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2020-07-14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非手术疗法或者是手术疗法。
  1、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的患者,无大小便的功能障碍和广泛的肌力和感觉减退或者是瘫痪的患者,我们均可首先采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以及进行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同时采取局部的热敷、理疗、红外线、超声波及电磁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另外可对骨盆进行牵引疗法进行治疗。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如按抖复位等等。
  2、对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较重的患者影响生活和工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法缓解,或者是症状加重,以及不能接受牵引疗法治疗的患者,以及有广泛的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我们可以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这是我们一般均建议尽早手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相关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是“坐”出来的吗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都市白领、IT人员等电脑族由于经常在电脑前久坐,且坐姿往往不正确,这样成年累月地使腰椎间盘处于高压状态,很容易出现腰椎退变、撕裂、椎间盘突出。

同时长时间坐位工作使背部肌肉长时间牵拉,易引起腰背肌劳损,导致慢性腰痛及腰椎稳定性的破坏,进一步加大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可能。

“电脑族”如何有效的远离腰椎间盘突出?

坐具的高低必须与本人的身体比例适中。研究发现办公室白领中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很多都存在坐具不合适的情况,实际上选择合适的坐具十分重要。

最好能有一定后倾角的靠背,整个座椅的曲线应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材质应选择硬质或者偏硬,建议不要久坐沙发。办公伏案工作时坐具与办公桌的距离及高度应与自身身体相适应,不应太高也不应太低,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腰椎及周围肌肉的劳损。

伏案工作持续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容易导致腰背肌出现疲劳而加重症状,工作间隙应当注意经常调整身体的姿势,每隔一段时间都应站起来活动活动腰部,进行腰背肌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防止肌肉持续某一姿势后的劳损、痉挛。

应避免睡很软的床垫,保持高质量的睡眠。人在睡眠中,腰部处于放松状态,可使腰椎间盘盘内压力在高质量的睡眠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使髓核、纤维环得到较好的营养,延缓退变的发生,进而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外,体力劳动者对工作也要量力而行,避免腰部受力过重,从而减少因腰部不协调运动而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

应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寒受潮。特别是在办公室里会装有空调,过低的温度和过于潮湿的环境会使腰背肌肉痉挛,血液循环差,不利于腰椎的保护。

平时加强腰背肌的保护和锻炼。对于办公族来说平时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体力活动的时间很少的,应当加强平时的锻炼,增强体质,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另外可以刻意进行一些针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比如“燕飞””鱼跃”等动作的训练,以加强腰部力量和稳定性,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治疗对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意义重大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有诸多机制参与,绝非是一种简单的机制在单独起作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研究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和机体内在本质的关系,进而不断揭示其事物内部联系的本质。

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出现了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现象,并且发生重吸收的概率和程度高于单纯服用西药者。既往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病例可有很好的疗效,但仍存在着因病因病机不明、防治水平不高、治疗机制不清而致的疗效不甚理想等困惑与难点。

有鉴于此,提高对中医药疗效机制的解释很有必要,国外学者在论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自然转归及其重吸收的现象机制时,指出突出髓核完全重吸收的情况多见于巨大型突出的患者,即高吸收率(吸收超过70%)的现象多见于巨大型突出和中等程度以上突出的患者,因为长入突出椎间盘组织内的细胞和血管可将突出物“定点清除”,这有别于读者提出的突出椎间盘的还纳,随后我们还要讨论突出椎间盘还纳的问题。

神奇的椎间盘可自行吸收

有关突出的椎间盘可以自行吸收,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多次交待,但今天在丁香园看到王海强、张军两位医生发表的《骨哥理论课堂:椎间盘突出能自行吸收吗?》后,立即引起共鸣,感到不吐不快,有必要借着这个话题再说几句,并非哗众取宠,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医患,在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

自人类数百万年以前出现直立行走开始,伴随我们的不仅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爬到食物链的顶端,同时还有痔疮与椎间盘突出。20 世纪中叶,Mixter 和Barr 报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关于「怎么治」这个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始终在争论不休,但焦点只有一个:开刀or 不开刀。

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都会有疑问,都会认为这是个案,但有一点,只要医者注意观察,只要患者在选择手术在治疗时再慎重一点,相信还会发现更多这样的例子。事实上,目前支持椎间盘自行吸收的理论及研究数不胜数,大致可以分为:免疫豁免与自身免疫理论、椎间隙突出物的再调节理论、椎间盘的脱水与干燥理论、脑脊液搏动压力理论、硬膜外静脉丛的作用。其中免疫豁免与自身免疫理论尤为重要,由于纤维环以及上下终板的紧密包绕,椎间盘髓核在生理情况下是与免疫系统隔绝的,即免疫豁免,因此当各种原因导致髓核的屏障受到破坏时,髓核会与免疫系统接触,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构成了椎间盘退变的基础。这也难怪在椎间盘退变的区域可检测出明显升高的IL-1、IL-6、TNF-a 等促炎因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时的炎症反应亦是机体吸收的自我保护体现。

有鉴于此:无论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骨化,机体都呈现出了自然吸收的强大能力,虽然目前具体机制不明,但这已经时刻提醒我们医患:在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

美女们,我该如何去拯救你们椎间盘突出的腰

说来也巧,最近一段时间,连续接诊多位年轻女孩,都是相对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过去发病率少?还是慕名而来的多?这些或许都不重要,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类似的现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呈现低龄化,但这么集中的女性患者就诊,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患者家长也是一脸的迷惑,为什么呢?

