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

2020-07-14

血清游离轻链(FLC)具有以下优点: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普通M蛋白鉴定更敏感能更早的发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复发;

在疾病复发早期,骨髓活检可能只有5%的浆细胞,X线和MRI扫描无变化,而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是肿瘤复发的明确证据,提示该行化疗了;

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作为完全缓解的标准;而血清游离轻链较比免疫固定电泳更能反映缓解的深度,因此在2006年国际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已将游离轻链作为骨髓瘤严格完全缓解的标准之一。治疗后游离轻链阴性的骨髓瘤患者较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但游离轻链阳性)有更长的生存期;

血清游离轻链在IgD型、轻链型、无分泌型骨髓瘤和淀粉样变性的诊治中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且可作为判断这些患者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血清游离轻链数值及其中κ/λ比值异常可作为判断良恶性浆细胞病的重要标准。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单克隆游离轻链(FLC)检测是许多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重要的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现有的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鉴定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如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对游离轻链鉴定和定量上并不敏感。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法[1]是最近应用较多的一种对血液中的游离轻链自动化定量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联合应用常规M蛋白鉴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多种恶性浆细胞病的早期诊断率;在监测上,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其他指标能更早的对治疗及疾病的复发做出反应。在MGUS患者还可提供非常有意义的预后信息。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 FLC)最初是150年前从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发现的,被定义为本周蛋白,它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单克隆恶变浆细胞无节制的大量增生产生的匀质的κ或λ游离分子。它出现在许多恶性浆细胞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轻链沉积病等。通常定性、定量测定尿中FLC来判断疾病状态,由于尿液FLC的浓度很大程度的受肾小管重吸收能力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所以不是理想的选择。最近血清游离轻链定量的试剂盒已商品化,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2006年写入了多发性骨髓瘤及AL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本文将对正常人FLC的代谢情况,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清游离轻链代谢生理学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聚体,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它们决定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别对应于IgG、IgA、IgM、IgD轻链有κ、λ两型,每种免疫球蛋白或含κ轻链或含λ轻链。人类产κ型轻链的浆细胞大约为产λ型轻链的两倍。每种轻链的多肽链大约包含220个氨基酸,它们折叠后形成恒定区和可变区。游离轻链的产量大约比重链多40%,这是为了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合成适当的构象。未结合成四聚体形式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以游离的形式分泌。这些游离轻链可以单体(22C27 kDa)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共价或非共价结合成二聚体(44C55 kDa) 。在正常人中,浆细胞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有大量的FLC分子生成并分布于血管内和血管间隙。剩余的FLC通过肾小球的滤过清除,之后FLC被近端小管细胞吸收和分解。研究表明每天有大量的FLC被肾脏重吸收(10-30 g/天)。正常人每天可以向尿液中排泄1-10mg的游离轻链,与分泌型IgA及其它的免疫球蛋白一起存在。当发生恶性浆细胞病时,单克隆的浆细胞大量增生,产生大量匀质的单克隆游离κ或λ轻链分子由肾小球滤过。当滤过的FLC超过了近端小管的分解和重吸收能力后,即从尿中排泄或到达髓袢升支与Tamm-Horsfall蛋白以管型的方式沉淀下来,常造成骨髓瘤肾病。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骨髓瘤肾病

骨髓瘤肾病的治疗关键是降低血液中的M蛋白浓度,即治本。而通过对骨髓瘤的治疗,可以降低血浆中M蛋白的浓度,改善半数以上骨髓瘤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利尿、降低尿素氮、肌酐等保守治疗。

血液透析治疗。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防治高钾血症及酸中毒等。

保持足够的热量,否则机体由于能量不足,分解体内蛋白,造成尿素氮增高。

最好保持每日1-2次的软便,以利于尿素氮从肠粘膜排除。

 讨论:

大约50%的MM患者就诊时有肾损害,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肾功能不全是MM最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可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

骨髓瘤肾病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因蛋白尿就诊肾内科或长期中药治疗而无视了原发病的寻找,从而延误病情。也有患者从肾内科住院行肾活检后考虑MM的诊断而转入血液科住院治疗。

MM肾病属于继发性肾病。病因明确为多发性骨髓瘤。当然,对于继发性肾病的原发病治疗,是治疗中最基本的一环。搞清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早期治疗,对于继发性肾病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很多MM肾病在其原发病被控制后得以缓解。另外,对于初诊时的多发性骨髓瘤即已合并MM肾病的患者,也不应轻易放弃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条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使MM患者及早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硼替佐米(又名万)经肝脏氧化酶系代谢,不经肾脏代谢,用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硼替佐基础的方案能快速逆转或改善初发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获得部分缓解 或以上疗效的MM 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较治疗无效者更容易得到逆转。这种肾脏缓解非常快速,患者大多在2月内出现,有的可脱离血液透析治疗。

