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

2020-07-15

湿气重有如下症状:一、易感困倦;二、有头重、眼重、腹胀感;三、会出现黏滞状态,如口中黏腻、耳屎黏滞;四、呈现不清爽状态,如头油、皮肤黏腻、面部长痘、痤疮等;五、出现代谢问题,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



湿气重的症状有哪些相关阅读


汗蒸的坏处有哪些

汗蒸的坏处有哪些:
  汗蒸会导致大量的排汗、出汗,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脱水、甚至虚脱。而且汗蒸是用加温的方法来使人流汗的,高温会加快人的心率。如果您有心脏病,这样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由于促进了血液的循环,那么有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可能会由于汗蒸导致血压的升高、甚至出现头晕、头疼这样的症状。
  还有就是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个热性疾病的患者,因为汗蒸是出汗去蒸,还有高温,在热性疾病的基础上,你又去用热性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可能会加重本身热性疾病的病情。
  所以如果您要去汗蒸:
  第一,先判断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
  第二,不要时间太长。
  第三,要适当的补充水液。
  可能还不是单纯的补充一些白开水,而是要补充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您刚蒸完汗蒸,由于我们的毛孔是开放的也不要去受风受寒,这样很容易让风寒邪气直接入到我们身体里。

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不建议每天都用艾叶泡脚,每周不超过3次最好。因为频繁用艾叶泡脚,会将人体的虚火下引,这样会导致头面部的供血不足,同时还容易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所以建议泡脚时喝生姜水驱寒。

泡脚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不但可以暖身健体,还能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释放一天的紧张和压力,所以经常泡脚对人体有不少好处。一般我们在泡脚的时候,都会加入各种中草药,这样泡脚的功效会发挥到极致。而艾叶泡脚是非常常见的,那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一、艾叶泡脚可以天天泡吗
  艾叶泡脚不可以每天泡,每周做多2-3次,否则长时间用艾叶泡脚,不但会加重虚火寒气的情况,还会使患者身体供血不足,出现气血虚的症状,同时还会有头晕、情绪易怒等不良表现。所以艾叶泡脚必须遵守事项,对于寒湿气过重的患者,每周用艾叶泡脚一次即可,同时也要喝一杯生姜水去寒。
  二、艾叶泡脚的好处
  1.驱寒祛湿
  用艾叶泡脚有驱寒效果,适当的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气。而搭配艾叶的话,能够通经络、调阴阳,让气血更加健康,寒气也就自动消除了。
  2.清热降火
  艾叶泡脚还可以降虚火清毒素,特别适用于有黑眼圈情况的肾虚患者,每周用艾叶泡脚可以起到滋阴补肾、降内火的作用。而黑眼圈一般都是体内虚火过旺所致,艾叶泡脚就有很好的去虚火功效。
  3.抗菌杀菌
  常用艾叶泡脚可以有效杀死脚上的真菌,还能预防脚气的发生。特别是夏季经常穿球鞋的人群,因鞋子不透气很容易出汗出现脚气或者湿疹。这时候就建议每周用艾叶泡脚,泡过之后双脚会非常清爽,也要保持脚部的干燥。
  4.治脚抽筋
  当体质较虚弱的时候,在夏季因出汗过多,就很容易因电解质失衡,进而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这时候用艾叶泡脚,不但可以活血理气,还能帮助患者体内寒气散出,有很好的预防腿抽筋的作用。

身体湿气重怎么办

身体湿气重的患者可出现疲倦、四肢无力症状。这类患者平时应参加运动,出汗有利于排出湿气。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有节制,避免吃生冷食品,还要注意远离潮湿的环境。生活中可通过葱、姜、蒜、薏米、淮山等食材去除体内的湿气。