先是身处大洋彼岸美国的30岁女孩通过熟人推荐微信咨询,后有15岁高一女孩来到门诊,再就是这位20岁的大学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疼痛严重,尝试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只好请假辍学在家卧床休息,上周五也来到门诊,结合他的表现和片子上的改变,我已经安排她住院接受我们以“穴位注射疗法”为主的“五联疗法”治疗,可喜的是几天下来症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位女大学生看上去文静清秀,并没有剧烈运动和明显的腰部外伤史,多年前有过一次腰部疼痛发作,休息后改善,并未注意,1个月前再次发生腰部疼痛伴有左下肢麻木,夜间影响入眠休息,白天不能落地行走,腰部歪斜,痛苦不已,来诊之前,接受多家医院接诊治疗,更多的是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惧怕手术,家长也是认为孩子还小,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所以才坚持卧床休息一直到现在。

从磁共振片子上看,突出间隙位于腰4、5和腰5骶1,以腰5骶1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尤为明显,属于左后方的巨大突出,腰5神经根明显被挤压,已经看不清神经的走向,但右侧的神经根影子十分清楚,出现患肢的麻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目前体检发现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度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右侧均为阴性,左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也有片状皮肤感觉减退区域,左侧跟腱反射微微有些减弱,右侧是正常的,看得出,骶1神经根是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目前通过3天的治疗,她自己感觉疼痛感明显的缓解,下床活动行走有轻松感,今天查房指导做腰背肌锻炼,在床上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双上肢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收腹挺胸后,可以使腰部离开床面3厘米,坚持10秒钟,并没有出现腰部疼痛,或者下肢疼痛的诱发。病人被治疗效果所鼓舞,下一步坚持治疗,加强锻炼,相信还会有更大的恢复,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和复发。

看到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本人、家人都非常高兴,作为医生,我们何尝不是呢?其实,我一直关注的是如何预防,家长也很疑惑,孩子很听话,没有过剧烈的运动,没有过腰部的外伤史,怎么就突然这样了呢?

还是那就话,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不会因为年龄的大小而影响退变的发生,退变的发生机制也是很复杂的,所以注重日常的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减少弯腰次数,少提重物,保持腰部良好姿势,作为学生的她,要特别减少久坐,避免受凉,加强腰背肌锻炼,都是促进恢复,减少复发的好方式。

锻炼方法

踮脚跟:双足并拢,提起脚跟,坚持15秒,然后慢慢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连续20次为一组,每天5组;

小燕飞:头和胸部、双腿抬起坚持5秒,然后放松,趴到床上5秒,这样算一次。循序渐进,每天做60次。分2-3次,坚持6月以上。腰椎术后患者最好终身锻炼。此动作与瑜伽的不同:①小燕飞不是练习形体,只要稍微离开床面、吃上劲即可(胸部、腿部抬起1-2cm即可;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切忌过度抬高);②是一下一下的做,而非长时间挺住。

蛙泳:每周2次,一次600-800米(必须有挺腰出水的动作),最好是温水,避免受凉。

影像报告的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一回事

每天接诊大量的腰腿疼痛的病人,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增多,磁共振、CT等检查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临床上也会遇到错把早期的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改变当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来治疗。既浪费时间和费用,也会徒增精神紧张和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后外侧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从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可以看出:先有腰椎间盘发生退变,随后有了外力作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了相应的神经,出现相应的腰腿痛的临床表现,这几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发生的病因中,最最根本的是椎间盘的退变,另外损伤、妊娠、遗传因素、发育异常等都是诱发和加重发生的原因。虽然突出的类型包括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等多种类型,但也是只有这些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后出现临床表现,才可以诊断。

所以说,如果只有突出,而没有神经的刺激和压迫症状,是不能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在确定诊断时,需满足: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在X线平片上相应的阶段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者才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还要结合X线、CT、MRI等方法,再更加准确的做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的具体诊断。