MM肾病治疗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水化、碱化、利尿,以避免肾功能不全;减少尿酸形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化疗、水化(化疗时每天输液量应3000ml左右)、碱化、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2.有肾功能衰竭者,应积极透析。

3.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静脉造影剂。

4. 长期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需监控肾功能。

5.传统化疗方案中的马法兰、环磷酰胺,其水解或代谢产物部分经肾排泄,肾功能受损时应减量或严重肾功能不全则不宜使用。

6.硼替佐米在伴有肾功能不全MM患者中的应用

(1)2007年10月15日,FDA批准硼替佐米应用于肾功能不全(包括透析)的MM患者。

(2)硼替佐米说明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硼替佐米的剂量。

(3)由于透析会降低本品的浓度,故应该在透析结束后再给予本品。

(4)硼替佐米治疗急性肾衰MM患者部分患者肾功改善。

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化疗,应考虑使用硼体佐米为基础的方案,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的剂量。

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占2-10%),透析与化疗同时进行,可使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较轻或病变时间不太长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脱离透析。但部分肾功能损害较重或病变时间太长的患者仍需长期透析维持。

(5)伴有肾功能不全并非是移植的禁忌证。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小于70岁,生活评分>2分,Hb>90g/L及血肌苷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珂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出血和血栓:

凝血/血栓:建议以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为基础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高粘滞血症: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MM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模型[3]

个人/骨髓瘤的危险因素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高粘血症

VTE的个人或家庭的历史,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30)

合并症: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受损,

慢性炎症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或慢性)

骨髓增值性疾病

近期手术(6个星期内):神经创伤、

骨科手术等

药物: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激素替代疗法

如果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考虑:

阿司匹林

如果2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目前考虑: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剂量,例如依诺肝素40毫克QD)

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阿霉素高剂量的类固醇(≥480毫克/每月)

联合化疗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性剂量,例如

依诺肝素40毫克QD)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应提示临床医生考虑出血的危险性是否足以排除药理血栓

活动性出血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严重的肝脏疾病(异常PT或称为静脉曲张)

严重肾脏疾病(肌酐清除率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骨髓瘤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血液疾病,属于恶性肿瘤,具体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该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有极大的威胁,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骨髓瘤一旦进入中晚期,医生基本上无力回天,那么,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呢?

骨髓瘤不化疗的生存率是因人而异的,与患者的年龄、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及所选择的疗法等等都有很大关系,而且不同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一般以化疗为主要治疗的条件下,患者的生存期为30-36个月。如果恢复地好,几年、十几年的生存期,在临床上也是有的。不过如果完全不化疗的话,生存率相对会低,具体因人而异。

骨髓瘤很容易复发,建议患者要定期回医院复查,切莫以为愈后良好便万事大吉了。另外,骨髓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是很容易被误诊的。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出现,建议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骨髓瘤并不是无药可医,希望患者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闻“化疗”色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骨髓瘤的整个疗程结束后,短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的生命,对患者来说,如同“偷”来的快乐时光。

现如今医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骨髓瘤这种疾病,并不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尤其是早期的患者,只要能够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生存率是非常高的,所以确诊为骨髓瘤的患者也不要灰心,更不要放弃治疗,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医生有信心。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乡间郎中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

2020-07-14

血清游离轻链(FLC)具有以下优点: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普通M蛋白鉴定更敏感能更早的发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复发;

在疾病复发早期,骨髓活检可能只有5%的浆细胞,X线和MRI扫描无变化,而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是肿瘤复发的明确证据,提示该行化疗了;

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作为完全缓解的标准;而血清游离轻链较比免疫固定电泳更能反映缓解的深度,因此在2006年国际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已将游离轻链作为骨髓瘤严格完全缓解的标准之一。治疗后游离轻链阴性的骨髓瘤患者较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但游离轻链阳性)有更长的生存期;

