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锌有什么症状

2020-07-14

孩子缺锌的症状是不爱吃饭、容易生病、生长发育迟缓、抵抗力差、智力受影响、指甲上长白斑等,所以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就有可能是缺陷引起的,这个时候需要适当的给孩子补充锌元素。

现在多数家长都更加注重孩子钙质的补充,反倒忽略了其他营养素的补给,仿佛只有钙质能够解决孩子的一切病症。其实并不然,要知道,比起缺钙而言,当下孩子缺乏锌元素的现象更为普遍,那么下面来看看孩子缺锌有什么症状?
  一、孩子缺锌的症状
  1、在排除疾病之后,孩子一直不爱吃饭,或者平时吃饭还好,忽然不太爱吃饭,还有可能喜欢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泥土等,美其名曰“异食癖”。这是因为缺锌会影响舌粘膜的功能,味觉敏感度下降,吃什么都不香。
  2、一般孩子是不容易生病的,如果孩子经常出现口腔溃疡的问题,甚至出现地图舌,那有可能缺锌。
  3、孩子生长发育滞后,比同龄人都要矮小。这个特征非常明显,儿童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育规律,如果和同龄人相差太大,就该引起重视了。这是因为缺锌会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生长激素的功能。
  4、孩子在母体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出生后母乳喂养,抵抗力会更加强大。如果孩子抵抗力变差,只要有流行性疾病发生,孩子都难以幸免,例如感冒、发烧、腹泻等,只要孩子出现这些疾病,你家孩子也被感染,就要及时注意。
  5、孩子不是很聪明或者忽然变得不聪明了,麻烦会很大。这是因为缺锌会阻碍脑细胞中DNA和蛋白合成,影响智力发育。
  6、还有的孩子指甲上长白斑,出现视力严重障碍等,都提示是缺锌。
  二、缺锌的危害
  在牛肉、羊肉、猪瘦肉、动物肝脏、蛋黄、海产品、花生、黄豆、胡萝卜、坚果、甜玉米、香蕉、全谷类食物中都富含锌元素。等宝宝4-6个月能添加辅食的时候,注意给宝宝食用富含锌元素的食物,预防宝宝缺锌。比如给7个月以下的宝宝吃富含锌的米粉,7个月以上时,可以吃肉末、鱼泥、动物肝脏等,注意粗粮细粮合理搭配,花样丰富一些,宝宝就不容易缺锌。
  缺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有不少人特别是孩子不喜欢吃含有锌的食物,导致出现缺锌的现象,缺锌后只要食补就可以了,上文详细的讲诉了缺锌吃什么,孩子缺锌有什么症状以及缺锌的危害是什么,希望大家能记住。



孩子缺锌有什么症状相关阅读


如何回奶

母乳喂养虽然好处很多,但是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而且宝宝渐渐大了需要多吃一些辅食。这个时候妈妈就需要断奶,但是断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妈妈在断奶期间还不断分泌乳汁,那么该如何回奶呢?

一、自然回奶
  1、自然回奶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好处,而且成功率也比较高。
  2、逐渐减少喂奶次数
  当妈妈奶水不是太充足的时候可以循序渐进的减少喂奶次数,这样通过减少宝宝的吸吮次数来降低乳汁分泌量。
  3、加长喂奶时间间隔
  等宝宝饿的时候不要立即喂奶,可以多给他吃一些辅食,增加两次喂奶的时间间隔,让宝宝慢慢的习惯,这样乳房也会因为适应而回奶。
  4、缩短喂奶时间
  喂奶的时间越长宝宝的吸吮刺激就越强,因此每次喂奶的时候要把握住时间不能太长。
  5、减少蛋白质的摄入
  回奶期间就不需要吃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了,最好不要吃鱼肉、鸡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而且还要少喝汤水。

二、人工回奶
  1、口服中药
  回奶的时候可以经常喝大麦茶,每次饮用的时候要注意量,要选择至少100克的大麦茶放在开水里浸泡,如果量太少了反而还会下奶。喝大麦茶时不要空腹喝,也不要在睡前喝,更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2、找催乳师
  可以请专业的催奶师通过按摩来帮助女性回奶。
  3、药物回奶
  使用雌激素类的药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来抑制奶汁分泌。