随着影像学诊断的快速发展,CT、MRI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影像学上的椎间盘突出检出率越来越多,但一定要切记:单纯有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而没有临床上相对应的表现,是不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也没有必要接受相应的治疗,但如果合并其它原因导致的腰腿部疼痛,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积极治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乡间郎中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2020-07-14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非手术疗法或者是手术疗法。
  1、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的患者,无大小便的功能障碍和广泛的肌力和感觉减退或者是瘫痪的患者,我们均可首先采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以及进行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同时采取局部的热敷、理疗、红外线、超声波及电磁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另外可对骨盆进行牵引疗法进行治疗。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如按抖复位等等。
  2、对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较重的患者影响生活和工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法缓解,或者是症状加重,以及不能接受牵引疗法治疗的患者,以及有广泛的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我们可以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这是我们一般均建议尽早手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相关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是“坐”出来的吗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都市白领、IT人员等电脑族由于经常在电脑前久坐,且坐姿往往不正确,这样成年累月地使腰椎间盘处于高压状态,很容易出现腰椎退变、撕裂、椎间盘突出。

同时长时间坐位工作使背部肌肉长时间牵拉,易引起腰背肌劳损,导致慢性腰痛及腰椎稳定性的破坏,进一步加大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可能。

“电脑族”如何有效的远离腰椎间盘突出?

坐具的高低必须与本人的身体比例适中。研究发现办公室白领中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很多都存在坐具不合适的情况,实际上选择合适的坐具十分重要。

最好能有一定后倾角的靠背,整个座椅的曲线应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材质应选择硬质或者偏硬,建议不要久坐沙发。办公伏案工作时坐具与办公桌的距离及高度应与自身身体相适应,不应太高也不应太低,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腰椎及周围肌肉的劳损。

伏案工作持续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容易导致腰背肌出现疲劳而加重症状,工作间隙应当注意经常调整身体的姿势,每隔一段时间都应站起来活动活动腰部,进行腰背肌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防止肌肉持续某一姿势后的劳损、痉挛。

应避免睡很软的床垫,保持高质量的睡眠。人在睡眠中,腰部处于放松状态,可使腰椎间盘盘内压力在高质量的睡眠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使髓核、纤维环得到较好的营养,延缓退变的发生,进而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外,体力劳动者对工作也要量力而行,避免腰部受力过重,从而减少因腰部不协调运动而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

应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寒受潮。特别是在办公室里会装有空调,过低的温度和过于潮湿的环境会使腰背肌肉痉挛,血液循环差,不利于腰椎的保护。

平时加强腰背肌的保护和锻炼。对于办公族来说平时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体力活动的时间很少的,应当加强平时的锻炼,增强体质,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另外可以刻意进行一些针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比如“燕飞””鱼跃”等动作的训练,以加强腰部力量和稳定性,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治疗对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意义重大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有诸多机制参与,绝非是一种简单的机制在单独起作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研究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和机体内在本质的关系,进而不断揭示其事物内部联系的本质。

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出现了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现象,并且发生重吸收的概率和程度高于单纯服用西药者。既往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病例可有很好的疗效,但仍存在着因病因病机不明、防治水平不高、治疗机制不清而致的疗效不甚理想等困惑与难点。

有鉴于此,提高对中医药疗效机制的解释很有必要,国外学者在论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自然转归及其重吸收的现象机制时,指出突出髓核完全重吸收的情况多见于巨大型突出的患者,即高吸收率(吸收超过70%)的现象多见于巨大型突出和中等程度以上突出的患者,因为长入突出椎间盘组织内的细胞和血管可将突出物“定点清除”,这有别于读者提出的突出椎间盘的还纳,随后我们还要讨论突出椎间盘还纳的问题。

神奇的椎间盘可自行吸收

有关突出的椎间盘可以自行吸收,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多次交待,但今天在丁香园看到王海强、张军两位医生发表的《骨哥理论课堂:椎间盘突出能自行吸收吗?》后,立即引起共鸣,感到不吐不快,有必要借着这个话题再说几句,并非哗众取宠,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医患,在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

自人类数百万年以前出现直立行走开始,伴随我们的不仅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爬到食物链的顶端,同时还有痔疮与椎间盘突出。20 世纪中叶,Mixter 和Barr 报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关于「怎么治」这个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始终在争论不休,但焦点只有一个:开刀or 不开刀。

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都会有疑问,都会认为这是个案,但有一点,只要医者注意观察,只要患者在选择手术在治疗时再慎重一点,相信还会发现更多这样的例子。事实上,目前支持椎间盘自行吸收的理论及研究数不胜数,大致可以分为:免疫豁免与自身免疫理论、椎间隙突出物的再调节理论、椎间盘的脱水与干燥理论、脑脊液搏动压力理论、硬膜外静脉丛的作用。其中免疫豁免与自身免疫理论尤为重要,由于纤维环以及上下终板的紧密包绕,椎间盘髓核在生理情况下是与免疫系统隔绝的,即免疫豁免,因此当各种原因导致髓核的屏障受到破坏时,髓核会与免疫系统接触,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构成了椎间盘退变的基础。这也难怪在椎间盘退变的区域可检测出明显升高的IL-1、IL-6、TNF-a 等促炎因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时的炎症反应亦是机体吸收的自我保护体现。

有鉴于此:无论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骨化,机体都呈现出了自然吸收的强大能力,虽然目前具体机制不明,但这已经时刻提醒我们医患:在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

美女们,我该如何去拯救你们椎间盘突出的腰

说来也巧,最近一段时间,连续接诊多位年轻女孩,都是相对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过去发病率少?还是慕名而来的多?这些或许都不重要,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类似的现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呈现低龄化,但这么集中的女性患者就诊,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患者家长也是一脸的迷惑,为什么呢?

