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2020-07-14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乡间郎中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2020-07-14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乡间郎中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2020-07-14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乡间郎中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2020-07-14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乡间郎中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2020-07-14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乡间郎中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2020-07-14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乡间郎中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2020-07-14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乡间郎中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

2020-07-14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MM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岁,欧美国家平均70岁。目前,骨髓瘤仍然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治疗上以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骨髓瘤细胞通常局限于骨髓内,约6%一20%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或病情进展时发生髓外浆细胞浸润引起髓外病变,少数基至以髓外病变为首发症状。

骨髓瘤伴随的髓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造成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髓外病变部位为肌肉软组织,有的浸润椎管而引起截瘫。无论是在初诊或病程中发生髓外病变,多提示为高危和预后不良,且多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较差。

病情稳定后停止化疗的骨髓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应警惕骨髓瘤病情复发,基至出现髓外病变呢?

(1)持续疼痛或原有骨痛突然加重。

(2)恶心、呕吐、腹泻、厌食。

(3)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

(4)不明原因的贫血加重或血色素下降。

(5)发热。

(6)出现皮疹或出血。

(7)尿中泡沫增多,尿量减少。

(8)乏力,头晕耳鸣加重或血常规中血红蛋白下降。

(9)胸腰部皮肤出现束带感等感觉异常。

(10)腰痛或背痛加重后下肢无力,基至不能行走。

(11)大小便出现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的患者,核磁共振或PET-CT检査往往发现脊柱旁出现骨髓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髓外包块,后者压迫脊髓中的神经引起感觉、运动异常或大小便障碍。

骨髓瘤伴髓外病变往往为急症,需要化疗或手术快速使肿瘤包块缩小或去除,减轻神经压迫,否则神经压迫过久将转为不可逆,患者的运动或大小便异常可能难以恢复、严重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警惕及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警惕髓外病变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如今,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那么,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多发性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多发性骨髓瘤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但是得了多发性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平均为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目前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的发展才是关键。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关键
  1.作为家属要经常与患者交谈,尊重患者,讲话要亲切。

2.鼓励患者多与康复好、心态积极向上的病友交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医患座谈会等。
  3.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方式解除患者因知识缺乏面带来的心理问题。
  4.营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要减少噪声。

5.针对患者的悲伤情绪,可通过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吧心中的悲伤讲出来,让患者发泄自己的悲伤,并对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6.可以跟患者讲一些康复治疗好的患者的例子,说明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并不意味着死亡。
  7.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认识到悲伤是无济于事的,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才是应该做的。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知识

一 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

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2多发性骨髓瘤会传染么?

虽然在部分骨髓瘤患者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大多为后天突变而得,所以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或后代。

3多发性骨髓瘤分哪些型?是如何区分的?

根据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不同,可以把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以下8型:IgG型,IgD型,IgA型,IgE型,IgM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其中轻链型又根据分泌的轻链的种类分为κ,λ型。IgG,IgA,轻链型,IgD型较多见。

4多发性骨髓瘤致命么?得了还能活多久?

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自从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来,疗效及生存期有了较大的改善。自20世纪90年代末免疫调节药特别是21世纪蛋白酶体抑制药成功在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期均有很大差别。生存期变化很大,短者仅生存数月,长者可存活10年以上。

5哪些人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我国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约4/10万),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40岁以下者较少见,男女之比为3:2。

故相对而言,老年人、特别是有肿瘤家族史或肿瘤易感因素(如特殊职业)者易患多发性骨髓瘤。

6特殊职业是否会引起多发性骨髓瘤?

已经证实电离辐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慢性低剂量辐射暴露对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的作用。在现代工业保护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下,职业辐射暴露不太可能明显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对有机溶剂,除草剂和其他化学制剂的调差研究也未能发现其对骨髓瘤发病的作用。

7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

MM的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恶变克隆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浸润及其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引起:瘤细胞在原发部位骨髓的过度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瘤细胞广泛浸润可累及淋巴结,脾脏,肝脏,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引起受累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瘤细胞分泌的一些因子引起溶骨性病变及相关的症状;瘤细胞分泌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出现于血中引起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而过量轻链自肾脏排泄引起肾脏损害,轻链沉积于组织器官造成淀粉样变性损害,而同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到抑制,使机体免疫力减低,易招致继发感染。

