主要来源,体内有湿气的人,平时可以通过喝红豆薏米汤和扁豆玉米汤去除湿气,还要注意坚持运动,清淡饮食。平时可以多拍拍肘窝、腘窝等处,帮助排出湿气。

根据中医理论,湿气对于人体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体内湿气重的人可能出现肥胖、困倦、消化不良等症状,湿气严重影响体内脏腑,还可能出现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那么,体内湿气重如何去除?
  一、两款汤喝走湿气
  1、红豆薏米汤
  红豆又被称为赤小豆,将红豆与薏米搭配熬成粥,有除湿的作用。将两种食材各抓一把熬成汤,代茶饮用即可。红豆薏米汤不能加大米,否则功效会大打折扣。
  2、扁豆玉米汤
  在煲汤时可加入扁豆、玉米、土茯苓、淮山等食材,这些食材性质平和,适合大部分人,也有很好的去湿作用。即使没有湿气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些食材健脾。
  二、坚持运动
  湿气重的人不爱运动,而不爱运动的人湿气也会越积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可使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更严重的病症。运动可促进身体流汗,从而将体内湿气排出。平时可以通过跑步、快走等运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强水分代谢。
  三、五步拍走体内湿气
  1、拍手
  经常拍手,特别是大鱼际处,可以将体内湿气排出。
  2、抓腋窝
  极泉穴处于腋窝顶点,这里的淋巴十分密集,经常抓揉此处,可以帮助心脏排毒。
  3、拍肘窝
  拍打肘窝则有助于排出心肺毒素。在肘窝处拍打5-10分钟,皮肤表面可出现红、黑、紫等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4、拍打腹股沟
  拍打腹股沟可以加速体内气血运动,健脾胃,去湿,还能调理妇科病。
  5、拍腘窝
  腘窝位于膝盖后凹陷处。空闲时拍打腘窝5-10分钟,直到出痧为止,可排毒、去湿。
  四、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不好,水分无法代谢,湿气就重。清淡饮食有助于保护肠胃,减少湿气。湿气重的人应远离油腻、甜食、生冷食品。

身上湿气重如何祛除

体内如果有湿气,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由于存在着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体内的湿气也比较严重,常常感觉头晕乏力,而且还很容易生病,排便也不是很好,总之非常的难受,那么身上湿气重如何祛除?

一、喝祛湿粥
  如果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那么建议喝一些祛湿粥,比较常见的就是红豆薏米粥,这个粥的祛湿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薏米可以说是治疗湿气,消除身体水肿的佳品,还能够健脾益胃,而赤小豆则可以补血养心,二者合二为一,可以达到很好的祛除湿气的效果。

二、艾叶泡澡
  对于身上湿气重的朋友来说,可以用艾叶来泡澡祛除湿气。艾叶是一种极阳的中药材,可以有效的去除身体当中的虚火和寒火,改善湿气重的症状。如果体内湿气比较重,建议每周用艾叶泡澡或者是泡脚两三次,顺便喝一杯桂圆汤,有效的补充体内元气,改善湿气重的症状。
  三、热水泡脚
  用热水泡脚的方法也可以消除体内的湿气,一般来说是使用40度左右的热水,每天坚持泡脚,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如果说是经常感到四肢乏力或者是困倦的人,再用热水泡脚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中药材,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祛湿效果,还可以补益精气,强身健体。

四、喝热姜汤
  姜、葱、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同时也是非常不错的药材,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湿气。比如说热的姜汤,喝上这样一碗姜汤,体内的湿气也能够被逼出来,全身发汗之后,症状也会大大的缓解。
  五、坚持拍手
  一般来说,体内湿气严重的人,双手大鱼际附近会呈现出青紫色,如果说经常拍拍手,特别是要拍打大鱼际处,就可以将体内的湿气排出去。一开始拍的时候会很不舒服,只要坚持住,症状会慢慢的改善。

防范四季邪气

《黄帝内经》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这里的“更”是轮流、交替的意思,是说季节不同,邪气各有偏重,所以,四季养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小心四季邪气的侵害,这样才能远离疾病,更加健康的生活。