先是身处大洋彼岸美国的30岁女孩通过熟人推荐微信咨询,后有15岁高一女孩来到门诊,再就是这位20岁的大学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疼痛严重,尝试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只好请假辍学在家卧床休息,上周五也来到门诊,结合他的表现和片子上的改变,我已经安排她住院接受我们以“穴位注射疗法”为主的“五联疗法”治疗,可喜的是几天下来症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位女大学生看上去文静清秀,并没有剧烈运动和明显的腰部外伤史,多年前有过一次腰部疼痛发作,休息后改善,并未注意,1个月前再次发生腰部疼痛伴有左下肢麻木,夜间影响入眠休息,白天不能落地行走,腰部歪斜,痛苦不已,来诊之前,接受多家医院接诊治疗,更多的是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惧怕手术,家长也是认为孩子还小,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所以才坚持卧床休息一直到现在。

从磁共振片子上看,突出间隙位于腰4、5和腰5骶1,以腰5骶1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尤为明显,属于左后方的巨大突出,腰5神经根明显被挤压,已经看不清神经的走向,但右侧的神经根影子十分清楚,出现患肢的麻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目前体检发现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度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右侧均为阴性,左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也有片状皮肤感觉减退区域,左侧跟腱反射微微有些减弱,右侧是正常的,看得出,骶1神经根是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目前通过3天的治疗,她自己感觉疼痛感明显的缓解,下床活动行走有轻松感,今天查房指导做腰背肌锻炼,在床上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双上肢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收腹挺胸后,可以使腰部离开床面3厘米,坚持10秒钟,并没有出现腰部疼痛,或者下肢疼痛的诱发。病人被治疗效果所鼓舞,下一步坚持治疗,加强锻炼,相信还会有更大的恢复,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和复发。

看到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本人、家人都非常高兴,作为医生,我们何尝不是呢?其实,我一直关注的是如何预防,家长也很疑惑,孩子很听话,没有过剧烈的运动,没有过腰部的外伤史,怎么就突然这样了呢?

还是那就话,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不会因为年龄的大小而影响退变的发生,退变的发生机制也是很复杂的,所以注重日常的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减少弯腰次数,少提重物,保持腰部良好姿势,作为学生的她,要特别减少久坐,避免受凉,加强腰背肌锻炼,都是促进恢复,减少复发的好方式。

锻炼方法

踮脚跟:双足并拢,提起脚跟,坚持15秒,然后慢慢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连续20次为一组,每天5组;

小燕飞:头和胸部、双腿抬起坚持5秒,然后放松,趴到床上5秒,这样算一次。循序渐进,每天做60次。分2-3次,坚持6月以上。腰椎术后患者最好终身锻炼。此动作与瑜伽的不同:①小燕飞不是练习形体,只要稍微离开床面、吃上劲即可(胸部、腿部抬起1-2cm即可;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切忌过度抬高);②是一下一下的做,而非长时间挺住。

蛙泳:每周2次,一次600-800米(必须有挺腰出水的动作),最好是温水,避免受凉。

影像报告的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一回事

每天接诊大量的腰腿疼痛的病人,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增多,磁共振、CT等检查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临床上也会遇到错把早期的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改变当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来治疗。既浪费时间和费用,也会徒增精神紧张和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后外侧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从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可以看出:先有腰椎间盘发生退变,随后有了外力作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了相应的神经,出现相应的腰腿痛的临床表现,这几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发生的病因中,最最根本的是椎间盘的退变,另外损伤、妊娠、遗传因素、发育异常等都是诱发和加重发生的原因。虽然突出的类型包括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等多种类型,但也是只有这些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后出现临床表现,才可以诊断。

所以说,如果只有突出,而没有神经的刺激和压迫症状,是不能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在确定诊断时,需满足: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在X线平片上相应的阶段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者才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还要结合X线、CT、MRI等方法,再更加准确的做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的具体诊断。