4、使用吸奶器
  这很适合奶水量较足的妈妈,断奶期间乳汁分泌过多可以用吸奶器先吸出来一部分,但是不要再乳汁分泌高峰期使用。

喂奶不能吃什么

众所周知喂养宝宝最好的东西就是母乳了,因此现如今很多女性都会选择哺乳。在喂奶期间妈妈的饮食直接影响了孩子对营养的摄取,同时还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因此喂奶期间妈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食物都能吃,那么喂奶不能吃什么呢?

一、不喝酒精饮料
  妈妈如果在喂奶期间过量喝酒就会抑制乳汁分泌,同时还会使子宫不正常收缩。同时酒精还能够通过乳汁影响宝宝。一些新生儿身体免疫力较低,很容易出现酒精过敏现象。
  二、不喝咖啡
  这是一种富含咖啡因的食物,妈妈喂奶期间喝过咖啡后会使大脑神经特别兴奋,同时也会使心脏肌肉不断收缩,而且它和酒精一样也会影响宝宝健康。

三、不吃刺激性的调味料
  比如说辣椒大蒜、洋葱、生姜等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吃起来比较辛辣,同时还是大热性的食品。喂奶期间的妈妈吃了之后很容易上火,导致大便硬结干燥,加重痔疮。其次还会使宝宝受到影响,宝宝也很容易上火,出现口腔炎等疾病。
  四、不吃腌制的食物
  腌制的时候有很多,比如说腌菜、腌肉等。往往这些食物的盐分含量比较多,会让妈妈的肾脏负担加重。而且妈妈分泌乳汁的时候还会使乳汁中的盐分含量增多,这个阶段宝宝的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也会加重他们的肾脏负担,甚至会引起一些肾脏疾病。

五、有些水果不能吃
  1、凉性的水果:常见的有西瓜、火龙果、猕猴桃等。这些水果虽然营养丰富,但是会导致妈妈和宝宝腹泻。
  2、热性的水果:常见的有龙眼、荔枝、樱桃等,多吃可能会导致上火,也不利于妈妈和宝宝的健康。

母乳喂养的二十八条专业意见

本指南参考有相对普遍指导意义的证据制定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指南使用者可不拘泥于指南的推荐意见和推荐强度,对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喂养进行个体化诊治和处理。

1.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强推荐,高质量)。

2.对患有抑郁症的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专业支持有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强推荐,低质量)。

3.母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强推荐,中等质量)。

4.返院随访、家访、电话随访等产后随访系统可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强推荐,高质量)。

5.母婴机构应有明确的母乳喂养书面政策,并应常规传达给员工,每位员工应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及技巧帮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机构应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及实施方法,并规划和协调出院后母婴相关服务,以便父母及婴儿获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支持(强推荐,极低质量)。

6.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心理学家们发现,难以抚养的婴儿约占婴儿总出生率的10% 左右,他们在睡眠和饮食习惯方面相当不规律,对新环境很难适应,对环境情绪反应强烈,容易表现出不寻常的紧张反应,如大声哭叫,暴怒等,是让爸爸妈妈头疼的宝宝。对这类难以抚养的宝宝的成因,现在还没有定论,但父母的抚养方式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宝宝哭闹不休,脾气大,比起人家的孩子不是个乖宝宝……如果你的宝宝很难缠,又没有其他身体上的不适,你会带宝宝去看心理医生吗?相信很多家长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其实婴儿也存在心理问题。笔者经过归纳,发现这些难缠宝宝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母爱缺乏型

孩子患的是母爱缺乏综合症,其哭闹是对父母对自己忽视的抗议。

对策:对这类孩子的处理是父母增加和孩子的接触,寄予孩子足够母爱和关心,让孩子有被爱和安全的感觉。听从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后,吴女士调整了工作安排,增加了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晚上也让孩子和自己一同共寝。一个月后,孩子的无休止哭闹便停止了。

