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手足口病症状

2020-07-14

大人手足口病症状基本和儿童是一样的,都是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水泡现象,而且肌体还会出现发烧情况,可以说典型症状很多,必须引起注意,那么我们就一起看下,大人手足口病症状都涉及哪些?

1、成人此症和儿童差别不大
  成年人手足口病基本症状和婴幼儿差别不大,其早期症状就是肌体部位出现症状,其是手、腿、嘴等处出现很明显的疱疹,其形状大小不一,呈红色,里面有很多的疱液。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其和感冒症状很类似。但大人出现的手足口病比婴幼儿恢复快,大人肌体免疫力较强。

2、注意肌体恢复期的饮食习惯
  此病成年人恢复较快,但饮食上也不能忽视。患者要多吃清淡性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要多吃,发性食物少吃,诸如:虾、鱼等海鲜最好不要吃,吃东西不能随意,要忌口。因此患者必须注意自己饮食方面的调理,此对肌体恢复健康很有利。再则就是要讲卫生,患者多晒太阳,室内通风。而环境卫生差的时候,及个人有不良卫生习惯之时,就很容易诱发此病,因此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多喝开水,不食生冷食物等。而手足口病含有的病毒就害怕高温、紫外线,而患者每天就可以进行大约30分钟日光浴,晒晒太阳,那么就可以有效杀灭肌体所含的病毒。

在成人出现手足口病的时候,还可以服用益生剂类药物治疗,其可有效医治此病。益生剂就可以促进原藉菌增殖。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极其重要的微生物种群,其可参与肌体消化、代谢、吸收、免疫、抗感染等进程,对医治疾患帮助很大,患者就可以采用。



大人手足口病症状相关阅读


什么是手足口病

在出现手足口病的时候,其不仅出现水泡,而且还会出现诸多的并发症。诸如:患者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情绪烦躁、肌体抽筋、呕吐、昏迷等,那么我们就一起看下,什么是手足口病 ?

1、手足口病其病因
  如果患者不讲卫生,常不洗东西就把食物往口里塞,吃食物前不洗手,就易患此病。而肠道病毒就是通过嘴吃下去的;还有就是和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进而吸入患者的飞沫,及接触了被污染的衣物等物件;此病的流行季节,人群密集地点也可以让健康人传染。诸如:人员很多的医院、托儿所等场所。再者就是患者肌体抵抗力低,之前没有出现过手足口病的人,也会很易得此病,其肌体没有一点抵抗能力。

2、此病出现之后的护理
  首先倡导的就是隔离。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了手足口病,小孩子就要暂停入学,以此避免交叉感染。让患者在家中适当休息,直到此病自愈时候为止。还有患者还要多喝水,
  手足口病患者最主要症状就是肌体发热,而且可以一直持续好几天的时间,还会经常反复发作的现象。假如体温没有超出38.5度之上,就可以让患者多喝水,以此进行物理性降温,进而减轻患者出现的肌体不适。而在体温超过38.5度之后,按要按照医嘱服退烧药了。

在患者出现结手足口病的时候,其可引发的症状很多,其中不仅会出现肌体水泡等诸多现象,而且还会出现肌体发热,此症状就可以引发肌体并发症,可能出现口腔溃疡,那么就严重的,必须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婴幼儿手足口病,有季节性以及传染性的特征,因此常常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的感冒发烧,所以养育者,需要注意观察,孩子平时的作息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如果在生病时出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下面我们来看看手足口病初期,有哪些症状需要注意?