随着影像学诊断的快速发展,CT、MRI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影像学上的椎间盘突出检出率越来越多,但一定要切记:单纯有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而没有临床上相对应的表现,是不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也没有必要接受相应的治疗,但如果合并其它原因导致的腰腿部疼痛,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积极治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乡间郎中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2020-07-14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非手术疗法或者是手术疗法。
  1、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的患者,无大小便的功能障碍和广泛的肌力和感觉减退或者是瘫痪的患者,我们均可首先采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以及进行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同时采取局部的热敷、理疗、红外线、超声波及电磁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另外可对骨盆进行牵引疗法进行治疗。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如按抖复位等等。
  2、对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较重的患者影响生活和工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法缓解,或者是症状加重,以及不能接受牵引疗法治疗的患者,以及有广泛的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我们可以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这是我们一般均建议尽早手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相关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是“坐”出来的吗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都市白领、IT人员等电脑族由于经常在电脑前久坐,且坐姿往往不正确,这样成年累月地使腰椎间盘处于高压状态,很容易出现腰椎退变、撕裂、椎间盘突出。

同时长时间坐位工作使背部肌肉长时间牵拉,易引起腰背肌劳损,导致慢性腰痛及腰椎稳定性的破坏,进一步加大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可能。

“电脑族”如何有效的远离腰椎间盘突出?

坐具的高低必须与本人的身体比例适中。研究发现办公室白领中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很多都存在坐具不合适的情况,实际上选择合适的坐具十分重要。

最好能有一定后倾角的靠背,整个座椅的曲线应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材质应选择硬质或者偏硬,建议不要久坐沙发。办公伏案工作时坐具与办公桌的距离及高度应与自身身体相适应,不应太高也不应太低,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腰椎及周围肌肉的劳损。

伏案工作持续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容易导致腰背肌出现疲劳而加重症状,工作间隙应当注意经常调整身体的姿势,每隔一段时间都应站起来活动活动腰部,进行腰背肌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防止肌肉持续某一姿势后的劳损、痉挛。

应避免睡很软的床垫,保持高质量的睡眠。人在睡眠中,腰部处于放松状态,可使腰椎间盘盘内压力在高质量的睡眠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使髓核、纤维环得到较好的营养,延缓退变的发生,进而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外,体力劳动者对工作也要量力而行,避免腰部受力过重,从而减少因腰部不协调运动而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

应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寒受潮。特别是在办公室里会装有空调,过低的温度和过于潮湿的环境会使腰背肌肉痉挛,血液循环差,不利于腰椎的保护。

平时加强腰背肌的保护和锻炼。对于办公族来说平时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体力活动的时间很少的,应当加强平时的锻炼,增强体质,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另外可以刻意进行一些针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比如“燕飞””鱼跃”等动作的训练,以加强腰部力量和稳定性,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治疗对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意义重大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有诸多机制参与,绝非是一种简单的机制在单独起作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研究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和机体内在本质的关系,进而不断揭示其事物内部联系的本质。

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出现了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现象,并且发生重吸收的概率和程度高于单纯服用西药者。既往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病例可有很好的疗效,但仍存在着因病因病机不明、防治水平不高、治疗机制不清而致的疗效不甚理想等困惑与难点。

有鉴于此,提高对中医药疗效机制的解释很有必要,国外学者在论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自然转归及其重吸收的现象机制时,指出突出髓核完全重吸收的情况多见于巨大型突出的患者,即高吸收率(吸收超过70%)的现象多见于巨大型突出和中等程度以上突出的患者,因为长入突出椎间盘组织内的细胞和血管可将突出物“定点清除”,这有别于读者提出的突出椎间盘的还纳,随后我们还要讨论突出椎间盘还纳的问题。

神奇的椎间盘可自行吸收

有关突出的椎间盘可以自行吸收,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多次交待,但今天在丁香园看到王海强、张军两位医生发表的《骨哥理论课堂:椎间盘突出能自行吸收吗?》后,立即引起共鸣,感到不吐不快,有必要借着这个话题再说几句,并非哗众取宠,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医患,在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

自人类数百万年以前出现直立行走开始,伴随我们的不仅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爬到食物链的顶端,同时还有痔疮与椎间盘突出。20 世纪中叶,Mixter 和Barr 报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关于「怎么治」这个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始终在争论不休,但焦点只有一个:开刀or 不开刀。

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都会有疑问,都会认为这是个案,但有一点,只要医者注意观察,只要患者在选择手术在治疗时再慎重一点,相信还会发现更多这样的例子。事实上,目前支持椎间盘自行吸收的理论及研究数不胜数,大致可以分为:免疫豁免与自身免疫理论、椎间隙突出物的再调节理论、椎间盘的脱水与干燥理论、脑脊液搏动压力理论、硬膜外静脉丛的作用。其中免疫豁免与自身免疫理论尤为重要,由于纤维环以及上下终板的紧密包绕,椎间盘髓核在生理情况下是与免疫系统隔绝的,即免疫豁免,因此当各种原因导致髓核的屏障受到破坏时,髓核会与免疫系统接触,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构成了椎间盘退变的基础。这也难怪在椎间盘退变的区域可检测出明显升高的IL-1、IL-6、TNF-a 等促炎因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时的炎症反应亦是机体吸收的自我保护体现。

有鉴于此:无论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骨化,机体都呈现出了自然吸收的强大能力,虽然目前具体机制不明,但这已经时刻提醒我们医患:在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

美女们,我该如何去拯救你们椎间盘突出的腰

说来也巧,最近一段时间,连续接诊多位年轻女孩,都是相对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过去发病率少?还是慕名而来的多?这些或许都不重要,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类似的现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呈现低龄化,但这么集中的女性患者就诊,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患者家长也是一脸的迷惑,为什么呢?

