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供血不足吃什么药

2020-07-14

心肌供血不足吃什么药:
  心脏供血不足临床上讲的就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疾病是冠心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血管狭窄,供给的血液不足,使氧气提供不足。针对心脏供血不足,在治疗上,使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血小板的药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2、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主要是以他汀类的药物为主,常用的降脂药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等。其目的就是预防血栓、稳定斑块,以防止病情加重。
  3、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方面控制心率,还有一方面可以改善心肌重塑,防止心功能不全,也可采用扩张血管的药来改善心脏供血,还有针对引起心脏供血不足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比如血压、血糖、血脂有异常,都应该有相应的药物控制。如果是其他原因起的心脏供血不足,要用相应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用药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切不可盲目使用,以免耽搁病情。



心肌供血不足吃什么药相关阅读


吸烟与心脏病有什么关系

全世界有十亿人口吸烟,我国有3.5亿人抽烟。超过一半以上的中国男性成年人吸烟。预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会有200万人死于和吸烟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吸烟在年轻女性中有明显增加。据统计,五十岁以下的女性,如果每天吸烟35支以上,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是不吸烟女子的20倍:

在中国死亡的年轻人中, 三分之一的人和吸烟有关。

美国人每年有440万人死于吸烟,在每年两百四十万死去的人中,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和吸烟相关。

中国每天有2000人死于吸烟。相当于每分钟1.4个人。

每吸一支烟,会缩短十一分钟寿命。每吸一盒烟,会少活一天。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证明,吸烟会引起和加快心血管脂肪沉积和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和心脏猝死。吸烟本身是心血管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与其它冠心病高危因子结合,吸烟更成为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1)烟草中的化学物质直接导致心血管粥样硬化。吸烟会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浓度,直接破坏心血管内壁细胞结构和功能,使血脂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导致心血管狭窄和堵塞。吸烟还会导致已经狭窄的心脏血管不正常收缩,减少心肌供血,导致心肌梗死。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使血小板更容易粘在一起,导致心脏小血管堵塞,心肌梗死。

(2)吸烟通过影响好的胆固醇来促进心脏病发作。 高密度胆固醇(好的胆固醇HDL)是心血管脂肪沉积物的“清道夫”。 吸烟会降低“清道夫”的血液浓度,从而降低身体自身软化心血管的能力。

(3)吸烟通过产生高血压来引起心脏病。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心脏和肾上腺分泌儿查酚胺,心率加快,心血管收缩,引起高血压,从而,改变心血管内壁的平滑肌结构和功能,引起心血管硬化。

(4)吸烟通过增加血细胞密度导致心肌损伤。烟草中有近四百种化学物质,长期吸烟会使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增加超过10%,降低红细胞供氧能力。供氧能力的降低会反馈人体的骨髓增加血细胞的增生,血液血细胞密度大,造成“血稠”。心肌梗死和脑中风与供氧不足引起高密度血细胞有一定关系。

如果你不吸烟,但你的配偶吸烟,或者你生活工作环境造成你间接吸烟,也会增加心脏病几率。2006年香港的研究发现,如果丈夫每天吸一包烟并持续十年,他的妻子得冠心病(血管狭窄或堵塞)的几率是正常人的四倍。年轻女子吸烟并同时吃避孕药,也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

如何控制吸烟对公众的危害呢?美国医生总监在2006 年发布通知,吸烟者在家中和工作场合对不吸烟的人的危害证据是无可怀疑的。 吸二手烟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25%-30%,增加肺癌20%-30%。 现在美国有超过一半的州通过法律,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吸烟。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在2006年3月31日起不允许任何人在酒吧和餐馆中吸烟。

我国是世界第一烟草大国,卷烟产量和吸烟人数第一。我国在控制公共场所吸烟上起步晚,但进步很快。中国的广告法已严禁烟草公司利用各种媒体做广告。这次的北京奥运会,为在公共场所禁烟提供了最好的历史契机。北京2008无烟奥运工作方案规定了奥运村、奥运场馆的比赛和观看场所为“禁烟区”。《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在今年五一劳动节已正式生效。全北京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已拉开帷幕。希望通过奥运会,使全国人民都能重视戒烟和禁烟,真正能打造一个健康的无烟社会。

