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型感冒有哪些症状

2020-07-14

感冒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疾病之一,它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肠胃型感冒就是其中一种,患者主要会出现呕吐,腹泻,腹部疼痛,身体发热以及头部疼痛等症状,需要和其他感冒区分开来,使用正确的方式积极治疗。

肠胃型感冒是感冒疾病里面的一种,它和普通感冒有所区别,容易出现肠胃方面不舒服症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对症治疗,这样才能让症状尽快消失,避免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那么,肠胃型感冒有哪些症状?
  1、呕吐
  当肠胃受到细菌病毒侵害以后就会让分泌功能异常,胃里面的物质就会向上反应,呕吐的症状就会出现,患者胃部有明显不舒服的感觉,肠胃型感冒出现呕吐大部分是饮食不正确以及食物中毒而造成的。
  2、腹泻
  当病毒和细菌侵害身体以后就会影响到肠道吸收功能,肠道蠕动速度变快而导致拉肚子的症状出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让这种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出现脱水问题,所以用正确方式积极治疗是很重要的。
  3、腹部疼痛
  由于患者肠道蠕动速度增快,所以肠道出现痉挛症状导致明显疼痛感觉,也可能是肠壁上粘膜发红肿胀而导致腹部疼痛,一般使用药物以后就可以缓解,病毒侵入肠道后会引起发烧,同时还会让急性头痛等症状出现。
  4、身体发热
  肠胃型感冒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发热,当然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需要综合判断,把其他因素排除以后就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式治疗,让身体恢复速度变得更快。肠胃型感冒和一般感冒是有所区别的,发病位置在胃肠道,想要确定是不是肠胃型感冒就可以通过身体症状进行判断,只要疾病确定以后使用正确方式积极治疗就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上面介绍的就是肠胃型感冒会出现的症状,这种疾病虽然不是非常严重,但也会让患者出现很多不舒服的感觉,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痛苦,所以也积极治疗就很重要,一定不要耽误治疗时间。



肠胃型感冒有哪些症状相关阅读


感冒我们该如何饮食

不管是流行性感冒还是普通感冒,在饮食上如果不合理就会起到反作用,引起感冒的反复发作,这是为什么呢?早在《黄帝内经》上就有调护的记载“病在肺……禁寒饮食,寒衣”,“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首先要禁吃冷饮:像那些冰棍、冰激凌,本来是自身着了凉,再吃点寒凉物,不是寒上加寒吗?

其次要禁食哪些甜、腻的食物:因为甜味能助湿、产湿(女同志还会加重白带的增多),不利于机体的回复;而油腻食物则不容易消化,感冒本身就有个消化道的反应,不愿意吃饭,所以说流感、感冒患者应忌食各类的糖果、大肉(包括汉堡)、猪肉汤、鸡汤等,这可不能“补”。

再者要禁吃咸食:不能吃的太咸,会加重鼻塞、咽喉部的疼痛,不是有句俗话叫:喉咸喉咸的吗?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就是禁食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易伤津、助火生痰,故流感和感冒患者不宜食用,不要以为感冒的时候吃点火锅、辣子、喝点小酒等会助发汗或者杀死病菌,这都是错误的观念。

最后不宜吃烧烤煎炸的食物:此类食物也是会碍胃,比较油腻,不利于流感、感冒脆弱的消化系统的吸收,使病情加重,起到反作用。希望那些呼吸道患者注意饮食的合理调护,无论年幼,还是慢喘支的老患者,均要注意。

中医教你正确选用中成药治感冒

1、风热感冒

主要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面红耳赤,高热无汗,头部胀痛,咽喉肿痛及咳痰黄稠,鼻塞无涕(或流浊涕),口干欲饮,口渴心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或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等症。需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羚翘解毒丸、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或板蓝根冲剂、感冒退热冲剂等。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等,否则会使体温升高加剧,咽喉肿痛更为严重。

2、风寒感冒

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痰多稀白,关节酸痛,腹泻,苔薄白,脉浮等症。需选用发散风寒、解表清热的辛温解表药,如参苏丸、通宣理肺丸、九味羌活丸等。不能用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否则会加重病情,或使感冒迁延不愈。

3、暑热感冒

多发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或气压低的时节。主要表现为体温不高,汗出而热不退,头痛,头晕,腹痛,泻下,肢体酸痛,胃满,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赤等。需选用解表化湿清暑药,如霍香正气丸(胶囊、片)、六合定中丸等。不可用保和丸、山楂丸。

4、阳虚感冒

又称表里双感。主要表现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红少苔等。应选用表里双解、解表清里的药物,如防风通圣丸等。

5、气虚感冒

多发于身体虚弱、抵抗力差者,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此型感冒的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烧,头痛冒虚汗,鼻流清涕,食欲不振,身倦乏力等,常缠绵不愈、反复多发。治疗此型感冒不应过于疏散,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需扶正祛邪、益气解表,可用补中益气丸、参苏丸同治。