血清游离轻链在IgD型、轻链型、无分泌型骨髓瘤和淀粉样变性的诊治中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且可作为判断这些患者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血清游离轻链数值及其中κ/λ比值异常可作为判断良恶性浆细胞病的重要标准。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单克隆游离轻链(FLC)检测是许多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重要的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现有的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鉴定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如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对游离轻链鉴定和定量上并不敏感。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法[1]是最近应用较多的一种对血液中的游离轻链自动化定量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联合应用常规M蛋白鉴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多种恶性浆细胞病的早期诊断率;在监测上,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其他指标能更早的对治疗及疾病的复发做出反应。在MGUS患者还可提供非常有意义的预后信息。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 FLC)最初是150年前从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发现的,被定义为本周蛋白,它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单克隆恶变浆细胞无节制的大量增生产生的匀质的κ或λ游离分子。它出现在许多恶性浆细胞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轻链沉积病等。通常定性、定量测定尿中FLC来判断疾病状态,由于尿液FLC的浓度很大程度的受肾小管重吸收能力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所以不是理想的选择。最近血清游离轻链定量的试剂盒已商品化,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2006年写入了多发性骨髓瘤及AL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本文将对正常人FLC的代谢情况,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清游离轻链代谢生理学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聚体,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它们决定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别对应于IgG、IgA、IgM、IgD轻链有κ、λ两型,每种免疫球蛋白或含κ轻链或含λ轻链。人类产κ型轻链的浆细胞大约为产λ型轻链的两倍。每种轻链的多肽链大约包含220个氨基酸,它们折叠后形成恒定区和可变区。游离轻链的产量大约比重链多40%,这是为了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合成适当的构象。未结合成四聚体形式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以游离的形式分泌。这些游离轻链可以单体(22C27 kDa)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共价或非共价结合成二聚体(44C55 kDa) 。在正常人中,浆细胞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有大量的FLC分子生成并分布于血管内和血管间隙。剩余的FLC通过肾小球的滤过清除,之后FLC被近端小管细胞吸收和分解。研究表明每天有大量的FLC被肾脏重吸收(10-30 g/天)。正常人每天可以向尿液中排泄1-10mg的游离轻链,与分泌型IgA及其它的免疫球蛋白一起存在。当发生恶性浆细胞病时,单克隆的浆细胞大量增生,产生大量匀质的单克隆游离κ或λ轻链分子由肾小球滤过。当滤过的FLC超过了近端小管的分解和重吸收能力后,即从尿中排泄或到达髓袢升支与Tamm-Horsfall蛋白以管型的方式沉淀下来,常造成骨髓瘤肾病。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骨髓瘤肾病

骨髓瘤肾病的治疗关键是降低血液中的M蛋白浓度,即治本。而通过对骨髓瘤的治疗,可以降低血浆中M蛋白的浓度,改善半数以上骨髓瘤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利尿、降低尿素氮、肌酐等保守治疗。

血液透析治疗。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防治高钾血症及酸中毒等。

保持足够的热量,否则机体由于能量不足,分解体内蛋白,造成尿素氮增高。

最好保持每日1-2次的软便,以利于尿素氮从肠粘膜排除。

 讨论:

大约50%的MM患者就诊时有肾损害,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肾功能不全是MM最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可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

骨髓瘤肾病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因蛋白尿就诊肾内科或长期中药治疗而无视了原发病的寻找,从而延误病情。也有患者从肾内科住院行肾活检后考虑MM的诊断而转入血液科住院治疗。

MM肾病属于继发性肾病。病因明确为多发性骨髓瘤。当然,对于继发性肾病的原发病治疗,是治疗中最基本的一环。搞清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早期治疗,对于继发性肾病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很多MM肾病在其原发病被控制后得以缓解。另外,对于初诊时的多发性骨髓瘤即已合并MM肾病的患者,也不应轻易放弃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条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使MM患者及早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硼替佐米(又名万)经肝脏氧化酶系代谢,不经肾脏代谢,用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硼替佐基础的方案能快速逆转或改善初发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获得部分缓解 或以上疗效的MM 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较治疗无效者更容易得到逆转。这种肾脏缓解非常快速,患者大多在2月内出现,有的可脱离血液透析治疗。

MM肾病治疗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水化、碱化、利尿,以避免肾功能不全;减少尿酸形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化疗、水化(化疗时每天输液量应3000ml左右)、碱化、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2.有肾功能衰竭者,应积极透析。

3.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静脉造影剂。

4. 长期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需监控肾功能。

5.传统化疗方案中的马法兰、环磷酰胺,其水解或代谢产物部分经肾排泄,肾功能受损时应减量或严重肾功能不全则不宜使用。

6.硼替佐米在伴有肾功能不全MM患者中的应用

(1)2007年10月15日,FDA批准硼替佐米应用于肾功能不全(包括透析)的MM患者。

(2)硼替佐米说明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硼替佐米的剂量。

(3)由于透析会降低本品的浓度,故应该在透析结束后再给予本品。

(4)硼替佐米治疗急性肾衰MM患者部分患者肾功改善。

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化疗,应考虑使用硼体佐米为基础的方案,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的剂量。

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占2-10%),透析与化疗同时进行,可使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较轻或病变时间不太长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脱离透析。但部分肾功能损害较重或病变时间太长的患者仍需长期透析维持。

(5)伴有肾功能不全并非是移植的禁忌证。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小于70岁,生活评分>2分,Hb>90g/L及血肌苷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珂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出血和血栓:

凝血/血栓:建议以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为基础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高粘滞血症: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MM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模型[3]

个人/骨髓瘤的危险因素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高粘血症

VTE的个人或家庭的历史,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30)

合并症: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受损,

慢性炎症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或慢性)

骨髓增值性疾病

近期手术(6个星期内):神经创伤、

骨科手术等

药物: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激素替代疗法

如果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考虑:

阿司匹林

如果2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目前考虑: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剂量,例如依诺肝素40毫克QD)

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阿霉素高剂量的类固醇(≥480毫克/每月)

联合化疗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性剂量,例如

依诺肝素40毫克QD)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应提示临床医生考虑出血的危险性是否足以排除药理血栓

活动性出血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严重的肝脏疾病(异常PT或称为静脉曲张)

严重肾脏疾病(肌酐清除率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骨髓瘤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血液疾病,属于恶性肿瘤,具体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该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有极大的威胁,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骨髓瘤一旦进入中晚期,医生基本上无力回天,那么,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呢?