先是身处大洋彼岸美国的30岁女孩通过熟人推荐微信咨询,后有15岁高一女孩来到门诊,再就是这位20岁的大学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疼痛严重,尝试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只好请假辍学在家卧床休息,上周五也来到门诊,结合他的表现和片子上的改变,我已经安排她住院接受我们以“穴位注射疗法”为主的“五联疗法”治疗,可喜的是几天下来症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位女大学生看上去文静清秀,并没有剧烈运动和明显的腰部外伤史,多年前有过一次腰部疼痛发作,休息后改善,并未注意,1个月前再次发生腰部疼痛伴有左下肢麻木,夜间影响入眠休息,白天不能落地行走,腰部歪斜,痛苦不已,来诊之前,接受多家医院接诊治疗,更多的是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惧怕手术,家长也是认为孩子还小,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所以才坚持卧床休息一直到现在。

从磁共振片子上看,突出间隙位于腰4、5和腰5骶1,以腰5骶1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尤为明显,属于左后方的巨大突出,腰5神经根明显被挤压,已经看不清神经的走向,但右侧的神经根影子十分清楚,出现患肢的麻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目前体检发现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度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右侧均为阴性,左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也有片状皮肤感觉减退区域,左侧跟腱反射微微有些减弱,右侧是正常的,看得出,骶1神经根是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目前通过3天的治疗,她自己感觉疼痛感明显的缓解,下床活动行走有轻松感,今天查房指导做腰背肌锻炼,在床上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双上肢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收腹挺胸后,可以使腰部离开床面3厘米,坚持10秒钟,并没有出现腰部疼痛,或者下肢疼痛的诱发。病人被治疗效果所鼓舞,下一步坚持治疗,加强锻炼,相信还会有更大的恢复,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和复发。

看到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本人、家人都非常高兴,作为医生,我们何尝不是呢?其实,我一直关注的是如何预防,家长也很疑惑,孩子很听话,没有过剧烈的运动,没有过腰部的外伤史,怎么就突然这样了呢?

还是那就话,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不会因为年龄的大小而影响退变的发生,退变的发生机制也是很复杂的,所以注重日常的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减少弯腰次数,少提重物,保持腰部良好姿势,作为学生的她,要特别减少久坐,避免受凉,加强腰背肌锻炼,都是促进恢复,减少复发的好方式。

锻炼方法

踮脚跟:双足并拢,提起脚跟,坚持15秒,然后慢慢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连续20次为一组,每天5组;

小燕飞:头和胸部、双腿抬起坚持5秒,然后放松,趴到床上5秒,这样算一次。循序渐进,每天做60次。分2-3次,坚持6月以上。腰椎术后患者最好终身锻炼。此动作与瑜伽的不同:①小燕飞不是练习形体,只要稍微离开床面、吃上劲即可(胸部、腿部抬起1-2cm即可;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切忌过度抬高);②是一下一下的做,而非长时间挺住。

蛙泳:每周2次,一次600-800米(必须有挺腰出水的动作),最好是温水,避免受凉。

影像报告的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一回事

每天接诊大量的腰腿疼痛的病人,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增多,磁共振、CT等检查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临床上也会遇到错把早期的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改变当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来治疗。既浪费时间和费用,也会徒增精神紧张和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后外侧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从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可以看出:先有腰椎间盘发生退变,随后有了外力作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了相应的神经,出现相应的腰腿痛的临床表现,这几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发生的病因中,最最根本的是椎间盘的退变,另外损伤、妊娠、遗传因素、发育异常等都是诱发和加重发生的原因。虽然突出的类型包括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等多种类型,但也是只有这些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后出现临床表现,才可以诊断。

所以说,如果只有突出,而没有神经的刺激和压迫症状,是不能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在确定诊断时,需满足: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在X线平片上相应的阶段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者才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还要结合X线、CT、MRI等方法,再更加准确的做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的具体诊断。