谨防夏季感冒,冬病夏治正当时

说夏天要适当出汗,这样才有利于排毒。实际上,假如夏天没出对汗,还很容易生病。夏天天气热,水蒸发快,东西腐烂也快,这样空气中热气、湿气与浊气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伤人的邪气,就是暑气。所以在夏天人就容易中暑、感冒,这多多少少都与出汗出不对有关系。

假如汗出不来,在体内马上成了湿邪,跟外界空气中的湿邪呼应,造成“湿困”,使人头脑昏沉、大便溏泻,伤心血又伤心气。所以大家在夏天有怕热、心烦、昏沉、憋闷的感觉,可以适当服用人参生脉饮,其药性成分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可以清暑益气,养心生津,用于保健的话,每天中午11点服用一次,就可以保证一天神清气爽。

出汗不利,再严重点就是感冒了。我有两个预防感冒的方子,效果不错,在此写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个是藿佩汤,配方是取薷香5克、佩兰5克、薄荷2克,二同水煎,代茶频饮,能预防夏季暑湿感冒。如果是流行性感冒,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或大青叶12克、鸭跖草10克、生甘草3克,一同煎汤服用,每日1剂。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汤药不宜久煎,药应温热服后,避风盖薄被以利出汗,或吃热粥、米汤以助药力,让身体发汗,出汗以遍体微微有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出汗后避风保暖,注意休息,饮食以进流质或半流质等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吸收的粥汤食物为宜。

在这里说一下如何观察吃药后身体恢复的情况。如果吃药后身体出汗,就表示病邪外达,如果没有出汗就是病邪尚未去除。如果出汗后体表较凉,脉搏平静不紊乱,就表示病邪去除;但是如果出汗后身体还是发烧或者退了烧过一会儿又发烧,脉搏也比较乱,就说明病邪尚未除去,还需加以治疗。

再说一下夏季常用中成药的用法。

感冒退热颗粒:防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用开水冲饮,每次1-2袋,每日2一3次。

银翘解毒片:防风清热解表,用于风热感冒。每次口服4片,每日2~3次。

藿香正气软胶囊: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头痛昏重,院腹胀满,呕吐泄泻等症。口服每次2~3粒,每日2次。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及感冒。口服每次1片,每日2-3次。

接下来再说说怎么区分风热和风寒。简单的来说就是,感冒后爱喝凉水、流黄鼻涕、吐黄痰、尿黄、不怕冷的是风热感冒,感冒后爱喝热水、流无色鼻涕、吐白痰、小便颜色清的是风寒感冒。

虽说夏天容易”湿困”,也容易感冒,但它同时也是养心的好季节。由于一到夏天,天气热得人心烦,不能出去玩,在室外稍微一活动就汗流浃背,整天昏昏欲睡、没有精神,所以大多数人都喜欢春秋胜过夏天。其实,夏天对于人养心防病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时机。夏季心火当令,也就是说夏季是心值班做老大的时间,这个时候调心养心的效果比别的时候要好得多,养好了身子就是在养心。

夏天如何调养身子呢?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答案——“冬病夏治”。夏天是自然界万物旺盛生长、阳气最旺的时间。人也一样,在夏天体内的阳气是最旺的,在这样内外阳气皆旺的情况下,最易驱走体内的寒凉之气,改善身体由于阳虚而导致的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心悸心慌、尿频水肿等各种症状。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我最为推崇的方法就是非针非药、补阳效果又奇佳的艾灸。我有一个病人是个大学生,是典型的阳虚体质者,有一年夏天让我帮她看看怎么调理她的体质。她除了平时怕冷、手脚冰凉外,还会半夜拉肚子,小便憋不住,尤其是到了晚上,感觉就特别痛苦。考虑到她吃药、扎针不太方便还比较贵,我就让她隔天艾灸小腹一次。一个夏天过去了,她的症状基本上都解决了。也有很多人问我,说问什么自己艾灸以后觉得效果没有想象的好。原因有很多,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上没有掌握好,比如说想要解决阳虚的症状,在夏天艾灸,效果肯定比别的季节好得多。

很多人会选择贴三伏贴,以期利用夏天的火热之气驱走体内的寒邪。贴三伏贴时要注意,需要对症去贴,并不是所有的病都用一个组合的药物。敷贴的时间最好是遵照医嘱,切不可有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的想法。敷贴期间需要保持饮食清淡,特别是少吃辣的。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可适当推迟敷贴时间。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反而有损身体健康。

