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脑过度怎么办

2020-07-14

用脑过度时要注意适度的运动,让大脑得到休息,缓解大脑疲劳状态;还可以闭目休息或小睡片刻,做到劳逸结合,消除大脑疲劳;如果能多吃含蛋白质、锌、维生素B、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也能起到补脑益智、缓解大脑疲劳、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大脑一直处在高速运转的紧张状态中,很容易导致用脑过度。此时会因为脑部供血、供氧能力下降,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表现,严重影响学习或者工作的效率,那么,用脑过度怎么办呢?
  一、适度运动益智健脑
  运动也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适量的运动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有效的缓解大脑过度疲劳状态。用脑过度,感觉头晕脑胀时,不妨去户外活动活动。
  二、劳逸结合消除脑疲劳
  长时间处在工作状态中,很容易出现有脑过度的情况,所以要注意适度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比如感觉大脑疲惫不堪时,不妨闭目休息或者小睡片刻,就能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三、合理饮食补脑益智
  1.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蛋白质是脑细胞的主要成分,当用脑过度时,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牛奶、鸡蛋、瘦肉、虾、黄豆、花生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为身体补充蛋白质,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有利于缓解大脑疲劳。
  2.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
  锌元素也是组成脑细胞重要营养物质,如果能多吃瘦猪肉、猪肝、鱼类、香菇、豆类、小米等含锌丰富的食物,有助于缓解大脑疲劳,所以用脑过度时可以常吃这类食物。
  3.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
  因为B族维生素可以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有助于舒缓情绪、减缓压力,所以用脑过度时,可以多吃菠菜、玉米、燕麦、香蕉等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提高记忆力。
  4.多吃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脂肪酸可以有效的缓解大脑疲劳,增强记忆力,所以用脑过度时可以多吃牛奶、三文鱼、鸡蛋、黄豆、核桃等含脂肪酸丰富的食物,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用脑过度怎么办相关阅读


健身时的10大危险信号

时下,运动健身已蔚然成风,有关专家提醒人们,运动时出现的许多身体不适症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可能会出现猝死,健身教练的突然去世给我们很多警示。

1.运动时心率不增:

人在运动时心跳会加快,运动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运动时心率增加不明显,则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预示着今后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

2.运动中出现心绞痛:

运动时会使心肌负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特别是一些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心脏发生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产生心绞痛。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中止运动,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心绞痛一般即可消失。

3.运动中出现头痛:

少数心脏病患者在发病时不感到胸部有异常,但在运动时会头痛。多数人只以为自己没有休息好或得了感冒。因此,提醒那些参加运动的朋友,如果在运动中感到头痛,应尽早去医院做检查。

4.运动中出现腹胀痛:

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腹部胀痛,多因大量出汗丢失水分和盐分所致腹直肌痉挛。发胜腹痛时应平卧休息做腹式呼吸20-30次,同时轻轻按摩腹直肌5分钟左右,即可止痛。在运动中出汗过多时,及时补充盐水200-300毫升是预防的关键。

5.运动时出现腹绞痛:

上腹绞痛多见于游泳时水温过低、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过大等的胃痉挛。此时可做上腹部热敷20—30分钟,用手按压内关与足三里穴各3—5分钟,要预防胃痉挛的发生,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忌过饱,忌食豆类及地瓜、土豆等食品,少食冷饮。运动时脐部周围或下腹部钝痛、胀痛,多数是肠痉挛。此时只要停止运动疼痛即可减轻。用手按揉双侧合股穴,每穴5分钟,或用热水敷脐区10-20分钟,亦可止痛。为防止肠痉挛的发生,在运动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忌进食生冷食品。

6.运动时出现肝区痛:

在运动时出现肝区胀痛,多发生在长跑或中距离跑时,此刻在背部右侧肝俞按揉5分钟,即能止痛。在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方法,不张口呼吸,用鼻呼吸是预防的关键。

7.运动时脾胀痛:

在运动时出现脾胀痛,多因运动量过大,静脉血回流缓慢、脾脏充血肿胀所致。

出现脾胀痛应停止运动,在背部脊柱左侧胸11-12椎体棘突旁的脾俞、胃俞穴位按揉3-5分钟,片刻即愈。在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是预防的关键。

8.运动时发生昏厥:

参加运动时如果精神过度紧张,或久蹲后突然起立,就很有可能会发生一过性低血压现象,出现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当场发生昏厥。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适当休息后大多可自行缓解。

9.运动后出现血尿:

多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者。有资料显示,在跑完全程的马拉松运动员中约有15%的人会出现血尿。这是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关节等处的血液需要量猛增,使供应肾脏的血流量减少,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原本不能通过的红细胞透过血管壁而进入尿液中,便形成了血尿。运动性血尿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休息即会逐渐消失。如果发现血尿颜色较深,或是持续时间过长,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以防发生急性肾炎。

10.运动后出现哮喘:

大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可能与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有关。预防的措施是注意保暖,冬季在进行室外活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出汗部位判断健康

秋冬季节,人的身体干燥缺水,不易出汗,可是偏偏有人大汗淋漓,这种出汗现象可能预示着你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哦!