湿气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比如湿气重的人很容易疲倦,四肢无力,肠胃功能也会出现障碍,出现腹泻等症状。身体湿气重与饮食、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治疗体内湿气重必须要进行正规的调理,那么身体湿气重怎么办?
  一、运动
  身体湿气重的人往往是缺乏运动且饮食油腻的人。这些人平时会觉得身体异常沉重,因此特别不爱运动。但越不爱运动,湿气会越来越重,引发身体的其他疾病。因此,湿气重的人一定要坚持运动,加速湿气的排出,比如跑步、快走、游泳等运动都很适合湿气重的人。
  二、饮食清淡
  肠胃不好也会影响水分的代谢,因此,想要去除湿气,应适量、清淡饮食。平时要少碰牛奶、酒、肥甘厚味等食物,甜食、油炸食品也要远离。还要注意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湿气。
  三、远离潮湿的环境
  人体湿气的产生除了与代谢有关外,还与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如果经常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之中,身体就很容易被湿气入侵。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潮湿下雨的天气应减少外出,被子、衣服都要晒干之后再使用。在洗澡、洗脚、洗头之后,要及时擦干、吹干。
  四、妙用调味品
  葱、姜、蒜不仅可以用来调味,还可以用来除去体内的湿气。比如平时可以在家里煮姜汤饮用,将体内的湿气排出,淋雨之后喝一碗姜汤还可以预防感冒。
  五、饮食调理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食材对于去除体内的湿气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薏米、淮山等等。可以用薏米和红豆一起煮成粥食用,不仅有去湿、利尿的作用,对于女性还有很好的美容作用。此外,还可以选择将茯苓、红豆、党参与淮山一起放入煲汤材料中煲汤,也可以煮粥食用,都有除湿、利尿的作用,对于湿气重引起的水肿有很好的效果。

身上湿气重如何祛除

体内如果有湿气,人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当今社会,很多人由于存在着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以体内的湿气也比较严重,常常感觉头晕乏力,而且还很容易生病,排便也不是很好,总之非常的难受,那么身上湿气重如何祛除?

一、喝祛湿粥
  如果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那么建议喝一些祛湿粥,比较常见的就是红豆薏米粥,这个粥的祛湿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薏米可以说是治疗湿气,消除身体水肿的佳品,还能够健脾益胃,而赤小豆则可以补血养心,二者合二为一,可以达到很好的祛除湿气的效果。

二、艾叶泡澡
  对于身上湿气重的朋友来说,可以用艾叶来泡澡祛除湿气。艾叶是一种极阳的中药材,可以有效的去除身体当中的虚火和寒火,改善湿气重的症状。如果体内湿气比较重,建议每周用艾叶泡澡或者是泡脚两三次,顺便喝一杯桂圆汤,有效的补充体内元气,改善湿气重的症状。
  三、热水泡脚
  用热水泡脚的方法也可以消除体内的湿气,一般来说是使用40度左右的热水,每天坚持泡脚,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如果说是经常感到四肢乏力或者是困倦的人,再用热水泡脚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中药材,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祛湿效果,还可以补益精气,强身健体。

四、喝热姜汤
  姜、葱、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同时也是非常不错的药材,可以帮助我们清除体内的湿气。比如说热的姜汤,喝上这样一碗姜汤,体内的湿气也能够被逼出来,全身发汗之后,症状也会大大的缓解。
  五、坚持拍手
  一般来说,体内湿气严重的人,双手大鱼际附近会呈现出青紫色,如果说经常拍拍手,特别是要拍打大鱼际处,就可以将体内的湿气排出去。一开始拍的时候会很不舒服,只要坚持住,症状会慢慢的改善。

湿证为什么容易误诊

湿证,中医病证名。湿为阴邪,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浊趋下等致病特点。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肢体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脉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湿证表现貌似虚证,最易迷惑人处有三:

