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什么

2020-07-14

有些人自己出现了腰疼就非常紧张,或者有腰疼带着屁股疼,就非常紧张。认为自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典型的症状是间盘突出以后,造成神经受压以后,出现相应的神经刺激以后,引起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部位是在腰椎的第四、五节和腰椎的腰五骶一,这两节是下腰椎的部位,下腰椎的部位分布发出的神经,它主要构成坐骨神经,而它的神经往往是分布在小腿以下,小腿的外侧、后侧,一直到足背足底。所以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是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往往过了膝盖到小腿。上腰椎间盘突症也存在,它的临床表现也是相应的上腰椎的神经分布区,比如大腿前方放射性疼痛麻木,而最常见的实际上还是下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神经受压以后出现坐骨神经症状,也就是像小腿以下的这种放射性疼痛、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什么相关阅读


咳嗽打喷嚏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50余岁的陈先生是开车族,平时根本没有时间活动。前几天开车途中一个喷嚏过后竟让他的腰突然直不起来,站都站不起来,就连卧床都成了一种煎熬;还有70多岁的王大妈,清晨一个喷嚏后即腰痛得不敢活动;两位因腰部疼痛而就诊的患者,经CT检查后发现,其皆因打喷嚏时瞬间增加的脊椎压力,使原有的腰椎间盘突出加重,压迫硬膜囊、挤压神经根,从而导致腰部极度疼痛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受压,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和复发的诱因:

①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②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③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④腹压增高:腹压与推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⑤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推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推间盘破裂。

治疗方式轻者主要以休息、热敷、理疗、神经阻滞方法等为主,且须持续一段时间;若效果不佳,或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肌肉萎缩或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则必须及时开刀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长期慢性患者,也可考虑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原酶溶核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等微创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

值得提出的是,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因打喷嚏、咳嗽甚或者是一个弯腰用力而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主要都是患者的腰椎曾经受过伤或退化,而已有轻微的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尤其是弯腰提重物或跌倒最易造成腰椎受伤引发轻微腰痛而不在意。

建议大家一旦出现腰背异常疼痛或异常脚麻等警讯时就要及时就医诊察,而平常也应养成正确的坐姿、站姿与蹲下提重物等良好习惯,才能避免腰椎受伤。对于已经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或者腰部“旧伤”朋友,打喷嚏时最好手扶桌椅、墙面或利用他人肩膀来减压,平时也可藉由适度的腹肌与腰背肌的运动训练来强化腹肌和腰背肌的力量,以避免腰酸背痛与二度伤害。

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现象引领今后的研究方向

当在讨论椎间盘出现重吸收问题时,除了临床之外,还涵盖了生理病理、生物力学、遗传衰老和免疫等诸多医学基础领域,而从这些方面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选准研究点及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必将推动突出椎间盘吸收的研究高度。医学发展趋势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正在朝尽量保持脊柱稳定要素的无创或微创技术方向发展。

突出椎间盘重吸收现象,也使手术疗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使我们对某些过早、过度甚至扩大指证进行手术的现象予以反思———在选择手术疗法之前,是否让患者再“等一等”。当然,其前提条件是,不要以此耽误病情而失去手术治疗的有利时机。无论保守治疗、微创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应以患者的利益为最高出发点,严格指征,科学选择,不可偏移。我自己作为一名西医出身的医生,椎间盘的手术也做过许多许多,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却大多数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但当我看到现在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如此良好治疗效果时,我一直也在反思,如果当初再缓一缓,不做手术呢?这说明在认知科学的道路上永无止境。

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如何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期是解除突出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后,椎间盘、关节、神经、肌肉、韧带组织的整体生理恢复过程,这段过渡时期的调养关系到预后的恢复过程。科学合理地做好运动康复锻炼,与安排好日常工作,是恢复期调养的主要内容。