二 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诊断

1多发性骨髓瘤如何诊断

需结合骨髓涂片检查中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X线检查的溶骨性损害等指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一般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血或尿中的M蛋白量分别大于35g/L或1g/24h、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即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4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5多发性骨髓瘤的病理分型

(1)IgG型:最常见,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

(2)IgA型: 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约占MM的8%~1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此型罕见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

7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疼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遇到老年患者有肾脏损害的同时还有骨骼疼痛或与肾功能不全并不平行的贫血时(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程度平行),应进行有关骨髓瘤的检查。腰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常是患者求医的主诉之一,可能选择普外科,骨科就诊。常被误诊为腰肌劳损,腰椎结核,骨质疏松等疾病,应注意鉴别,此外还应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及其他产生M蛋白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

8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检查

X射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的X射线表现有下述4种:①弥漫性骨质疏松:脊椎骨,肋骨,盆骨,颅骨常表现明显,也可见于四肢长骨,②溶骨性病变:呈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似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是本病的典型X射线征象,常见于颅骨,盆骨,肋骨,脊椎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和上腰椎,多表现为压缩性骨折,其次见于肋骨,锁骨,盆骨,偶见于四肢骨骼,④骨质硬化:此种病变少见。

 三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用药方法的改进是近年来本病疗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对于年龄65岁,体质虚弱或自身选择等原因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血Cr>176mmol/L者推荐VAD,TD,PAD,DVD方案。对于血Cr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抽血验尿就能发现端倪

抽血、验尿都查什么?要花多少钱?

通常,怀疑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要空腹抽血化验,看看球蛋白是不是升高了、有没有贫血;再做一个24小时尿液检查,看看24小时尿尿中的轻链及24小时尿蛋白是不是增高了;或者做一个蛋白电泳检查,看有没有异常的M蛋白;这些检查结果汇总成一个报告单,就叫做M蛋白鉴定。M蛋白鉴定结果如果是阳性,就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接下来的诊治方向就明确了。当然同时也要排查一下其它疾病。

抽血、验尿检查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小,检查费也不高,不超过1000元钱,医保都能报销。以前这些检查大概7~10天出结果,

目前很多外地患者拿着标化验,为了让患者不白跑一趟 ,关于留取24小时尿液标本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比如从今天早上6点开始留尿,一直到明天早上6点,这段期间的所有尿液都存放在一个大瓶子里面,这就是24小时尿。要记下尿液的总量是多少毫升,然后拿一个试管取10毫升尿送去做检查。检查时医生会询问24小时尿液的总量,通过计算这10毫升尿液中轻链、尿蛋白等指标,计算出24小时总尿量的轻链、蛋白尿值是多少。建议提前一天早晨开始留尿,满24小时正好是第二天早晨,可以直接空腹抽血,一并送去化验。

  骨髓穿刺检查必须做吗?目的是什么?这个检查疼吗?

高度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收住院的患者,要做骨髓检查,查一下染色体、基因、骨髓形态等,看骨髓里的异常浆细胞占多少,还要鉴定这异常的浆细胞是不是恶性的。另外,90%的患者都会出现骨病,所以要做全身骨骼的检查,比如颅骨、骨盆的X线片或者CT,胸腰椎的核磁,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做全身的PET-CT。医生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确诊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调查问卷、抽血验尿做M蛋白鉴定、骨髓检查,被称为多发性骨髓瘤筛查的三部曲。

很多患者惧怕做骨髓穿刺检查?想象着拿针抽骨髓,那得有多疼!所以这个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很多胃病患者不想做胃镜,就会先做造影等一系列检查,可最终要想确诊是什么病,还得做胃镜,因为胃镜能直接看到病变位置,并且能取到病变组织做病理。骨髓瘤也是一样,刚开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可能会先抽血查尿,但最终确诊还是要做骨髓检查。其实骨髓穿刺一点也不可怕,白血病患者一个月就要抽一次骨髓,检查时在骨头上穿一根细针,只抽取一滴或者1~2毫升的骨髓,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大家别把骨髓穿刺和腰穿弄混了,做腰穿抽的是脑脊液,检查后患者要躺4~6小时,避免出现头疼、腰疼。骨髓穿刺后当时就能下床活动,只要注意三天别洗澡,以防止扎针的地方感染就可以。很多患者做骨髓穿刺之前害怕得不行,做完之后都觉得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也不是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