一、 口干、乏力为常见症状
  湿证的表现有时候特别想虚证,比如常见的口干、乏力。其实古代医典早就记载了湿证容易有这样的表现,《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五苓散证和猪苓汤证也都有口干或口渴的表现 。
  至于乏力,古人多以身重来描述,张先生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中记载“水在脾,少气身重”。张先生在《张氏医通·杂门·身重》中强调说:“身重多属于湿。”
  二、湿证可见多种脉象
  比如细脉,很多人会认为是虚的表现,其实呢,也常常是湿的脉象,李先生的《濒湖脉学》记载“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经汗泄来”。不仅细脉,其它脉象也可见于湿证,如伏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快,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脉沉者,有留饮” 。
  湿证日久,甚至还可以见到虚脉,“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王氏曾撰文探讨并认为“湿为有形的阴邪,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湿邪为病,必然要表现出性质属阴的脉象,如濡脉、细脉、缓脉等。
  这是由于湿邪阻遏阳气的推动功能,使气血运行缓慢,导致脉率迟缓。《温热病篇》认为湿热之证,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随证见。也有医家认为与湿热孰重有关。
  其实,了解湿证可以出现类似虚证的细脉、缓脉、沉脉等等足矣,至于究竟此时主虚还是主湿,应当结合临床上的其他表现综合分析,于细微处见功夫。
  三、湿邪阻遏气机,可导致“阳证似阴”
  湿邪容易阻遏气机,导致阳气不达,故“阳证似阴”,变证百出。就是说明明不是阳虚寒证,但看上去特别像,所以容易误诊,如《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停饮阻碍心阳,则背寒冷。阳气不达四末,可致四逆,就是四肢发冷发凉;不达腹部,可以导致腹中发冷;不达阴部,男子可以阳痿,女子则宫寒不孕。其实,包括脉象中出现的类似虚证的细脉、沉脉、伏脉、虚脉等等,除病人本身正气虚的因素以外,也是因为湿邪阻碍气机,气血运行不利使然。

冬季养生注意啥

冬藏,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

补益

民间有“入冬进补”的习俗。所进补品多数为参茸滋补之类,尤其是红参、高丽参者居多,如将红参片用雏母鸡或刚会啼的雄鸡炖食。为了解决“补得进”而不致产生上火的补益反应,人们利用“阴阳平衡”原理,先用麦冬煮水,取汁后再入红参(或高丽参)炖服。为了避免助邪化火,不少医生都会根据求医者是否存有积火、积湿、积痰而采取不同措施。对身体虽虚而有积火积湿积痰者,先开几服清火利湿消痰的中药给准备补益者,待邪清后再补。

对于老年人的补益。由于老年人多数会出现“年老体虚”,但又有“年老血瘀”的情况,因此多主张在参类补药中,加入活血化瘀之田七,而最好是研成“参七粉”(即红参与田七按比例研粉)少量多次食用。早上服用,效果更佳。

儿童冬食进补,多数应以健脾胃为主,不宜大补气血阴阳。为此,多主张用太子参、白糖参之类既补益脾胃之气,同时又是偏于缓补益气之药,或是加用白鸽肉炖服,更为有益。当然,对于那些处于发育期的少年男女,还可以加入田七炖服,以收到化瘀生新的目的。

总之,冬季的保健用药,应该围绕着“藏精益气”上作文章,少用一些清解药。当然,对于一些体质属“热身”者,也不能拘泥“冬藏”,这是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与保健原则。

保暖

重视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老弱病残者。进入冬天,既有室内外温度高居不下的暖冬,也会出现因寒流南下而气候急剧下降的寒冷天气。这种急剧下降的天气,容易使人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血管疾病。因此,应该重视随气候变化而加衣。

 睡眠

为了适应“冬藏”,应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冬天应该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当然,在夜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午睡可以适当减少。

 锻炼

冬季进行运动锻炼如何体现“冬藏”呢?一是不主张太早晨练,二是不能运动得“汗流浃背”,以免伤气,同时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风寒感冒,最好的活动还是散步与打太极拳,不宜进行激烈运动,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着严寒而做一些超体力的运动。

 防病

感冒、支气管炎、心血管病是冬天常见病。对于防治感冒,一是衣着防寒,二是对免疫力差的人,使用参芪一类补益药扶助正气,以防感冒。对于有积火者,应该及时用清热药清解积火。对风寒感冒初发者,可以用姜茶汤一类进行保健。

冬天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发季节,凡有“老慢支”病史者,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注意颈部、背部保暖。在室内生活时既要保温,又要常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一旦出现咳嗽,不要马上止嗽,以利于痰液排出,还要用一些诸如杏仁、川贝、橄榄煲猪肺的食疗药膳调治。如病情加重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冬天,由于骤寒,对人体心血管是一种恶性刺激,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复发,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为此,易患人群不要顶风冒寒,如遇到心前区疼痛时,要及时使用“心药”(如心灵丸、心宝、麝香救心丹之类)。有心梗先兆者,要马上到医院急诊,以免发生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