1、额头出汗: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为这很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剩造成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女人尤其要每天睡饱,否则容易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有平肝功效。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你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从西医理论看,你的免疫力也多半很低,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其中,重点是多次敲打,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你身体上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这样适当的刺激达到调理肺经的目的。

3、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全面激素检查。

4、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说是你的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你体内的血液循环多半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平时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看恐怖片,以免惊吓过度更伤心脾。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5、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汗腺过大时,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饮食也要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手心、脚心出汗: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

如果你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时,手心或脚心容易出汗,中医觉得你多半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而且血虚。

建议: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最好尽量不吃冷食,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7、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很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经极度疲劳。

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女人尤其应该多吃些海鲜,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8、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弱

如果你的私处爱出汗,中医认为你的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西医觉得,这种情况下,患细菌性阴道炎症的可能性会增大,甚至让私处气味变重。

建议:日常饮食要清淡,不吃冷食。平时可以用黄芪泡水喝。如果私处气味变重,要尽快去医院做专门的化验检查。

适度压力有益健康

大家都知道:压力过大,会使我们早生华发,提前衰老;不过,适度的压力却有助于延缓衰老。正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活力”!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保护细胞,帮助应对压力的蛋白质,有助于延缓衰老。

暴露于过冷、过热和重金属环境下,会让蛋白质受损,并破坏它们的正常结构——这往往会导致细胞死亡。不过,细胞拥有的一种特殊机制——热休克反应,却可以帮助它们应对压力,将伤害降到最低。在热休克反应中,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会修补受损的蛋白质,拯救细胞,延长细胞的寿命。

美国西北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和她的同事共同发现,人类细胞系的热休克反应,是由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质——Sirtuin 1(SIRT1)调节的。这是科学家第一次找到证据,证明SIRT1和蛋白质热休克反应之间的关联。

我们知道,SIRT1在长寿中扮演了多种角色。但是,它也影响到热休克反应——这项发现是非常了不起的。

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单个的细胞,不过,对整个生命体而言,这项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压力和寿命之间的关系。“适度的轻微压力,实际上能够延长寿命,”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西北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表示,轻微的压力能触发热休克反应,但不会伤害细胞。

日常饮食中限制卡路里摄入,也能够触发热休克反应,并已通过试验证明能够延长包括人、狗和老鼠在内的所有动物的寿命。限制热量摄入,能够提高SIRT1的水平。

“现在,我们知道这样的饮食能够延长寿命,是通过热休克因子1的作用,”。

热休克因子1是热休克反应的关键成分。当一个细胞承受压力时,热休克因子1会保护DNA,并开始生产修复蛋白。不过,细胞不能长时间在紧急状态下生存。当修复蛋白,这种降低伤害的机制就会关闭。一种名为乙酰基的化学成分被添加到热休克因子1中,使它从DNA链中“掉落”出来。

不过,有时候,这种降低伤害的机制会在分子修复完成之前就关闭。

研究人员早就知道,SIRT1能通过集中应对压力的途径,帮助细胞延缓衰老。但在这篇论文中,指出,SIRT1还能将乙酰基从热休克因子1剥离,保存在DNA中,并持续生产修复蛋白。

当细胞老去时,SIRT1减少,热休克反应也减少;老去的细胞应对压力的能力降低,生命体也就开始衰老。

研究人员预期,有一天,我们可以指示SIRT1激活热休克反应。“这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长寿,”表示。热休克反应还能帮助修复因神经元退化疾病受损的大脑,如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

利用SIRT1,使细胞保持防御状态也有着负面作用:它可能帮助癌细胞抵抗药物的压力。研究人员还需要证明热休克因子1和SIRT1共同作用,保护整个人体系统的细胞,而不是仅仅保护试验中涉及的细胞。

这些生活健康小常识你了解吗

1、内衣不是每天都换

调查中,52%的妇女承认,她们的内衣不是每天都换的。微生物学家博士指出,内衣穿一天,上面就会留有约0.1克的排泄物,大约相当于1亿个大肠杆菌。这些细菌会附着在手上,如果你不洗手就去揉眼睛甚至拿东西吃,就会因此而染上疾病。