《黄帝内经》说,“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泄”,因为春天多风,顺应当然是好事,但要小心不要被风所伤害,假如被邪风伤害,风邪在体内流连不去,就可能引起腹泻(洞泄)。当然,邪风伤害身体的表现不仅是使人腹泻,还有很多其他表现,比如头痛、面神经麻痹,过敏性鼻炎、面肌痉挛等。因此,春天一定要注意不要被邪风伤害。
  《黄帝内经》说,“夏伤于暑,秋为痃疟”。是说夏天容易中暑,如果被暑邪伤害,也许当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或者症状,但到了秋天就可能发生疟疾等疾病。中医称这种当时没有任何表现,过后邪气伺机发作的现象称为“伏邪”。“伏邪”就是邪气潜伏在人体内,当时并不引起疾病,而是过后没准哪天发作就引起疾病了。所以上策还是注意保养,防止自己中“伏邪”。
  《黄帝内经》说,“秋伤于湿,上逆为咳,发为痿厥”。是说夏末秋初湿气比较多见,和其他季节相比较重,如果中了湿邪,会往身体的上部走,表现为咳嗽等呼吸系统的病症,也可以发作为痿证(全身无力的疾病)或者厥证(手脚发凉的疾病),等等。因此夏末秋初要注意不要被湿气所伤。
  《黄帝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说冬天比较寒冷,寒邪比较常见。假如受了寒邪,也可能当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比如感冒流鼻涕、发烧、怕冷、头痛等,但小心寒邪潜伏在体内,等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就会伺机而动开始发病了,中医有个病名叫作春温,顾名思义,即春天的温病。不是因为春天怎么样了,而是冬天的寒冷伏邪发作导致的。各位要小心冬天不要受寒,也就是不要被寒邪所伤。
  小心四季邪气伤人,特别是对年轻人或者自认为身体好的人而言很有意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知道或者不重视预防疾病,如果被某个季节常见的邪气所伤,也许当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没有得什么病,但要小心“日后算账”。

立春时节如何养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 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

春天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 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 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 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春季多运动精力充沛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 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 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 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立春时节吃点发散之品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

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 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乡间郎中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

2020-07-15

湿气重有如下症状:一、易感困倦;二、有头重、眼重、腹胀感;三、会出现黏滞状态,如口中黏腻、耳屎黏滞;四、呈现不清爽状态,如头油、皮肤黏腻、面部长痘、痤疮等;五、出现代谢问题,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



湿气重艾灸灸哪个部位相关阅读


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不建议每天都用艾叶泡脚,每周不超过3次最好。因为频繁用艾叶泡脚,会将人体的虚火下引,这样会导致头面部的供血不足,同时还容易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所以建议泡脚时喝生姜水驱寒。

泡脚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不但可以暖身健体,还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释放一天的紧张和压力,所以经常泡脚对人体有不少好处。一般我们在泡脚的时候,都会加入各种中草药,这样泡脚的功效会发挥到极致。而艾叶泡脚是非常常见的,那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一、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艾叶泡脚不可以每天泡,每周做多2-3次,否则长时间用艾叶泡脚,不但会加重虚火寒气的情况,还会使患者身体供血不足,出现气血虚的症状,同时还会有头晕、情绪易怒等不良表现。所以艾叶泡脚必须遵守事项,对于寒湿气过重的患者,每周用艾叶泡脚一次即可,同时也要喝一杯生姜水去寒。
  二、艾叶泡脚的好处
  1.驱寒祛湿
  用艾叶泡脚有驱寒效果,适当的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气。而搭配艾叶的话,能够通经络、调阴阳,让气血更加健康,寒气也就自动消除了。
  2.清热降火
  艾叶泡脚还可以降虚火清毒素,特别适用于有黑眼圈情况的肾虚患者,每周用艾叶泡脚可以起到滋阴补肾、降内火的作用。而黑眼圈一般都是体内虚火过旺所致,艾叶泡脚就有很好的去虚火功效。
  3.抗菌杀菌
  常用艾叶泡脚可以有效杀死脚上的真菌,还能预防脚气的发生。特别是夏季经常穿球鞋的人群,因鞋子不透气很容易出汗出现脚气或者湿疹。这时候就建议每周用艾叶泡脚,泡过之后双脚会非常清爽,也要保持脚部的干燥。
  4.治脚抽筋
  当体质较虚弱的时候,在夏季因出汗过多,就很容易因电解质失衡,进而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这时候用艾叶泡脚,不但可以活血理气,还能帮助患者体内寒气散出,有很好的预防腿抽筋的作用。

体内湿气重如何去除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制、环境潮湿是湿气的主要来源,体内有湿气的人,平时可以通过喝红豆薏米汤和扁豆玉米汤去除湿气,还要注意坚持运动,清淡饮食。平时可以多拍拍肘窝、腘窝等处,帮助排出湿气。

根据中医理论,湿气对于人体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体内湿气重的人可能出现肥胖、困倦、消化不良等症状,湿气严重影响体内脏腑,还可能出现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那么,体内湿气重如何去除?
  一、两款汤喝走湿气
  1、红豆薏米汤
  红豆又被称为赤小豆,将红豆与薏米搭配熬成粥,有除湿的作用。将两种食材各抓一把熬成汤,代茶饮用即可。红豆薏米汤不能加大米,否则功效会大打折扣。
  2、扁豆玉米汤
  在煲汤时可加入扁豆、玉米、土茯苓、淮山等食材,这些食材性质平和,适合大部分人,也有很好的去湿作用。即使没有湿气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些食材健脾。
  二、坚持运动
  湿气重的人不爱运动,而不爱运动的人湿气也会越积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可使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更严重的病症。运动可促进身体流汗,从而将体内湿气排出。平时可以通过跑步、快走等运动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强水分代谢。
  三、五步拍走体内湿气
  1、拍手
  经常拍手,特别是大鱼际处,可以将体内湿气排出。
  2、抓腋窝
  极泉穴处于腋窝顶点,这里的淋巴十分密集,经常抓揉此处,可以帮助心脏排毒。
  3、拍肘窝
  拍打肘窝则有助于排出心肺毒素。在肘窝处拍打5-10分钟,皮肤表面可出现红、黑、紫等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4、拍打腹股沟
  拍打腹股沟可以加速体内气血运动,健脾胃,去湿,还能调理妇科病。
  5、拍腘窝
  腘窝位于膝盖后凹陷处。空闲时拍打腘窝5-10分钟,直到出痧为止,可排毒、去湿。
  四、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不好,水分无法代谢,湿气就重。清淡饮食有助于保护肠胃,减少湿气。湿气重的人应远离油腻、甜食、生冷食品。