骨髓瘤不化疗的生存率是因人而异的,与患者的年龄、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及所选择的疗法等等都有很大关系,而且不同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一般以化疗为主要治疗的条件下,患者的生存期为30-36个月。如果恢复地好,几年、十几年的生存期,在临床上也是有的。不过如果完全不化疗的话,生存率相对会低,具体因人而异。

骨髓瘤很容易复发,建议患者要定期回医院复查,切莫以为愈后良好便万事大吉了。另外,骨髓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是很容易被误诊的。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出现,建议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骨髓瘤并不是无药可医,希望患者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闻“化疗”色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骨髓瘤的整个疗程结束后,短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的生命,对患者来说,如同“偷”来的快乐时光。

现如今医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骨髓瘤这种疾病,并不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尤其是早期的患者,只要能够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生存率是非常高的,所以确诊为骨髓瘤的患者也不要灰心,更不要放弃治疗,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医生有信心。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乡间郎中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

2020-07-14

血清游离轻链(FLC)具有以下优点: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普通M蛋白鉴定更敏感能更早的发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复发;

在疾病复发早期,骨髓活检可能只有5%的浆细胞,X线和MRI扫描无变化,而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是肿瘤复发的明确证据,提示该行化疗了;

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作为完全缓解的标准;而血清游离轻链较比免疫固定电泳更能反映缓解的深度,因此在2006年国际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已将游离轻链作为骨髓瘤严格完全缓解的标准之一。治疗后游离轻链阴性的骨髓瘤患者较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但游离轻链阳性)有更长的生存期;

血清游离轻链在IgD型、轻链型、无分泌型骨髓瘤和淀粉样变性的诊治中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且可作为判断这些患者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血清游离轻链数值及其中κ/λ比值异常可作为判断良恶性浆细胞病的重要标准。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单克隆游离轻链(FLC)检测是许多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重要的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现有的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鉴定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如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对游离轻链鉴定和定量上并不敏感。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法[1]是最近应用较多的一种对血液中的游离轻链自动化定量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联合应用常规M蛋白鉴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多种恶性浆细胞病的早期诊断率;在监测上,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其他指标能更早的对治疗及疾病的复发做出反应。在MGUS患者还可提供非常有意义的预后信息。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 FLC)最初是150年前从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发现的,被定义为本周蛋白,它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单克隆恶变浆细胞无节制的大量增生产生的匀质的κ或λ游离分子。它出现在许多恶性浆细胞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轻链沉积病等。通常定性、定量测定尿中FLC来判断疾病状态,由于尿液FLC的浓度很大程度的受肾小管重吸收能力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所以不是理想的选择。最近血清游离轻链定量的试剂盒已商品化,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2006年写入了多发性骨髓瘤及AL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本文将对正常人FLC的代谢情况,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清游离轻链代谢生理学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聚体,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它们决定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别对应于IgG、IgA、IgM、IgD轻链有κ、λ两型,每种免疫球蛋白或含κ轻链或含λ轻链。人类产κ型轻链的浆细胞大约为产λ型轻链的两倍。每种轻链的多肽链大约包含220个氨基酸,它们折叠后形成恒定区和可变区。游离轻链的产量大约比重链多40%,这是为了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合成适当的构象。未结合成四聚体形式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以游离的形式分泌。这些游离轻链可以单体(22C27 kDa)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共价或非共价结合成二聚体(44C55 kDa) 。在正常人中,浆细胞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有大量的FLC分子生成并分布于血管内和血管间隙。剩余的FLC通过肾小球的滤过清除,之后FLC被近端小管细胞吸收和分解。研究表明每天有大量的FLC被肾脏重吸收(10-30 g/天)。正常人每天可以向尿液中排泄1-10mg的游离轻链,与分泌型IgA及其它的免疫球蛋白一起存在。当发生恶性浆细胞病时,单克隆的浆细胞大量增生,产生大量匀质的单克隆游离κ或λ轻链分子由肾小球滤过。当滤过的FLC超过了近端小管的分解和重吸收能力后,即从尿中排泄或到达髓袢升支与Tamm-Horsfall蛋白以管型的方式沉淀下来,常造成骨髓瘤肾病。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骨髓瘤肾病

骨髓瘤肾病的治疗关键是降低血液中的M蛋白浓度,即治本。而通过对骨髓瘤的治疗,可以降低血浆中M蛋白的浓度,改善半数以上骨髓瘤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利尿、降低尿素氮、肌酐等保守治疗。

