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2020-07-14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主要好发于高龄的人群、绝经后的女性尤其过早绝经的女性。此外大量地摄取咖啡、浓茶,过度的饮酒、吸烟,长期低钙饮食者,比如素食的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有遗传疾病家族史的人、长期腹泻的患者、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比如应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甲状旁腺激素、抑酸的胃药等。还有某些疾病状态可以导致骨质疏松,肝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肿瘤的患者等。
  运动量少、不经常晒太阳的人、身材矮小、体型较瘦的人也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多数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出现腰背疼痛、骨骼疼痛及骨折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饮食与睡眠,给患者精神和心理带来较大压力。因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率较高,若患者骨折较轻,可少量活动。骨折较重时,需长期卧床,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



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相关阅读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基本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选择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多晒太阳及多做户外运动,每天至少日晒20-30分钟。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穿着防滑鞋,使用手杖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①钙剂: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量)是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钙约400 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 mg。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选用钙剂的原则:①含钙量大:②溶解度(水溶性)大;③肠道吸收率高;④生物利用度好;⑤重金属含量低。(详见“补钙那些事儿——不知咋养生”篇)

②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的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00单位(5ug)/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剂量为400~800IU(10~20ug)/d。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能增加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因此降低了跌倒的危险,进而降低骨折风险。

特殊药物治疗:

适应证: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T值

骨质疏松隐患多,预防应该多措并举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沉默杀手——骨质疏松”。都市人越来越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作为传统老年病的骨质疏松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专家建议,在阳光下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

目前,都市人户外活动少,脑力劳动繁重,少动多静,加上饮食太过精细,维生素D摄入量过少等,患有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而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产生活性维生素D。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以促进钙在肠道中吸收,从而使摄入的钙更有效地吸收,有利于骨钙的沉积。反之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所以,晒太阳及室外活动既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又有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作用。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妇女等非常必要。

一般来说,人体15%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时,年轻人每周累计晒40分钟、老年人每周晒60分钟就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无论春夏与秋冬,多到户外晒晒太阳是非常有好处的。但适宜的晒太阳时间尽量安排在上午6时至9时,下午4时至7时两个时间段,因为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A光束增多,是储备体内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如果老人缺钙或者骨质疏松,应该在这两个时间段好好晒晒太阳。

当然,骨质疏松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保证经常晒太阳以外,补充适量的钙质、摄入重组的蛋白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不要忽视这些治疗

大家知道,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骨质疏松严重阶段,所以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不要忘记使用促骨形成类药物:对已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多年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建议停用抗骨吸收类药物,选用促骨形成类药物;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且骨密度低于-2。5 SD、绝经后女性多次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或髋部骨折、运用双膦酸盐后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推荐使用促骨形成药物;多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以使用促骨形成药物。

降钙素除加快骨转化外,对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痛也非常有益,可减少骨折后急性骨丢失,建议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制动患者中短时间( 3 个月)使用。

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更年期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明显,可选用雌激素;无明显更年期症状,可选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确保安全,并充分考虑收益大于风险)。

断断续续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感到太专业了,不容易看到,其实没有问题,只要大家从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多重视,就会很有帮助。总而言之,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应注重长期干预,通常在骨折愈合后还需坚持定期随访,提高药物干预的依从性,不可一蹴而就。

治疗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钙是人体相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人体各个部位,从骨骼到肌肉、血液,从细胞膜到细胞质、细胞核,都有钙的存在。可以说,有钙的正常存在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在骨科临床,许多疾病都与钙的缺乏有关,譬如:幼儿的佝偻病、青少年的生长痛,老年骨质疏松症等,合理补钙是身体骨骼健康十分重要的话题。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非常重视钙的补充,而往往忽略了镁的摄取。其实,钙和镁之间必须达到平衡才能确保两种矿物质都能得到合理利用。通常来讲,钙与镁的比例应该是2∶1。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摄入800毫克的钙,那么还应该摄入400毫克的镁。

镁的摄入量偏少,会造成慢性镁缺乏,导致肌肉颤搐、抽筋、眩晕等,镁与钙质相辅相成,有效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巩固骨骼和牙齿。现代社会,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吃肉多而蔬菜少,这些都是导致缺镁的重要原因。要想补镁,应该多使用紫菜,紫菜含镁量最高,被喻为“镁元素的宝库”。

其它多摄入的食品包括:谷类如小米、玉米、荞麦面、高粱面,燕麦,通心粉,烤马铃薯;豆类如黄豆、黑豆、蚕豆、豌豆、豇豆、豆腐;蔬菜如冬菜、苋菜、辣椒、蘑菇;水果如杨桃、桂圆、核桃仁;其他如虾米、花生、芝麻,海产品等。另外,多喝水能起到促进镁吸收的作用。

骨密度高了低了都不好

近来,一则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骨密度还能预测乳腺癌的风险。这是发表在9月1日美国癌症学会期刊《癌症》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

一位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名叫Zhao Chen的学者,对近万名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3岁)进行研究,评估了这些妇女的初始骨密度水平及盖尔(Gail)风险模型。随后,他们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平均约8年的跟踪调查,观察哪些妇女最后发展成乳腺癌。具有高盖尔系数的妇女与低盖尔系数的妇女相比,罹患乳腺癌的风险要高35%。研究还发现,总的髋部骨密度T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发展成乳腺癌的风险就增加25%。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使人产生髋部骨密度越高,乳腺癌风险越大的印象,其结论的科学依据,尚需更深层次的研究。但这也说明,骨密度这种项很常用的检查,其数值高了低了都不好。

骨密度检查:即BMD tests,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人体多个部位都可以进行骨密度测量,如髋部、脊椎、腕部、足跟等。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个标准差(-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低于-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个标准差,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是建立在已知病人骨密度和正常年轻人骨密度平均值对比基础上的。骨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如果T分数在“标准”范围内,则骨密度被认为正常,而比正常平均骨密度峰值低2.5个标准差的人称为骨质疏松患者,这些人群最终超过95%的人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