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2020-07-14

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需要进行75克ogtt试验,服用75克葡萄糖前后需要抽血三次,三次标准结果分别为5.1、10.1、8.1,有任何一项数值高于标准值,都可以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为了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检测之前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女性孕育宝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还要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即便孕妇时刻小心,但依然不能排除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说糖尿病就是妊娠期间很容易出现的疾病。那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于怀孕的24-28周之间,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就是测量血糖。建议孕妇进行75克ogtt实验,意思就是在口服75克葡萄糖之后进行血糖测试。测试需要分为三次,即空腹、饭后一小时、饭后两小时各一次。每一次的标准数值依次为5.1、10.1、8.1,如果有任何一次测试结果达到或者高于这个标准,那均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但是每个地区的医疗资源等级不同,测试的方法也存在一些差异。针对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孕妇不需要进行75克ogtt试验,只需要空腹测量血糖即可,如果空腹血糖值高于5.1,那就能直接判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值在4.4到5.1之间,那就需要通过75克ogtt试验来进行确诊。但如果空腹血糖值低于4.4,那就不需要再进行确诊了,证明孕妇的血糖没问题。
  在排查妊娠期糖尿病之前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孕妇必须要弄清楚,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在进行75克ogtt试验的前三天之内,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得低于100克,在进行测试的前一晚是一定要吃晚饭的,且不可以省去这顿晚饭。空腹抽血化验的时间建议安排在凌晨6点-6.30分之间,超过这个时间的话,会影响到化验结果。
  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那孕妇就应该及时的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育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育。如果血糖水平高的很严重,那还需要适当的使用药物来降糖。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相关阅读


损伤胰腺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糖尿病根源在于胰岛细胞的功能不足,致使体内胰岛素下降,而我们知道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破坏胰腺怎么会治疗糖尿病呢?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胰腺代偿功能很强大,在被人为破坏后胰腺会代偿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体内胰岛素水平。比利时研究人员近日研究发现,损伤大鼠的胰腺后,有一群细胞会自然地转变成胰岛素分泌细胞。

科学家对这一发现极为感兴趣,因为它有可能揭示了胰腺细胞的变形能力,并对糖尿病治疗提供帮助。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内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又称β细胞)遭到破坏或反应迟缓,这使得机体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哄骗”胰腺产生新的β细胞。科学家就一关键问题已争论多年,即胰腺内是否存在干细胞用来补充β细胞。2004年,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领导的小组尝试在小鼠胰腺内寻找这种干细胞,最后以失败告终。不过他们报告说,现有的β细胞能够增殖形成新的β细胞。

之前的研究还发现,钳住大鼠胰腺管使得消化酶无法进入小肠,能使胰腺内的β细胞量大约增长一倍。但是具体是胰腺内的哪种细胞产生了额外的β细胞并不清楚。

在最新的研究中,比利时维萨里大学(Vrije Universiteit)的同事运用同样的实验手段损伤小鼠的胰腺,并运用遗传标记神经元素3(neurogenin 3)以寻找能转变成β细胞的胰腺细胞。结果研究人员在损伤后三天之内发现了带有这种基因的细胞。

此外,阻止这一基因的表达会减少β细胞的增殖。当将这些带有神经元素3的细胞注入从小鼠胚胎取出的胰腺中后,它们发育成β细胞并产生了胰岛素,表明就是这些细胞在小鼠受伤的胰腺中形成了新的β细胞。

此次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不伤害器官的情况下,神经元素3细胞是否可被“哄骗”在正常人体胰腺中产生,以及是否可将它们转变成胰岛素分泌细胞。

研究人员推测,这些细胞一开始应该是成熟的胰腺细胞,因为它们不具有干细胞的许多特征。他表示,此次研究表明了存在另外一种产生β细胞的机制,这也为寻找β细胞补充途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细胞来源。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大部分坚果类的食物热量都很高,例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每100克中大约含有40-50克的脂肪,进食之后会使血糖升高,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

建议糖尿病患者建立起食物热量的概念,尽量选择口感好、热量低的食物,这样有利于糖尿病的全面控制。作为四大主食的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其含糖量非常接近,都在74%-76%之间。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比较符合高纤维的饮食原则,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而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期这样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对身体不利。

在通常情况下,选择粗粮、细粮都可以。但无论粗粮、细粮,均要按照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数学中有一个黄金分割点,其实在饮食中也有一个黄金法则,科学研究表明,精制粮与粗粮的比是6∶4时为最佳状态。动物油与植物油的配比也一样。而且总是吃相同的食物,会造成食谱简单,人为影响治疗。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只有通过肝脏的转化酶转换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所利用。大量食用荔枝,果糖积聚在血管内,来不及转变成葡萄糖,使血液葡萄糖过低,从而造成了低血糖休克。