血液透析治疗。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防治高钾血症及酸中毒等。

保持足够的热量,否则机体由于能量不足,分解体内蛋白,造成尿素氮增高。

最好保持每日1-2次的软便,以利于尿素氮从肠粘膜排除。

 讨论:

大约50%的MM患者就诊时有肾损害,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肾功能不全是MM最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可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

骨髓瘤肾病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因蛋白尿就诊肾内科或长期中药治疗而无视了原发病的寻找,从而延误病情。也有患者从肾内科住院行肾活检后考虑MM的诊断而转入血液科住院治疗。

MM肾病属于继发性肾病。病因明确为多发性骨髓瘤。当然,对于继发性肾病的原发病治疗,是治疗中最基本的一环。搞清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早期治疗,对于继发性肾病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很多MM肾病在其原发病被控制后得以缓解。另外,对于初诊时的多发性骨髓瘤即已合并MM肾病的患者,也不应轻易放弃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条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使MM患者及早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硼替佐米(又名万)经肝脏氧化酶系代谢,不经肾脏代谢,用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硼替佐基础的方案能快速逆转或改善初发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获得部分缓解 或以上疗效的MM 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较治疗无效者更容易得到逆转。这种肾脏缓解非常快速,患者大多在2月内出现,有的可脱离血液透析治疗。

MM肾病治疗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水化、碱化、利尿,以避免肾功能不全;减少尿酸形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化疗、水化(化疗时每天输液量应3000ml左右)、碱化、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2.有肾功能衰竭者,应积极透析。

3.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静脉造影剂。

4. 长期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需监控肾功能。

5.传统化疗方案中的马法兰、环磷酰胺,其水解或代谢产物部分经肾排泄,肾功能受损时应减量或严重肾功能不全则不宜使用。

6.硼替佐米在伴有肾功能不全MM患者中的应用

(1)2007年10月15日,FDA批准硼替佐米应用于肾功能不全(包括透析)的MM患者。

(2)硼替佐米说明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硼替佐米的剂量。

(3)由于透析会降低本品的浓度,故应该在透析结束后再给予本品。

(4)硼替佐米治疗急性肾衰MM患者部分患者肾功改善。

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化疗,应考虑使用硼体佐米为基础的方案,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的剂量。

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占2-10%),透析与化疗同时进行,可使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较轻或病变时间不太长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脱离透析。但部分肾功能损害较重或病变时间太长的患者仍需长期透析维持。

(5)伴有肾功能不全并非是移植的禁忌证。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小于70岁,生活评分>2分,Hb>90g/L及血肌苷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珂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出血和血栓:

凝血/血栓:建议以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为基础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高粘滞血症: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MM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模型[3]

个人/骨髓瘤的危险因素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高粘血症

VTE的个人或家庭的历史,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30)

合并症: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受损,

慢性炎症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或慢性)

骨髓增值性疾病

近期手术(6个星期内):神经创伤、

骨科手术等

药物: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激素替代疗法

如果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考虑:

阿司匹林

如果2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目前考虑: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剂量,例如依诺肝素40毫克QD)

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阿霉素高剂量的类固醇(≥480毫克/每月)

联合化疗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性剂量,例如

依诺肝素40毫克QD)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应提示临床医生考虑出血的危险性是否足以排除药理血栓

活动性出血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严重的肝脏疾病(异常PT或称为静脉曲张)

严重肾脏疾病(肌酐清除率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骨髓瘤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血液疾病,属于恶性肿瘤,具体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该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有极大的威胁,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骨髓瘤一旦进入中晚期,医生基本上无力回天,那么,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呢?

骨髓瘤不化疗的生存率是因人而异的,与患者的年龄、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及所选择的疗法等等都有很大关系,而且不同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一般以化疗为主要治疗的条件下,患者的生存期为30-36个月。如果恢复地好,几年、十几年的生存期,在临床上也是有的。不过如果完全不化疗的话,生存率相对会低,具体因人而异。

骨髓瘤很容易复发,建议患者要定期回医院复查,切莫以为愈后良好便万事大吉了。另外,骨髓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是很容易被误诊的。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出现,建议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骨髓瘤并不是无药可医,希望患者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闻“化疗”色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骨髓瘤的整个疗程结束后,短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的生命,对患者来说,如同“偷”来的快乐时光。

现如今医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骨髓瘤这种疾病,并不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尤其是早期的患者,只要能够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生存率是非常高的,所以确诊为骨髓瘤的患者也不要灰心,更不要放弃治疗,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医生有信心。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乡间郎中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

2020-07-14

血清游离轻链(FLC)具有以下优点: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普通M蛋白鉴定更敏感能更早的发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复发;

在疾病复发早期,骨髓活检可能只有5%的浆细胞,X线和MRI扫描无变化,而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是肿瘤复发的明确证据,提示该行化疗了;

