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怎么治疗

2020-07-14

盆腔积液怎么治疗:
  盆腔积液怎么治疗?生理性盆腔积液不需要特殊治疗,少量的盆腔积液可以自行吸收。如果是盆腔炎或者是肿瘤性的积液,积液量大多在一百毫升以上,需要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二、物理治疗,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三、药物治疗,采用抗炎性激素类的药物或者是中药对症治疗,可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四、手术治疗,有肿块,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炎症发作,或者是行腹腔镜手术探查,手术也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的功能。慢性盆腔炎用单一疗法效果比较差的时候,可以采用综合治疗比较好。



盆腔积液怎么治疗相关阅读


盆腔积液是怎么回事

随着现在技术手段的先进发展,盆腔积液的检查以及非常的清晰成熟。盆腔积液有生理性的盆腔积液,是正常的少量的积液。这些积液在月经刚结束的时候更加明显,是可以自行吸收的。而病理性的盆腔积液一般都比较多,必须引起重视。一般是由于卫生不洁、感染等引起的盆腔炎症、盆腔结合导致的。卵巢或肠道的肿瘤也会引起盆腔积液多的现象。

很多女性都有盆腔积液多的现象,有的女性甚至会导致不孕。盆腔积液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对于积液比较多的现象,必须查明原因,积极的对症进行治疗。那么盆腔积液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
  病理性盆腔积液一般积液会比较多,还会伴有一些症状表现。这种病理性的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当出现病理性的盆腔积液的时候,它就可以在盆腔炎,附件炎,或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出现大量盆腔积液,就要考虑可能是盆腔炎症等原因造成的。要及时进行检查分析,查明病因后进行积极的治疗。另外卵巢或者肠道的肿瘤都有可能引起腹水,从而导致大量的盆腔积液。

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抓紧就诊,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提高生产的实际。月经期的卫生期间是十分重要的,一旦不注意容易产生炎症问题。而且产后、流产以后或者妇科手术以后感染,也是引起的病理性的盆腔积液的主要原因。经常会出现存在下坠感,下腹及腰骶部的疼痛,月经紊乱,和不孕等症状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地去进行治疗。若盆腔积液比较多,一旦要重视,进行治疗。

生理性盆腔积液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不必要担心。很多女性在月经期或排卵期会有少量盆腔积液。主要是经期的刺激引起的一种在衡策的现象,不必要进行治疗。少量的盆腔积液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正常的人体都有少量腹水,能够起到润喉的作用,所以如果B超显示有少量的盆腔积液是没有关系的,生理性的盆腔积液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平时要注意区分盆腔积液的成因,根据积液的多少确定治疗的方案。

盆腔积液影响怀孕吗

生理性盆腔积液,对女性的怀孕不会产生影响,但由于疾病导致的盆腔积液,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是有可能导致女性不孕的。盆腔积液通常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频繁流产和抵抗力低等原因导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上几种原因入手,预防盆腔积液的出现。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构造,经常会出现各种妇科疾病,轻微的妇科疾病可以自愈,患者不必特别处理,但妇科疾病如果比较严重,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还有可能影响到女性的生育功能,那么,盆腔积液影响怀孕吗?
  一、盆腔积液影响怀孕吗
  女性排卵之后,会出现盆腔积液的情况,这种盆腔积液是生理性的,它通常会自行消失,也不用特意处理,同时对女性的怀孕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但如果盆腔积液是病理性的,比如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炎、附件炎所导致,这种情况下的盆腔积液,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发展严重,是可以导致女性不孕的。

二、盆腔积液的原因
  1、经期不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经期很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如果此时不注意个人卫生,使用了劣质卫生巾或在经期同房,都有可能导致生殖道被细菌入侵,从而引起盆腔炎,出现盆腔积液。
  2、频繁性生活
  性生活不注意,也是出现盆腔积液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夫妻性生活过于频繁,在性生活前后,也没有注意局部的清洁,甚至在月经期内过性生活,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导致阴道内细菌的滋生,导致细菌上行,盆腔受到感染,从而导致盆腔积液。

3、抵抗力较低
  女性阴道内原本就有致病菌,但如果女性抵抗力比较强,体质较好,这些病菌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旦女性的抵抗力下降,这些病菌就会趁虚而入,导致女性出现各种炎症,并出现盆腔积液的现象。
  4、反复流产
  许多女性,之所以出现盆腔积液的情况,与反复流产是分不开的。许多女性认为人流,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伤害,因此在性生活时,没有做好避孕措施,从而出现反复流产的情况。还有一些女性,选择在不正规的诊所进行人流手术,也会增加患生殖系统炎症的风险。