但是,却不能因此就说,可以通过吃荔枝来降低血糖,因为食用大量的果糖后会引起高血脂,60%以上的糖尿病人兼有高血脂症,这样没有消耗掉的糖通过三羧酸循环会变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高的人又不适宜大量食用含果糖高的食物。

专家介绍,阴虚者一次吃荔枝不要超过0.25公斤,糖尿病人尽可能不要食用荔枝。成人吃荔枝一般不超过300克,儿童不超过5颗,时间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吃,以免引起“荔枝病”。

维生素C会降低运动降低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病人我们建议经常运动来加速体内血糖的分解,达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同时我们也经常建议多吃维生素C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是这两种有益人体的作用叠加在一起却超出了我们的愿望!一项发表在5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汇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提到,具备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会妨碍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

锻炼对身体有利,抗氧化剂也对身体有利,但是如果服用抗氧化剂与运动同时进行,情况却并不像你想象地那么好。

对身体有利的运动不仅会使心跳更快,而且会让你的身体更好地加工葡萄糖和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运动可燃烧你细胞里的线粒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此同时,产生自由基,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就需要采用抗氧化剂来清除自由基——从而让你的身体更健康。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不是吗?

但是,现在证明,那不完全对。通过一个40个人参加的4周训练项目的测试。研究者们发现,一半每天服用一日计量的维生素C和E的参加者,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消失。而另一半的参加者,不服用维生素,只运动,从而促进了他们胰岛素的敏感度(insulin sensitivity)——使糖尿病的发病机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所以,你必须要能暴露在自由基下,用汗水去获得一些对你更加重要的东西。这也说明,即使是在分子层面上,不劳无获也同样适用。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脚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病变或轻微伤常导致脚的破溃、感染、坏疽等严重后果,有些患者被迫截肢。糖尿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脚部的保护非常重要。如何做好脚的护理呢?要注意以下问题:

(1)穿好合脚的鞋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穿鞋穿袜可不是小问题,倘若穿上“小鞋”,内衬不平欠柔软,鞋底薄或足跟高,穿着不舒适,很容易挤压脚趾,硌伤脚底,磨损皮肤。由于糖尿病足的病理特点,组织营养障碍,关节变形,足弓变浅,加之神经病变,使得患者的脚对外来伤害敏感性差而缺乏防御诱发感染引起坏疽。

穿袜也应注意有小洞的袜子就不要穿了,要么尽快修补要么更新,袜子破了小洞很易伤到脚趾。还有,袜线松脱可能会缠绕脚趾,应该清除松脱的袜线。在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中是由于鞋袜问题引起的。

(2)洗脚水温要合适:博主有专门博文提示该问题,冬天尤其要注意。冬天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可以睡个好觉。不少年轻人孝顺父母送足浴盆给老人泡脚用。但对糖尿病患者或肢体动脉硬化患者来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为相当一部分患者足温度觉减弱或丧失,很容易被热水烫伤;一定不能用太热的水烫脚。一方面容易造成损伤,一方面容易加重病情。

我们要求洗脚时的水温在35-38度,即用手摸上去感觉是温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试水温也可能出现偏差,应有感觉正常的人协助试水温或用温度计测量为好。再有就是洗过脚后,应注意用柔软的毛巾将脚趾缝逐一擦干,不要被水浸渍,防止糜烂及细菌孳生;用润滑护肤霜擦试足部,防止干燥、破裂;同时检查足部,确认有无裂伤或局部红肿感染,如有要及时就医。

(3)不能忽视胼胝及嵌甲的处理:糖尿病足患者常有脚胼胝及嵌甲,处理脚胼胝及嵌甲,不可大意而置之不理或随意自行剪片,建议找有经验的修脚工或专科医生。因为胼胝可以作为异物,挤压深部组织而导致坏死,导致脚底出现溃烂长洞,成为穿凿样溃疡;嵌甲可因甲缘镶嵌到组织中导致损伤并带入细菌导致甲沟炎。在对胼胝及趾甲的修剪过程中,常因操作不当而损伤组织,并且会因剪刀的污染而诱发感染的发生。所以,一定要正确处理胼胝及趾甲。

(4)积极治疗脚气:脚气一般是真菌感染,称为足藓,存在脚气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因为它是造成脚部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合并细菌感染将会很难控制,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继肿瘤、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5亿,估计到2010年,患病人数将达2.21亿,2025年将增加至3亿,增长率为46%。其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其增长率为57%,而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是糖尿病重灾区,截至2003年,中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达2380万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政府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为800亿元。即便如此,中国糖尿病治疗的现实与理想仍有很大差距。糖尿病的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1、血糖控制