骨髓瘤化疗过程中,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作为完全缓解的标准;而血清游离轻链较比免疫固定电泳更能反映缓解的深度,因此在2006年国际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已将游离轻链作为骨髓瘤严格完全缓解的标准之一。治疗后游离轻链阴性的骨髓瘤患者较免疫固定电泳转阴性(但游离轻链阳性)有更长的生存期;

血清游离轻链在IgD型、轻链型、无分泌型骨髓瘤和淀粉样变性的诊治中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且可作为判断这些患者肾功能的一项指标;

血清游离轻链数值及其中κ/λ比值异常可作为判断良恶性浆细胞病的重要标准。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单克隆游离轻链(FLC)检测是许多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巨球蛋白血症等)的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尤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重要的诊断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现有的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鉴定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如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对游离轻链鉴定和定量上并不敏感。血清游离轻链检测法[1]是最近应用较多的一种对血液中的游离轻链自动化定量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联合应用常规M蛋白鉴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多种恶性浆细胞病的早期诊断率;在监测上,血清游离轻链测定比其他指标能更早的对治疗及疾病的复发做出反应。在MGUS患者还可提供非常有意义的预后信息。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 FLC)最初是150年前从骨髓瘤患者的尿液中发现的,被定义为本周蛋白,它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是单克隆恶变浆细胞无节制的大量增生产生的匀质的κ或λ游离分子。它出现在许多恶性浆细胞病患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轻链沉积病等。通常定性、定量测定尿中FLC来判断疾病状态,由于尿液FLC的浓度很大程度的受肾小管重吸收能力的影响,不能精确地反映患者的疾病状况,所以不是理想的选择。最近血清游离轻链定量的试剂盒已商品化,并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2006年写入了多发性骨髓瘤及AL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本文将对正常人FLC的代谢情况,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血清游离轻链代谢生理学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聚体,重链有γ、α、μ、δ、ε五种,它们决定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别对应于IgG、IgA、IgM、IgD轻链有κ、λ两型,每种免疫球蛋白或含κ轻链或含λ轻链。人类产κ型轻链的浆细胞大约为产λ型轻链的两倍。每种轻链的多肽链大约包含220个氨基酸,它们折叠后形成恒定区和可变区。游离轻链的产量大约比重链多40%,这是为了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合成适当的构象。未结合成四聚体形式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以游离的形式分泌。这些游离轻链可以单体(22C27 kDa)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共价或非共价结合成二聚体(44C55 kDa) 。在正常人中,浆细胞在合成免疫球蛋白时,有大量的FLC分子生成并分布于血管内和血管间隙。剩余的FLC通过肾小球的滤过清除,之后FLC被近端小管细胞吸收和分解。研究表明每天有大量的FLC被肾脏重吸收(10-30 g/天)。正常人每天可以向尿液中排泄1-10mg的游离轻链,与分泌型IgA及其它的免疫球蛋白一起存在。当发生恶性浆细胞病时,单克隆的浆细胞大量增生,产生大量匀质的单克隆游离κ或λ轻链分子由肾小球滤过。当滤过的FLC超过了近端小管的分解和重吸收能力后,即从尿中排泄或到达髓袢升支与Tamm-Horsfall蛋白以管型的方式沉淀下来,常造成骨髓瘤肾病。



游离轻链: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中为什么要进行一新的检查相关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的支持治疗系列之骨髓瘤肾病

骨髓瘤肾病的治疗关键是降低血液中的M蛋白浓度,即治本。而通过对骨髓瘤的治疗,可以降低血浆中M蛋白的浓度,改善半数以上骨髓瘤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利尿、降低尿素氮、肌酐等保守治疗。

血液透析治疗。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防治高钾血症及酸中毒等。

保持足够的热量,否则机体由于能量不足,分解体内蛋白,造成尿素氮增高。

最好保持每日1-2次的软便,以利于尿素氮从肠粘膜排除。

 讨论:

大约50%的MM患者就诊时有肾损害,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30%的MM患者在诊断时血清肌苷已>2mg/dL。肾功能不全是MM最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可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

骨髓瘤肾病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因蛋白尿就诊肾内科或长期中药治疗而无视了原发病的寻找,从而延误病情。也有患者从肾内科住院行肾活检后考虑MM的诊断而转入血液科住院治疗。

MM肾病属于继发性肾病。病因明确为多发性骨髓瘤。当然,对于继发性肾病的原发病治疗,是治疗中最基本的一环。搞清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早期治疗,对于继发性肾病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很多MM肾病在其原发病被控制后得以缓解。另外,对于初诊时的多发性骨髓瘤即已合并MM肾病的患者,也不应轻易放弃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条件,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使MM患者及早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硼替佐米(又名万)经肝脏氧化酶系代谢,不经肾脏代谢,用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硼替佐基础的方案能快速逆转或改善初发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获得部分缓解 或以上疗效的MM 患者的肾功能不全较治疗无效者更容易得到逆转。这种肾脏缓解非常快速,患者大多在2月内出现,有的可脱离血液透析治疗。