戒烟是需要个人坚强的毅力来克服“烟瘾”。有人会因为血液中无尼古丁而发生内分泌失调,产生“戒断综合症”,如有易怒、心烦、焦虑、急躁、心慌、注意力无法集中和肠胃不适等症状。有严重者,会刺激急性冠心病的发作。因此,戒烟一定要与医务人员合作,最好加入“戒烟俱乐部”与友人一同征服“烟瘾”。

如果你需要药物治疗,美国联邦公共卫生署的24位专家经过研究8700篇临床实验论文,在今年五月发布了最新的戒烟药物指南。在这个药物指南中,专家们推荐了以下七种有效的药物:

(1)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

(2)尼古丁贴剂

(3)尼古丁口胶剂

(4)尼古丁吸入剂

(5)尼古丁鼻喷雾剂

(6)尼古丁喉锭

(7)瓦伦尼克林。

这些药物在中国市场上都可买到。如果你有心脏病或有急性心肌梗塞的历史,你更要坚持戒烟。希望我国心脏病医生能够在心脏导管室外普及建立“出院病人戒烟指导室”。推广戒烟知识和疗法,医务人员义不容辞。

吸烟的人们,爱护你的心脏,戒烟就从今天开始吧!

速效救心丸这些注册外用法可行吗

第一,关于速效救心丸的其他疗效

速效救心丸说明书在“功能主治”方面有如下描述“本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可是昨日和其他村医交流时得知,速效救心丸除了可以缓解心绞痛,还对痛经、肾绞痛、肠痉挛、胃脘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良好。另一名村医则说,他亲眼见到有患儿家长因患儿腹痛(据说可能是肠痉挛引起的),去药店买速效救心丸给予服用,据说效果很好。我们讨论后认为中医讲“不通则痛、通则不通”,而速效救心丸中含有川穹(芎)成分,川穹(芎)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所以理论上讲速效救心丸对绝大部分疼痛有效。虽然这种假设似乎成立,但实际上该药是否具有以上疗效,能否安全应用与痛经、肠痉挛等的治疗呢?

带着疑问,我在网络上查询看是否有相关资料,发现了一篇“速效救心丸在基层的临床应用”文章,文中有如下表述“速效救心丸在偏头痛、痛经、腹痛中通过解除或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胃肠平滑肌、子宫平滑肌痉挛,达到止痛目的”。

如此看来,速效救心丸似乎真的可以应用于诸多疼痛的缓解。不过为了明确其是否具有科学性,如此用药是否安全,还是希望通过《中国社区医师》请专家给予明示。

 第二,关于速效救心丸的应用注意事项

1、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以外用法的合法性。

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中【功效主治】项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上文提到村医们用于“痛经、肾绞痛、肠痉挛、胃脘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显然是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法。药品说明书以外的用法(也称药品未注册用法,以下简称未注册用法)是指 “药品使用的适应症、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

按照国家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医生是不能开具未注册用药处方。但是,药品说明书用法往往滞后于临床实践和医学发展的目前国内外有一个基本共识:如果“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 是根据合理的科学理论、文献报告或临床对照试验获得的,是为了患者的利益,没有欺骗行为,药品未注册用法”是可以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医疗纠纷频发的情况下,医师在执行药品未注册用法时必须慎重。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方可执行药品未注册用法。1)无合理的可替代药;2)要有充分的医学文献报告证明用药合理、且具有科学依据;3)用药目的不是试验研究;4)保护患者知情权(建议临床医师根据危险程度、偏离标准操作的程度和用药目的等因素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果达到上述4点要求,医师执行未注册用药方法应该属于合理范围,同时也保护了患者的健康权利。如果医疗机构设有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组织的,最好将药品未注册用法进行论证后,批准备案。

2、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以外的常见用法。

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是川芎冰片,经药理学研究,速效救心丸能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平滑肌、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抑制粥样动脉形成、降低血粘度和显著的解痉镇痛的作用机制。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速效救心丸除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外,对其他疼痛亦有明显止痛效果。常见的用法有:

治胃痛:速效救心丸对胃肠痉挛疼痛、急性胃肠炎疼痛等疗效明显。本品有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降低肠内压力作用,从而使疼痛缓解,尤其对证属寒邪客胃、气滞血瘀而致的胃脘疼痛疗效尤为突出。其方法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8粒,10分钟后疼痛即可缓解。

治胆石症、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胆肾绞痛:在消失利胆、利尿排石等常规治疗的同时,有人试用速效救心丸有明显止痛效果。方法是:取本品5~10位口服,再取本品3~5粒舌下含服,10分钟后患者疼痛缓解。

治头痛:速效救心丸能舒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有明显疗效。方法是头痛发作时舌下含化本品6粒,一般服药5-10分钟内疼痛缓解。

治痛经:疼痛发作时,取速效救心丸4-6粒舌下含服,再取本品6-8粒研为细末,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外贴关元、气海穴,每日1换,一般用药10-20分钟即可止痛。亦可同样方法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外贴法至月经来潮后停用。连续用2-3个月经周期预防痛经,可取得明显效果。

还有报道可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止痛、缓解哮喘的急性发作。

3、速效救心丸使用注意

1)由于速效救心丸中含有易挥发性成分,容易变质。使用时应注意药物是否变软、变黏、变色、破碎等,一旦发现变质须立即更换,以免药品失效而延误治疗。

2)心绞痛发作时,应先将速效救心丸嚼碎后再压在舌下含服,起效会更快,因为溶化后的药物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能高浓度地迅速到达心脏,比口服胃肠吸收疗效快得多。

3)含服救心丸时应采取坐姿,站立含服会致血压降低,引起晕厥,而躺着含服会加重心脏负担。

4)任何疾病的治疗,应该首选疾病《指南》中的治疗方案规范治疗,不要骗信于听来的“经验”。未注册用药不能替代常规治疗,用药前须须与常规治疗方案比较和评估,权衡利弊后选用。

5) 由于该药说明书关于【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项下都是“尚不明确”。因此,对于病因诊断不明、身体虚弱者、过敏体质者选用时,必须谨慎。

雾霾也会伤“心”

近期,我国多省市接连遭遇雾霾天气,糟糕的生存坏境引发人们对于健康的担忧。尤其是颗粒物质(PM)2.5,其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其能穿越下呼吸道而更深入地进入到肺实质等处,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对心血管疾病危害最大,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PM2.5列为全球死亡率的第十三大主要原因。我国PM2.5浓度普遍处于较高的水平,《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各病种之首。

本文就雾霾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总结如下:

一、炎症及氧化应激

PM2.5能进入肺泡上皮细胞内,导致局部炎症及氧化应激,从而释放IL-6、IL-8及TNF-α等炎症介质至血液中,而IL-6和TNF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最终可导致全身性炎症的产生,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凝血系统的异常激活

吸入颗粒物后除激活炎症反应外,也会激活血小板,增加外周动脉和静脉的血栓发生率。研究显示,在人们接触一定量汽车尾气后24 h 内易发生血栓事件,并证实血栓事件和组胺、血小板选择蛋白浓度增高相关,而和von Willebrand 因子增多和内皮细胞损害无关。长期接触颗粒物大气污染导致的血栓风险增高并不只是和UFP有关,还和其他颗粒物及其成份导致的炎症因子( 如IL-6) 升高、TLR 受体介导的细胞反应和由内皮细胞与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分泌的组织因子增多相关。

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

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由窦房结内的具有自律性的细胞控制,空气污染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PM2。5的急性暴露会刺激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增加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尤其是对老年人等易感人群。Meta分析显示,PM暴露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使心率变异性下降。心率变异性的下降直接反映心脏自主节律的异常,而这往往是心脏疾病发生的前奏。

四、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因此推测PM2.5损伤血管内皮是一种可能的机制。体外实验证实,用PM2。5体外处理血管内皮细胞24小时后,可观察到粘附分子及细胞凋亡。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细胞死亡率增加,提示PM2.5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在颗粒污染物浓度水平低时从事激烈运动,减少激烈运动的时间,从事不太激烈运动;当颗粒污染物浓度高时,将户外运动改为室内运动;使用空气过滤装置等,减少对雾霾的吸入,减少雾霾对人体的危害。空气污染是一种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因此对于污染的治理才是治本之道。