 2、食物掉了捡起来再吃

40%以上的妇女表示,她们吃过刚掉在地上就被捡起来的食物。以前也有种叫做“5秒钟规则”的说法,指落地食物只要在5秒之内捡起食用,就是安全的。研究人员指出,这种说法会对人造成极大的误导。实验证明,食物掉到地上后,仅仅两三秒钟就会被细菌污染。因此,所有掉在地上的食物,都应该立即扔进垃圾桶。

3、光脚健身

调查发现,32%的人都是光脚健身的,尤其是在跳健美操或肚皮舞时。专家建议,这时最好穿一双轻便的鞋子。因为健身时脚会大量出汗,潮湿的环境最利于细菌滋生,这些细菌会通过别人的脚遗留在地板上,当你的脚踩上去,就可能感染到脚癣(俗称“香港脚”)或跖疣(一种足底疣)。

4、睡前忘记刷牙

43%的人承认,她们睡前偶尔忘记刷牙。专家提醒,人在睡眠过程中,唾液分泌量会大大减少,而这些唾液是杀灭细菌的主要力量。所以,偶然的一次不刷牙,也许就会造成口腔细菌趁虚而入,其结果是龋齿及牙周病危险大增。另外,许多研究证实,导致牙周病的细菌同样会导致你的心脏出现问题。

5、洗澡不打浴液

调查显示,近1/3的妇女不是每天洗澡都打浴液,而是用水冲冲而已。专家指出,洗澡打不打浴液,最好根据你的出汗情况而定。导致人体发臭的细菌以汗液,特别是腋窝和腹股沟排放的汗液为生。汗多时,光用水冲是洗不干净的,会导致细菌滞留,滞留的时间越长,人就越“臭”。

 6、如厕后不用肥皂洗手

调查中,只有38%的人如厕后用肥皂洗手、2%的人洗手时间超过10秒钟。专家表示,当你上完厕所擦拭时,手与大肠杆菌源距离极近,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如果不用肥皂,根本无法完全清除细菌。

孕妇防辐射服有用吗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有空中的电磁波、手机的电磁辐射、微波炉、电脑、电视等产生的电磁波,还有医院X光、CT、MRI、甚至超声检查都有电磁辐射,即使在大自然中也有太阳照射产生的红外、紫外等辐射。现在市面上出现孕妇防辐射服,这种服装是否可以防辐射?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最常见的就是医院里照片子用的X光,所以医院都会在放射科的墙上贴上防辐射材料。非电离辐射比起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要小,家用电器、手机这些物件都是辐射源。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不容忽视。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对0到6岁儿童听力残疾危险因素的分析显示,怀孕期间母亲使用电脑,儿童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增加84.431倍,位居各种导致儿童听力残疾因素的第一位。其次,怀孕期间母亲受到重大刺激、饮酒者,孩子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分别增加56.838与47.927倍。

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孕妇防辐射服标准,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孕妇防辐射服装制定的标准。现在很多厂家都生产孕妇防电脑辐射服,但究竟是否能够达到其在产品标识上向消费者承诺的防护遮挡效果,还无法明确下定论。 目前,像孕妇电脑防护服一类的服装,里面大多是夹有金属丝,大多都是针对一般电磁波的防护用的。但因为没有明确标准,究竟能在多长的波段起防护作用很难对其进行检测。

孕妇穿防辐射服是否管用?推荐两种测试方法:手机测防超高电磁波 收音机可测中短波。现代社会,手机、电脑等电器使用日益频繁,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专家也开始呼吁人们警惕其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不少准妈妈从怀孕开始就穿上了防辐射孕妇服保护腹中的小宝宝。但这些孕妇服到底防辐射的能力有多强呢?

实验一:检测防辐射服是否挡电脑辐射,用衣服包住收音机,将收音机的波段调到中波或者短波处,把收音机裹到孕妇防辐射服中,看一下是否还能够正常收听。如果正常收听受到干扰,说明其有一定防辐射作用。

实验二:测防辐射服是否挡超高电磁波,用衣服包住手机,手机为中频长波,如果这种防辐射服能够屏蔽手机信号,说明还是有些作用的。

总之,孕妇防辐射服可以阻挡部分电磁辐射,但是要知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小的,除非长期从事电磁辐射工作,比如电信、移动机房,电视台、广播发射台、医院放射科、超声科等特殊环境需要防护外,其余只要稍加注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