进入恢复期后,肌肉、韧带的张力与弹性仍不足,椎间关节的稳定性欠佳,受压后的神经组织受到一定损伤正待恢复,仍不能满足于日常工作与生活。停止治疗后应继续休息1~2个月。初进入恢复期,应避免腰腿过度、剧烈活动及搬抬重物。由于肌力锻炼,随着组织的恢复,肌力的加强,关节的稳定,可逐渐进行较强的腰腿运动功能与肌力训练。

活动时应注意缓、松、静、恒、直、稳。缓即活动时动作尽可能缓慢,以避免发生意外;松指腰腿部肌肉一定要放松,活动时尽量别用力,以使腰部肌肉、关节在各个方向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放松以后会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加快病变部位的神经康复;静即活动时应心神宁静,排除杂念,专心练习,这样可对整个机体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恒即在室外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因初见成效就停止锻炼;直即站立时胸部挺起,腰部尽量平直,小腹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盆骨宽度相同,这样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腰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预防髓核突出;稳即活动时要注意身体稳定,要脚踏实地(女性忌穿高跟鞋),用力不要过猛、过速,尤其是下蹲及弯腰动作应特别注意。

了解椎间盘,区别对待腰椎间盘突出和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腿疼的情况已经是众所周知了,慢性腰腿疼虽然不会危机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椎间盘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仔细来看一看。脊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脊梁骨”是由许多独立的椎骨连接而成的,椎间盘就是连接相邻两个椎骨的纤维软骨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椎间盘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弹性的垫子,它不但可以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荡,还可以增加脊柱的活动度,但遗憾的是由于椎间盘承重大,且纤维环还只有少量的血液供应,其营养依靠其上下相邻的软骨终板,而这种营养在非常有限,因此容易发生退变或损伤,而且不容易修复。

椎间盘病变导致腰疼的原因是什么呢?人类椎间盘从20岁开始就发生退变,椎间盘的退变或收到外力损伤、突出会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相邻的脊神经根及分支,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分布区的症状,表现为我们常说的腰腿痛,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大小便功能。

人们经常会听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腰腿疼,其原理就是椎间盘突出导致和其相邻的神经受到压迫;同时椎间盘突出后,盘内髓核泄露出来后,与机体免疫机制接触就会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疼痛,并分泌致炎物质导致化学刺激或免疫反应而加重腰腿痛的症状,这时就称为腰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

目前在临床上,有两种情况的人群比较多见。一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比较多,二是影像学上有椎间盘突出,临床上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而接受治疗的人群也比较多。所以正确认识发病机制,综合分析,查找腰腿疼痛的真正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不仅效果好,也会少走弯路。简单的说,单纯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不会出现典型的腰腿部疼痛,不需要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来治疗。

影像报告的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一回事

每天接诊大量的腰腿疼痛的病人,随着辅助检查手段的增多,磁共振、CT等检查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临床上也会遇到错把早期的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改变当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来治疗。既浪费时间和费用,也会徒增精神紧张和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后外侧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

从这个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可以看出:先有腰椎间盘发生退变,随后有了外力作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了相应的神经,出现相应的腰腿痛的临床表现,这几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发生的病因中,最最根本的是椎间盘的退变,另外损伤、妊娠、遗传因素、发育异常等都是诱发和加重发生的原因。虽然突出的类型包括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等多种类型,但也是只有这些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后出现临床表现,才可以诊断。

所以说,如果只有突出,而没有神经的刺激和压迫症状,是不能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在确定诊断时,需满足: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在X线平片上相应的阶段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者才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还要结合X线、CT、MRI等方法,再更加准确的做出病变间隙、突出方向、突出物大小、神经受压情况的具体诊断。

随着影像学诊断的快速发展,CT、MRI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影像学上的椎间盘突出检出率越来越多,但一定要切记:单纯有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而没有临床上相对应的表现,是不可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也没有必要接受相应的治疗,但如果合并其它原因导致的腰腿部疼痛,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