心脏病人可以活得更好

“心脏病”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很多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早搏和心动过速),也是最可能引起患者恐慌的疾病,但又是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自身努力改变预后的疾病。我是一名心内科医生,每天都能见到很多这样的患者,不同的患者对于疾病的态度很不一样,有的不以为然,有的非常焦虑,有的遵嘱治疗,所以,这些患者的预后就很不一样,这里说的预后包括了疾病是否恶化、是否好转、是否死亡以及日常生活质量是否受到影响。我经常和患者说的话是,“只要有信心,坚持治疗,心脏病人可以活得很好”。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在乎或太在乎,套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战术上重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很适用于我们和疾病的斗争。下面我用一些典型例子和解析,把如何和心脏疾病斗争的方法告诉读者朋友。这些窍门不仅仅是针对已经患病的读者朋友,对于没有患病的读者朋友也很适用,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帮助。

一、典型病例

1987年,国内著名的心内科专家胡大一教授收到一封山西教师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他20年的疾病。

20年前他36岁,曾是沙家店一所中学的校长。1967年他因坚持学生应上课学文化,和一些领导发生口角,心情郁闷,不想上班,去校医务室开假条,做了份心电图,发现有室性早搏,但毫无自觉症状。医务室根据当时权威的心电图书,发出报告: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

因大夫告诉他早搏可能猝死,室性早搏的原因可能是心肌炎,患者到西安的大医院检查,没有查找到心肌炎的任何证据,医生给患者诊断为“心肌炎后遗症”(心肌炎恢复后,心肌上留下块疤痕)。从此患者再没上过班,再没上过 ,到处寻医问药,反复住院、打静脉点滴,5年后卧床不起。直到1987年7月,患者的儿子看到胡大一教授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室性早搏不等同心脏病》。胡教授在文章中强调: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预后良性,不能仅据此诊断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更是既无明确定义,也无诊断标准的“莫须有”帽子。患者的儿子把文章推荐给父亲。

患者后来在给胡教授的信上说,他看到这篇科普文章前已卧床15年,觉得活着没任何意义,自杀缺乏勇气。读过这篇文章感到自己像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即将被吞没时,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木板,但仍不确信这是否真是救命稻草,可以使他化险为夷。

胡教授看了信中寄来的多年检查资料,除心电图上显示室性早搏外,一切正常。胡教授回信告诉他,他没有器质性心脏病,20年的时间就是预后良性的最好证据,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鼓励他解除顾虑,逐渐恢复日常活动。

2个月后,他回信讲,接信后顾虑全消,精神振奋,逐渐恢复行走,病情大有好转。半年后来信,讲他已完全恢复体力,能给家里挑水了。

二、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上述病例不是特例,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发生,例如,因为早搏,20几岁、40几岁的年青人长期病休在家,不敢外出;因为早搏,父母不敢让孩子上学,不敢让孩子正常活动;因为心房颤动,患者胸闷憋气、不敢睡觉、担心猝死;因为心电图的轻度异常和胸闷症状,患者反复做检查,反复到医院急诊室,不敢上班,不敢活动;因为体内冠状动脉血管放了支架、或心脏安装起搏器,担心支架刺破血管,担心支架脱落,担心起搏器失灵,总有胸闷、胸痛、心慌症状,不敢正常活动。从发病机制上讲,“早搏”也好、“心电图轻度异常”也好,都不可能使患者失去日常活动能力,甚至卧床不起,但不可能的事情确实发生在患者身上。很多医生也解释不清楚这种症状,正因为解释不清楚,患者就更紧张。胡大一教授因为看到太多这样的患者,开始思考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发现病因不在心脏,而是因为一系列外在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提出了“关注心脏病患者精神心理问题”的呼吁。我从2007年师从胡大一老师后开始诊断和治疗这样的患者,通过经常和患者们深入交谈,开始了解胡老师提出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的想法,理解患者们出现这种奇怪病症的原因。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所以一旦被诊断为心脏病,很多人有很大的精神负担,40-50%左右的患者存在焦虑,20-40%的患者存在抑郁,导致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不敢正常生活,不敢过性生活,青壮年劳动力提前退休等。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对疾病不了解,觉得心脏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随时有死亡的风险,所以因担惊受怕而焦虑;或者道听途说,或者阅读了大量医学资料,却因为不能完全理解医学专业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而受到误导,引起过度紧张;或者医生把问题复杂化,对病情和治疗不做介绍,或病情介绍过于强调不良后果,造成患者过度紧张;或者长期患病给患者心理造成的伤害,或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期待过高导致出现极大的失望;家属的紧张情绪对患者也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和紧张;以及由于意外事件造成患者心理打击,导致心血管疾病。这些情况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或抑郁情绪,表现为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尤其本身已经有心脏病的患者,症状搅和在一起,容易误诊,因治疗不对路,患者症状不缓解反复就诊,造成恶性循环。