 第二类:溺爱型

心理医生经过询问了解到,孩子由外婆抚养,采用的是溺爱式喂养方法,往往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加上父母平时因为没有照顾孩子,心中存有愧疚感,所以无形中也会成为溺爱孩子的共犯。孩子的尖声喊叫和乱抓打人是被外婆和父母强化出来的,导致最后大人都被孩子控制住了。

对策:心理医生给琼的建议是:尽量自己带孩子,如果做不到,也要让外婆对孩子有原则:

一、要给孩子制定规矩;

二、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

三、如果她尖声大叫、打人就不要满足需求,安静下来的时候再满足她。

 第三类:病后失宠型

来到心理门诊后,心理医生详细地了解了患儿最近的情况,原来孩子在两个月前曾生过一次病,受到了大人们的特别呵护:一不舒服便抱在怀里哄逗,或举起来摇晃;对其要求也是百依百顺,那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去满足。

待孩子病愈后,孩子便不愿躺在床上,只要将之放到床上就哭闹不休。不仅如此,对其需要如有一点怠慢或不满足便大喊大叫,又抓又踢。孩子的这种哭闹行为也是被父母在其生病期间强化出来的。

对策:消除这种哭闹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行为消退法,并去除相应的强化因素,如多余的注意和过多的怀抱和摇晃等。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孩子获得父母注意和关注的手段,或是控制父母的手段,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关注或满足,孩子的哭闹就会被强化。反之就会被弱化,以后就不会再用哭闹来解决问题或控制父母了。

解决的方法是,父母定时把孩子放在床上,即使哭闹也坚决不予理会。不过父母要忍住心疼才行,否则孩子一哭闹,他们就舍不得、受不了,继续强行溺爱孩子,如此孩子的哭闹便永远没有消除的可能。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珍每晚把儿子单独放在床上便离开,无论如何哭闹也不予理睬。

◎心理医生的抚养建议

从以上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都来自父母不当的抚养方式。3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在养育方式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敏感的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因为及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解除他的不适或痛苦会给孩子带来信任感、安全感和被爱感;

二、尽量自己带孩子,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自己的父母亲抚养,因为父爱和母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品,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三、要做一个权威民主式的父母,不要做溺爱、忽略和专制式的父母,既要给孩子合理的原则,又要给他无条件的爱,二者缺一不可;

四、父母要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以使自己能顺应孩子的心理规律科学地养育孩子,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因自己的不当养育方式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不要随便按压囟门

家长会发现,宝宝头上有两块比较软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囟门。不少妈妈问,囟门到底能不能按压,本期为大家进行解答。新生儿的头颅除了比成年人小,头骨结构也不同。人的颅骨由6块骨头组成,宝宝出生后,由于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颅骨与颅骨之间并没有完成衔接。这种颅骨与颅骨之间形成的骨间隙就是囟门,俗称“天顶盖”。沿着宝宝头顶的中线前后触摸,会发现其头骨在前后各有一个开口,摸起来软软的,位于头顶部的是前囟门,它是两块额骨与顶骨形成的骨缝交合区域,呈菱形,是头颅上最大的骨缝交点。

后囟门位于宝宝脑后方,是枕骨与两块顶骨之间的骨缝交点,呈无骨的三角形,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到。在整个婴幼儿颅骨结构中,前囟门最薄弱。因为该部位没有坚硬的颅骨覆盖,只有头皮、皮下组织和脑膜,所以较其他部分略凹陷、柔软。前囟门凸出时,用手轻轻触摸可感觉到颅内有跳动,这反映的是脑内动脉振动波;用手还可感觉到好像有凹凸不平的东西在下面,这是大脑表面的脑组织。

宝宝出生6个月后,前囟门会随着颅骨缝逐渐骨化而面积变小。到1周岁,最迟不超过18个月,前囟门闭合,被骨质取代。而后囟门在宝宝出生时已接近闭合,约在出生后2~4个月完全闭合。宝宝出生后,颅骨需要一两年才能真正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家长要注意观察其头部发育,特别是留意和保护囟门。切忌用力压迫宝宝的头,否则可能对其大脑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