随着影像学诊断的快速发展,CT、MRI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影像学上的椎间盘突出检出率越来越多,但一定要切记:单纯有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而没有临床上相对应的表现,是不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也没有必要接受相应的治疗,但如果合并其它原因导致的腰腿部疼痛,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积极治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乡间郎中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2020-07-14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非手术疗法或者是手术疗法。
  1、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的患者,无大小便的功能障碍和广泛的肌力和感觉减退或者是瘫痪的患者,我们均可首先采用非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包括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休息,以及进行适当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同时采取局部的热敷、理疗、红外线、超声波及电磁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另外可对骨盆进行牵引疗法进行治疗。还有一些治疗方法,如按抖复位等等。
  2、对于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较重的患者影响生活和工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法缓解,或者是症状加重,以及不能接受牵引疗法治疗的患者,以及有广泛的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我们可以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这是我们一般均建议尽早手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相关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是“坐”出来的吗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都市白领、IT人员等电脑族由于经常在电脑前久坐,且坐姿往往不正确,这样成年累月地使腰椎间盘处于高压状态,很容易出现腰椎退变、撕裂、椎间盘突出。

同时长时间坐位工作使背部肌肉长时间牵拉,易引起腰背肌劳损,导致慢性腰痛及腰椎稳定性的破坏,进一步加大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可能。

“电脑族”如何有效的远离腰椎间盘突出?

坐具的高低必须与本人的身体比例适中。研究发现办公室白领中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很多都存在坐具不合适的情况,实际上选择合适的坐具十分重要。

最好能有一定后倾角的靠背,整个座椅的曲线应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材质应选择硬质或者偏硬,建议不要久坐沙发。办公伏案工作时坐具与办公桌的距离及高度应与自身身体相适应,不应太高也不应太低,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腰椎及周围肌肉的劳损。

伏案工作持续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长时间固定于某种姿势容易导致腰背肌出现疲劳而加重症状,工作间隙应当注意经常调整身体的姿势,每隔一段时间都应站起来活动活动腰部,进行腰背肌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防止肌肉持续某一姿势后的劳损、痉挛。

应避免睡很软的床垫,保持高质量的睡眠。人在睡眠中,腰部处于放松状态,可使腰椎间盘盘内压力在高质量的睡眠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使髓核、纤维环得到较好的营养,延缓退变的发生,进而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外,体力劳动者对工作也要量力而行,避免腰部受力过重,从而减少因腰部不协调运动而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

应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寒受潮。特别是在办公室里会装有空调,过低的温度和过于潮湿的环境会使腰背肌肉痉挛,血液循环差,不利于腰椎的保护。

平时加强腰背肌的保护和锻炼。对于办公族来说平时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体力活动的时间很少的,应当加强平时的锻炼,增强体质,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另外可以刻意进行一些针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比如“燕飞””鱼跃”等动作的训练,以加强腰部力量和稳定性,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治疗对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意义重大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有诸多机制参与,绝非是一种简单的机制在单独起作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研究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和机体内在本质的关系,进而不断揭示其事物内部联系的本质。

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出现了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现象,并且发生重吸收的概率和程度高于单纯服用西药者。既往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病例可有很好的疗效,但仍存在着因病因病机不明、防治水平不高、治疗机制不清而致的疗效不甚理想等困惑与难点。

有鉴于此,提高对中医药疗效机制的解释很有必要,国外学者在论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自然转归及其重吸收的现象机制时,指出突出髓核完全重吸收的情况多见于巨大型突出的患者,即高吸收率(吸收超过70%)的现象多见于巨大型突出和中等程度以上突出的患者,因为长入突出椎间盘组织内的细胞和血管可将突出物“定点清除”,这有别于读者提出的突出椎间盘的还纳,随后我们还要讨论突出椎间盘还纳的问题。

神奇的椎间盘可自行吸收

有关突出的椎间盘可以自行吸收,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多次交待,但今天在丁香园看到王海强、张军两位医生发表的《骨哥理论课堂:椎间盘突出能自行吸收吗?》后,立即引起共鸣,感到不吐不快,有必要借着这个话题再说几句,并非哗众取宠,目的只有一个:无论医患,在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

自人类数百万年以前出现直立行走开始,伴随我们的不仅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爬到食物链的顶端,同时还有痔疮与椎间盘突出。20 世纪中叶,Mixter 和Barr 报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关于「怎么治」这个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始终在争论不休,但焦点只有一个:开刀or 不开刀。

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都会有疑问,都会认为这是个案,但有一点,只要医者注意观察,只要患者在选择手术在治疗时再慎重一点,相信还会发现更多这样的例子。事实上,目前支持椎间盘自行吸收的理论及研究数不胜数,大致可以分为:免疫豁免与自身免疫理论、椎间隙突出物的再调节理论、椎间盘的脱水与干燥理论、脑脊液搏动压力理论、硬膜外静脉丛的作用。其中免疫豁免与自身免疫理论尤为重要,由于纤维环以及上下终板的紧密包绕,椎间盘髓核在生理情况下是与免疫系统隔绝的,即免疫豁免,因此当各种原因导致髓核的屏障受到破坏时,髓核会与免疫系统接触,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构成了椎间盘退变的基础。这也难怪在椎间盘退变的区域可检测出明显升高的IL-1、IL-6、TNF-a 等促炎因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此时的炎症反应亦是机体吸收的自我保护体现。

有鉴于此:无论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骨化,机体都呈现出了自然吸收的强大能力,虽然目前具体机制不明,但这已经时刻提醒我们医患:在椎间盘突出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

美女们,我该如何去拯救你们椎间盘突出的腰

说来也巧,最近一段时间,连续接诊多位年轻女孩,都是相对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过去发病率少?还是慕名而来的多?这些或许都不重要,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类似的现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呈现低龄化,但这么集中的女性患者就诊,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患者家长也是一脸的迷惑,为什么呢?