身上湿气重如何祛除

体内如果有湿气,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由于存在着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体内的湿气也比较严重,常常感觉头晕乏力,而且还很容易生病,排便也不是很好,总之非常的难受,那么身上湿气重如何祛除?

一、喝祛湿粥
  如果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那么建议喝一些祛湿粥,比较常见的就是红豆薏米粥,这个粥的祛湿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薏米可以说是治疗湿气,消除身体水肿的佳品,还能够健脾益胃,而赤小豆则可以补血养心,二者合二为一,可以达到很好的祛除湿气的效果。

二、艾叶泡澡
  对于身上湿气重的朋友来说,可以用艾叶来泡澡祛除湿气。艾叶是一种极阳的中药材,可以有效的去除身体当中的虚火和寒火,改善湿气重的症状。如果体内湿气比较重,建议每周用艾叶泡澡或者是泡脚两三次,顺便喝一杯桂圆汤,有效的补充体内元气,改善湿气重的症状。
  三、热水泡脚
  用热水泡脚的方法也可以消除体内的湿气,一般来说是使用40度左右的热水,每天坚持泡脚,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如果说是经常感到四肢乏力或者是困倦的人,再用热水泡脚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中药材,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祛湿效果,还可以补益精气,强身健体。

四、喝热姜汤
  姜、葱、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同时也是非常不错的药材,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湿气。比如说热的姜汤,喝上这样一碗姜汤,体内的湿气也能够被逼出来,全身发汗之后,症状也会大大的缓解。
  五、坚持拍手
  一般来说,体内湿气严重的人,双手大鱼际附近会呈现出青紫色,如果说经常拍拍手,特别是要拍打大鱼际处,就可以将体内的湿气排出去。一开始拍的时候会很不舒服,只要坚持住,症状会慢慢的改善。

防范四季邪气

《黄帝内经》说,“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这里的“更”是轮流、交替的意思,是说季节不同,邪气各有偏重,所以,四季养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小心四季邪气的侵害,这样才能远离疾病,更加健康的生活。

《黄帝内经》说,“春伤于风,邪气流连,乃为洞泄”,因为春天多风,顺应当然是好事,但要小心不要被风所伤害,假如被邪风伤害,风邪在体内流连不去,就可能引起腹泻(洞泄)。当然,邪风伤害身体的表现不仅是使人腹泻,还有很多其他表现,比如头痛、面神经麻痹,过敏性鼻炎、面肌痉挛等。因此,春天一定要注意不要被邪风伤害。
  《黄帝内经》说,“夏伤于暑,秋为痃疟”。是说夏天容易中暑,如果被暑邪伤害,也许当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或者症状,但到了秋天就可能发生疟疾等疾病。中医称这种当时没有任何表现,过后邪气伺机发作的现象称为“伏邪”。“伏邪”就是邪气潜伏在人体内,当时并不引起疾病,而是过后没准哪天发作就引起疾病了。所以上策还是注意保养,防止自己中“伏邪”。
  《黄帝内经》说,“秋伤于湿,上逆为咳,发为痿厥”。是说夏末秋初湿气比较多见,和其他季节相比较重,如果中了湿邪,会往身体的上部走,表现为咳嗽等呼吸系统的病症,也可以发作为痿证(全身无力的疾病)或者厥证(手脚发凉的疾病),等等。因此夏末秋初要注意不要被湿气所伤。
  《黄帝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说冬天比较寒冷,寒邪比较常见。假如受了寒邪,也可能当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比如感冒流鼻涕、发烧、怕冷、头痛等,但小心寒邪潜伏在体内,等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就会伺机而动开始发病了,中医有个病名叫作春温,顾名思义,即春天的温病。不是因为春天怎么样了,而是冬天的寒冷伏邪发作导致的。各位要小心冬天不要受寒,也就是不要被寒邪所伤。
  小心四季邪气伤人,特别是对年轻人或者自认为身体好的人而言很有意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知道或者不重视预防疾病,如果被某个季节常见的邪气所伤,也许当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没有得什么病,但要小心“日后算账”。

立春时节如何养生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 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随着立春的到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

春天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 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在春季精神养生方 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 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春季多运动精力充沛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 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 气”。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 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立春时节吃点发散之品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

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 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