在饮食上,夏天要适当吃吃苦,可以抑制心火过旺。夏季当季的新鲜水果蔬菜特别多,也都是可以吃的。由于这些水果蔬菜为了平衡夏季的火热之气,本身就是比较偏寒凉的,所以不建议再吃过多经过冰镇或冰冻的东西,像西瓜,常温就能起到解暑的作用,就别吃冰镇的了。在夏天,阳气浮于体表,其实腹内相对其他季节来说比较虚寒,再吃太多凉的东西,最易伤脾胃,所以就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因为姜是暖胃的,夏天应该吃暖的东西,像姜、羊肉都可以。由于夏季出汗多,所以稍微吃点补阳助热的食物不会导致上火之类的副作用。

看感冒次数可了解免疫力

儿童的免疫力尚在完善中,也更容易生病,因此很多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到底吃什么才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少生病或不得病。专家指出,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需要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然后对症治疗才是关键。

搜狐名博博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刘海燕表示,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卫士,但免疫系统不是天生完善的,是逐渐建立起来的。每当一个感染性的细菌侵入人体,免疫系统就把信息贮存起来,以防下一次的感染,并能对这种细菌发动较为有力的进攻。

所以,没有患感染疾病或很少患病的婴幼儿所拥有的免疫系统,比起经历过多次感染、而且在与病菌斗争的过程中增加了抗感染能力的成年人免疫系统要薄弱得多。所以,适当的生病不全是坏事,不用担心孩子生一两次病就是他的免疫功能有问题。

那么到底如何判断孩子的免疫系统是正在完善之中还是有缺陷呢?刘海燕指出,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孩子一年感冒的次数 ,来看看孩子免疫系统到底是否存在缺陷。0到2岁的孩子一年最多感冒7次,3到5岁最多6次,6到13岁5次(注:两次感冒时间相差一周以上才能算两次感冒)。如果超出上面的标准,或者上面各年龄段患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次数分别超过3、2、1次,就可以诊断孩子是反复呼吸道感染,那就要仔细检查发病原因了。 如果是先天免疫缺陷病,则是因为这类孩子是先天性缺乏一些抗体或合成酶。

刘海燕建议家长,如果孩子反复感冒的话,最好先自我评估一下,改正一些错误的喂养方法和观念,尽量排除一些病因。要检查病因,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在临床上,大夫一般建议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和营养不良,检查微量元素,看有没有钙、铁、锌的缺乏;必要时要拍胸片或做心脏 B 超,看有没有畸形存在。

小时候经常出湿疹的孩子,家族里有哮喘或过敏家族史的,要小心孩子也是过敏体质,要排除哮喘的可能。必要时,检查一下孩子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症用药。

孩子感冒后的心肌损害要紧吗

在门诊,我经常见到一些家长拿着孩子的心肌酶检查来咨询。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感冒后出现乏力或叹气等现象,医生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建议检查心肌酶。化验出来后,有些指标升高了,可是大夫却说不是心肌炎,只是心肌损害?炎症和损害有什么不同?这种情况严重吗?需要住院治疗?

在临床中,心肌损害只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并非一个准确的疾病名,医生多用于心肌有损伤,可是达不到心肌炎那种严重程度时候的诊断;损害大多是暂时性或一过性和可逆的,大多预后良好。

我们知道,心肌酶和同工酶是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常见的化验单中有以下几个指标:GOT(谷草转氨酶)、CK(肌酸激酶)、CK- MB(肌酸肌酶同工酶)、LDH(血清乳酸脱氢酶)。当心肌细胞损伤,这些酶当中的一项或几项有可能升高。但仅凭以上一两项增高不能确定有心肌损害或心肌炎的存在,还要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CK广泛存在肌肉中,主要是骨骼肌,心肌中仅为骨骼肌的二分之一,脑、小肠、肝、脾、肺等组织中亦有,LDH 在体内亦分布广泛,二种酶在病理损害下均可释放入血,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差。

GOT(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所以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大量的酶释放人血,使血清含量增加,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而CK- MB 和LDH - 1同功酶是心肌细胞特异性同功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尤其是CK- MB 升高说明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

最近研究肌钙蛋白Ⅰ(CTn Ⅰ) 是判断心肌损害的可靠指标[6 ] ,并且明显优于CK- MB ,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但是以上化验毕竟只是一些数据,不能代替医生。临床的诊断需要医生结合病史和查体等结果综合评估。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在所有感冒的孩子当中,将近50%的孩子有一过性的心肌损害,2周后复查孩子的指标,都恢复到正常。只有3%的孩子有可能加重,发展为病毒性心肌炎,需要住院治疗。

提醒家长的是: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一方面,切不可认为感冒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孩子的异常表现(比如胸闷、长叹气、面色苍白等),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及早化验孩子心肌酶(需空腹化验)和肌钙蛋白。另一方面,如果化验中有部分指标升高,医生看过后诊断为心肌损害,说明病情暂时不重,也不需要过份紧张。配合医生治疗,动态观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