1.发热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多表现为发热,是由于手足口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它导致身体激发免疫系统,进行对病毒的杀死和抵抗,身体会产生大量的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在发生免疫生理活动的时候,患者的体温会增加,表现为体温发热。
  一般多为持续性的低温发热症状,这个症状与常见的感冒发烧相似,所以在手足口病初期的时候,容易被忽略和误诊。

2.口腔粘膜溃疡
  儿童长牙齿或者吃的过多、噎食等,都会出现温烧的情况,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还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会口腔粘膜溃疡,当发现口腔粘膜溃疡的时候,注意补充维生素C如果没有好转,需要及时就医,确诊是否为手足口病。因为手足口病病毒,会导致口腔粘膜充血并且破损,导致口腔溃疡出血的症状。

3.嘴巴周围以及手掌中心、脚板底部会出现疱疹
  手足口病最明显和标志性的特征就是,在持续发烧的同时,会在嘴巴周围的皮肤以及手掌中心部位、脚部地板部位,出现红肿的疱疹,这是手足口病具有特点的症状之一,所以才会命名为手足口病。如果发现孩子低烧,并且具有这个三个部位的疱疹出现,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手上起小水泡痒怎么办

炎炎夏日,有的人手上会起小水泡,感觉特别痒,这可能是真菌感染导致的,此外还有可能是过敏引起的。那么,手上起小水泡痒怎么办呢?

一、外用药涂抹
  当手上长了小水泡,有瘙痒症状的时候,可以使用酮康唑霜剂涂抹在患处,一般每天涂抹两三次,坚持一段时间后小水泡就会消失,瘙痒症状也会缓解。但是这种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如果使用时间长出现耐药现象,应该及时调整药物。
  二、中药熏洗
  手上出现水泡发痒的时候,可以用中药熏洗,比如用土茯苓苦参,白藓皮,僵蚕,全虫,蜈蚣,白花蛇等中草药煎水,先熏后洗,最好每次把手指洗净,泡20分钟以上,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三、口服药物治疗
  因为真菌感染引起的长水泡、瘙痒等症状的时候,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比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进行治疗,杀菌效果很好,但是需要长时间用药,另外口服药物可能对身体会有一些副作用,停药后也容易复发。
  四、民间偏方治疗
  1.用地骨皮甘草加水煎煮,一直等到汁液变浓为止等,药汁变温后,浸泡或者涂抹手指,一天两次,用药五天后,一般治愈率能达到百分之百。
  2.当手上起小水泡发痒的情况比较严重时,可以用维生素c注射液涂抹患处,一般每天涂抹两三次,几天后症状就能得到缓解。也可以口服维生素c片,或者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能预防手上起水泡。
  3.手上长水泡发痒的时候,用芦荟的肉涂抹在发痒的部位,就可以有效的减轻瘙痒症状。
  4.手上长了小水泡并且瘙痒难耐时,可以用适量的白醋涂抹在患处,或者把长水泡的手指浸泡在白醋中,每天泡五分钟左右,几天后水泡就能消退。
  当手上起水泡,并且感觉瘙痒的时候,不要用热水烫洗,以免加重病情。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一些,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方和发物,还要戒烟戒酒,同事做好个人卫生的清理工作,对于病情的缓解都是有帮助的。

警惕手足口病的少见和重症临床类型

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的流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其79%的孩子感染后表现为发热,手、足和口腔出现小疱疹,大多数为轻症患者。

尽管重症病例仅为极少数,但其较重的并发症和罕见临床表现,尤其是个别感染后手、足、口腔未出现疱疹或疱疹很少,仅表现出其他系统损害的儿童,极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

近年来流行较严重的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重症和特殊临床表现的病例较多,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肺水肿、肺出血和心肌炎。因此,我们应该警惕手足口病的少见和重症临床类型,以减少该病的误诊率和病死率。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1974年,美国首先从一例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大便和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证实了这种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肠道病毒71型所致的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病情也轻重不一。临床表现中以高热、头痛最见,其次是手足口出现疱疹。

可见有些孩子没有疱疹而仅表现出脑炎的症状。脑炎的症状常常在皮疹出现后的2~4天,表现为抽搐或震颤、呕吐、睡眠障碍、眼球震颤,神经反射异常和脑膜刺激症阳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常常重于脑膜炎,病死率较高,病愈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小儿麻痹样脊髓灰质炎

手足口病可并发类似小儿麻痹样的瘫痪,也被称为“类脊髓灰质炎”。表现为四肢肌肉松驰无力、软瘫,不能行走。严重者可出现咽麻痹,引起吞咽困难和呛咳;或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困难。这种以瘫痪为主要表现的手足口病并不少见。在美国,1987年共发现45例以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的肠道病毒71型感染,其中27例有瘫痪的表现。

