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

2020-07-14

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第一,椎间盘的突出就突出一块来;第二,脱出,里边的髓核基本上不疼;第三,脱出游离,出来之后又走了,往上或者往下走,在椎管里边,一般大家在做核磁的时候,会知道膨出,实际在临床上椎间盘的膨出不应该叫一种疾病,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到了40岁以上的病人,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会有膨出。如果这些病人出现症状,应该是椎管狭窄的问题,那完全是两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的分型相关阅读


如何确定是否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X线检查、CT扫描检查等综合性分析而确定。

①病史:从病史所表现的特点,即可考虑到。病史应注意一下各项:职业:多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发病诱因:多具有外伤史;腰痛性质:疼痛是突然或逐渐的,呈钝痛、酸痛、锐痛等;与休息及体位的变化关系;下肢痛的性质:是否放射痛、锐痛、烧灼痛及其部位;与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的关系,与卧床休息及步行或其他活动的关系等。

②体格检查:一般体征:应从步态、脊柱外形、压痛点、腰部活动度、下肢肌肉萎缩程度、皮肤感觉减退区、膝、跟腱反射改变等方面仔细检查,检查中要有整体观念,不能认为腰腿痛是运动系统的疾患,就只限于检查腰和下肢。

③特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仰卧挺腹试验、拉赛克氏征、坐骨神经牵拉试验等。以上检查为阳性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④影像学检查:X线诊断:腰椎平片检查,可排除腰椎化脓性炎症、结核、原发肿瘤和转移癌等。腰椎正位片可显示侧弯畸形大小;侧位片可观察各椎间隙的大小及椎体骨质是否退变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测定椎管的形态和管经有重要价值。对于椎管和脊髓疾病尤其是诊断椎管骨性狭窄优于其它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主要根据不同的神经根在受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由于95%以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隙,压迫了腰5骶1神经,故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症状。另有1~2%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3、4椎间隙,压迫了腰4神经根,出现股神经痛症状。

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多发出在腰4、5椎间盘,次之为腰3、4椎间盘,随病程发展腰背痛缓解,患侧椎旁区压痛明显,下肢放散痛为主要症状。当轻度或中度的椎间盘突出,即可严重地压迫神经出现症状。此症直腿抬高试验不感疼痛,拉赛克氏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指腰1、2,腰2、3和腰3、4椎间盘突出,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为:下腰背痛无根性痛,大腿前侧痛,直腿抬高试验大多阳性,X线平片价值不大。

多发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一般检查难以肯定是一个抑或是多个椎间盘突出。X线检查是诊断多发腰椎间盘突出有较大参考价值,平片示腰椎间隙多处狭窄或椎体边缘骨赘兼有椎间隙狭窄,腰4、5椎间盘突出并腰骶区先天性变异或其他异常,如腰椎单侧骶化,小关节突不对称或椎弓崩裂等。

前方腰椎间盘突出:是先天性前纵韧带薄弱或存有破口,造成前方突出,临床体征不明显。腰椎X线片示髓核在前方经骨突出或纤维环钙化并向前方突起。椎间盘造影可确定诊断。

中医药治疗对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意义重大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椎间盘突出后的重吸收有诸多机制参与,绝非是一种简单的机制在单独起作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研究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现象和机体内在本质的关系,进而不断揭示其事物内部联系的本质。

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出现了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现象,并且发生重吸收的概率和程度高于单纯服用西药者。既往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病例可有很好的疗效,但仍存在着因病因病机不明、防治水平不高、治疗机制不清而致的疗效不甚理想等困惑与难点。

有鉴于此,提高对中医药疗效机制的解释很有必要,国外学者在论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自然转归及其重吸收的现象机制时,指出突出髓核完全重吸收的情况多见于巨大型突出的患者,即高吸收率(吸收超过70%)的现象多见于巨大型突出和中等程度以上突出的患者,因为长入突出椎间盘组织内的细胞和血管可将突出物“定点清除”,这有别于读者提出的突出椎间盘的还纳,随后我们还要讨论突出椎间盘还纳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手术治疗