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DCCT)和糖尿病并发症干预流行病学研究(EDIC)的研究已显示,强化治疗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达60%~80%。英国的研究亦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经严格的血糖控制后,相关并发症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减少微血管并发症25%,心肌梗死16%,减少糖尿病相关死亡10%。

对于2型糖尿病来讲,改善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但能达到指南所推荐的控制目标的人群却少之又少。当前各大权威糖尿病机构均倡导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评价血糖控制达标的“金指标”,中国采用的是亚太地区的糖尿病治疗指南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据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2003年中国区最新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HbA1C平均为7.5%~11.6%。仅有11.5%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而绝大多数(88.5%)的患者血糖未能达标(HbA1C>6.5%),其中HbA1C>7.5%的患者占38.6%。提示目前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尚不充分。

2、血糖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并发症产生,可以讲治疗的好坏将会影响今后若干年的发展。但是糖尿病又被称作无声的杀手,因为高血糖对人体有害,却常无感觉,因此及时准确的血糖监测是确保治疗达标的重要手段。但是,血糖监测现状还很不令人满意。

在美国,15%~20%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香港地区约为10%,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1%。在美国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监测频率为30.1次/月,香港地区为8~10次/月,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2.5次/月。

3、并发症和合并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达75%),约70%的糖尿病病人是因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人可能已有慢性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16.6%,微量蛋白尿21%。

国内4 000人的糖尿病并发症调查显示:合并下肢神经病变者38%,白内障44%,微量蛋白尿33%,严重并发症(主要指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肾衰、失明和截肢)2%~7%。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倡导超越血糖中心模式,降低胰岛素抵抗与降糖并举,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并重。

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作好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长远来看,要做到彻底征服糖尿病,实现持久达标,全面改善代谢紊乱纠正糖尿病治疗的低达标率现状任重而道远。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乡间郎中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2020-07-14

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需要进行75克ogtt试验,服用75克葡萄糖前后需要抽血三次,三次标准结果分别为5.1、10.1、8.1,有任何一项数值高于标准值,都可以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为了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检测之前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女性孕育宝宝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还要时刻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即便孕妇时刻小心,但依然不能排除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说糖尿病就是妊娠期间很容易出现的疾病。那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于怀孕的24-28周之间,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就是测量血糖。建议孕妇进行75克ogtt实验,意思就是在口服75克葡萄糖之后进行血糖测试。测试需要分为三次,即空腹、饭后一小时、饭后两小时各一次。每一次的标准数值依次为5.1、10.1、8.1,如果有任何一次测试结果达到或者高于这个标准,那均可以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但是每个地区的医疗资源等级不同,测试的方法也存在一些差异。针对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孕妇不需要进行75克ogtt试验,只需要空腹测量血糖即可,如果空腹血糖值高于5.1,那就能直接判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值在4.4到5.1之间,那就需要通过75克ogtt试验来进行确诊。但如果空腹血糖值低于4.4,那就不需要再进行确诊了,证明孕妇的血糖没问题。
  在排查妊娠期糖尿病之前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孕妇必须要弄清楚,才能得到准确的测试结果。在进行75克ogtt试验的前三天之内,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得低于100克,在进行测试的前一晚是一定要吃晚饭的,且不可以省去这顿晚饭。空腹抽血化验的时间建议安排在凌晨6点-6.30分之间,超过这个时间的话,会影响到化验结果。
  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那孕妇就应该及时的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育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发育。如果血糖水平高的很严重,那还需要适当的使用药物来降糖。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相关阅读


损伤胰腺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糖尿病根源在于胰岛细胞的功能不足,致使体内胰岛素下降,而我们知道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破坏胰腺怎么会治疗糖尿病呢?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胰腺代偿功能很强大,在被人为破坏后胰腺会代偿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体内胰岛素水平。比利时研究人员近日研究发现,损伤大鼠的胰腺后,有一群细胞会自然地转变成胰岛素分泌细胞。

科学家对这一发现极为感兴趣,因为它有可能揭示了胰腺细胞的变形能力,并对糖尿病治疗提供帮助。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内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又称β细胞)遭到破坏或反应迟缓,这使得机体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哄骗”胰腺产生新的β细胞。科学家就一关键问题已争论多年,即胰腺内是否存在干细胞用来补充β细胞。2004年,哈佛大学生物学家领导的小组尝试在小鼠胰腺内寻找这种干细胞,最后以失败告终。不过他们报告说,现有的β细胞能够增殖形成新的β细胞。