1875年,保加利亚出现了类脊髓灰质炎的暴发流行,705例儿童患病,21.1%的患儿出现麻痹症状,其中1/4死亡,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改变与脊髓灰质炎极像,但最后的病毒学研究证明其病原是肠道病毒71型。由于手足口病多为不会行走婴幼儿,其瘫痪症状有可能未被注意。因此,我们要警惕类脊髓灰质炎表现的手足口病的发生。

心肌炎和心力衰竭

手足口病并发心肌损害的表现轻重不一,主要为面色苍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拒食等,年长儿自诉心前区不适、心慌、憋气、头晕等。查体可发现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低钝,奔马律、心律失常或心动过缓,严重者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均可发现异常。手足口病发生心肌受损者高达46.3%,年龄越小,发热时间越长,皮疹消退时间越长则发生心肌受损的比例越大。

尽管手足口病的少见和重症临床类型只占几千分之一,但该病极易传播,常常在儿童集中的托幼机构中引起大流行,因此仍可危及部分婴幼儿的生命。家长在发现孩子高热不退、咳嗽、气促、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等症状,应该警惕孩子发生脑炎、类脊髓灰质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的可能,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

如何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病毒家族中的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病毒71型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的潜伏期约2~7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手足部位出现皮疹。孩子发病的初期症状是发热,体温38~39℃。发热1~2天后出现小疱疹,好发部位为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数患儿波及四肢及臀部,躯干部极少。

大多数手足口病儿童属于轻症,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不需要住院。但少数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

根据我国疾控中心对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大陆地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分析,重症病例占1.23%。也就是说,100个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中重症病例不到2个。如果加上漏报的病例(漏报的病例大多为轻症,很可能没有到医院就诊),重症病例的比例会更低。因此,大多数孩子只需要在家中隔离、照顾、治疗,无须住院。那么,如何分辨孩子的手足口病会不会发展为重症,需不需要早点住院治疗,确实非常重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中肠病毒71型容易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在我国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重症病例的81.59%和死亡病例的95.29%是由肠病毒71型引起的。因此,在肠病毒71型手足口病流行时,要特别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重症病例一般有以下特点:

1.高热不退。手足口病的热程为2至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如果高热不退,尤其是精神差者,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治。

2.不吃、不喝、不撒尿。如果孩子出现不吃不喝,尿少色深、哭时沒有眼泪、口腔黏膜干燥等脱水现象时,可以到医院打点滴补液治疗。

3.精神差。小孩发点烧都忘不了玩,如果孩子出现精神差,总是睡觉(嗜睡),肢体抖动、抽风、呕吐、眼球震颤等症状,千万要及早送到医院诊治,很可能是手足口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4.呼吸、心跳快,面色差,手足凉。发烧的孩子心跳、呼吸是会增快,体温每升高1度,心跳会加快10次。但太快了,尤其是伴有呼吸急促、口唇发绀、面色发白、手足发凉的孩子,说明手足口病影响到呼吸、循环功能,一定要到医院诊治。

5.越小的孩子,重症病例的比例越高。小于2岁的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家长一定要仔细观察,细心照顾,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诊治。下面的这张表是2009年北京市手足口病例年龄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1~3岁的幼儿发病率最高,但重症病例的比例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较高。

6.重点观察发病的前5天,尤其是发病的前3天。据我国2008年手足口病的病例分析,90%以上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发病的5天以内。因此,家长在孩子刚得病的5天之内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多给孩子饮水,体温过高时适当降温,发现有加重的趋势,及时送到医院诊治。

孩子是家中一宝。家长了解了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则不用盲目跑医院,导致交叉感染;也不会因不知道孩子病情变重,未及时就医,延误病情。现在已经有了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疫苗。

接种两剂疫苗后56天88%~100%的婴幼儿产生了抗体,对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保护率达到90%以上,疫苗接种两年后仍可保持较高的免疫力。接种疫苗后可以有效地预防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引发的重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