先是身处大洋彼岸美国的30岁女孩通过熟人推荐微信咨询,后有15岁高一女孩来到门诊,再就是这位20岁的大学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疼痛严重,尝试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只好请假辍学在家卧床休息,上周五也来到门诊,结合他的表现和片子上的改变,我已经安排她住院接受我们以“穴位注射疗法”为主的“五联疗法”治疗,可喜的是几天下来症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位女大学生看上去文静清秀,并没有剧烈运动和明显的腰部外伤史,多年前有过一次腰部疼痛发作,休息后改善,并未注意,1个月前再次发生腰部疼痛伴有左下肢麻木,夜间影响入眠休息,白天不能落地行走,腰部歪斜,痛苦不已,来诊之前,接受多家医院接诊治疗,更多的是建议手术治疗,由于惧怕手术,家长也是认为孩子还小,尽量采用非手术治疗,所以才坚持卧床休息一直到现在。

从磁共振片子上看,突出间隙位于腰4、5和腰5骶1,以腰5骶1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尤为明显,属于左后方的巨大突出,腰5神经根明显被挤压,已经看不清神经的走向,但右侧的神经根影子十分清楚,出现患肢的麻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目前体检发现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度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右侧均为阴性,左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也有片状皮肤感觉减退区域,左侧跟腱反射微微有些减弱,右侧是正常的,看得出,骶1神经根是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目前通过3天的治疗,她自己感觉疼痛感明显的缓解,下床活动行走有轻松感,今天查房指导做腰背肌锻炼,在床上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双上肢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收腹挺胸后,可以使腰部离开床面3厘米,坚持10秒钟,并没有出现腰部疼痛,或者下肢疼痛的诱发。病人被治疗效果所鼓舞,下一步坚持治疗,加强锻炼,相信还会有更大的恢复,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和复发。

看到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本人、家人都非常高兴,作为医生,我们何尝不是呢?其实,我一直关注的是如何预防,家长也很疑惑,孩子很听话,没有过剧烈的运动,没有过腰部的外伤史,怎么就突然这样了呢?

还是那就话,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不会因为年龄的大小而影响退变的发生,退变的发生机制也是很复杂的,所以注重日常的养护是十分重要的,减少弯腰次数,少提重物,保持腰部良好姿势,作为学生的她,要特别减少久坐,避免受凉,加强腰背肌锻炼,都是促进恢复,减少复发的好方式。

锻炼方法

踮脚跟:双足并拢,提起脚跟,坚持15秒,然后慢慢放下,再提起,再放下,连续20次为一组,每天5组;

小燕飞:头和胸部、双腿抬起坚持5秒,然后放松,趴到床上5秒,这样算一次。循序渐进,每天做60次。分2-3次,坚持6月以上。腰椎术后患者最好终身锻炼。此动作与瑜伽的不同:①小燕飞不是练习形体,只要稍微离开床面、吃上劲即可(胸部、腿部抬起1-2cm即可;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切忌过度抬高);②是一下一下的做,而非长时间挺住。

蛙泳:每周2次,一次600-800米(必须有挺腰出水的动作),最好是温水,避免受凉。

影像报告的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一回事

每天接诊大量的腰腿疼痛的病人,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增多,磁共振、CT等检查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临床上也会遇到错把早期的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改变当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来治疗。既浪费时间和费用,也会徒增精神紧张和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后外侧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从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可以看出:先有腰椎间盘发生退变,随后有了外力作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了相应的神经,出现相应的腰腿痛的临床表现,这几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发生的病因中,最最根本的是椎间盘的退变,另外损伤、妊娠、遗传因素、发育异常等都是诱发和加重发生的原因。虽然突出的类型包括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等多种类型,但也是只有这些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后出现临床表现,才可以诊断。

所以说,如果只有突出,而没有神经的刺激和压迫症状,是不能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在确定诊断时,需满足: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在X线平片上相应的阶段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者才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还要结合X线、CT、MRI等方法,再更加准确的做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的具体诊断。

随着影像学诊断的快速发展,CT、MRI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影像学上的椎间盘突出检出率越来越多,但一定要切记:单纯有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而没有临床上相对应的表现,是不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也没有必要接受相应的治疗,但如果合并其它原因导致的腰腿部疼痛,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