MM肾病治疗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1.水化、碱化、利尿,以避免肾功能不全;减少尿酸形成和促进尿酸排泄。约50%的中度肾功能损害病人,经过化疗、水化(化疗时每天输液量应3000ml左右)、碱化、利尿药及治疗高尿酸血症等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其肾功能损害可逆转。

2.有肾功能衰竭者,应积极透析。

3.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静脉造影剂。

4. 长期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需监控肾功能。

5.传统化疗方案中的马法兰、环磷酰胺,其水解或代谢产物部分经肾排泄,肾功能受损时应减量或严重肾功能不全则不宜使用。

6.硼替佐米在伴有肾功能不全MM患者中的应用

(1)2007年10月15日,FDA批准硼替佐米应用于肾功能不全(包括透析)的MM患者。

(2)硼替佐米说明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硼替佐米的剂量。

(3)由于透析会降低本品的浓度,故应该在透析结束后再给予本品。

(4)硼替佐米治疗急性肾衰MM患者部分患者肾功改善。

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化疗,应考虑使用硼体佐米为基础的方案,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的剂量。

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中(占2-10%),透析与化疗同时进行,可使一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较轻或病变时间不太长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脱离透析。但部分肾功能损害较重或病变时间太长的患者仍需长期透析维持。

(5)伴有肾功能不全并非是移植的禁忌证。

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小于70岁,生活评分>2分,Hb>90g/L及血肌苷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及其治疗对策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伴有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即骨髓瘤骨病,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偶尔引起神经压迫综合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发生率:

MM发生率在美国为3-4/10万人,每年有13,500名新发病人,黑人>白人,男:女=3:2,过去30年以400%的发生率增加,其中10%,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1.0g/24h;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鉴别诊断:

1.扭伤:多有外伤史,软组织有压痛,X线检查无异常。

2.骨质疏松、骨折:有相应的X线表现,但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反复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髓瘤骨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3骨结核:部分患者可因低热、骨痛误诊为骨结核、骨肿瘤等,手术后骨活检证实为骨髓瘤骨病。

4骨转移癌等疾病:多伴成骨形成,溶骨性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五.骨髓瘤骨病的检查手段:

1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

2 MRI:可先于X线几月发现骨骼病变。对X线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3 PET:有利于判断病灶的范围及是否活动。

六.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对策:

1 无脊柱溶骨性病变者可适当活动,防止骨质脱钙;有脊柱病变者应限制活动量,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避免危险的生活方式,如攀登、在冰上或浴室滑倒。

2 化疗或干细胞移植

3.纠正骨痛和高钙——双磷酸盐的应用:

治疗骨髓瘤骨病最好的途径是治疗MM并控制高钙。双磷酸盐可起到这双重作用。打破MMC与OC的恶性循环。

双磷酸盐为内源性焦磷酸盐的类似物,以一碳原子取代了焦磷酸盐中心的氧原子。这种结构可抵御水解,且其中含羟基的链与钙和骨盐有高亲和力。故双磷酸盐对骨有亲和力,应用于体内后,首先进入骨吸收部位,一旦沉积于骨表面,即被OC吸收。

双磷酸盐的作用:

(1) A. 与骨结合,直接抑制骨吸收;B. 改变骨基质的活性,影响其对OC的激活;C. 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其波状缘消失,抑制机动蛋白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等酶的活性,干扰OC对骨的吸附和重吸收;D. 抑制 MMP-1的分泌及骨基质的降解;E.缓解MM相关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抗MM作用:A. 减少IL-6、TNF的含量;B. 促进MMC 凋亡;C. 直接抑制MMC的生长;D. 通过T细胞激活抗MM的免疫反应;E. 抗血管新生作用;F. 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抗MM效应。

双磷酸盐的用法:

帕米磷酸盐(pamidronate)90 mg/次静脉点滴至少6小时,一月一次。肾功能不全者适当减量。或脞来磷酸(zoledronate)4mg/次静脉点滴至少15分钟, 脞来磷酸的功效为帕米磷酸盐的100倍。

最好在化疗间歇应用。注意补钙和维生素特别是VitD3。饮用橘汁或咖啡可降低疗效。

疗程:无确切疗程。应持续应用,除非患者不能耐受。

双磷酸盐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骨痛,减少骨折的发生,但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延长。

孤立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或惰性骨髓瘤不推荐使用双磷酸盐。

4 止痛:痛剧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

5 骨折整形:如给予脊椎成型术,防止形成截瘫。

6 局部放疗:主要用于孤立浆细胞瘤或髓外浆细胞瘤。

7 治疗MM骨病的新药:

抗RANKL疗法:如AMGN0007(RANK-FC融合蛋白)、OPG类似物、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均已投入临床实验。将为骨髓瘤骨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介绍一种比骨髓瘤更易误诊的疾病:淀粉样变性