另外,还有那些躺在病床上的患者,由于身体状况的恶化和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产生不适感是很难避免的。即使出院以后,当重新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们常常感觉迷茫和焦虑,往往需要鼓励和帮助。

三、危险程度评估

我们医生在给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计划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患者病症进行危险分层,估计患者的疾病未来危险程度的大小。当然,这和算命不一样,医生并不能预测患者会生存多少年,而是科学算命,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多少,大概估测未来10年发生心脏事件或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作为普通人,虽然不能每个人都成为医生,但根据自己身上存在的危险因素水平,还是能大概了解自己未来发生心脏意外的可能性有多大,从而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避免心脏事件的发生。那么怎么预测呢,首先,存在下述情况的人群明确是心脏事件的高危患者: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上下肢动脉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压≥ 180/110 mmHg;总胆固醇水平≥ 8 mmol/l(~32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6 mmol/l(~240 mg/dl);1型或2型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男岁,女岁)的直系亲属。其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了一个简易危险评估量表,读者可根据自己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自己未来10年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程度(见图1)。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吸烟,没有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不肥胖,生活方式健康,我们未来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会降低80%。

四、心脏病人生活质量评估

很多患者都会错误的认为,一旦得了心脏病,幸福生活就离自己很远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患病后,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并不是我们的生活。作为医生,我常发现,生活质量和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有的患者疾病很严重,但他总能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有声有色,有幸福的家庭,有很多朋友,每次看到他,都觉得他的幸福溢于言表,他感激家庭的照护,感谢朋友的关心,感激医生的治疗,感谢上天对他的眷顾,信任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这些都是一些正性能量,使他的生活质量很高。但有的患者,虽没有严重的疾病,比如前述的患者,还有一些放了支架、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因为未来无法预期的不良事件,就常年请假、提前退休甚至常年卧床不起。有的患者自怨自哀,弄得家里痛苦,朋友疏离,没有正常的生活,想想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质量。我常想的一句话是,作为医生,不仅仅是把患者从死神中抢夺回来,更重要的是指导患者如何更好的生活。如果说我们把一位心脏病患者救回来,患者的大脑功能和心功能非常好,本来可以正常活动,却常年卧床不起,不能随意的做一些最起码的日常活动,比如自己吃饭、洗脸、上厕所、散步,和家人、朋友聊天,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目前生活质量评估日益受到医生的重视,看看自己或他人的生活质量是否好,完全可以自己评估,最基本的一些条件是:是否感觉快乐,对疾病是否有信心,是否有生活目标,是否可以自己吃饭、洗脸、上厕所,是否可以进行日常活动,是否能够恢复正常工作,是否能与朋友正常交往,是否有正常家庭生活等。如果上述几个问题全部回答“是”,就说明生活质量很好。有很多量表也可以评估生活质量,比如:SF-3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ZUNG氏焦虑抑郁量表等。这些量表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查到相应的表格,感兴趣的心脏病患者可以上网搜索,自己测试一下。