之前的研究还发现,钳住大鼠胰腺管使得消化酶无法进入小肠,能使胰腺内的β细胞量大约增长一倍。但是具体是胰腺内的哪种细胞产生了额外的β细胞并不清楚。

在最新的研究中,比利时维萨里大学(Vrije Universiteit)的同事运用同样的实验手段损伤小鼠的胰腺,并运用遗传标记神经元素3(neurogenin 3)以寻找能转变成β细胞的胰腺细胞。结果研究人员在损伤后三天之内发现了带有这种基因的细胞。

此外,阻止这一基因的表达会减少β细胞的增殖。当将这些带有神经元素3的细胞注入从小鼠胚胎取出的胰腺中后,它们发育成β细胞并产生了胰岛素,表明就是这些细胞在小鼠受伤的胰腺中形成了新的β细胞。

此次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在不伤害器官的情况下,神经元素3细胞是否可被“哄骗”在正常人体胰腺中产生,以及是否可将它们转变成胰岛素分泌细胞。

研究人员推测,这些细胞一开始应该是成熟的胰腺细胞,因为它们不具有干细胞的许多特征。他表示,此次研究表明了存在另外一种产生β细胞的机制,这也为寻找β细胞补充途径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的细胞来源。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大部分坚果类的食物热量都很高,例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每100克中大约含有40-50克的脂肪,进食之后会使血糖升高,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

建议糖尿病患者建立起食物热量的概念,尽量选择口感好、热量低的食物,这样有利于糖尿病的全面控制。作为四大主食的面粉、大米、小米、玉米,其含糖量非常接近,都在74%-76%之间。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比较符合高纤维的饮食原则,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但是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而且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期这样会造成营养不良,而对身体不利。

在通常情况下,选择粗粮、细粮都可以。但无论粗粮、细粮,均要按照糖尿病饮食处方而定。数学中有一个黄金分割点,其实在饮食中也有一个黄金法则,科学研究表明,精制粮与粗粮的比是6∶4时为最佳状态。动物油与植物油的配比也一样。而且总是吃相同的食物,会造成食谱简单,人为影响治疗。

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只有通过肝脏的转化酶转换为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所利用。大量食用荔枝,果糖积聚在血管内,来不及转变成葡萄糖,使血液葡萄糖过低,从而造成了低血糖休克。

但是,却不能因此就说,可以通过吃荔枝来降低血糖,因为食用大量的果糖后会引起高血脂,60%以上的糖尿病人兼有高血脂症,这样没有消耗掉的糖通过三羧酸循环会变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高的人又不适宜大量食用含果糖高的食物。

专家介绍,阴虚者一次吃荔枝不要超过0.25公斤,糖尿病人尽可能不要食用荔枝。成人吃荔枝一般不超过300克,儿童不超过5颗,时间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吃,以免引起“荔枝病”。

维生素C会降低运动降低糖尿病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病人我们建议经常运动来加速体内血糖的分解,达到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同时我们也经常建议多吃维生素C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是这两种有益人体的作用叠加在一起却超出了我们的愿望!一项发表在5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汇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提到,具备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会妨碍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

锻炼对身体有利,抗氧化剂也对身体有利,但是如果服用抗氧化剂与运动同时进行,情况却并不像你想象地那么好。

对身体有利的运动不仅会使心跳更快,而且会让你的身体更好地加工葡萄糖和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运动可燃烧你细胞里的线粒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在此同时,产生自由基,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就需要采用抗氧化剂来清除自由基——从而让你的身体更健康。以前都是这样认为的,不是吗?

但是,现在证明,那不完全对。通过一个40个人参加的4周训练项目的测试。研究者们发现,一半每天服用一日计量的维生素C和E的参加者,运动的抗糖尿病作用消失。而另一半的参加者,不服用维生素,只运动,从而促进了他们胰岛素的敏感度(insulin sensitivity)——使糖尿病的发病机率保持在最低水平。

所以,你必须要能暴露在自由基下,用汗水去获得一些对你更加重要的东西。这也说明,即使是在分子层面上,不劳无获也同样适用。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护脚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病变或轻微伤常导致脚的破溃、感染、坏疽等严重后果,有些患者被迫截肢。糖尿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脚部的保护非常重要。如何做好脚的护理呢?要注意以下问题:

(1)穿好合脚的鞋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穿鞋穿袜可不是小问题,倘若穿上“小鞋”,内衬不平欠柔软,鞋底薄或足跟高,穿着不舒适,很容易挤压脚趾,硌伤脚底,磨损皮肤。由于糖尿病足的病理特点,组织营养障碍,关节变形,足弓变浅,加之神经病变,使得患者的脚对外来伤害敏感性差而缺乏防御诱发感染引起坏疽。