我们以前已经介绍过多发性骨髓瘤(MM),它是一种较易误诊的恶性浆细胞肿瘤,误诊率高达40%以上,但随着反应停、万珂和雷那度胺等新药的应用,患者的生存期已明显延长。

最近,我们病房连续收治了三四例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当地医院怀疑患者得了淀粉样变性,  那么,什么是淀粉样变性呢?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常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胃肠道、肺、骨骼、骨髓、免疫系统、中枢或周围神经及软组织(包括舌、皮下脂肪)等多个脏器,严重者出现尿毒症、心功能衰竭或猝死。

淀粉样变性的发生是机体内一种淀粉样纤维蛋白沉积物引起的,这种沉积物经特殊的染色——刚果红染色阳性。这种淀粉样物质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转甲状腺素、纤维蛋白原A、载脂蛋白A等蛋白物质组成。故淀粉样变性可以由骨髓瘤等恶性浆细胞病引起(与骨髓瘤伴发),也可以由甲状腺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引起。

60%的淀粉样变性患者确诊时年龄50~70岁,诊断系统性淀粉样变应有2个或以上脏器受累的证据,诊断主要依赖骨髓、肾脏、腹壁脂肪、舌等受累组织病理学检查:淀粉样蛋白质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无定形的均匀的嗜伊红着色;偏振显微镜下呈特异的苹果绿色荧光双折射。

淀粉样变性器官受累的诊断标准

肾脏24小时尿蛋白>0.5g,且主要为白蛋白

心脏超声:平均室壁厚度>12 mm ,排除其他病因

肝脏总长度>15 cm(无心衰)或碱性磷酸酶>1.5倍正常高限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病变:对称性下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自主神经病变:胃排空紊乱,假性梗阻,排泄失调(排除直接由胃肠道淀粉样变所导致)

胃肠道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肺有症状并经直接活检证实

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弥漫性肺间质病变

软组织巨舌;关节病;跛行(由血管淀粉样变引起);由活检证实的肌病或假性肥大;腕管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主要采取与多发性骨髓瘤类似的化疗方案治疗,较有效的药物有万珂、马法兰、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等)等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化疗,符合标准的患者也可采取干细胞移植治疗。

但与骨髓瘤不同的是,抗骨髓瘤治疗有效的患者大部分2个疗程开始显现出疗效,而淀粉样变性的患者治疗的显效时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4个疗程或更多疗程。在脏器功能改善方面,可能蛋白尿或肾功能的改善会较早出现。心脏受累的患者面临的风险更大,治疗比较困难。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抗凝治疗等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常见并发症为贫血、感染、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MM病人的支持治疗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疾病并发症和改善MM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出血和血栓:

凝血/血栓:建议以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为基础的方案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高粘滞血症:血浆置换可作为症状性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沙利度胺或雷利度胺治疗MM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评估模型[3]

个人/骨髓瘤的危险因素

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高粘血症

VTE的个人或家庭的历史,

肥胖(身体质量指数≥30)

合并症: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受损,

慢性炎症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或慢性)

骨髓增值性疾病

近期手术(6个星期内):神经创伤、

骨科手术等

药物: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激素替代疗法

如果没有或只有1个危险因素考虑:

阿司匹林

如果2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目前考虑: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剂量,例如依诺肝素40毫克QD)

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阿霉素高剂量的类固醇(≥480毫克/每月)

联合化疗

低分子量肝素(高风险的预防性剂量,例如

依诺肝素40毫克QD)或华法林(目标INR2.5)

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应提示临床医生考虑出血的危险性是否足以排除药理血栓

活动性出血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200mmHg或舒张压>120mmHg

严重的肝脏疾病(异常PT或称为静脉曲张)

严重肾脏疾病(肌酐清除率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

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骨髓瘤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血液疾病,属于恶性肿瘤,具体的发病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该疾病对患者的生命有极大的威胁,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骨髓瘤一旦进入中晚期,医生基本上无力回天,那么,骨髓瘤不化疗能活多久呢?

骨髓瘤不化疗的生存率是因人而异的,与患者的年龄、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及所选择的疗法等等都有很大关系,而且不同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一般以化疗为主要治疗的条件下,患者的生存期为30-36个月。如果恢复地好,几年、十几年的生存期,在临床上也是有的。不过如果完全不化疗的话,生存率相对会低,具体因人而异。

骨髓瘤很容易复发,建议患者要定期回医院复查,切莫以为愈后良好便万事大吉了。另外,骨髓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是很容易被误诊的。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经症状、高钙血症、淀粉样变等。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症状出现,建议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

骨髓瘤并不是无药可医,希望患者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闻“化疗”色变,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治疗骨髓瘤的整个疗程结束后,短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的生命,对患者来说,如同“偷”来的快乐时光。

现如今医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骨髓瘤这种疾病,并不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尤其是早期的患者,只要能够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生存率是非常高的,所以确诊为骨髓瘤的患者也不要灰心,更不要放弃治疗,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医生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