五、评估后,应该这样做

1, 首先坚信心脏病可防可控

读者朋友应该已经发现,近年来医生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大力宣传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这是因为,预防对心血管疾病确实非常有效。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起冠心病病死率持续升高,1968年冠心病病死率高达336,5人/10万;此后政府重视预防,主抓控制胆固醇、降压和戒烟;到2000年冠心病病死率下降了50%,其中危险因素控制的贡献率最大,全人群胆固醇水平下降0,34mmol/L收缩压下降5,1mm Hg(1mmHg=0,133kPa),吸烟量下降11,7%,对病死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24%、20%和12%。冠状动脉支架和搭桥的贡献率仅为5%。西欧各国近30年来因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冠心病病死率平均下降了20%~40%。2004年公布了一项全球研究INTERHEART研究,在52个国家(包括中国)262个中心的15152例患者和14 820例对照中进行的调查表明,全世界各个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摄人水果蔬菜少、规律的体力活动少所致,这8种危险因素分别可解释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原因的90%和94%。同时也发现,只要把上述8种危险因素控制好,80%的心肌梗死可以预防,也就是说:10个心肌梗死,9个可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能预防。

2,终生用药

大约70%的冠心病死亡和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已确诊冠心病患者发生或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机会要比无冠心病病史者高4~7倍。斑块稳定性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心率加快、精神应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斑块不稳定。大量研究证据显示,通过长期坚持有效的二级预防,综合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可促使易损斑块稳定,显著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提高冠心病患者总体生存率,减少血运重建需要。血管病变一旦发生,如果不长期用药物控制,斑块将不断进展,并且稳定性下降,导致临床心脏事件容易发生。国内外冠心病指南一致强调,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是充分使用有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并长期坚持。有充分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根据病情有选择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须坚持服用。有冠心病的读者请自检自己是否在坚持服用上述药物。

3, 药量需个体化调整

上述四种二级预防药物,每个冠心病患者都应该使用,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千篇一律服用相同的药物剂量,尤其是他汀类药物的降胆固醇作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血压的作用,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用药不是最终目的,用药后要达到我们设定的控制目标才是目的,如冠心病患者血压需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需要控制在至少在2,6mmol/l以下,由于药物的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每个患者各不相同,这就需要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

另一方面,每种药物都有很多产品,不同的药物价格有很大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使用合适的药物,并不是最贵的药物就最好,同一类药物价格可能相差很大,而作用基本相同。有的患者可能认为,使用贵的药物,使用1天等于5天,可以吃一周停两周,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使用有效的药物。

4, 保健品不能取代药物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保健产品,比如卵磷脂、深海鱼油、葡萄籽、维生素C、纤维素、大蒜素、纳豆、天曲等。很多患者都问,能不能服用这些保健品。我的回答是,这些都是保健品,不能当作药物,在按时服药的前提下,如果有钱,可以服用,但需要注意这些保健品的副作用。当然,也可以不服用。事实上,我们医生认为,坚持服用有明确证据的预防药物,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需要花钱服用保健品。

5, 改变生活方式

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平衡(饮食缺少蔬菜水果、肉类和油脂量过高、食盐摄入过多、大量饮酒)、缺乏运动、吸烟和精神紧张。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不仅是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炎症和氧化应激加强、促进血栓形成等。因此,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脏病预防的基石。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合理膳食要求:每天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谷类250~400g,胆固醇 ? ? ? ?

浸泡在蜜糖里的心脏——糖尿病性心脏病

根据我国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住院患者中,30%~38%患有冠心病。对该人群进一步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死亡率为5~6倍。

长期的高血糖就像是腐蚀剂在侵蚀血管。高血糖在血管内霸道横行,召集一批搞破坏的兄弟,如炎症、低密度脂蛋白等,一起联合作战,企图通过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破坏血管这堵坚实的防卫墙,以达到损害君主之官——心脏的目的。高血糖处心积虑,一天天招兵买马,久而久之,先导致心脏的微血管功能受损,从而使心脏的大血管血流减少,使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左室功能异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也就是所谓的糖尿病性心脏病,即糖尿病患者在糖脂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发生大血管、微血管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而所致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

为了对抗高血糖这个潜在的危险分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把握的原则是“不可赶尽杀绝”,也就是不能把血糖降得太低,低血糖的风险完全不亚于高血糖的危害,特别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造成心脑血管的严重损害。

然后是“多管齐下”,即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应用西药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适当结合中药治疗,定期检测血糖,定期检查心脏情况。同时配合饮食调节,适量运动,“管住嘴,迈开腿”,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乐观面对“高血糖”这个“对手”,成为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