盆腔积液排出方法

在女性当中,盆腔积液可以说是发病几率相当高的妇科疾病。而该病一般比较严重,不仅仅会经常出现小腹部疼痛的不适感,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不孕。所以患者需要尽快治疗,将积液排出盆腔。那么盆腔积液排出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一、盆腔积液的西药治疗
  病理性盆腔积液患者可采用服用西药的方式来排出积液,具体可服用消炎抗菌药物,同时需肌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α-糜蛋白酶或者透明质酸酶,情况严重时需隔日注射1次,可有效促使对积液的吸收。另外,患者在必要时还要配合口服地塞米松等抗生素药物。

二、盆腔积液的中药治疗
  1、中药方剂:盆腔积液以湿热型居多,所以患者需要坚持以清热利湿和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可用水煎服由于丹参赤芍木香桃仁金银花蒲公英以及茯苓等中草药组成的方剂。而如果是属于寒凝气滞型,就可服用以党参白术黄芪为主要成分的中药。
  2、中成药:盆腔积液患者也可直接服用中成制剂进行治疗,一般可以口服金刚藤糖浆、妇乐颗粒、妇科千金片以及妇炎康等药物,若存在气血虚弱的情况,可加服益母草颗粒和乌鸡白凤丸。

三、盆腔积液的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对盆腔积液有极为显着的疗效。具体可采用超短波、激光以及热疗的方式来治。可以通过产生的温热良性刺激,改善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状态,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四、盆腔积液的外科手术疗法
  如果盆腔积液较为严重,患者就最好是第一时间做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如果合并有肿块和输卵管积水的症状,可能就需要联合多种手术方式做综合性治疗。

盆腔积液的治疗

由于盆腔积液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所以很多人对此并没有重视,盆腔积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的盆腔积液无需治疗,机体可自行吸收,但是病理性的盆腔积液就另当别论了,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那么,患上了盆腔积液的治疗如何进行呢?

盆腔积液的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多为湿热型,中医治疗以祛除体热减少湿毒为主。通常可使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生地9g来活络血脉,减少瘀血。若是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增加9g的胡索。另外一部分是寒凝气滞型的盆腔炎,治疗应以驱散寒气、活络血脉为主。可食用桂枝茯苓汤,气虚的患者可增加党参和黄芪各15g 、白术9g。
  2.其他药物治疗
  患者患病期间在服用消炎药物时,也可同时使用5毫克α-糜蛋白酶或肌肉注射1.5毫克透明质酸酶,两天一次,一个疗程为5-10次,有助于输卵管粘连和炎症患者的吸收。若是出现过敏反应,则应立即停止使用。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可采取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同期使用。地塞米松的用量一般为0.75毫克/次,3次/天。注意,停药期间需慢慢减少使用量。
  3.物理疗法
  此法温和可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增加新陈代谢速度,助于吸收药物,消退炎症。常用的物理疗法有短波、离子透入等。
  4.一般治疗
  若是患者有较重的心理负担,需要消除忧虑,增加信心。同时要加强自身的锻炼,补充营养,还需适当的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5.手术治疗
  如果输卵管存在积水或囊肿,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有小病灶但久治不愈屡发炎症的人建议手术治疗,消除复发的可能,一般采用单侧附件切除或子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若患者是年轻的女性,则会尽力避免切除卵巢。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来说,综合治疗法疗效更佳。

盆腔积液常见的体征

对于女性来说能够危害健康的妇科疾病种类非常多,其中盆腔积液就是高发的一种,但是由于很多妇科炎症的症状都十分类似,如果对于这种妇科疾病了解不清楚的话,就很难正确的分辨和治疗,那么患上了盆腔积液常见的体征有哪些呢?

盆腔积液常见的体征
  要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盆腔积液呢?早点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期,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盆腔积液常见的体征有哪些呢~
  1、下坠感、下腹、腰骶部疼痛
  主要症状是感觉下坠感、小腹一侧、或两侧疼痛,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会导致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更加严重。
  2、抵抗力下降
  盆腔积液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乏力。病程时间较长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3、月经紊乱
  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女性不孕。
  4、不孕
  不孕是盆腔积液最常见的症状,如果女性朋友患有炎症导致输卵管堵塞的话,就会出现不孕的现象,一般在临床上检查的时候会发现,患者的子宫位置是后倾的,给活动造成了限制,或者是发生了粘连。
  5、小腹疼痛
  如果女性朋友患有盆腔积液的话,会因为有慢性沿着出现粘连、盆腔出血等症状,有些还会有小腹疼痛、胀痛、坠痛等症状,尤其是在劳累或者是性生活中之后,疼痛的症状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