有几天没有跟大家继续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的了,前几天我们共同复习和讨论了各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接下来就有关手术治疗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希望对大家在正确理解和把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上有所帮助。

当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严格、规范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有些比较少见的类型,一发作就表现的比较严重,有时就需要手术治疗了。当腰椎间盘突出时,纤维环、后纵韧带及硬膜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引起腰背疼痛;突出物直接压迫神经根,则会引起下肢放射痛,如果突出物巨大,压迫到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就会出现大、小便功能紊乱,双下肢不全瘫痪等症状,这时候一般要考虑手术治疗了,腰椎间盘的手术方式很多,其主要目的都是去除突出物造成的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

严格来讲,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一样,也是对症治疗,而非所谓“根治”。手术既不能使腰部恢复发病以前的状态,也不可能终止腰椎退变的过程。因此,患者对手术治疗应有足够的认识。

脊柱手术微创化已是发展必然

微创技术必然是外科的发展方向,脊柱外科在微创方面明显走在外科其它专业的前面。但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会有认知、熟悉、兴盛,甚至是衰退的过程,这就是科学的进程。脊柱微创技术也是这样,从后路椎间盘镜技术开始,它的手术入路和治疗过程,与小切口开放手术基本一致,都要实施硬膜外麻醉、椎板开窗、剥离肌肉和韧带、干扰椎管、牵拉神经、易造成术中出血干扰视野并增大风险;不能适用于极外侧型突出和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术后瘢痕组织容易造成椎管及神经的粘连,手术的再次补救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后路椎间盘技术的鼎盛时期已过,取而代之的是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可以处理胸腰椎节段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突出,不仅可以直接摘除突出的组织,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将整个椎间盘摘除干净,以便进行融合与固定。该技术微创的核心是不通过后路,手术后不会在后方留下瘢痕,不会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即使手术失败,再进行后路手术从后方看起来就跟没有进行过手术一样。所用设备不仅完成微创手术,也兼顾部分疼痛治疗领域的需要。

但作为微创技术,和任何技术和手术方式一样,都有自己的适应证,对操作医生而言都存在学习曲线的问题,所以说,任何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都要与医生认真沟通,熟悉所接受手术技术的优缺点,正确选择手术方案,从而为获得更好疗效奠定基础。

了解椎间盘,区别对待腰椎间盘突出和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腿疼的情况已经是众所周知了,慢性腰腿疼虽然不会危机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椎间盘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仔细来看一看。脊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脊梁骨”是由许多独立的椎骨连接而成的,椎间盘就是连接相邻两个椎骨的纤维软骨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椎间盘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弹性的垫子,它不但可以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荡,还可以增加脊柱的活动度,但遗憾的是由于椎间盘承重大,且纤维环还只有少量的血液供应,其营养依靠其上下相邻的软骨终板,而这种营养在非常有限,因此容易发生退变或损伤,而且不容易修复。

椎间盘病变导致腰疼的原因是什么呢?人类椎间盘从20岁开始就发生退变,椎间盘的退变或收到外力损伤、突出会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相邻的脊神经根及分支,产生相应的脊神经分布区的症状,表现为我们常说的腰腿痛,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大小便功能。

人们经常会听到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腰腿疼,其原理就是椎间盘突出导致和其相邻的神经受到压迫;同时椎间盘突出后,盘内髓核泄露出来后,与机体免疫机制接触就会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疼痛,并分泌致炎物质导致化学刺激或免疫反应而加重腰腿痛的症状,这时就称为腰椎间盘突出性腰腿痛。

目前在临床上,有两种情况的人群比较多见。一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比较多,二是影像学上有椎间盘突出,临床上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而接受治疗的人群也比较多。所以正确认识发病机制,综合分析,查找腰腿疼痛的真正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不仅效果好,也会少走弯路。简单的说,单纯影像学上的腰椎间盘突出不会出现典型的腰腿部疼痛,不需要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来治疗。