穿袜也应注意有小洞的袜子就不要穿了,要么尽快修补要么更新,袜子破了小洞很易伤到脚趾。还有,袜线松脱可能会缠绕脚趾,应该清除松脱的袜线。在临床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中是由于鞋袜问题引起的。

(2)洗脚水温要合适:博主有专门博文提示该问题,冬天尤其要注意。冬天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可以睡个好觉。不少年轻人孝顺父母送足浴盆给老人泡脚用。但对糖尿病患者或肢体动脉硬化患者来讲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为相当一部分患者足温度觉减弱或丧失,很容易被热水烫伤;一定不能用太热的水烫脚。一方面容易造成损伤,一方面容易加重病情。

我们要求洗脚时的水温在35-38度,即用手摸上去感觉是温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试水温也可能出现偏差,应有感觉正常的人协助试水温或用温度计测量为好。再有就是洗过脚后,应注意用柔软的毛巾将脚趾缝逐一擦干,不要被水浸渍,防止糜烂及细菌孳生;用润滑护肤霜擦试足部,防止干燥、破裂;同时检查足部,确认有无裂伤或局部红肿感染,如有要及时就医。

(3)不能忽视胼胝及嵌甲的处理:糖尿病足患者常有脚胼胝及嵌甲,处理脚胼胝及嵌甲,不可大意而置之不理或随意自行剪片,建议找有经验的修脚工或专科医生。因为胼胝可以作为异物,挤压深部组织而导致坏死,导致脚底出现溃烂长洞,成为穿凿样溃疡;嵌甲可因甲缘镶嵌到组织中导致损伤并带入细菌导致甲沟炎。在对胼胝及趾甲的修剪过程中,常因操作不当而损伤组织,并且会因剪刀的污染而诱发感染的发生。所以,一定要正确处理胼胝及趾甲。

(4)积极治疗脚气:脚气一般是真菌感染,称为足藓,存在脚气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因为它是造成脚部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合并细菌感染将会很难控制,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继肿瘤、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5亿,估计到2010年,患病人数将达2.21亿,2025年将增加至3亿,增长率为46%。其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其增长率为57%,而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是糖尿病重灾区,截至2003年,中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达2380万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政府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费用为800亿元。即便如此,中国糖尿病治疗的现实与理想仍有很大差距。糖尿病的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1、血糖控制

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DCCT)和糖尿病并发症干预流行病学研究(EDIC)的研究已显示,强化治疗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达60%~80%。英国的研究亦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经严格的血糖控制后,相关并发症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减少微血管并发症25%,心肌梗死16%,减少糖尿病相关死亡10%。

对于2型糖尿病来讲,改善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但能达到指南所推荐的控制目标的人群却少之又少。当前各大权威糖尿病机构均倡导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评价血糖控制达标的“金指标”,中国采用的是亚太地区的糖尿病治疗指南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据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2003年中国区最新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HbA1C平均为7.5%~11.6%。仅有11.5%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而绝大多数(88.5%)的患者血糖未能达标(HbA1C>6.5%),其中HbA1C>7.5%的患者占38.6%。提示目前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尚不充分。

2、血糖监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并发症产生,可以讲治疗的好坏将会影响今后若干年的发展。但是糖尿病又被称作无声的杀手,因为高血糖对人体有害,却常无感觉,因此及时准确的血糖监测是确保治疗达标的重要手段。但是,血糖监测现状还很不令人满意。

在美国,15%~20%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香港地区约为10%,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1%。在美国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监测频率为30.1次/月,香港地区为8~10次/月,而我国大陆地区仅为2.5次/月。

3、并发症和合并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已经成为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高达75%),约70%的糖尿病病人是因为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人可能已有慢性并发症,其中视网膜病变16.6%,微量蛋白尿21%。

国内4 000人的糖尿病并发症调查显示:合并下肢神经病变者38%,白内障44%,微量蛋白尿33%,严重并发症(主要指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肾衰、失明和截肢)2%~7%。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倡导超越血糖中心模式,降低胰岛素抵抗与降糖并举,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并重。

我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作好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社会问题。长远来看,要做到彻底征服糖尿病,实现持久达标,全面改善代谢紊乱纠正糖尿病治疗的低达标率现状任重而道远。

相关治疗图解

相关方剂

糖尿病常用方

益气养明,温阳补肾。

相关偏方验方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化湿,顺气和胃。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祛暑,化湿醒脾。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解暑,祛风润肠。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散风。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通用方

清热利湿,清暑止渴。适用于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